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杜斌教授在国务院疫情防控首场英文发布会上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时间:2020.03.07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施文 黎婧怡 傅谭娉 王晶

       3月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通过北京和武汉远程连线方式,举办英文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教授作为参与一线救治的医学专家代表之一,向中外记者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和中国抗疫经验。



▲记者见面会现场(焦非 摄)


       杜斌教授介绍,他于1月18日抵达武汉,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调研指导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救治,为国家提供治疗策略和其他方面应对措施的咨询和建议。在新闻发布会中,杜斌教授先后回答了路透社、中国国际电视台、日本TBS电视台、华尔街日报、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和中国日报记者的提问。


▲记者见面会主席台(湖北日报蔡俊 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湖北日报蔡俊 摄)


重症病例需要集中、积极、规范的救治

       在回答能从抗疫工作中取得哪些经验教训的问题时,杜斌主任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会对所有出现临床情况恶化的呼吸衰竭或低氧血症患者,更积极地尝试有创机械通气。我还会更积极地建议,召集所有重症医学的医护同仁在定点医院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应对激增的危重症病例。我坚信这些举措可以帮助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更快地康复。”

       针对年轻患者死亡的问题,杜斌教授表示,尽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大多见于老年人,但仍有一些年轻的患者去世。这些病例虽不具备高龄这个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但可具备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杜斌教授认为,无谓地延长无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造成的伤害(如院内感染、呼吸肌疲劳、气压伤和高血糖等)大于获益。


新增病例明显减少致很多医院出现空床位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中国新冠肺炎的疫情是否已经到达拐点,还会不会大规模暴发时,杜斌教授表示,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无论是在武汉以及湖北其他地区,还是在中国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数均在持续下降。康复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医院都出现了空床位。


尚不能证明出院后复检核酸阳性患者具备传染性

       杜斌教授表示,新冠肺炎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目前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没有发现超过14天的长潜伏期患者,没有数据表明存在更长的潜伏期。

       针对记者提出的出院患者核酸检测复阳的疑问,杜斌教授表示,在湖北确实有几例患者在治愈出院或多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复查呈阳性。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患者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复阳后具备传染性。


预防医院内传播的关键是做好计划

       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预防医院内传播的问题,杜斌教授表示,关键在于未雨绸缪,做好计划。要针对发热门诊患者、普通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制定相应计划;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筛选疑似病例,建立确诊能力;要在确诊或排除诊断前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要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要为所有医护人员以及疑似病例者接触者提供隔离与治疗的场所和包括防护设备在内的充足物资。


战胜疫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杜斌教授表示,战胜疫情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这一点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是相同的。现在有多少确诊病例,对他们有什么处理预案,有多少密切接触者,如何对他们实施隔离,如何从密切接触者中发现潜在病例,这些工作任务虽然艰巨,但都必须完成。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和卫生部门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其他部门,包括公安部门、交通部门等的密切参与。

       全社会都应该坚守自己的职责。政府的职责是及时公布新发病例、疑似病例的详细资料;对公众进行疾病科普和预防教育;协调所有防疫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防护物资、医疗设备等。医生的职责是尽最大努力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公众的职责是遵从政府以及卫生健康专家提出的疫情防控规则,密切接触者自觉进行居家隔离。


       在发布会的最后,当被问及中国可向世界分享的抗疫经验时,杜斌教授引用了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鼠疫》中的一句话:“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唯一的法宝是正直。”在他看来,正直就是所有人都尽心尽力而为。杜斌教授强调,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举全社会之力才是战胜疫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