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战疫一线,他们把党旗高高擎起 | 记协和援鄂抗疫医疗队6位临时党支部书记
时间:2020.04.28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琨 祝金晶



       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在武汉期间,成立了6个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用党的旗帜引领医疗队队员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在这一过程中,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当之无愧的扛旗人、护旗手。

第一临时党支部

刘正印:心中装着使命,眼里满是柔情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是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和耐药防治分会常委,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专家,卫生部抗生素合理应用全国普及计划核心专家。刘正印擅长各种病原体感染尤其是各种疑难重症感染的诊治,被评选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首都抗疫英雄”。

       17年前,年轻的刘正印进入SARS病房前告诉师兄:“我写了一封信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还有我自己的存折,密码也在上面,万一有什么事,你拿了给我爱人。拜托了。”而这一次,他说:“这就是你本专业的事。”这一句“分内之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让54岁的刘正印主动请缨,驰援武汉。

       需要开展临床病理研究时,刘正印积极沟通,将心比心,最终得到了患者家属的信任和支持。要知道,促成遗体解剖,无论对主管医生还是患者家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患者的不幸遭遇,他曾在会议上因无力痛哭;面对患者的恐慌情绪,他耐心为他们疏解心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他日复一日坚持“红区”查房、治疗、总结,在战场上与烈性病毒顽强抵抗了90多天,多次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分享抗疫经验。

       队员们也称刘正印为最可爱的“大印”老师。他像一位和蔼的大家长,时刻关心着每一位队员。初到武汉时,他不眠不休参与病房从无到有建立的全过程,同时耐心指导队员们进行防护。很多队员和他的女儿差不多大,面对他们的紧张、无措,他率先冲在大家的前面,第一批进入“红区”给病人“采标”,直面病毒,鼓舞队员。在医疗队大部分撤离武汉后,他仍和其他5名队友做坚守一线的“压舱石”。热血熔铸初心,即使身在武汉,他仍与在北京的支部党员们召开“线上组织生活会”,作特殊思想汇报,重温革命友谊。在汉期间,第一临时党支部共有6名同志成为预备党员,召开支部大会5次。

第二临时党支部

郑莹: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郑莹是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一病房护士长、主管护师,任北京护理学会第十届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曾获得“先进工作者”“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北京协和医院优秀员工奖”等多项荣誉。

       在第二批协和医疗队出征时,有着丰富重症监护经验的郑莹字句铿锵:“我是党员、护士长,经历过SARS,就应该我去!”郑莹是缓和医疗组的核心成员,对困难病例的照护有丰富经验。她曾参与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肿瘤内科安宁疗护培训项目的推进。此次在前线,她将安宁疗护与重症护理相结合,用温暖对抗着绝望。许多患者在进入重症病房后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郑莹便主动进入病房与患者沟通,送去祝福的纸鹤,提供精油按摩、音乐治疗等安宁疗护,缓和病人的情绪,为后续的治疗打下了基础。为保持血滤病人的体温,她与队友在暖宝宝外包裹治疗巾,不停更换位置,只为病人抵御寒冷。在前线度过生日的当天,她将安宁疗护的经验在“疫”线课堂与队员们分享,讲述如何让病人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爱。

       对医疗队员们,她也像热心大姐姐一样,深夜为胃痛的队友借药,并制作了协和小药柜;为队员们打扫清洁区的每个角落,只为队友能更放松地休息。为队员们提供芳疗、按摩操等,舒缓身心的疲惫。

       17年前,SARS的经历坚定了郑莹入党的信心;17年后,她在前线为党内涌入新鲜血液而感到骄傲。对每位党员,郑莹都会进行深入地谈话,组织学习党章、了解党员动态。她常常不遗余力地赞扬每一位队员:“我每天都处在感动之中。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给别人做榜样,让我觉得这场战役我们不胜,谁胜?” 在前线,第二临时党支部已发展了9名预备党员,4名同志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共召开支部大会6次。

第三临时党支部

吴东:“咱们努力坚持,病人就有希望”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吴东是第三临时党支部书记。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循证医学学组委员;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胰腺病学组委员;消化内镜分会结肠镜学组委员;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曾获“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首届“北京协和医院杰出青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第二批征召的号角吹响后,有重症医学科工作经历、知识结构全面的吴东毫不犹豫地报名。初到武汉,作为二线医师的他身先士卒,长时间在污染区坚持高强度工作,夜班疲惫时只在地上躺着休息片刻。面临困难时常鼓励队员们:“咱们努力坚持,病人就有希望。”所在治疗组共收治危重症患者28例,成功实施机械通气、气管切开、CRRT、ECMO等治疗,完成胃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3例。参加国新办英文发布会,多次在CGTN直播的“疫情会诊室”向多个国家宣介新冠肺炎救治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渠道上广泛传播,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情怀和风貌,得到高度认可。

