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公众来说,很多人谈“癌”色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肿瘤患者的治愈率正在逐年提升。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肿瘤?科学防治肿瘤又该怎么做?今天,让我们跟随北京协和医院多位专家的脚步,一同了解肺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淋巴瘤、胃癌、甲状腺癌等常见九大肿瘤的防治攻略————
关注癌症“第一杀手”:肺癌
胸外科主任 李单青
当前,肺癌是我国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病种。肺癌的早发现最为关键,胸部CT是筛查肺癌的最主要手段。
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大气污染(包括厨房里的油烟气、装修造成的甲醛污染等),生闷气,长期吸烟等。
80%的磨玻璃结节都不是癌。一旦查出肺部有磨玻璃结节不用慌,磨玻璃结节惰性较强,有些磨玻璃结节观察3~10年甚至都不会发生变化。
早期肺癌可通过手术治愈。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新药出现,一些局部晚期的患者通过免疫药物联合放化疗,有时可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肝癌: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肝脏外科主任 桑新亭
由于肝内没有痛觉神经,肝癌早期往往无症状。乙肝患者可能需要10-20年慢慢从肝炎、肝硬化演变成肝癌,而抗病毒治疗会降低乙肝转变成肝硬化、肝癌的几率。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硬化,食物霉变产生的黄曲霉素或被藻类毒素污染的水源,熏腊肉食品和腌制食物中含有的大量亚硝胺类物质,都是肝癌的高危诱因。因此,建议少食用腌制食品及未经加工的生冷食品。
大部分肝癌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后,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肝癌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定期(每6个月左右)检查。
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
妇科肿瘤中心主任 向阳
卵巢癌发病率居妇科肿瘤第三位,病死率居妇科肿瘤首位。因早期症状不明显、隐匿性强,70%的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因此,卵巢癌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卵巢是深藏于盆腔里的两个像枣核一样的器官,早期发生病变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没有很好的肿瘤标记物来检测,所以很难做到早期发现。直至患者出现腹胀、腹部包块等症状,而这时病情往往已进展到晚期。
定期筛查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围绝经期女性更要注意加强筛查和预防,该年龄段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更年轻的年龄组。早发现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最佳途径。
通过增强CT等发现早期胰腺癌
基本外科主任 张太平
胰腺癌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恶性肿瘤家族史、肥胖、慢性胰腺炎都是胰腺癌的高危致病因素。临床中,可以通过化验、B超等检测发现胰腺癌的蛛丝马迹,做到早诊早治。例如B超对发现胰管、胆管的扩张相对较为敏感。针对胰腺占位,最常用的检查是胰腺增强CT。
胰腺肿瘤通常恶性程度高,患者一旦出现上腹部和腰背部持续疼痛,经常拉肚子,消化不良,皮肤、巩膜发黄,消瘦等症状,肿瘤一般都已进入进展期。
暂时不能手术的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方式,可以提高长期生存率。目前,根据国际最新报道,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10%左右。
淋巴瘤发病率高于白血病
血液内科副主任 庄俊玲
淋巴瘤是常见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肿瘤的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随着科学技术和创新药物的不断发展,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期逐年改善,成为治疗有效率、治愈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淋巴系统遍布全身,淋巴瘤的表现也多种多样,其中淋巴结肿大和发热较为多见,也是疾病早期的主要表现,多种器官包括消化道、腺体、肝脾、骨髓甚至神经系统都可能受到累及。如果抗感染治疗后发热仍持续波动,淋巴结不断增大,则要警惕淋巴瘤。由于淋巴瘤是全身性疾病,需要超声、CT、骨髓穿刺等检查评估病灶范围,活检病理是确诊淋巴瘤的“金标准”。
淋巴瘤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机能以及造血器官衰老,基因突变不断积累,因此老年淋巴瘤发病率相对较高。另外,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等也和淋巴瘤发生有关。其他因素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大量烟酒、压力过大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等。淋巴瘤不是绝症,建议患者早诊早治、规范治疗、积极配合。
胃癌:高危人群应重视胃镜检查
肿瘤内科副主任 赵林
胃癌隐匿性强,高危人群要重视定期筛查。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科学规范治疗胃癌的不二法门。
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饮食不洁、长期高盐高油饮食习惯者;患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溃疡等胃肠慢性疾病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免疫力差者;有胃癌家族史者。
建议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溃疡等胃肠慢性疾病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从40岁开始筛查,但有胃部不适者可提早进行筛查。
预防胃癌,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方式,戒烟限酒,饮食少油少盐;幽门螺杆菌携带者,及时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保持愉悦的心情;高危人群要重视胃镜检查。
甲状腺癌:绝大多数预后较好
基本外科主任医师 李小毅
绝大多数甲状腺癌预后较好,患者不必过度担忧。若确诊甲状腺癌,应寻求专业医生合理诊治,既要避免治疗不足,也要避免诊疗过度。
常见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有:受到过度电离辐射的人群,如核电站泄漏事件中的受害者;儿童时期接受过大剂量外照射的人群;具有甲状腺癌家族病史的人群。
如何早期发现甲状腺癌?高危人群应重视筛查,在定期体检中接受触诊检查、超声检查;普通人群应在定期体检中接受触诊检查,如果发现甲状腺肿大或结节,需完善超声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亚健康状态,对预防甲状腺癌具有积极意义。
宫颈癌:病因明确、可防可控
妇科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 彭澎
接种HPV疫苗、定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包括:过早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或另一半性关系复杂)、免疫功能低下、高危类型HPV持续感染者等。
常见筛查宫颈癌的检查包括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HPV检查,二者联合筛查效果更佳。建议有性行为的女性可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每年进行一次筛查;如果既往没有宫颈病变,并且TCT+HPV联合筛查均无异常,可每5年筛查一次。
预防宫颈癌,建议接种HPV疫苗,这是最有效的一级防治措施,但接种后仍需定期筛查;在安全健康的条件下进行性行为;定期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蛛丝马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
一看二摸三挤,发现早期乳腺癌
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沈松杰
对于现代女性而言,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运动较少以及肥胖、抽烟、喝酒等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因此,要调整生活节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发现乳腺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就诊,得了乳腺癌也不一定要切除乳房,很多乳腺癌手术都可以做到保乳、保腋窝。早期乳腺癌手术就是在乳房、腋窝上开个小口子,对生活、外形没有任何影响。
女性乳房自查方法可以总结为“一看二摸三挤”。一看是观察乳房外形变化,有无局部凹凸或红肿、橘皮、湿疹;二摸是用手指指肚把乳房压到胸壁上轻揉,感受有无肿块;三挤是挤乳头,乳头溢液大多为良性,如果挤出血性的、有颜色的溢液就要引起重视。乳房自查有很多手法,但一定不要通过“捏”来自查。女性可在月经后的三天至一周内自查,绝经后女性可每月固定时间进行自查。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张萍、中国新闻网 记者阚枫、北京晚报 记者陶冶
整理/洪成伟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