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大新闻
碧瓦丹心 | 协和品格
时间:2024.08.0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回首流金岁月,无论是烽火硝烟中的侠肝义胆、风雨如晦中的为民坚守,还是改革开放中的拼搏奋斗、新时代进程中的高质量探索,协和人始终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始终与共和国同心同行。在此特推出系列报道“碧瓦丹心”,希望这些讲述带您走进协和不变的初心。

2021年9月16日,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在协和学术会堂举行。张抒扬院长作题为“致敬百年辉煌,凝聚奋进力量”的致辞,全方位回顾了百年协和为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的积极贡献。协和的百年,是勇担使命、忠诚于党、大医为民、服务群众、忠于科学、追求卓越、大师辈出、人才荟萃的百年,形成了“立院为国、立医为民、立学为真”的协和品格。

from clipboard

▲张抒扬院长在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上致辞


“立院为国”,就是心怀“国之大者”,在党的引领之下全力以赴,在民族呼唤之际挺身而出,在国家需要之时义无反顾,始终做医疗卫生领域的排头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界人士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协和广大师生也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了各项必要准备和严格训练,以便遇到急需时投入到抗日医疗救护工作中去。1932年春,协和本科一至四年级共40多名男生,在林可胜教授的倡导下,踊跃加入到学生救护队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以这支学生救护队为核心力量,林可胜教授组建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并亲自担任总队长的职务,组织医疗队和医护队等,携带医疗器材前往陆军医院和后方医院协助医护工作,并组织运输队协助转运伤病员,同时协助当地民间的救护工作。这些医疗救护队在八年抗战中,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及地方的医疗卫生救治工作,为抗日救亡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翻开百年协和史,每一次“战疫”的重大历史关头,都有协和人的身影。从率先研究黑热病到发现中国第一例艾滋病,从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到驰援武汉抗击新冠,从诊断、治疗到预防,协和人始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勇攀高峰的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from clipboard

▲抗日烽火中的协和救护队


“立医为民”,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仁心施仁术,以大爱成就大医,始终做患者“性命相托的最后一站”。“万婴之母”林巧稚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她终身未婚,没有自己的孩子,却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的到来。她家里床头一直放着一部电话,这部电话见证了她无数个不眠之夜。林巧稚曾说:“我唯一的伴侣就是我床头的那部电话,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她不希望产妇阵痛时去抓冰冷的栏杆,总是会主动伸出温暖的手。成为著名专家后,她还是愿意摸摸病人的头,给病人掖掖被角……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体现着对病人深切的爱。

“立学为真”,就是秉持挺立潮头的开拓创新精神、集智攻关的团结协作精神,以严谨求精的科学精神与专业精神,聚焦治病需要,勇攀医学高峰。“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出别人出不了的成果”,为病人提供更有质量、更有温度的服务,是协和人永恒的价值追求。1942年,刘士豪、朱宪彝关于“肾性骨营养不良”的论文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这是国际上首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疾病;20世纪50年代,以宋鸿钊为首的研究者们将一度被称为“癌王”的绒癌从死亡率90%转变为根治率90%。宋鸿钊提出的绒癌临床分期法,被接受为国际统一分期标准。

from clipboard

▲宋鸿钊院士(左一)带领课题组成员查房


黑热病肆虐时期,钟惠澜为了验证人、犬之间还有重要的中间宿主——中华白蛉,他的夫人李懿征医生自愿成为这一试验的志愿者。实验结果完全证实了犬、人、中华白蛉之间的感染链,对黑热病的防控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钟惠澜首先提出的骨髓穿刺法和“钟氏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法”,对当时我国广大地区黑热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钟惠澜等协和人经过艰苦努力,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彻底消灭黑热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统计,黑热病发病率为1.44%,死亡率仅为0.01%。

参考文献:

[1] 张抒扬,吴沛新主编.碧瓦丹心百年间:百年协和红色传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文字/宣传处 党委办公室

图片/宣传处

编辑/严晓博 陈恔 史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