       吴东是个“乐天派”,总能与人打成一片,特别是年轻队员喜欢跟他在一起谈天说地,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接收很多正能量。吴东爱好钻研党史、军史,在武汉两次主讲党课:“武汉三镇与中国革命”“从井冈山革命斗争看武汉抗疫”,鼓舞了队员的斗志。在集中休整期间,吴东与队员们也始终保持工作状态,组织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疫斗争的讲话精神。在汉期间,第三临时党支部共召开支部大会5次,有7名同志一线入党。

第四临时党支部

李太生:“医生的战场就在病人床旁”


       李太生教授是第四临时党支部书记、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艾滋病》中文版主编,《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传染病杂志》副主编。多年来,李太生教授致力于感染性疾病诊治及科研工作,特别是在艾滋病临床诊疗及免疫学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获2018年吴阶平医学药学创新奖、2016年法国塞维雅奖和吴阶平-杨森医学药学奖、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作为感染科的顶级专家,同时也是参加过抗击SARS的老兵,李太生教授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就全身心投入到这一新型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和救治工作中。他牵头院内近30位专家讨论形成了《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V2.0)》,受到业界高度评价并向全国推广。在再三请战和强烈要求下,2月7日,李太生教授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来到武汉。两个多月中,他整个人一直处于战时的亢奋状态,每天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红区”,到病人床前去,甚至冒着暴露风险为患者取咽拭子标本。他说,“医生的战场就在病人床旁”。他在武汉传授传染病防护、危重症患者诊治经验,在多家医院会诊、指导,多次接受央视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3次在医疗队晚上举办的“疫”线课堂为全体队员进行培训。医疗队员们说,看到李主任,大家心里就有底了。

       在汉期间,第四临时党支部有5人火线入党,举办支部活动4次。4月15日,协和医疗队大部分撤离武汉,李太生教授作为国家指导组成员留守,继续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同时他没有忘记履行支部书记的责任,与第四临时党支部的队员们通过远程连线召开支部会议,同队员们一起回顾在武汉的工作生活,学习鉴赏毛主席诗词。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武汉,回到了与这个风风火火的李教授并肩战斗的日子。

第五临时党支部

宋锴澄:协和医疗队的“队医”&“歌神”


       第五临时党支部书记宋锴澄,是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助理,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医疗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奔赴武汉的前几天,宋锴澄就为医疗队联系到了一批可视喉镜和气道工具。一到武汉,他就充分发挥起麻醉医生的专长,冲在第一线给危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为了降低气管插管难度和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宋锴澄结合前线实际情况,与医院后方一起编写了《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疗队气管插管标准流程》,让队员们在没有广泛使用正压保护头套的情况下,也能最大限度做好防护。在武汉的重症病房里,宋锴澄以自己扎实的超声技术和丰富的循环管理经验,在病床旁通过即时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让危重患者救治真正实现对症治疗。

       宋锴澄在业务上是一把好手,在平时生活中也非常受大家欢迎。不少队员在抗疫期间出现颈肩或者腰腿疼痛,宋锴澄就运用自己麻醉疼痛医学的专业技能,在业余时间为队友进行疼痛和康复治疗。队员们对他的评价是“手到病除”,他也俨然成为了协和医疗队的“队医”。作为支部书记,宋锴澄总是想方设法让大家“忙起来”,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们深入学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驻地开展生活环境卫生评比。他还是医疗队的“歌神”,时不时一展歌喉、让大家在紧张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在汉期间,第五临时党支部有7名队员光荣入党,举办支部活动7次。

第六临时党支部

孙红:永远冲在第一线


       第六临时党支部书记孙红是北京协和医院妇儿党总支书记,妇产科学系常务副主任,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作37年来,孙红护理和救治了上万名危急重症患者。作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孙红1985年参与护理我国首例艾滋病患者,2000年带领ICU护理团队成功护理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患者。她带领的ICU护理团队、急诊护理团队先后被授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当国家、医院需要时,孙红总是能够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动应战,挺身而出。2003年SARS、2008年奥运……这些重要时刻,她都是冲在最前面。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孙红作为协和第三批国家医疗队的领队驰援武汉,再一次冲在了第一线。抵汉第二天,孙红就进入病房开展工作。她与护理部吴欣娟主任一起组织起草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相关文件提供了基础资料;她通过网络视频授课解读规范,毫无保留地与全国护理同仁分享协和护理经验,为全国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第三批协和医疗队队长,孙红书记带领135人的护理团队,把协和优质护理的精髓带到了武汉。为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孙红牵头组织组长们根据病房的实际情况讨论解决方案,改革排班模式,指导护士长根据工作量弹性排班,每个班次固定人员负责环境消毒,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安排护士们适时轮休,优化工作流程,组织专业培训,有效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3月26日,孙红作为危重症专科护理专家代表,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的专题座谈会上发言。作为资深党务干部,她领导下的第六临时党支部,在汉期间共发展了7 名预备党员,举办支部活动5次。

       六位临时党支部书记既是“护旗手”,也是“先锋队”。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卓越的工作能力、强大的人格魅力,在张抒扬书记与韩丁副院长两位领队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正向引导作用。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战“疫”期间共有52位协和医疗队队员递交入党申请书,41人抗疫一线入党,让党的旗帜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