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春季天干物燥,别让上火找上你,协和医生来支招!
时间:2019.04.23
字体:
来源:本站原创

日常生活中,无论男女老少,常常提到被“上火”困扰,有人“大动肝火”、有人“心火旺盛”,有人出鼻血、吐黄痰,有人尿黄、便秘,有人常备“三黄片”、牛黄清火丸……医生常常被提问:究竟什么是“上火”?人体为什么会上火?自己身体哪里有火呢?生活中“上火”除了吃药该怎么办?

中医认为火为阳盛之象,火为热之极。自然界中的火与作用在人体的火有共同的特点。火邪上窜:自然界的火苗上窜燃烧,热浪上涌。人体的火邪致病部位也多在人体的上部,特别是头面部。因此“上火“一词,“上”在先,涉及颜面、口眼、咽喉、耳鼻甚至是牙齿、舌唇。火热伤阴:自然界大火燃烧,水份蒸发枯竭。若火热侵袭人体,耗伤人体水分,出现一系列人体干燥缺水干裂表现,如口眼干燥、咽喉干痛嘶哑、鼻腔和皮肤干裂、便秘。火性赤热:太阳火红炽烈,夏季似火,而冬季,人们室内暖风暖气电炉烤火等都是火热的来源。火热过度存积在人体,则身体感到发热、喜欢凉爽环境、面红目赤、舌头颜色红、皮肤易发红出现红斑红疹。疮疡痈脓:“火热”作用在人体,则体内液体粘稠、灼伤血肉,人体分泌排泄物如痰液、鼻涕、白带等粘稠、甚至色黄成脓。肌肤发生疮疡痈脓、溃破出血,如颜面部的痤疮脓头、臀部和四肢的疖痈。动风动血:自然界火苗顶部闪扑、燃烧 “舞动”。这个火“动“的特点对应到人体,表现为神情烦躁、头面或肢体躁动、活动不稳、牙龈出血、皮肤紫斑等,中医称为火热动风动血。



中医学理论将“火热”之邪分为外火和内火。“外火”多由人体感受外界火热引发。如暑热天气持续高温,特别是从事户外高温作业人群,再如家人将火热旺盛体质的孩子过度穿衣盖被等,导致火热蕴积在体内,还有很多“养生迷”因过度外源性补充热性补品(如鹿茸、红参、桂圆等)导致上火。“内火”是中医特别重视的人体内生之火。常见的是“情生火”、“食生火”。“怒气、忧郁、思虑、紧张”这些情绪积压太久均可引起人体上火。这与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导致人们学习工作快节奏压力有关。饮食结构失衡、暴饮暴食也是导致“食火”的原因。当下快餐食品、高热量食品盛行,汉堡奶酪、烧烤炸鸡、干果坚果、甜品披萨、麻辣香锅成为上班加班熬夜族的常见菜谱。中医认为油腻厚味、脾胃消化能力不足、积热内生,日久化火,加上久坐少动、加班熬夜、心情焦躁,饮食火和情志火叠加,更让人体火热上炎,出现生活中常见的加班考试后口舌溃疡、嘴唇起泡、暴躁心急、痔疮肿痛。

上火的表现非常多样,以人体头面部位多见,也会伴随一些全身表现。“火”的核心表现:口干渴、眼干涩、咽干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诊断“上火”的标准需要具备:1个主症(头面部症状)或2个次症(至少1个头面部症状)。主症: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口臭口苦,口舌溃疡,鼻生疮疖,眼红干涩。次症:口角糜烂,眼屎增多,口渴舌痛,鼻干出血,便秘尿黄,心烦暴躁,多食易饥饿,痔疮发作等。火分虚实: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上火认识同样有实火和虚火的区分。文中提到的上火表现以实火为主,还有一部分体质虚弱的人常年作息紊乱、熬夜透支、过度脑力工作、或因疾病特殊用药,导致人体“阴精”损伤,发生虚火,常表现为低热、消瘦、手足心热、口干盗汗、舌干红无舌苔,属于阴虚火旺。建议大家经过正规中医判断病证,合理判断。

上火对策:虚火和实火,日常对策有所不同。针对“实火”,中医“清热泻火解毒”为原则方法。实火可选常用中成药有三黄片、牛黄上清丸、清热解毒丸、当归龙荟片等。很多药食同源的食物均有清热解毒作用,如菊花、苦丁茶、马齿苋、穿心莲、芹菜、番茄、竹笋、荸荠、菱角等,以上适用于各种实火证候。日常饮食推荐还可选择:白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槐花等,作为饮食调护利于清热去火,缓解脏腑积热。针对“虚火”,中医“滋阴清热祛火”为原则治法。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二至丸、生脉饮等。药食同源的食物选择有枸杞子、百合、银耳、莲藕、鸭肉、桑椹子、鳖甲、燕窝等。

