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做好居家防疫,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时间:2022.12.06
字体:
所属分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来源:本站原创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提示,三类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较快,且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免疫力较低,以往的观察性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高。因此,新冠疫情期间,该类患者更要做好居家科学防疫及健康管理。

做好个人防护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感染新冠病毒,所以采用常规的防护措施即可。勤洗手、多消毒、少聚集,出门时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口罩。如果佩戴KN95/N95口罩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情况,可改为医用外科口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开窗、多通风,注意天气变化,避免感冒;确保健康饮食(低盐低脂营养均衡);坚持适量运动(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提高免疫力;保持心情愉悦,控制不良情绪,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

做好个人健康监测。注意有无发烧、咳嗽、咳痰、咽痛、鼻塞、乏力、头痛、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如有上述症状,及时就诊。

注重健康管理

1. 监测生命体征: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方便监测的生命体征是脉搏和血压,电子血压计可同时获得这两个数据。如果没有电子血压计,可通过自己数脉搏的方法来获得脉搏的数据。脉搏的正常数值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较为匀齐,如果超出该范围或者脉搏明显不齐,需要引起注意,但不必过于恐慌。没有心悸等不适症状或超出范围不明显者,可不急于就医,记录下数据后下次复诊时告知医生即可。如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欠佳的,建议规范测量早、晚血压并记录。每次门诊就诊前,可连续监测至少7天家庭血压并详细记录。如果血压、心率都在正常范围内,则不需要每日监测。

2.  规律服用药物: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期间不得随意停用原有的心血管病治疗药物。在规律服药的同时,如果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应及时联系随访医生或者到门、急诊就诊。

(1)高血压患者需注意血压的波动情况;

(2)冠心病患者需注意在活动时是否有胸闷、胸痛等表现,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还需注意有无大便出血的情况;

(3)心衰患者需监测体重及尿量等指标,注意有无乏力、喘憋等;

(4)房颤患者需监测心率与脉搏,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需注意有无出血情况;

(5)糖尿病患者需检测血糖,注意有无明显的血糖波动。

尽管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入侵人体,目前没有临床证据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沙坦类和普利类药物)会增加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也没有证据表明这两类药物会升高新冠病人的重症率。最新证据显示这两种药物可以降低新冠病人的死亡率,所以长期口服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的患者不需要停药。

3.  就医时间选择:慢性疾病患者如无特殊情况,可遵医嘱居家休养,就近在社区医疗机构取药,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去医院的频率。如遇以下紧急情况,应及时就近到急诊就诊或者拨打120:

(1)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或波动。如无明显症状,仍可居家观察,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减少食盐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剂量。当患者出现明显头晕、头痛甚至晕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发作性胸痛,安静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症状持续1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

(3)胸闷、气短、喘憋、浮肿明显加重,甚至出现夜间憋醒或不能平卧等情况;

(4)突发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肢体活动障碍等急性脑血管病的表现;

(5)口服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药治疗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Kurdi, A., T. Mueller, and N. Weir, An umbrell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drugs use and COVID-19 outcomes. Eur J Clin Invest, 2022: p. e13888.

编辑/ 严晓博  陈恔

科普作者
相关科普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