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协和精神,2021年6月16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党总支、内科学系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协和记忆之内科历史人文系列(十二)访谈。本次访谈嘉宾是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表彰的优秀党员、北京协和医院著名的风湿病学专家唐福林教授。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同志到会并讲话。内科党总支书记贾青、内科学系老主任张奉春、内科学系主任李雪梅、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分别致辞。活动由贾青同志主持,内科住院医党支部书记钱君岩主持访谈。内科全体党员参会。
▲党委书记吴沛新发表讲话
吴沛新书记在讲话中表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协和发展的百年历史中,在顾方舟、邓家栋、宋鸿钊、林巧稚、曾宪九等榜样精神的引领下,协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攀登了一个又一个顶峰,为我国现代医学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我们要传承弘扬协和人对生命的敬畏、对科学的尊重、对专业的执守、对党和人民忠诚的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协和人不仅要努力开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还要担负起健康中国建设的使命职责。年轻一代是协和未来的希望,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中坚力量,要对党忠诚、坚守信念;要不断学习,本领高强;要勇担使命,担当作为;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矢志接续奋斗。
▲唐福林教授(右)受访现场
唐福林教授曾任风湿免疫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师从“中国风湿免疫学之父”张乃峥教授,参与并见证了中国风湿免疫学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并带领风湿免疫学科发展成为医院的特色学科、领军学科。1968年唐福林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开始了在贵州十年赤脚医生的工作。基层行医的经历既锻炼了医术,更磨练了意志。1978年他考上了恢复高考后第一批临床研究生,师从张乃峥教授,那时协和刚刚创建中国第一个风湿免疫科,条件非常有限。
唐福林教授回忆当时国外专家来协和访问,曾说:“你们连抗Sm抗体也不能测定,如何能诊断红斑狼疮?”张乃峥教授听闻非常生气,让唐福林将论文改为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的研究。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在百折不挠的潜心钻研中,唐福林教授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率先在国内开展了ENA的研制并应用于临床。30余年来,检测抗ENA抗体的免疫双扩散法成为国内风湿免疫疾病诊断的经典做法并沿用至今。唐福林教授对年轻的医师们提出寄语:科研没有捷径,要能吃苦,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唐福林教授在担任风湿免疫科主任期间,为科室定下了“科研为龙头,教学为基础,医疗为根本”的学科发展目标,推动风湿免疫科在短时间内就创出了协和品牌。如今他再次谈到了对这个目标的理解,动情地表示,北京协和医院一直以来各学科均走在最前沿,而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每位医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医院和科室的长足发展则依赖于教学,他认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协和辈有人才出”,因此在率先垂范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带领科里每个人进步,帮助他们确立研究方向,想方设法把年轻人送出去学习。唐福林教授也非常注重进修生的教学,当年的进修生经过在协和的学习,现在已经成长为全国各家医院风湿免疫科的骨干,使得国内风湿免疫学科蓬勃发展,实现了他常说的“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
医疗是根本,唐福林教授认为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救死扶伤,要看好病,也要同情、体贴和关爱病人,要甘于奉献。他是协和出名的“拖班”大夫,经常从早上门诊开诊一直看到下午一两点,就是希望能多帮助一个病人,多解决一个问题。他说,做好医生需要“胃小膀胱大,腿短频率快”。除了治病外,也要对患者加强疾病知识的教育,帮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989年,唐福林教授倡导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斑狼疮病友联谊会。此举受到了广泛认可,取得明显成效,入会患者破万。
唐福林教授认为,作为一名医生,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职业修养、医德医风、意志品质决定了能否成为人民的大医生。他当年经常带科里年轻同志去攀登司马台长城,劳逸结合的同时锻炼意志品质。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要不畏艰难,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作为一名党员,他表示,要时刻保持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不畏艰难,听党指挥、跟党走。
在互动环节,唐福林教授表示,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离不开医院和老师们的培养,应该更好地报效祖国、为患者服务。要待患如亲,真正为患者负责、替患者找出路。尽管有时疾病过于复杂,效果可能不尽如意,但作为医生,只要牢记“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全力以赴后也问心无愧。唐教授的一番话,让在场听众无不动容,掌声不断,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此次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必将激励内科广大医务人员秉持协和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继续作出新的贡献。
文字/钱君岩 彭丽盈 周佳鑫
图片/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