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协和书斋 |《生命至上》: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武汉亲历手记
时间:2023.04.17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2020年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作为最后一支撤离武汉的医疗队返京,标志着2020年新冠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

3年来的疫情防控实践充分表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党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动力,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作为。

《生命至上——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武汉亲历手记》由186名援鄂医疗队员手稿汇编而成,充分展现了在党领导下艰辛实践中创造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力量。走进他们内心深处的“战疫记忆”,不仅能体会到他们根植于心的家国情怀,也能感受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崇高职业精神。我们从中摘选了部分篇章,向大家逐一呈现。


精彩文章分享

2020,我的武汉工作纪实

刘正印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党支部书记

第一批国家医疗队队长

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

2003年,作为主治医师,我有幸参与了非典的抗疫工作。非典的经验,推动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始出现在武汉。

1月中下旬知道出现“人传人”现象,我立即向李太生主任主动报名,“如果需要去武汉,一定考虑我先去”,大约2—3天后医院党委发出致全体党员的公开信。1月22日,应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我紧急前往沈阳参加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督查工作。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我完成督查工作回到家中,告诉家人医院可能会组建医疗队前往武汉抗疫。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我就接到前往湖北的通知,面对家人的忧虑,我说“没事,我是感染科教授,又经历过非典,我不去谁去?放心吧”。作为北京协和医院首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身兼感染、感控两职,面对院领导“保证零感染”“保证协和水平的科学救治”的两大任务,倍感自己肩上担子沉重。1月26日,在韩丁副院长的带领下,我们当晚到达武汉。从事感染专业工作几十年的我,在面对未知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时,既往的实践及理论经验在这次疫情中能发挥多少作用?我心里的确并不清楚。这就如同摸着石头过河,所幸河里有石头,而不会不知深浅地蹚着过。但当我们真正与“它”较量时,我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激烈的博弈!

从机场坐车到酒店的途中,往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繁华已不见,看到的只是依旧的路灯发出刺眼的光,冷清的大街上罕见行人往来,武汉变得陌生,毫无生机。武汉的冬季是湿冷的,冰冷的空气可以从袖口、领口渗透到皮肤,带走温度。所有人都意识到,等待着我们的不仅仅是没有暖气的武汉寒冬,还有一场硬仗。

1月27日,经过半夜休整,医疗队来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首先所面临的挑战,是将普通病房迅速改造成为隔离病房,时间不允许重新改造管路及结构,怎么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简易的排风扇、大功率的鼓风机、持续送风的风屏,用简单的物理手段来解决病房负压及空气流通问题,用三道门把污染区和缓冲区分开,缓冲区和清洁区也是一道简易的门。一天时间完成病房改造,于1月28日(大年初四)我们开始收治患者。

当时的武汉“一床难求”,而对那些“终于”入院的患者在感到“有救”的同时,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和强烈求生的欲望在时刻折磨着他们,而这些往往会加重患者的缺氧症状,使病情加重。作为一个医疗队中经历过非典的老兵,我一边疏导缓解队友们的压力,一边不断地鼓励着住院的患者:“我们是来自北京的医务工作者,请安心在这里治病,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救你们的。”当我看到一位患者的眼神从迟疑变成了坚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意义所在。那防护服虽然厚厚的,但却隔不断医护之间的感情,那护目镜上的水雾也不防碍我看清患者那清澈明亮的眼神,那戴着双层手套的手依旧能感觉到患者的体温。

与此同时,我作为感染内科党支部书记,也深深感到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来到武汉次日,我给医院党委打报告,建议成立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临时党支部,很快得到医院党委批复,我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周翔任组织委员,赵静任宣传委员,夏莹任生活委员。于是一个坚强的党支部集体在前线诞生,王玉娥同志、张颖同志、孙雪峰同志随即递交入党申请书,党旗飘扬在抗疫第一线。

from clipboard

▲刘正印正在为患者进行标本采样(环球时报 崔萌摄)


一周后,疫情的曲线居高不下,重症患者人数仍在飙升。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医疗队伍整建制接管病房。北京协和医院负责承担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全队日夜奋战,在韩丁副院长的带领下,在周翔等主要参与下,在不影响C12西病房救治工作的同时,进行ICU病房的改造及筹建工作。短短48小时内,于2月4日晚,C9西重症加强病房正式启用。我们联合北京医院医疗队、江苏医疗队、同济医院迎来了第一位患者,随后大量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被送进来,全体队员全部上岗,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常常来不及交接,性别是我们对病人所知的唯一信息。送来的病人都需要立即展开抢救,插管上机、中心静脉穿刺……最终的结果是每一位病人都得到了必要的精心救治,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湿透了衣衫,当太阳升起时才感到“浑身的冰冷”“满身的疲惫”与“饥肠辘辘”。难忘今宵!