针对“上火”,大家经常还提出疑问,所谓“肝火旺”、“心火旺”、“肺火旺”各有什么差异呢?是不是去火对策可以通用呢?中医五脏功能对应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特性,五脏生理功能不同,则上火后的表现也存在一些差异,饮食药物调养方案也有所区别。心(实)火旺盛: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尿黄便秘,口腔溃疡、舌红溃烂;成人情绪烦躁、夜间多梦、小儿夜啼不安等。饮食对策选择:莲藕/藕节、苦瓜、荷叶、百合、西瓜/翠衣、马齿苋、莲子心茶、竹叶茶等。

心(虚)火旺盛: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口干黄等,常见于先天体质差,发烧或长期腹泻后出现,宜滋阴清,可选择银耳、百合、荷叶等调补。肺火亢盛:肺火无论实火还是虚火,均可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肺实火体质常发热口渴、气粗烦躁、咯痰黄粘、咽喉肿痛、便秘尿黄、鼻出血或咯血、舌红苔黄、脉率增快等。日常饮食对策:白茅根、芦根、橘络煎煮服水,可清热去火、滋阴凉血润肺。痰黄咳嗽者可选鱼腥草(或冬瓜子)+桔梗+杏仁蒸煮服用。肺阴虚火旺:午后潮热、两颧潮红、干咳少痰、口干、声音沙哑、鼻有干痂、手脚心热、夜间盗汗、舌红、舌苔少等。饮食对策:百合、白萝卜、莲藕、蜂蜜、银耳羹。口燥咽干者可选择梨+冰糖+杏仁或川贝蒸煮服用,咽喉干音哑者可服用秋梨膏、橘皮蜂蜜茶。肺火旺盛者均需避免或少吃辛辣、温补的食物,如辣椒、熏烤羊肉、烤鱼、烤虾等,体质偏有湿热者减少奶酪甜品,减少进食热性水果如荔枝、芒果、桂圆、樱桃,水果还可选择柚子、橙子、枇杷。胃火炽盛(实火):上腹不适、喜喝冷饮,食量大、易饥饿、消瘦,口干口苦、饭后易呕吐打嗝、口气臭热、牙龈红肿或溃烂,大便干硬、舌苔黄腻,治疗“清胃泻火”。实火的日常饮食适宜:丝瓜、白菜、苦瓜、茄子、芹菜、黄瓜、竹笋、甘蔗、苹果、荸荠、梨等。不宜食用:茴香、韭菜、羊肉、熏烤肉肠、奶酪汉堡、过食干果坚果。肝火旺盛:人们日常称为“肝火大”,多见情绪暴躁、面红目赤、口干舌燥、口苦头痛、头晕头胀、失眠多梦、眼屎黄粘、耳鸣耳流黄水、便秘、舌苔黄厚等。治疗“清肝泻火“,饮食对策:苦菊、菊花、冬瓜、马齿苋、芹菜、芥蓝、油菜、青蒿、佛手、绿豆、木瓜、山楂、蒲公英、穿心莲等。便秘者还可选择菠菜、荷叶、胡萝卜、银耳、木耳等,润肠通便可加蜂蜜、芝麻、适量甜杏仁、松子仁等,忌食辛热刺激食物,如大蒜、辣椒、胡椒等。

【专家提醒】中医重视对人体阳气的保护。阳气是人体一身气机之根本,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体质属于阳气旺盛(三岁以内的小儿称为纯阳体质),保护阳气利于五脏六腑正常发挥生理功能并促进生长,此类阳气旺盛不等同于病理的“上火”。因此,建议父母切勿轻易给孩子吃大量凉性食物或清热泻火药,避免扼杀正常阳气而影响生长。对于老年人,同样需讲究顺应自然、分清体质、合理调养、切勿峻补,切勿动辄服清热泻火药物。不少中老年人因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并配合多种药物治疗,体质虚实夹杂、寒热并存,一定避免误用清热泻火药物损伤阳气,建议请正规中医分析病情和体质。

中医养生的总则是顺应自然,达到人体阴阳脏腑功能的平衡。所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就是体质虚弱适合补益、存在过盛邪气则宜驱逐邪气,遵循根据时令、地域、体质,正确辨清体质差异,做到“天人合一、形神共养”。




科普作者
宣磊
中医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查看更多
相关科普文章查看更多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