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我院多措并举提升门诊服务管理水平
时间:2011.11.23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顺应医改要求  落实以病人为中心
我院多措并举提升门诊服务管理水平

    近日,为缓解患者挂号难,我院门诊部和挂号处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患者挂号途径。首先,扩大门诊预约比例,开通电话预约和网络预约。7月份,我院开始向114电话预约平台投放三个月及以内的门诊医师号源,并开展社区预约挂号;9月11日开设银医卡网络预约平台,实现了实名制网络预约。建银医卡的过程使身份认证更为严格,也实现了信息系统与银行的对接,为病人提供了便捷的缴费方式,减少就医流程的中间环节。另外,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利用假身份证挂号行为,建立更为规范、有序的就诊环境。

    “待病人如亲人”——各科医师认真执行出、停诊管理制度

    三个月来,为了保证新业务的顺利开展,真正做到“待病人如亲人”,门诊各科医生积极与门诊服务台协作,认真执行出、停诊制度。
    妇科内分泌专家邓成艳教授因公务需停诊一段时间,因担心计划作试管婴儿的患者会错过一个生理周期,邓大夫亲自请挂号处联系电话预约公司通知预约患者当日早上7点半以前就诊,完成接诊后才赶往开会地点。
    乳腺外科孙强主任、男性学李宏军教授考虑到他们所在的专业组是我院外科特色门诊,每日慕名就诊的初、复诊患者都很多,自出诊以来几乎从不停诊。当出诊时间与会议和手术时间冲突时,他们就尽量想办法通知患者,安排其提前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消化内科朱丽明大夫考虑到患者预约挂号的辛苦,主动承担起本科停诊医师预约患者的诊疗工作。
中医科梁晓春主任因被临时通知开会致使出诊时间延迟,第一时间通知挂号处联系相关部门,想办法通知到患者,更改就诊时间。
    医师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病人为中心,待病人如亲人”的服务理念,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作为门诊窗口服务人员,我们也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关注服务细节,做好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桥梁,让医师无后顾之忧,让患者满意而归!

    “待同事如家人”——宽严并举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由于号源有限,挂号处历来是患者投诉的重灾区,再加上新业务磨合期产生的业务投诉增加也一直困扰着我们。门诊部王晓波主任深知挂号处工作的“重”和“难”,一方面主动同各科主任、服务台协商,开辟挂号处协调号源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鼓励我们“新业务上线总有个磨合过程,有投诉是正常的,有困难一定要向门诊部反映,我们来协调”。在门诊部的支持下,挂号处与各科服务台协调号源的工作得到顺利实施,保障了新业务的顺利开展。
    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狠抓门诊服务质量”上实行严格管理。只要是由于欠缺服务意识和沟通不到位引起的投诉,我们即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解决问题,同时严肃批评工作不到位的当事人。
    挂号处在“严管宽爱”的管理模式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窗口形象等方面的投诉明显减少,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为响应国家医改号召,切实缓解患者挂号难问题,在院领导的大力推进、各科室的支持协助下,门诊部在加强管理职能、提高门诊区域各单位的业务能力和质量方面收到了积极的效果。电话预约、银医卡的发放、银医卡网络预约平台的开放等措施都为患者提供了多种挂号途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图/常备  文/挂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