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位于上腹部,紧邻胃和脊柱,深居腹膜后,周围重要血管丛生、遍布消化系统要塞,兼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是掌管消化与代谢功能的器官。由于独特的位置和复杂的生理功能,使得胰腺肿瘤难以早期发现。胰腺癌以起病隐匿且进展凶猛、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为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那么,在胰腺悄无声息地生长的肿瘤都是恶性的吗?依靠什么手段来明确诊断?今天,请听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显微镜君”为您答疑解惑。
1 胰腺病理标本类型多种多样
病理学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临床医生会多途径来获取不同类型的病理标本,通过病理检查来判断胰腺肿瘤良恶性、分辨肿瘤的具体类型、判断肿瘤的累及范围等,最终让患者得到精准治疗。
根据获取肿瘤标本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细胞学标本、穿刺活检标本及多脏器切除标本等:
1、细胞学标本:一般为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胰管细胞刷检、胰液收集检查、体腔积液检查等方法获得细胞,进行病理诊断。诊断类型包括无法诊断、未见恶性肿瘤细胞、非典型细胞、肿瘤(良性或其他)、找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找到恶性肿瘤细胞六类。
2、穿刺活检标本:一般为在影像学手段引导下的经皮细针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多数情况下可以明确病变性质和类型、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和进行下一步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基因检测等。
3、手术切除标本:依据肿物位置及范围,分为胰腺、十二指肠及部分胃切除标本和胰体尾切除标本。病理诊断报告能为临床及患者提供肿瘤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病灶大小、肿瘤侵犯范围、有无神经/脉管侵犯和切缘,以及淋巴结情况,同样可以进行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等。
2 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报告要点解析
1、胰腺癌组织学类型:
重点①:常见组织学类型为胰腺导管腺癌及其特殊亚型(约占90%),其次为腺泡细胞癌(比例<2%);其它罕见类型胰腺恶性肿瘤包括实性假乳头瘤、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等。胰母细胞瘤是较为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中。不同类型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和治疗策略方面均有不同。
重点②:胰腺导管腺癌的前驱病变对肿瘤的预后具有重要提示意义,当胰腺导管腺癌背景中存在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导管内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肿瘤(IOPN)、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TPN)、黏液性囊性肿瘤(MCN)这些前驱病变,并且胰腺导管腺癌由这些前驱病变进展而来时,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要明显优于不伴有前驱病变的胰腺导管腺癌,且临床也更易早期诊断。
重点③:组织学分化程度上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分化程度对于胰腺导管腺癌具有很好的预后评判意义,高分化胰腺导管腺癌比中分化及低分化者预后好。
2、是否存在淋巴管或血管侵犯、神经侵犯:这些高危病理因素均对不良预后具有评判价值。胰腺癌显微镜下易见神经侵犯,通过进行特殊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免疫组化(CD31、CD34和D2-40等)标记血管、淋巴管,有助于协助甄别脉管瘤栓情况。
3、手术切除标本切缘情况: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包括以下切缘:消化道远近端、胰腺、肠系膜上动脉、胆管/肝管及环周表面的切缘。临床与病理医生通过系线或涂墨标记切缘进行沟通。准确评估切缘状态对预后判断至关重要,分为R0切除(切缘1mm内无肿瘤细胞)、R1切除(切缘1mm内有肿瘤细胞)、R2切除(切缘肉眼即见肿瘤)。
4、胰腺癌TNM病理分期*:肿瘤大小(Tumor,T)、淋巴结状况(Node, N)、远处转移(Metastasis,M)
3 胰腺癌病理报告中的免疫组化标志物解析
胰腺癌病理报告中的免疫组化标志物主要包括诊断分型标记物(区分不同癌种及亚型)、预后评估标记物(提示预后、肿瘤增殖活性、是否有转移风险及基因情况等)、治疗指导相关标记物(是否适用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例如HER-2、MMR、PD-L1等)。
4 胰腺肿瘤的基因检测
鉴于胰腺肿瘤标本不易获得,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需要由正规医院多学科MDT讨论后慎重做出临床初步诊断,病理科医师要充分参考临床医师的诊断意见后予以明确的病理诊断。
文字/师晓华 刘航齐 刘笑玎 陈龙云
绘图/刘航齐
审核/师晓华 梁智勇
编辑/洪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