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一按解淤忧,一文详解静脉采血按压技巧
时间:2025.06.04
字体:
所属分类:健康知识普及
来源:本站原创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静脉采血作为最基础的医疗操作,是门诊检查、住院评估和健康体检的重要环节。然而,根据临床观察显示,约15%~25%的患者在采血后会出现局部皮下淤青现象,其中大部分与采血后按压操作不规范直接相关。今天,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医生将从生理学和流体力学角度,分析淤青产生的原因,并给您科学有效的按压指导。


淤青是如何形成的?

采血时,针头会穿过皮肤、皮下组织、透过血管壁到达血管中,皮肤和血管分别留下一个“小孔”,当穿刺针退出血管后,血液在血管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会持续从穿刺孔渗出,积聚在皮肤下产生淤青,甚至形成血肿,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小鼓包”。

from clipboard


止血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血小板的凝集是止血的重要环节。

过程

1、激活:血管受损后,血小板粘附到受损部位,形成血小板团块。

2、聚集:释放部分化学物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纤维蛋白原等,加上血小板间相互作用,血小板团块逐渐增大,同时激活凝血因子。

3、稳定:释放部分收缩蛋白,如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等,使血小管团块更加紧密牢固。

from clipboard

按压在止血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按压有助于封闭血管穿刺点,减少血液从穿刺点渗出。同时,按压可促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创伤处积聚,形成血栓,修复血管缺口,是止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按压与静脉采血后,产生淤青的关系是什么?

除操作方式、个体凝血功能、血管条件差等因素外,不正确的按压是导致静脉采血后产生淤青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有:

❌压迫止血位置不准确

❌按压时间过短

❌按压力度不足

❌按压后观察不到位

静脉血管采血后正确按压小技巧:

直臂按压——无位移

最常见的错误按压方式,就是屈肘。采血时,皮肤穿刺点与皮肤下的血管穿刺点之间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屈肘会使皮肤下的血管壁穿刺点位移。其次,屈肘还会阻碍肘部静脉回流,增加血管内压力,从而加剧血液从针眼漏出。

因此,按压止血时建议您首先应保持手臂伸直,避免弯曲肘关节。

from clipboard

平行血管方向——纵向压

按压时,棉签应与血管平行,较为柔软且面积较大的棉签头完全覆盖穿刺点,用力垂直按压。这样能保证皮肤及血管的两个穿刺点被同时压住,且棉签梗沿血管顺行,按压时不容易无意识地曲肘。

from clipboard

增加按压面积——增面积

为了避免按压点不准确,保证按压有效,可以使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并拢按压,使得针眼上下1~3cm范围均被压住。棉球或者两根棉签头并列放置更利于增加按压面积。

延长按压时间——长时间

正常人凝血时间一般为5~12分钟,所以应至少按压5分钟,而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老年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者,或因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等长期服用降血脂、降血压、抗凝药物的患者,其血液凝固时间相对较长,应增加按压时间至10分钟。

适当的按压力度——巧力度

按压力度过小也会导致血液从针眼处渗入周围组织,形成皮下淤青或血肿。过度按压可能刺激局部神经,加重疼痛感,同时也可能阻断局部血流,破坏血小板聚集,反而延迟针眼闭合,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建议您按压力度适中、均匀,以皮肤下陷0.5cm,可止血且不使皮肤发白为宜。

抬高穿刺侧手臂,高于心脏水平

利用重心及心脏泵的作用,抬高手臂促使穿刺点近心端血液回流,单位时间内降低局部静脉压,从而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from clipboard

按压后观察——细检查

解除压力后30s内,无新鲜渗出为有效标准。避免过早观察,避免凝血过程未完成时解除压力。


from clipboard

静脉采血后正确按压的小技巧您学会了吗?

转发给身边抽血的朋友,别再让手臂“挂彩“啦!

文字/整形美容外科 温鸿蕊 张伟 史妍萍

审核/刘志飞

图片/网络

编辑/陆灵煜 洪成伟

科普作者
相关科普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