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倪道凤教授主编《嗅觉基础与临床》——
国内第一本嗅觉专著问世
由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倪道凤教授主编的《嗅觉基础与临床》近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嗅觉的专著。著名耳鼻喉科专家、301医院杨伟炎教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教授亲自为本书作序,称该书“是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宏大开篇和经典力作,开拓了我国在嗅觉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先河,是一本案头难得的专业参考书”。
如果鼻子闻不到味儿,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嗅觉真的很重要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宠物小狗们,东嗅嗅、西嗅嗅,然后开心地吃喝拉撒,这是嗅觉在低等动物生活、生命中的重要体现。
生物进化表明,在视觉、听觉高度发达之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嗅觉出现了明显的退化,远不如低等动物那样重要和敏感。相关的研究也开展的很少。著名学者Harishnath Viswanathan和Sean Carrie曾不平地说“嗅觉——被遗忘的感觉”。
嗅觉对于人类来说真的可有可无?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嗅觉与视觉、听觉一样是人类了解和认同自然界的重要感觉,具有识别、报警、增进食欲、影响情绪等作用。换句话说,嗅觉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品位、喜怒哀乐甚至是自身安全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譬如生活中,什么样的食物会让我们垂涎三尺?色、香、味俱全。色是看到的,味道是尝出来的,香味就是用鼻子嗅出来的。火灾隐患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有时就是异味儿。如果鼻子闻不出味儿来,就是患了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统计显示,嗅觉障碍的患者中,做饭有困难的占到73%,情绪发生改变的占到68%,食欲减退的占到56%,误食腐败食物者占到50%,很少闻到自身气味的占到41%,烧焦食物者占到30%,影响到工作的占到10%。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一位DIOR的香水师,突然患上嗅觉障碍,她会面临怎样的痛苦?
嗅觉研究者捧回“诺奖”
——重要转折点出现
国际上关于嗅觉的研究,2004年10月4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值得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赛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Bulk)因为在人体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嗅觉研究领域的极大兴趣。学者们开始用膜片夹钳、钙成像和高级显微镜技术分析气味,气味感受的微过程中大脑回路的性质,研究嗅觉系统特殊的可塑性。这些研究挑战了人类对嗅觉感受转化的传统认识,由此引申了嗅觉状态与疾病联系的广阔研究领域。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嗅觉与许多疾病有紧密的关联,嗅觉系统可能提供一些疾病的状态,如神经变性性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的早期指征,揭示了化学感受与情感、记忆之间很强的联系。
中国第一本嗅觉专著问世——
展示国内外该领域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非常可喜的是,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倪道凤教授在她近40年的从医生涯中,深悉嗅觉功能的重要性,长期关注嗅觉相关疾病的诊治研究,集微薄而至大成。牵头带领国内开展嗅觉研究的五家著名医院的同道与协和医师团队一起,撰写了这本《嗅觉基础与临床》。
本书分为两个大的篇章:基础篇和临床篇。基础篇共分人体嗅觉系统的发育与胚胎学、嗅觉系统的解剖、嗅觉生理学、嗅觉感受遗传学、嗅黏膜及嗅球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嗅觉通路的可塑性、三叉神经系统与嗅觉、味感觉与嗅觉的相关性等八个章节。临床篇共分嗅觉功能的评估、嗅觉障碍总论、传导性嗅觉障碍、感觉神经性嗅觉障碍、混合型嗅觉障碍,系统性疾病对嗅觉的影响等六个章节。该著作从嗅觉系统的发育到功能检测、判定,包括介绍大量新技术、新方法用于临床疾病诊断,集目前嗅觉研究、相关疾病诊断之所全,彰显了巨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为国内第一本关于嗅觉的专著,本书共60余万字、收集13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国内外关于嗅觉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这是众多关注嗅觉研究学者们多年来共同努力、汇集大量心血凝集的成果,它使复杂的嗅觉研究变得浅显易懂,更便于全国同仁学习和领悟其中的深奥,加深对嗅觉疾病正确诊断治疗的理解,无疑是一本案头难得的专业参考书。
本报记者 段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