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大新闻
对话张奉春教授:一位老协和的“后遗症”
时间:2021.10.20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硕 王立

金秋时节,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党总支、内科学系举办了第十五期历史人文访谈,这也是第一季访谈活动的收官之作。本期访谈嘉宾是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内科住院医师规培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副会长——张奉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学系领导及各专科、各支部党员参与活动。访谈由内科学系常务副主任刘晓清教授主持。

张奉春教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专科分会会长等职务,多次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诸多荣誉。张奉春教授在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贡献卓著,建树斐然,是实至名归的精诚大医。

from clipboard

▲张奉春教授(右)分享自己在协和工作、成长的历程

from clipboard


▲内科学系常务副主任刘晓清教授主持活动


访谈中,张奉春教授用平易近人的语气、幽默风趣的语言,将从医路上的故事娓娓道来。

张奉春经历了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和机关工作的历练,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大学最后一年,他得知自己将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实习,而协和正是他心目中的最高医学殿堂。他兴奋地骑着自行车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先是绕着围墙骑了好几圈(彼时仅有老楼建筑群),然后又忍不住停下车子,从西门进院,恰巧碰见了著名呼吸病学家罗慰慈教授。他毕恭毕敬地向罗教授问好,罗教授也立刻向这个陌生的年轻人点头回礼。那一刻,他非常感动,协和人的儒雅风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2年,张奉春顺利毕业,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在老协和“学究气”“儒雅气”的熏陶下,张奉春更加坚定了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救苦之心,不懈探索、不断超越的进取之心,严谨求精、勇担使命的医者仁心,踏实扎根临床磨练。通过各专科轮转,他打下了扎实的内科基础,为未来的专科之路作好了厚积薄发的储备,这也成为他日后管理大内科时,一直坚持内科住院医师轮转制度、总住院制度的信念依托。

治病救人,张奉春倾尽全力。跟随他出门诊的学生总会觉得他心太软,他总是不停地给患者加号,最多的时候一个半天可以看七八十位患者,却经常因为拖班,饭都吃不上一口。张奉春说,医者拯救生命时得到的愉悦和富足,是任何金钱、名利所不能替代的。2003年抗击非典时,时任风湿免疫科主任的张奉春始终坚守在一线。在长时间高强度、高风险工作后,他累倒了,出现了发烧、胸闷、白细胞降低等情况。虽然最后排除了SARS,但他至今仍遗留着劳累后心慌、胸闷的症状。回顾那段难忘的经历,张奉春表示无怨无悔。医者的责任和仁爱之心让他和同事们勇担重任,无惧生死。

科研工作,张奉春攻坚克难,久久为功。自1987年进入风湿免疫科后,张奉春便开始从事风湿免疫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1993—1995年,张奉春赴美国俄克拉荷玛大学医学研究基金会免疫关节炎系做博士后工作,科研水平再次得到跨越式提升。初到美国,他拿到的研究课题是此前未接触过的新方向。他不畏艰难,一头扎进文献资料堆里,连续3个月没离开过实验室。再出门时,他总觉得眼前雾蒙蒙的。他以为是美国的雾气较大,也没有在意,直至数月后在会议上借旁人眼镜一戴,薄雾散去了,才发现并非美国雾大,而是自己近视了。

这段忘我的学习经历为他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回国后,张奉春继续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方向,研究不同表位抗原的不同机制及相应抗体的不同作用。他带领团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课题资助,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他以过来人的经验叮嘱年轻人:作为协和一员,应主动承担科研工作。年轻人应当传承协和不断钻研、不断进取的科研精神,才能巩固医院在专业领域中的引领地位,保持先进性,辐射带动学科的整体发展。临床医生的科研应该基于临床,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选题,进行科学凝练,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沿着一条主线深入钻研。科研也会帮助研究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进而提升临床诊治能力。

from clipboard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张奉春教授讲述


作为科室领导,张奉春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上高屋建瓴、用心良苦。2010年,张奉春被聘为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刚成为主任,就遇到了一部分内科住院医师因为难以进入专科而辞职的风波,那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医院开始将专科化培训提前。

面对医学界“新风潮”,要顺应变革还是坚守传统?张奉春力排众议,坚持保留协和特色的内科住院医师轮转培养体系和内科总住院医师制度。张奉春表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家对医师培养的最低要求,协和的住院医师培养应该是精英教育。年轻人要能吃苦、耐寂寞,勇于争先、不甘平庸,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协和人。

正是在像张奉春教授这样一大批协和人的坚守下,协和内科保留了教学传统,继续培养了一大批真正热爱内科、具备大内科思维和能力的青年医师。在最近的新冠疫情考验中,一大批经历过协和规范培养的青年医生在武汉前线展现出扎实过人的内科基本功,快速解决了许多疑难棘手的新问题,也证明了张奉春当年选择的正确性。

from clipboard

▲张奉春教授将从医之路的故事娓娓道来


作为一名老党员,张奉春时刻心系国家,心系党和人民。他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中的党员代表,更要不忘治病救人的初心,坚定信念、诚实做人、诚心做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风湿免疫科老主任唐福林如是评价张奉春:“他最大优点就是正直,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能权衡轻重、把握方向、团结同志。”

张奉春不讲私利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他多次获得“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先进个人”称号,也带领风湿免疫科多次获得医院“科研先进集体”的荣誉。

多年来,张奉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长假,都会来医院半天,在医院工作反而比在家休息更觉神清气爽、内心平静。这也是他多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的“后遗症”。

访谈活动中,内科学系主任李雪梅、内科党总支书记贾青和部分内科医师分享了在张奉春指导下工作、学习的难忘经历,也表达了内科全体同仁对张奉春的衷心感谢。

“自己还算不上老协和人,但已经是个协和老人了。”走在医院的走廊里,张奉春时时刻刻感受到协和厚重的历史积淀。风雨百年,一代代协和人“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不断传承。张奉春为自己选择当医生、成为一名协和人而感到深深自豪。

from clipboard

▲张奉春教授与参会人员合影


审核/张奉春 贾青

图片/孙良

编辑/干玎竹 陈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