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学员感悟
时间:2017.08.02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协和全科医学系开办时间不长,但是将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办得有声有色。本报节选了今年5月底举办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学员的感悟,以及一位今年毕业的协和全科医学系研究生的入职随笔,相信这些饱含思想的文字会给出答案。
 

做一个称职的、有情怀的健康守门人
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何光旭


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暂,却足以引起观念改变。在医学领域的最高殿堂培训最基层的社区全科医生,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区全科医生们在这里聆听协和医院教授们的专业教诲,如饮甘露,如沐春风。言谈间,教授们孜孜不倦的精神以及对我们百问不厌、有问必答的严谨与认真,深深感染了我们。这种医学领域塔尖与塔底的交流与互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此间孕育的观念将是一种能推动中国医改的强大力量,尝试着使医学圈上下联动贯通,互不脱节,双向转诊,各司其职。我仿佛看到一股让万物复苏的力量正在展现,社区卫生的春天即将来临。
我们有幸聆听到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D.Feldman教授的报告《美国基本医疗团队、实践与培训》。他作为大学教授,不仅做专业教学工作,同时还花很多时间做社区全科医生。美国的乡村和城镇居民全科医生配备分别达68/万人和84/万人。即便如此,美国居民依然对医疗服务不满意。由此可见,我们的全科之路任重道远,需砥砺前行。他的讲课内容向我们传递了一种观念,即大学教授或许可参与到我国基层社区医疗工作中来,成为未来基层社区的一股生力军,他们的“传帮带”能让基层社区的技术实力得到提升,让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在社区得到解决。
L.Nadler教授是一位普内科医生,给大家带来了《全科门诊中的骨关节与肌肉问题》的讲座。他出于工作需要自学了骨科知识,帮助居民解决骨科问题。他所讲内容受到协和骨科专家的高度评价,不禁使我们为他的敬业精神和高超水平所折服。
我一直想寻找关于“情怀”二字的准确定义。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是一种助人为乐的至高境界。今天我们的社区卫生还处在逆风起飞的阶段,更要求我们有一种厚重的情怀去做好这份工作。
毕业时,协和医院曾学军教授在总结中提到,我们所有的学员要树立一种永恒的理念,全科医生首先是一名医生,当双向转诊全面实施时,是否可以肩负起健康守门人的重担,是否能够识别出每个病人潜在的风险进而正确地转诊。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才能真正赢得居民的信任,才能真正推动医疗改革的前行。这段话让我醍醐灌顶,这正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所在,也是鞭策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全科医生:用全面的诊治能力提供持续性医疗服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福民社康服务中心 朱灵平


作为一位刚毕业一年且扎根于基层的全科医学生,我在参加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过程中,不断为协和医院强大的临床诊疗能力所震撼,被协和医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同时也对于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一天的课程中,普通内科主任曾学军教授讲授了全科医学概论,包括全科医学的历史、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原协和出版社社长袁钟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医学人文大餐,从他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也对北京协和医院能够坚持医学精英教育感到敬佩。全科医生需要有循证医学的严谨,需要通过不断的继续教育做到精益求精,需要具备同时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因此,全科医生是一个要求全面、需要悟性和刻苦钻研的职业。
第二天的课程中,学习了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一名患者的就诊经历。该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规律在社区取药,既往有膀胱癌手术史,其家庭关系不睦,就诊时出现上楼费力,双下肢可凹性水肿,经仔细问诊、查体后发现该患者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心力衰竭和膀胱癌术后饮水量之间的矛盾,前者需控制饮水量而后者需增加饮水量;二是多种药物使用的优化和减负,即用药过多和复杂致使患者依从性降低;三是家庭不睦导致家庭治疗缺位。明确上述三大主要矛盾后,全科医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治疗,体现了全科医学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的连续性、整体性、综合性照顾理念与全面诊治能力。
第三天的课程中,老年医学科宁晓红副教授分享了协和医院推行缓和医疗的历程。即便医学不断发展,人们也必须面对死亡。怎样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把对患者病情的关注转变为对患者的“全人照顾”,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从缓和医疗的医学课程到临床实践,再到对媒体和民众的宣教,宁教授的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很多时候寸步难行,但她们仍在坚持。未来,缓和医疗不仅仅只在医院开展,也将居家开展。我们不仅要迎接生命的降临,也将会见证生命的结束,因为这也是全科医疗的核心——持续性医疗服务。

