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风采
敬畏曾宪九的创新和最高质量工作——协和第一精神
时间:2017.12.19
点击数:
字体:
作者:将朱明
来源:本站原创
曾主任工作的时代,论技术操作是远远不及现在的。1985年前,没有微创手术,没有遥控手术,没有放射影像技术,连高频电刀都没有。现在主治医生用的外科手术工具就远比曾主任时代先进,手术时间缩短、疗效提高。论研究,当年是协和医学院仪器工厂制造的设备、手摇机械计算器和苹果2电脑,与现在基外实验室分子水平的研究条件有天壤之别。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彻底改变了外科临床和外科研究的面貌。但是曾主任的协和精神,至今仍引领着当代外科医师。我感受到的曾主任学术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坚持创新和最高质量。
    创新转化医学。1979曾宪九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了“加强外科基础研究”一文,就明确提出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T1阶段理念。他在文中写道:“基础医学成果应用于临床,才能使临床医学向前发展。要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如没有‘桥梁’研究,青霉素在实验室,就不能拯救干百万患者生命”。比美国“实验室-临床”转化医学(Bench to Bed)文章早了13年。
    创新人工智能。二十世纪70年代,医院里还没有电子计算机,曾宪九很早就注意到这一技术可用于重症患者体液出入的监测。1974年他与我共同撰文“电子计算机在输液治疗上的应用”发表于《水与电解质平衡》一书中。“文革”后,曾宪九支持协和外科与清华计算机系合作,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外科疾病的辅助诊断(即人工智能)。黄冯玲、朱预、李汉忠、蒋朱明及曾宪九的论文“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诊断急腹症”发表在1978年的《医学研究通讯》上。这标志着在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上,曾宪九又领先他人一步,开创了医学领域的新应用、新亮点。
    医疗要求最高质量。在胰腺外科方面,他的胰岛素瘤诊疗水平全国第一,国际先进。曾主任对胃肠道疾病的病理生理认知很深。1984年,宋强因公受近距离枪击伤,肠穿孔和断裂19处。经370天肠外营养和120天肠内营养支持,使患者能够耐受9次大小手术,消耗肠外营养液达1.5吨,协和医院的综合实力使患者最终康复。
    科研也要求最高质量。文献报告测量血液中重水含量的水浴温度控制在正负0.01℃,曾主任要求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