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已然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敌。肥胖不仅对人们造成身体上的多重伤害,还在精神层面给患者带来巨大压力,使其陷入自卑与焦虑之中。更为关键的是,肥胖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贯穿患者一生,其中,内脏脂肪的过度堆积则是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
人体健康的“定时炸弹”——内脏脂肪
人体的体重主要由肌肉、脂肪、水分以及骨量构成。
脂肪依据其分布位置,可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相较于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为隐匿且严重。从医学角度来看,位于腹部大网膜以外的脂肪属于皮下脂肪;而内脏脂肪则主要分布于腹腔或胸腔下方,大网膜表面附着的油脂便是内脏脂肪的一种表现形式。此外,脂肪还会沉积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脏器内部。当脂肪沉积于肝脏时,便形成了脂肪肝;沉积于胰腺,则为脂肪胰;沉积于心脏,即为脂肪心。尽管心脏看似以肌肉为主,但其内膜中同样存在一定量的脂肪,甚至骨骼的骨髓中也含有脂肪,这些均属于内脏脂肪的范畴。
健康危机的“多米诺骨牌”——内脏脂肪过多
内脏脂肪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沉积部位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以脂肪肝为例,这是内脏脂肪过度堆积最为典型的病症之一。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和维生素合成场所,其正常功能的维持依赖于肝细胞的正常运作。
然而,当每个肝细胞都被三个脂肪细胞所侵占时,肝脏功能便会大幅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血脂升高、血糖失控以及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都是脂肪肝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生化指标的异常往往在早期不易被察觉,大多数患者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体重持续增加,直至出现明显的不适,如身体疲乏、精神萎靡,以及肝脏区域的胀满感等,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实际上,此时内脏脂肪对身体的损害已经悄然累积,犹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引发了全身性的健康危机。
打破内脏脂肪的“枷锁”——科学应对
(一)认识误区:“局部减脂”的真相
在减肥的过程中,许多人误以为可以通过局部吸脂等方式直接减少内脏脂肪,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脂肪在人体内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它会随着身体的代谢和能量摄入情况而在不同部位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吸脂手术虽然能够去除部分皮下脂肪,但由于脂肪的全身游走特性,一旦术后饮食不加控制,摄入过多的热量,内脏脂肪会迅速补充到皮下部位,甚至可能堆积得更多。
因此,依靠极端方式试图快速减少内脏脂肪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人体生理规律的。
(二)生活管理:饮食与运动“双管齐下”
1、合理饮食:制造“热量缺口”
要减少内脏脂肪,关键在于制造热量缺口。在保持基础代谢率正常且不影响自身代谢性疾病的前提下,一般而言,每消耗7000千卡的热量缺口,便可减轻1公斤脂肪。这一热量缺口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饮食的控制和运动量的增加。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能量密度、低营养成分、高脂肪、高糖分以及高盐分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空热量”,即提供较高热量却缺乏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以及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既能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又能有效控制热量摄入,从而为制造热量缺口奠定基础。
2、适度运动:持之以恒的“脂肪燃烧器”
运动是消耗热量、减少内脏脂肪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周应保证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促进脂肪的燃烧。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状态下也能消耗更多的热量。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消耗热量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在运动初期,身体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即糖原储备。当糖原储备耗尽后,身体才会开始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因此,只有持续不断地坚持运动,才能逐步动员并消耗内脏脂肪,达到减少内脏脂肪的目的。
总之,面对内脏脂肪这一健康“隐形杀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摒弃不切实际的减肥幻想,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和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逐步改善身体内环境,减少内脏脂肪堆积,重塑健康体魄,让健康与美丽同行,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文字/临床营养科 陈伟
图片/网络
编辑/洪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