我眼中的全科医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全科学系2014级研究生 秦红莉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全科医学研究生,我将在2017年7月完成为期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全科医学,我从刚开始的不了解到现在的热爱,期间有很多心路历程。在毕业之际,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受体会。
2014年8月,我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始研究生生活,作为北京协和医院首届全科医学研究生,很荣幸能够与老师们共同探索全科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全科医学在国外发展已经很成熟,但在国内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刚开始对本专业不甚了解,但是我始终记得协和医院普通内科曾学军老师和沙悦老师所说:不管学哪个专业,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始终是首要的。与此同时,老师们也通过各种教学演练来加深我们对于全科医学的理解。
随着时间推移,我对全科医学的理解日益加深,并逐渐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学医是我一直坚守的梦想。从小穿梭于各大医院求医的经历让我自记事起就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特殊的好感和崇拜之情,因为方圆几十里内只有医生可以帮助一个家庭解决疾病之苦。长大以后去医院看病,周围的就诊环境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比如为什么在疾病变严重之前没有医生来管理这些病人,为什么现在的专科细化到一位医生只看自己专业10%的疾病,为什么我去看病的时候医生只关注我的病情而不关心我这个病人,为什么国外的病人随时可以咨询自己的家庭医生而国内生活水平低的病人要靠百度等。
直到自己接触到了全科医学,才发现它是跟自己学医初心最接近的一个专业。医疗服务本应是连续的、综合的,而不是被割裂成为各个专科服务的片段,这种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正是国民所需要的。在接受全科医学的规范化培训后,我认识到全科医学不是各专科的简单相加,它有自己特有的理论和知识体系。一位合格的全科医生并不能速成,他要充当很多角色,比如临床医生、教育者、沟通者、守门人、管理协调者等,他要有强烈的人文情感、娴熟的业务技能、出色的管理能力以及执著的科学精神。因此,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不易,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更不易。我很赞同“全科医生应该是有情怀的一群人”这个观点,但我也深知全科医生首先必须是临床医生,只讲情怀而不能为病人解决临床问题的医生不能算合格的全科医生。
在规范化培训期间我也去社区医院接受了培训。有两点体会:一是在综合医院培训期间努力提升临床能力很重要,因为社区医院的硬件条件很有限,看病主要靠医生自身的临床技能,临床基本功过硬,才能有效为患者诊疗。二是目前社区全科诊疗发展不尽人意,比如全科诊室半天的接诊量高达50位病人以上,大量的接诊必然导致质量的下降。另外,全科诊室缺乏相应检查设备,导致学员们的培训与实务相脱节,同时也无法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检查服务。
2017年3月,我在和睦家医院实习一个月,观察了美国家庭医生的工作状态,发现中外的培训机制各有千秋。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他们的预防保健工作很到位,让我对守门人的角色有了更深认识。在国民健康意识不是很强的中国,大部分病人都是得病之后求医于专科医生。但作为全科医生,我认为有责任把预防保健纳入工作范围,也有责任强化居民防未病的意识。
近些年国家很注重全科医学的发展,但现状是:全科医生和师资都很缺乏。作为一名接受了三年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毕业生,我希望今后能在全科师资方面有所发展。因为全科师资是一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在接受培训期间,协和的老师们一直强调带教老师和学生要教学相长,他们所散发的正能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毕业之际,我很感激北京协和医院的全科医学团队,他们让我学到规范化的临床诊疗,也使我体会到言传身教的力量。在职业生涯即将开始之际,我希望可以将全科医学作为我一生的事业,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团队里更加努力上进,为国内的全科医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