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超声医学科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超声学科建设与管理研讨会
时间:2019.07.10 字体: 作者:超声医学科 张莉 王亚红

2019年6月13日,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北京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北京医师协会超声专科医师分会、北京市超声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办,北京协和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超声学科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协和医院举行。50余位国内知名医院超声科主任以及来自欧美国家的两位外籍教授,受邀就超声学科建设进行专题研讨和现场交流。会议还邀请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超声科主任到场交流。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姜玉新教授致欢迎辞,指出超声医学科是个年轻的学科,有无限的希望和前景。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的根本,超声学科队伍在不断壮大,如何更好地运行科室管理,更合理地提升学科水平,更好地培养超声医学人才,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携手进步。

本次交流互访活动分为演讲报告、实地参观和专家面对面讨论多个环节,全方位展示了国内外超声医学科在医教研管方面先进经验。

开放交流,互通有无

罗马大学放射科的Vito Cantisani教授介绍了欧洲医学生及住院医师超声教学培养体系,指出在医学生本科教学中纳入超声教学,可促进医学生更好地了解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超声视诊器”可成为除视、触、叩、听外的第五种体格检查手段。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放射科的宫歆教授介绍了美国超声医师培养体系及医学影像学培训课程设计,引起与会专家关于超声最佳工作模式、超声科住培体系的热烈讨论。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主任田家玮教授从学科整体情况、梯队发展经验及学科发展设想三方面,分享了超声学科建设经验,强调应“抓人才”“抓风气”“抓制度”,尤其重视人才培养,因为人才是医院及科室的第一资源。

医教研管,齐头并进

协和超声医学科李建初主任系统性地分享了科室精细化管理经验。经过长期不懈的发展,协和超声医学科在管理架构、管理模式等方面逐渐完善及细化,通过管理理念科学化、系统支持信息化、绩效分配合理化,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管理体系,为科室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医为根本。吕珂教授介绍了科室医疗亚专业组的发展及建设情况,以及参加MDT相关工作取得的成果与收获。指出亚专业组的设置特点是保障医疗安全,兼顾人才梯队培养,鼓励个人发展,兼顾科室岗位需要。

教学先行。李建初主任就科室分层分级的进阶式住培体系展开介绍。基于年度考核结果将同年级住院医师进行分组,按年级制定培养方案、进行分级考核,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来安排实施教学,因材施教。层层递进的岗前培训制度,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住培管理队伍的统筹保障,严格的考核及质量保障,使得科室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科研为重。杨萌副教授介绍了青年人才科研能力培养体系。青年医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导师负责制、专业组指导、优选研究生入学、专题讲座与学术会议及科研奖励机制。其中逐步完善的青年医师科研工作激励和奖励制度,为青年医师科研工作提供了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做强质控。王红燕副教授介绍了科室质控管理的制度化、常规化、智能化建设,强调质量与安全是医疗的核心,科室质量管理要明确质量目标,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及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文化意识,将质控指标整合入绩效考核。以质量管理信息化为基础,质控流程常态化为手段,实现超声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

信息建设,质的飞跃

会议设置了参观及演示环节。参会嘉宾参观了院史馆、病历展,OSCE考试中心和教学展,以及超声医学科外科楼诊区、学生活动室、会议室、门诊自助预约分诊系统。

在门诊示教室,朱庆莉教授详细介绍了协和超声医学科远程系统,并现场进行乳腺前哨淋巴结超声造影远程教学演示。张青副教授和韦瑶博士介绍了科室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多样化预约分诊,提高满意度;结构化标准化报告,保质保量;智能化系统,提速保质。现场通过外科楼活动室的远程教学系统与学生们进行了连线和交流。王亚红及王莹博士对科室综合电子管理平台及排班软件进行了现场演示。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超声科主任们对协和超声医学科的学科建设及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科室管理有章可循,住培工作体系完善,亚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信息化建设对于医教研管多方面助益颇多,质控工作将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主任们纷纷表示要将国内外先进经验带回当地,也希望全国超声同道们共同努力,为祖国超声医学事业发展及学科建设添薪加力。

第三届全国超声学科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合影

图/超声医学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