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7月23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但是,别高兴太早,大暑还没出“头伏”,闷热甚至更胜小暑,也算是夏天最后的“狂热”。中医所说的“湿热交蒸”,此时也到达顶点。身处“闷罐天”,该如何破解?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宣磊给您划重点——防暑祛湿是关键。送上清凉小贴士,助您大暑解暑。
神清“气”爽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烈日似火,人们多会选择室内避暑纳凉,空调可以说是“标配”。不过,千万别长时间调至22℃以下,建议设定扇叶风向上下调节,避免冷风直吹头顶、颈背等。在“桑拿天”时,可开启空调的除湿功能,体感同样会舒适凉爽。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皮肤汗液蒸发的代谢物封闭在室内环境,易让人感觉沉闷、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心悸等。因此室内降温前,宜先开空调、后关窗户。空调持续运行3~4小时,可开窗通风10分钟。
大暑时节,推荐晨间和傍晚在户外散步、做操、打太极、练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若是有长期锻炼习惯者可以选择慢跑,注意及时补水,避免排汗过多发生虚脱。特别提醒的是,傍晚时分,一定要做好防蚊保护。在阴凉通风的场所,不妨静心养神或与友人畅谈交流。
清爽连“莲”
大暑,是荷花盛开的时节。而荷花不仅美不胜收,还一身都是“宝”。荷叶入药早在《本草纲目》中即有记载,“生发元气,裨助脾胃”。三伏天喝“伏茶”能清凉祛暑。推荐配方:荷叶、竹心、白茅根、芦根或藿香、金银花、夏枯草、菊花、甘草等共煮,饭后适量热服,不可隔夜饮用。体胖、血脂高、消化不良者,暑天易口粘、腹胀、大便黏滞等,可选荷叶、鲜橘皮、山楂、生麦芽煎煮后代茶饮,起到理气健脾化湿、助消化的功效。
莲子肉作为药食,可补脾、止泻、益肾等,辅助抗氧化、降血糖、调节胃肠功能。莲藕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度暑粥”是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推荐膳食,如荷叶莲藕粥、绿豆莲子茯苓粥等养胃不上火。特别提醒,荷叶熬水后留汁煮粥,并非切碎直接在粥中食用。
酷暑炎炎,人们难免火气较旺,遇事易急躁,出现“大暑情绪”。莲子心味苦,能辅助清心安神、祛火降压。口舌生疮、起急易怒时可直接用2~3克莲子心泡茶;日常调节气息、舒缓情绪,可调配绿茶、玫瑰花、莲子心、冰糖泡茶饮,苦中透甜、清香除烦。若暑湿难捱、胸闷上火、痔疮出血,可用荷梗、白茅根煮水饮用,能清热解暑、凉血止血。
暑“香”怡人
闷热潮湿天气易令人胸闷恶心、头蒙困倦,像失了“神”似的。古人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常用于提神、辟邪、驱蚊、除湿等。近代研究表明,香囊调配的中药含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疗效。不同成分疗效不同:如白芷、石菖蒲具有除湿化痰、活血止痛、开胃醒神功效,可辅助缓解头蒙头痛、风寒感冒鼻塞等;艾叶能温经散寒祛湿、檀香能行气止痛和镇静安神等;丁香、艾叶、藿香、薄荷、荆芥穗、紫苏、肉桂、樟脑等均具有驱蚊功效。不妨从中选择几味调配放入布袋中,置于居室和床旁以驱蚊保健。
清补护“阳”
俗语说“冬补三九,夏补三伏”。暑热蒸腾下,人体脾胃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宜多吃肥腻、辛辣、煎炸之物。而这个时候,人体出汗较多,水分流失,又需应季补阳,比如吃羊肉、喝羊汤,也可选择鸡、鸭、乳鸽等低脂高蛋白的食材,适量加入莲藕、冬瓜等,配合少许生姜,既补虚又不上火。
高温时节,食物尤其是肉类易滋生细菌而变质,引起腹泻甚至痢疾,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日常膳食中可多调配些醋和蒜,进食鱼蟹时可配伍子姜、紫苏。怕上火的人,可以来一盅龟苓膏、烧仙草清凉解热;平时易咽喉疼、舌苔厚腻者,可在饭后喝点双花山楂茶,其中菊花、金银花、山楂有助消化、清热、解燥,便秘者可在此基础上再加决明子同饮,也利于防治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面食和粥汤温和易消化、有益保护脾胃阳气,还能养心安神,更适合老人儿童食用。白天主食可选择青菜热汤面、过水臊子面、茄丁肉末面、西红柿鸡蛋面等,搭配绿豆芽儿美味又爽口;傍晚温服山药小米粥、扁豆芡实大米粥、百合荷叶薏米粥等清补两相宜。
图片/自网络
编辑/王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