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与少/罕见疾病斗争的历史,贯穿她诞生以来的百年。肿瘤内科传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借助协和强大而全面的综合实力优势和多学科协作的机制,在少/罕见恶性肿瘤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0年8月29日“少见肿瘤治疗的协和视角”继续教育学习班如期举行。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本次会议采取线上形式进行。
第一场汇报由来自美国Maimonides癌症中心的黄夷吾教授带来《实体肿瘤罕见突变的靶向治疗》,重点关注了NTRK, HER-2和BRAF三个突变基因对应的靶向药物新进展,包括相关靶向药物的机制、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最后他总结道:一些基因突变是癌症特有的,而另一些基因突变是多个不同癌症的的驱动基因;仔细选择检测方法,基因突变/重排检测取决于操作者或检测方法;循证医学才是关键。
之后来自英国的田刚医生向大家介绍了血管肉瘤的的临床特点、病理以及治疗进展。目前化疗和靶向仍是标准疗法,但免疫治疗充满希望!他认为:罕见肿瘤需要疗法创新,靶向药物建议用于驱动基因突变,免疫治疗目前有效率尚低,对于TMB-H或头颈部血管肉瘤可能有效。
接下来由我院核医学科林岩松主任介绍了甲状腺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涵盖了分化型、髓样癌以及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林教授指出,局部晚期/转移性碘难治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甲状腺癌是构成甲状腺癌特异性死亡的人群,是临床难点和研究热点。靶向VEEGFR、RET、PDGFR等靶向的MKI及高选择性KI 在晚期甲状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被陆续证实、获批,并被ATA、NCCN、CSCO等指南推荐。基于特定靶点的新型治疗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等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降低复发发生率。基于分子特征的靶向治疗将推动晚期甲状腺癌治疗的精准化。
我科程月鹃医生的题目是《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的诊治进展》。她从这一少见瘤种的起源讲起,再对包括组织分类、临床特点,到分子特征和治疗进行了详细讲解。最后还列举2个实际病例,让大家对该病的治疗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了理解。
下午第一场由病理科冯瑞娥教授带来《头颈胸部肿瘤罕见病理分型及临床》。她向大家介绍了NUT癌、肉瘤、肌上皮瘤等头颈部肿瘤的罕见病理类型,使人大开眼界,连呼精彩!从检测方法到基因特征,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罕见瘤种的全貌。她认为,随诊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给常规病理诊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将成为促使病理加快发展的动力。
之后分别由我科的王颖轶副教授、邵亚娟副教授、李孝远医生和应红艳副教授分别介绍了肺癌罕见基因变异诊治进展、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以及男性乳腺癌这些少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分享了协和肿瘤内科的数据,并结合最新文献,完美展示了这些少/罕见瘤种的治疗进展,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是线上会议,但精彩的内容和合理的安排还是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同行参会;据后台统计,共有9万多人次登录网页观看我们的课程直播。
今年的会议结束了,但癌症少见病的诊疗进步永远没有尽头。让我们借着继续教育学习班这一平台,团结广大肿瘤专业临床医师,形成合力,共同关注肿瘤少见病,为我国癌症防治贡献更大的力量吧!
明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