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6年第18期《院报》内容
时间:2006.09.29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第18期总第67期 2006年9月29日

1、北京协和医院庆祝建院八十五周年大会成功举行

高强部长宣读吴仪副总理发来的贺信  马晓伟副部长发表讲话

继承和发扬协和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大会主旋律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 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八十五周年庆典大会9月24日在教育部礼堂成功举行。原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卫生部党组书记、部长高强,马晓伟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曹荣桂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殷大奎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朱庆生副会长等新老部领导和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北京市各有关单位的代表和医院的新老职工一起参加了庆典大会。继承和发扬协和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大会主旋律。

    大会是由医院党委书记鲁重美主持的。高强部长宣读了吴仪副总理发来的热情洋溢的贺信,马晓伟副部长代表卫生部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刘德培院校长对协和85岁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协和人给予表扬和激励。刘谦院长在会上所做的题为“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再创辉煌”的报告中向大家展示了协和医院在85岁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近年来医院在发展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就。与会者一同观看院介片《协手同心再创辉煌》,重温了协和85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回顾昨天、喜看今朝、展望未来。47位为协和各学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专家教授在这个会议上得到了祝福和嘉奖,新一代协和人以此表达尊师重教、饮水思源的真挚感情。被嘉奖的教授为截止1985年底晋升为正教授的老一辈专家,年龄最大的著名儿科学专家周华康教授今年已92岁,年纪最轻的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朱元珏教授也已有74岁。

    全体协和人精神抖擞、情绪振奋,决心像吴仪副总理在贺信中对协和医院提出的希望那样:将以成立85周年为契机,继续弘扬“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秉承老协和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为把北京协和医院办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一流榜首”的国家级医院而努力奋斗!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2、贺    信

北京协和医院:

    欣闻你院喜逢85周年华诞,特致此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体医务人员和全院职工致以亲切问候!

    85年来,北京协和医院以优良的传统和兼容并蓄的风格聚集并培养了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医学专家和护理人才,进行了高水平的医学科学研究,解决了许多疑难重症,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北京协和医院是我国最早的涉外医疗服务机构,承担着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医疗、领导保健以及国内外的特殊医疗任务。凭借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北京协和医院不但为自身赢得了广泛赞誉,也为祖国赢得了良好声誉。

    希望你院以成立85周年为契机,继续弘扬“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秉承老协和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为把北京协和医院办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一流榜首”的国家级医院而努力奋斗!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3、领跑在医学前沿

——北京协和医院的创新之路

    本报讯 (特约记者白剑峰)一名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盏盏“长明灯”。因长期失眠,他经常半夜里在病房外溜达。结果发现,无论是护士站、医生办公室,还是实验室,每天都有很多彻夜不熄的灯和彻夜不眠的人。后来,那些灯光竟让他睡得很踏实。他说:协和的“长明灯”也是一味治病的良药。

    在我国的医学界,北京协和医院是不倦的“领跑者”。协和人脚步匆匆,他们说:总感觉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催促着。

    协和是一座圣殿。2005年,医院综合门诊量达178万人次,住院量达4.6万人,手术量达2.6万例。无数疑难重症患者枯木逢春。“不到协和心不死”,就是患者的肺腑之言。

    协和是一座摇篮。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曾宪九等一大批医学大师诞生,成为许多学科的奠基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医学奇迹。

    协和是一种气候。“大树”为“小树”遮挡狂风暴雨,却不遮挡阳光雨露,从而形成了一片蓬勃向上的“森林”。

    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协和始终在医学前沿领跑?答案是: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党委书记鲁重美说:“协和精神是两大主流意识的结晶:一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一是忠于人民的服务精神。”

    85年来,协和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虔诚地维护着医学的圣洁和生命的尊严。

跟跑与领跑

    “在全球医学竞争中,我们既要善于跟跑,更要敢于领跑。”协和医院院长刘谦这样说。

    去年5月,一对胎盘原发的母子绒癌患者,在协和同时完成化疗,康复出院。出生仅52天的婴儿接受化疗,全球仅此一例。据文献检索,迄今世界上共报道过7例母婴同为绒癌病例,但婴儿全部死亡,母亲4例存活。协和医院不仅成功诊断和救治了这对绒癌母婴,而且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经胎盘传播绒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

    在绒癌治疗领域,协和医院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领跑者”。绒癌系生殖细胞肿瘤,过去的死亡率曾高达90%以上。从20世纪60年代起,北京协和医院已故著名妇产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宋鸿钊等潜心钻研,总结出一整套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现了根治绒癌。许多身患绒癌的妇女,在治疗后可以怀孕生子,享受天伦之乐。至今,全世界仍在沿用这一治疗方法。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是医学泰斗张孝骞院士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老一辈严谨治学作风的影响下,一代又一代协和人秉承传统,沿着追求科学、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道路勇往直前。作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基地,协和医院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协和有“三宝”:教授、病案、图书馆。这些都是协和在医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根本所在。

    协和医院始终坚持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开展重大疑难疾病的病因机制和诊疗创新研究,创造了无数“世界领先”。

    由张振馨教授牵头、历时六年完成的“中国人帕金森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于2005年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上,这项调查对沿用了20多年的中国人帕金森患病率作出了重大修正。

    邱贵兴教授主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系列研究”,提出了目前最全面、适合脊柱畸形特点的分型系统,即中国分型—协和分型,并于2005年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Spine》上。同时,他们还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创检测系统、脊柱内固定系统等,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中,协和医院在妇女儿童常见疾病综合防治、眼耳鼻喉重点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常见口腔疾病的综合防治、常见内分泌疾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等方面,均获得了可喜进展。

