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公告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受试者招募——耳畸蛋白(OTOF )缺陷耳聋候选药
时间:2024.08.23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一:耳聋患病率逐步攀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与1985年相比,现全球范围内致残性(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增加了10倍左右,约为4.6亿,占总人口的5%;我国现有致残性听力障碍患者人数高达7千万,且每年新出生约3万聋儿 (见图 1)。听力障碍中,感音神经性耳聋占80%,主要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其中先天性耳聋60%由遗传因素引起,至今无临床治疗药物。目前已鉴定出了超过150个致聋基因,其中OTOF(编码耳畸蛋白)便是其中较常见的一个。耳聋会对儿童言语发育甚至智力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对生活、学习、社交造成极大不便。

from clipboard


图 1. 耳聋患者人数逐年增加


二:耳畸蛋白缺陷(OTOF突变)耳聋特征

OTOF基因突变是导致听神经病(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听神经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听得到声音,但听不清楚内容”,尤其在嘈杂环境中更为明显;其听力学检查表现为耳声发射(DPOAE)正常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缺失或严重异常。故而这类患者常常在出生时听力筛查通过,但随后却被发现对声音不敏感以及言语障碍。OTOF基因编码耳畸蛋白(Otoferlin),该蛋白在内耳毛细胞的囊泡释放和信号转导方面起到重要作用。OTOF突变患者大部分表现为重度、极重度或全聋。其遗传方式为隐性遗传,如果父母双方都携带有该突变基因,即使他们的听力都正常,也有25%的概率生出一名耳聋患儿,有50%概率生出一名听力表现正常的OTOF突变携带者(见图2)。

from clipboard


图 2.  OTOF突变耳聋遗传方式


三:OTOF突变耳聋候选药物

基因治疗药物具有根治遗传性耳聋的潜力,其恢复的听力更加接近自然声音的状态,因此被认为是遗传性耳聋最理想的治疗方式。

近几十年来,随着递送载体和基因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基因治疗药物已被批准上市,包括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病变、脂蛋白脂酶缺乏症、脊髓性肌萎缩症等的各种基因治疗药物均取得了一定成功。然而,在遗传性耳聋领域尚无上市的治疗药物。中国耳聋人口基数庞大,学者们一直在努力研发普惠大众的耳聋治疗药物。针对OTOF突变致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历经多年努力,联合多方合作研发出基因治疗药物,通过耳部给药将药物注射到内耳中,以再表达的方式弥补缺失的耳畸蛋白,来恢复或改善OTOF突变耳聋患者的听觉和言语功能。

2022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已经率先在中国启动临床试验,2022年12月,进行了全球首例耳聋儿童的基因治疗。现该研究已经纳入6例患儿,在术前评估、给药方式、术中监控、术后护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系统的方案,拥有强大的团队和丰富的经验。为了推动该药物的治疗进展,造福广大聋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开展了多中心治疗,北京协和医院为分中心之一。现将受试者年龄放宽到6个月以上,并扩大招募人数。


四:招募入选标准

1)有充分意愿参加OTOF突变致聋药物治疗临床试验并配合随访,遵守要求;

2)年龄≥6个月;

3)根据基因检测报告提示患者的耳聋由OTOF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所致;

4)听力学入选标准:重度耳聋至全聋(≥65 dB);

5)满足耳科给药要求:排除具有中-内耳明显畸形、蜗神经发育异常以及耳部炎症等症状的患者。

双侧已植入人工耳蜗者或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者无法参加。以上为部分标准,具体由医生和研究人员结合临床检测综合判断是否能参加。


五:受试者治疗计划

1)提前一个月体检,时长约2-3天;

2)手术期间需住院约10天;  

3)给药后未来1年中约6次来医院进行随访及医学检查评估。


六:受试者权益

1)您将得到详细周到的体检和评估,本研究将支付您参加本项目相关所有治疗/检查费用以及随访时的挂号费,并报销高铁二等座或等价内的交通以及住宿费用。

2)有关您身份以及检查等记录都将严格保密。


七:特殊说明

1)目前仅为针对OTOF基因(编码耳畸蛋白)缺陷的基因治疗。其他耳聋基因的治疗策略尚在研发中,目前还没有临床试验,如有进展,会及时公布,请大家留意官方渠道。

2)如有疑问,欢迎扫码咨询。


八:报名方式

1)扫码咨询:下方二维码为团队成员张大夫咨询专用微信号。

from clipboard

2)来院线下咨询:北京协和医院冯国栋教授、高志强教授、张立芹医生门诊:下载“北京协和医院”APP挂号预约(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门诊6层耳鼻喉科)。


九:团队负责人介绍

from clipboard

负责人冯国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通讯编委。颞骨及侧颅底手术技术及效果得到患者及国内外同行认可,多次担任苏黎世颞骨和颅底外科技术培训班资深导师,为该基金会最年轻的国际教员。担任孟加拉国达卡大学面神经和颞骨外科技术培训班客座教员、北京天坛医院侧颅底外科技术学习班教员、北京友谊医院颞骨解剖学习班教员。着眼于耳鼻咽喉头颈微创外科技术研究,将自动化技术、新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引入耳鼻喉科手术中。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13项,第二发明人获专利授权2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已实现专利转化100余万元。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2017年获得“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称号。

from clipboard

负责人高志强,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学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总编辑,《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耳科杂志》副总编,《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英文)》副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擅长耳显微外科(以中耳,乳突手术为代表的鼓室成形和听力重建,以耳硬化症为代表的镫骨手术);耳神经外科(以听神经,前庭神经,面神经疾病为代表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耳颅底外科(以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岩尖胆脂瘤为代表的侧颅底手术-病变切除,功能保护及功能重建);人工听觉植入(成人及儿童人工耳蜗,中耳主动装置,骨导助听装置精准微创植入手术)。


十:参考文献

1. Lv J, Wang H, Cheng X, Chen Y, Wang D, Zhang L, et al. AAV1-hOTOF gene therapy for 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 9: a single-arm trial. Lancet Lond Engl. 2024 May 25;403(10441):2317–25.

2. Wang H, Chen Y, Lv J, Cheng X, Cao Q, Wang D, et al. Bilateral gene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 9: single-arm trial results. Nat Med. 2024 Jun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