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张乃峥教授带着他一生的辉煌,清清白白、安详平静地离开了。他是我国风湿病学的奠基人,是中国风湿病学学会的创始人,是带领我国风湿病学走向世界的领头人。
1978年,我作为他首批风湿免疫专业的研究生,深感自豪和荣耀。他那严肃而又慈爱的容貌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1979年,张乃峥教授带领当时感染科的董怡教授等5人成立了内科免疫组,由他任组长逐步筹备风湿免疫病房和实验室,并开设了风湿免疫专科门诊。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他那高瞻远瞩的观点视野和严谨求精的科研作风令每个人肃然起敬。
我的论文题目起初是研究“淋巴细胞转化”,但因有一次国外风湿病专家到我院交流查房,发现我们不开展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该专家回国后居然写文章嘲笑我们,说什么连抗Sm抗体也不能测定,能诊断红斑狼疮吗?张乃峥教授看后非常生气,接着他要我将论文改为抗ENA抗体的研究,为的是寻找中国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并制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抗体(抗Sm)。在一年多的时间,要自制抗原、建立抗体检测方法和发现阳性患者,这谈何容易!我战战兢兢地请示他:“我做不出阳性结果怎么办?”他严肃地回答我:“你知道什么是科学研究吗?不管是阳性结果还是阴性结果你都可以写论文。即便是阴性结果也能告示别人你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可取的。”1982年春,在中英风湿病学术论坛会上,他首次报告了Sm抗体对中国SLE患者的诊断价值,从而回击了洋人对我国风湿病学水平的讥笑。
我是带薪学习的研究生,按规定毕业后必须回原单位。张乃峥教授从学科的发展出发,要我留院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将论文成果转化为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张乃峥教授亲自写多个报告,通过各种渠道,最终把我留下。从此ENA抗体的免疫双扩散检测方法在我科实验室扎下了根。实践证明此项研究的转化使病人受益。那时张乃峥教授带着我和实验室的技术员到大连、沈阳和青岛等地帮助当地检验人员开展ENA抗原的提取和抗ENA抗体的检测。时至今日,我科仍在坚持抗ENA免疫双扩散检测方法,增强了临床诊断的特异性。
张老师选择了当时美国最好的自身免疫研究中心(加州Scripps)送我出国深造。为了帮助我提高外语听、说水平,他花了很多时间将英文文献和常用的英语口语亲口录音下来,让我一遍又一遍的听读;当他得知我当时经济状况较差时,特意拿出2000元人民币为我出国置装;在我出国前夕专为我召开了党小组欢送会,并手把手教我如何打领带,亲自送我去机场。在我读研究生期间,他每逢节假日便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亲自掌勺为我们改善伙食。鲜美可口的乌鱼蛋汤至今仍令我回味无穷。
年迈高寿的张老师离我们远去了,请您一路走好!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为了中国风湿病事业的发展,您甘当人梯,无私奉献。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中国风湿病学发展的史册!
沉痛悼念恩师张乃峥教授
时间:2014.06.09
点击数: 次
字体: 小大
作者:唐福林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