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要求。在2022年10月31日召开的北京协和医院院周会上,党委办公室和人事处作“严守工作纪律,强化作风建设”主题报告,要求全院职工遵章守纪,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倡导弘扬优良传统,传承“协和基因”,将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并赴陕西西安和河南安阳考察。在红旗渠纪念馆,总书记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协和具有独树一帜、为人称道的优良传统,“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就意味着高标准、严要求,对本职工作极端认真负责,对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有崇高的献身精神。
▲林巧稚在伏案工作
协和前辈几十年如一日地将老协和的优良传统身体力行,为青年人作出了表率。正如1954届协和毕业生、著名血液内科学家张之南教授所说:协和人从来不是夸夸其谈的空想者,而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协和的医学大家之所以能博得人民的信赖与尊敬,靠的是他们对病人的认真负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凭的是硬功夫、真本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高超的医学技艺是一招一式锻炼出来的,不用心不勤奋,真本领是不会从天而降的。晚上走过各办公室各实验室,挑灯夜战者比比皆是。晚饭后,不论值班与否都要到病房整理病历,为第二天查房做准备,然后带着问题去看书。在一周只休息一天的情况下,每个周日早晨,在图书馆新期刊室里必然可以找到张孝骞、王叔咸、谢少文、曾宪九等协和前辈……正因为这样,他们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吸取国内外最新的知识和发展,勤奋努力,精益求精,他们的医学技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张孝骞在图书馆内查阅资料
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建院85周年时,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一名在协和住院的患者,他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盏盏“长明灯”。患者说,因长期失眠,他经常半夜里在病房外溜达。结果发现,无论是护士站、医生办公室,还是实验室,每天都有很多彻夜不熄的灯和彻夜不眠的人。后来,那些灯光竟让他睡得很踏实。在患者们看来,协和的“长明灯”也是一味治病的良药。
医院的临床部门多年来坚持7:30早交班、8:00早开台,如今协和人身边也不乏榜样。杜斌教授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6点前到病房巡视病人,查看病人的生命体征,亲自为病人吸痰。他认为,“临床医生只有到床旁去,才知道病人的真实情况”。为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麻醉科手术室鼓励手术早开台,越来越多的手术科室医生逐渐养成了7:30进手术室的习惯。为保证肿瘤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放射治疗科自2000年开始实行晚间加班治疗,经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周末、节假日进行设备维护、质控等工作,加班加点成为科里的常态。
协和前辈留下了艰苦奋斗、以院为家的优良传统,弘扬优良传统就是要坚守严的精神,坚持高的标准,向前辈学习,向身边榜样学习。当代协和人有责任、有义务将协和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不忘医者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文字/王晶
图片/孙良
编辑/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