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3日至26日,第九届北京国际巴林特小组研讨会于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办。本届研讨会中,由中、德、奥三国10余名专家组成的督导组专家亲身示范并指导如何以组长角色带领巴林特小组工作,同期在全国首次进行了巴林特小组组长资质审核和认证工作。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和直辖市的117名医务工作者参加。
北京协和医院柴建军副书记致开幕辞,他从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医院管理的角度,强调了巴林特小组工作的开展及推广的意义。心理医学科主任、中国巴林特联盟主席魏镜教授指出,开展巴林特小组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医患关系去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对临床有效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结局,从而改善医生从医体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耗竭。
研讨会对参会接受培训的学员而言宛如知识盛宴。本届研讨会中,10余名国内外专家组成督导组,包括将巴林特小组工作引入中国的德国弗莱堡大学Michael Wirsching教授、前任国际巴林特联盟主席暨德国巴林特联盟秘书长Heide Otten医生、现任奥地利巴林特协会主席Hans-Peter Edlhaimb教授、首任及现任中国巴林特联盟主席魏镜教授等,亲身示范并指导学员如何以组长角色带领巴林特小组工作。通过督导学员在巴林特小组工作中的实际操练,对每位学员提出针对性的专业意见及反馈。学员们分为9个小组,其中包括拥有丰富巴林特小组工作经验的“准组长”,也包括初次接触巴林特小组工作的新生力量。
本届研讨会同期还在全国首次进行了巴林特小组组长资质审核和认证工作。由优秀的组长带领小组工作,会使得小组进展更为顺畅、深刻,对案例医生及组员的帮助更大,因此组长的审核及认证需要严谨、专业的专家督导团队。此项工作的开展象征着中国的巴林特小组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进一步促进规范化推广巴林特小组工作。
巴林特小组工作最早于2003年由德国专家引入中国。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从2007年建科伊始就开始在医院、医学院、专业和协会层面广泛开展对医生、医学生的职业化医患关系能力培训,同时在国内率先将巴林特小组工作纳入系统专业和职业培训中。
2010年8月,《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篇述评《Chinese doctors are under threat》使广大医生们的群体焦虑被激活,医学界对医患关系的讨论、对医患关系管理的重视、对医生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培训也达到了新的高峰。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医生亟需一个专业的安全环境说出他们的医患关系苦恼”,由此促进了2011年5月第一届北京国际巴林特小组研讨会的落地。很多学员把巴林特小组工作带到自己所在地区医院,渐渐让更多同行能够从巴林特小组工作中得到专业的医患关系帮助。从近年“巴林特小组”出现的词频、发表文章数和逐年趋势,可见中国医生对这一工作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此后每年的5月,北京国际巴林特小组研讨会都应约而至。高质量、高标准、国际化,已成了每年一度的行业品牌会议。从巴林特小组工作和研讨会提出的案例中,最高频的主题词已逐渐从最初的“恐惧、无助、害怕被投诉、害怕被打杀”等转变为“内疚、悲伤、怜悯、急切”等有温度的情绪。
通过巴林特小组工作的开展,明确反映出中国的医患关系正在变得更好,这离不开所有探索中国式医患关系的学者们持续、勇敢地负重前行,更得益于国家所倡导的予以医务工作者尊重与爱护,持续推动医疗改革,使得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有实质性的提高。
第九届北京国际巴林特小组研讨会专家及学员合影
图/心理医学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