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士毕业论文是在基础所分子生物实验室做的,那时觉得科研便是老鼠、细胞和蛋白质,和白大衣、听诊器毫无关系。可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以后,才发现对中国的医者特别是协和殿堂的医者来说,光看病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时时萦绕在心的是搞科研、写文章和申请课题的压力和迷茫。也经历了出国培训、也发表了SCI文章、也申请了课题,但提起科研,还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令人惊喜的是,2012年底医院要出资组织UCSF的科研培训学习,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向主任提出申请报名参加。谁也不知道这将对我、对协和很多的医生意味着什么。就这样,我们一行三十人在懵懂间成为了协和医院UCSF的CTSI精品课程学习班第一期学员。
短短的8周时间,回顾起来真的让人感慨万千。起初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我们中国医生习惯了讲台上下的填鸭式教学,习惯了老师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而这个CTSI课程是既见不到老师也见不到同学的网络教学,所有课程内容和要求都在网络上完成。最重要的是要对同组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估和反馈,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实现掌握和应用。英文书写的那么深入浅出、带教老师们那么认真诚挚、张院和马处又是那么的苦口婆心,我深深懂得了这个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由于白天临床工作太繁忙,我只能在深夜挤出时间来看书学习和完成作业。英文书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就只能借助GOOGLE、MEDLINE,甚至欧陆词典来查询。和同事就科研问题进行的网上提问和互动,让我感觉既新鲜又收获颇丰,让人乐此不疲。
通过学习,我彻底改变了以前的一些观念。第一,系统的科研培训和知识是开展科研的首要基础;临床科研如此重要,如何设计和完成一项严谨的临床科研工作,是需要建立在科研立题明确、设计合理、样本量计算明确以及符合伦理等基础上的知识。第二,临床科研同样可以出彩;参与CTSI的教师团队大多都是临床医生。当Steven来到协和与大家座谈时,我问他作为临床医生,怎么能和搞自然科学的人相比,如何能发好文章,能申请到课题。他的回答给我触动很大,他说临床医生就要从点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建立科研思路,未来有一天诺贝尔奖会颁发给一位有造诣的临床科研者的!这句话给了我这位申请国自然屡战屡败、但仍屡败屡战的灰心者以极大鼓舞。第三,临床科研需要研究团队的精诚合作。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保证成功的。组建好的研究合作团队任重道远。
在交流中发现科研的火花
时间:2013.06.05
字体: 小大
作者:吕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