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发生高危行为,24小时内阻断,成功率超99%!
时间:2023.12.02
点击数:
字体:
所属分类:健康知识普及
来源:本站原创

今天(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2023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教授做客中国网等媒体平台,为大众科普艾滋病治疗的“中国方案”,让我们一起学习艾滋病防治的要点——

from clipboard


1.HIV感染者有哪些并发症?

HIV从感染到发病,平均需要6~8年的时间,39.8%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发病期。

艾滋病发病期会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不明原因发热、发热伴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腹泻、发热伴有不明原因的咳嗽或气短、发热或不发热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肺炎、脑炎等。


2.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一步步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的?

以性传播途径为例,当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三天左右,在局部黏膜与人体的免疫系统作斗争,三天后,病毒就开始在全身播散,形成全身各系统病毒的储存库。

病毒进入人体后,1~2个星期出现急性感染期的可能症状,包括发热、咽痛等,此时检查艾滋病抗体不一定能查出,必须进行艾滋病核酸检测才能实现早期诊断。

经过3~6个月左右,HIV病毒携带者如不经过任何治疗,度过急性感染期,将进入4~8年的无症状期。这期间,人体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不断斗争,而艾滋病病毒非常“狡猾”,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CD4细胞,同时其变异能力极强,从而导致免疫细胞在与其斗争的过程中“自损八百”,进而使人体出现相关症状。


3.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后续会出现哪些问题?

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仍然可能会出现非艾滋相关的并发症,如骨代谢、心脏、肾脏、肝脏等方面的并发症。

由于HIV从感染到出现发病期并发症,平均需要数年,那么发现HIV早期感染者就需要更多关注上述非艾滋相关的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不仅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4.艾滋病全病程管理最关键的是什么?

全病程管理将HIV感染和艾滋病患者的预防、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依从性教育、共病管理、生活质量的提高合为一体。

全病程管理包括:面向普通人群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对高危性行为和其他行为的人群给予暴露后或暴露前阻断,降低HIV的感染率;在暴露后早期进行监测,力争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并早期确定其免疫学、病毒学状态,以及肝肾功能,为其制定更适合其自身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合并症治疗方案,从而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5.2021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有哪些更新?

2021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提出,核酸检测不仅可以作为艾滋病的早期检测方法,抗病毒治疗前也要做病毒核酸检测,治疗后如有条件也应进行核酸检测。

新版指南还进一步明确了治疗分期、对机会性感染的诊断等内容,帮助基层医生更好地掌握疾病诊断方法。

于2018年提出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三驾马车”在新版指南中也得到了优化,包括抗病毒治疗用药的剂量等。

新版指南还进一步细化了全病程管理理念。


6.不幸发生皮肤破损,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体液,怎么办?

建议在暴露后尽早前往医院,请医生开具阻断药物,时间越早越好,在暴露后的24小时之内阻断,阻断成功率高达99%以上。

整理/洪成伟

科普作者
相关科普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