2月7日,在张抒扬书记带领下,第二批142名协和队员与我们会合。我与师兄李太生,自2003年非典后再次携手共赴新冠战场。当晚,我们就开始探讨新冠肺炎的现况及治疗方法。

春节后的武汉天气潮湿阴冷,尤其病房里没有暖气,再加上排气扇造成空气的强对流,即使穿着防护服,也感到侵入肌肤的寒冷。病房里那些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尤其血液净化的患者,更是出现了明显的低体温状态,这一切都深深揪着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我们把所有能拿到的被褥都给患者盖上,把医院发给自己的电热毯、暖宝宝给患者用上,想方设法在某些特殊病人房间放上电暖器。他们很多都是“90后”啊!这次疫情的洗礼使我深深感到“医者仁心”之精髓。年轻的队友们尤其是“90后”的队友,经过这次抗疫斗争的洗礼,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一辈子值了,此次抗疫永不会忘记”。

from clipboard

▲从寒风凛冽战斗到春暖花开


最难以忘记的事情就是使我失态“号啕大哭”的事。从ICU病房迎来第一例病人后,死亡的病人就接连不断,很多都是在一周内死亡,沉痛难过无力的感觉时刻刺激着我们怀着强烈使命感的心。探讨新发传染病的机制成为大家救活病人的基础,从病理上了解新冠病毒对重要脏器的损害成为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取到受损器官的组织,尤其是遗体解剖。众所周知,在疫情肆虐的武汉,很多家庭都是聚集性发病,最严重的有一家4口先后病故,一线医生在繁重的工作中很难和患者家属沟通成功,于是动员尸检的重任就落在我们三线医生身上。3月4日一位患者不幸去世,我值三线,打电话给家属,才知道患者的爱人、弟弟和弟妹也因新冠肺炎在不同医院住院。这一家有4人身患新冠肺炎,易位而感,悲从心起。我设身处地从家属的角度谈了我的感触,也谈到新冠肺炎认知现状,从浅显的道理上说明对器官病理认识的重要性,最后征求他对遗体捐献的意见。患者儿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我向张书记报告尸检动员成功时,已是泪流满面,哽咽难语。身处困境中的武汉人,你们值得敬佩与尊重。

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日子里,在简陋改造后的呼吸道传染病房里,要保证零感染,任务无疑非常艰巨,尤其对我一个身兼感染和感控医生的队长,压力山大,早期最好的两位搭档就是夏莹护士长和李奇护士长。医疗队至今保持的零感染,她俩功不可没。那时听着夏莹护士长嘶哑的声音“宝贝,你这个口罩没有戴好”“亲爱的,你的头发怎么还露在外面”“好啦,队长,她可以进病房啦”。有时看着李奇护士长默默地帮着即将下班离开“红区”的队友们按照程序一丝不苟地脱着隔离服,偶尔会说“下次注意,防护感染脱比穿更重要”。等第二批医疗队来到时,第一批医疗队所有队友都成了院感的老兵,她(他)们对每一个队友都严谨地执行着防护的每一道工序,每每想起,白卉、王玉娥拿着体温枪给每一位队友测体温时的姿容,赵静指导着每一位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儒雅风度,仍历历在目。吴欣娟主任、孙红书记等主导制订的驻地防护规章、病房终末消毒程序、多重耐药菌的防护等制度都是我们医疗队战斗力不减的法宝!

2020年4月12日下午,我们将最后一位重症患者转至过渡病房,当我和周翔等队友推着病床走出C9西一层大门,看到那明媚的阳光,看到病床上病情逐渐好转的病人,心情顿时舒畅。我们终于迎来了曙光,迎来疫情转折点,C9西病房也完成了它在此次疫情中的使命。其间共收治109例患者,战况最激烈之时,32张床有28位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最后一个离开武汉,班师回京,胜利凯旋!4月16日,所有队友检测病毒核酸均为阴性。我们实现了院长交给的任务,“零感染,以协和标准精心救治病人”!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这个感染科的老兵来说,要思考和总结的东西太多太多。非典的经验教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好了伤疤忘了痛”。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在具备完整的公共卫生防御系统面前,起初的我们,仍旧忽略了许多重要信息。传染病只是感染性疾病范畴中的一类,但近年来,新发的传染性疾病越来越多,当疫情发生时,必须依靠感染科的专业团队发挥力量,在预防上、治疗上做更多的前驱工作。无论物资还是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要在平常做好充足的准备,大力发展感染学科,以应对各种各样的传染性疾病。

人类的医学道路还很漫长,在身型如此渺小但却嚣张无比的病毒面前,身为医者的我们是那么的无力,而我们所拥有的就是医者仁心。正如张孝骞教授所说: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