大树和小树

    著名妇产科专家郎景和有一个著名的“大树、小树和森林”理论,生动地诠释了协和的团队精神。

    专家教授是大树,中青年医生是小树,整个团队是森林。大树是方向,是学科的支撑和象征,没有大树不行;但大树枝叶过于茂盛,无疑会遮挡雨露阳光,不利于小树成长,必须剪枝。大树主动让贤,等小树长大成材了,不怕狂风暴雨了,就能形成一片蓬勃发展的森林。因此,年轻人对老者,要尊重和搀扶;长者对后生,要爱护和提携;同龄之间,要关照和牵手。

    “大查房”制度是协和团队精神的最突出体现,至今已坚持了80多年。每周一次,大内科集中查房,所有专科医生全部到场,同时邀请放射科、病理科、检验科、外科等科室参加,集中讨论罕见疑难重症,或诊断不明、治疗无效的病例,提出值得重视的经验和教训。几百名医生集思广益,为一个病人会诊,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院大会诊。其场面蔚为壮观,堪称“协和一景”。

    在“大查房”中,并非只有大专家才有发言权,年轻医生也可以随时发问,提出异议,争论交锋。“大查房”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空气,各科医生学到了正确的临床思维,培养了整体观念和协作精神。邓家栋教授曾写道:“协和内科大查访制度传承至今,作用尽显,魅力无穷,凡有幸参加者,无不留恋、怀念。”一名毕业刚3年的住院医师,悄悄记录下每次妇产科查房时的经典案例,经过整理归纳,居然出版了一本《妇产科临床备忘录》。

    多学科联合,是协和医院的一大“法宝”。如救治亚洲第一例因注射黄热病毒疫苗后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就是一个成功案例。患者在发病最初诊断不清,感染科、肾内科、消化科、呼吸科等8个科室协同作战,最终使这名外籍患者转危为安,连美国医生也感慨,北京协和医院的救治水平是国际一流的。其实,多学科、多科室、大协作,在协和医院已经成为常规,有时甚至有上百名医护人员参与抢救一个病人。这项制度不仅是拾遗补缺,更是取长补短,而最大的受益者是病人。在科研攻关上,多学科联合成为协和的特色。由于多学科长期合作,共同追踪,得到的往往是从诊断治疗到护理,甚至流行病学调查的大宗病例,丰满而完整,从而使医院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情感与理性

    “看病人不是修理机器”,著名医学家林巧稚留下的这段名言。她把博大的医学人文精神,化作了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爱,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协和人的心灵。

    那么,医学究竟是什么?当代协和人的理解是:医学不是纯科学,而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科学家更多地诉诸理性,艺术家更多地诉诸情感,而医生则必须集冷静的理性和热烈的情感于一身。

    在协和,医生永远像等待发令枪响的运动员。无论白天黑夜,只要一声命令,立刻就得放下一切,立刻奔向医院。很多外科医生说,他们常常在梦中惊醒,总感觉有什么事情。于是,打电话问值班医生,知道病人安然无恙,才能再次安睡。然而,恰恰是医生的这种“不踏实感”,换来了病人的“踏实感”。

    医学是爱的艺术,这是协和护士们的信条。不久前,一名晚期肺癌患者住院,由于生活无法自理,护士每天为他清洗口腔,以避免肺部感染。尽管臭味难闻,但护士们一丝不苟。这小小的举动,深深印在了家属的心间。当患者去世后,家属含泪向病房的护士们鞠躬致谢。其实,这只是整体护理的基本要求之一。拍背、吸痰、洗脚、擦身、剪指甲……这些事情早就成为协和的日常护理规范,护士们从未当成分外之事。

诚然,协和也不是一座孤岛,面对物欲的诱惑,很多医生也有过困惑和矛盾。但是,绝大多数协和人坚守住了道德底线,把患者的利益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协和长期浇灌医德之树的结果。协和医生从实习开始,就被反复教育:每一个病人,该不该用药、用什么药,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不要去考虑能不能赚钱。协和医院不实行科室收入与医生奖金直接挂钩的分配机制。全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抗生素使用占药物使用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同类医院的水平。

■      第2版  2006年9月29日  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八十五周年特刊

4、 马晓伟副部长在我院建院85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致辞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八十五周年。我谨代表卫生部向北京协和医院全体职工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向多年来为北京协和医院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北京协和医院发展的各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协和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医院。建院85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代又一代的协和人,忠诚于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攻克一个个医学难关,为挽救人民的生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协和医院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逐渐形成治学严谨、崇尚科学、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认真负责、勤奋向上、无私奉献的协和精神和重视临床实践、重视人才培养、重视科学研究、强调“三基三严”的协和传统。这是一代又一代协和人用智慧和心血铸就的协和特色和内涵,是协和不断发展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源泉所在。正是这样的精神和传统造就了协和人,造就了协和医院,使协和医院能够始终保持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医风,保持在医学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党和人民对北京协和医院过去85年取得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北京协和医院未来的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要求一定要继续建设好北京协和医院。吴仪副总理在贺信中明确要求,要把北京协和医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一流榜首”的国家级医院。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国家将在近年内集中投入几十亿元,支持北京协和医院的未来规划与建设。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托,继续把北京协和医院建设好、发展好。

    希望北京协和医院的同志们不断发扬光大协和精神和传统,结合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人民健康事业的需要,大胆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顶尖的人才、顶尖的技术、顶尖的医疗服务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内外享有的声誉和名望,始终作为全国医疗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北京协和医院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5、刘德培院校长在我院建院85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在这清风送爽、硕果飘香的金秋时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喜迎建院八十五周年,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八十五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医科院、协和医大以及各所属单位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谢意!同时,向北京协和医院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大家辛苦了!

    北京协和医院作为院校所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最大单位,作为学校的临床教学基地,在院校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美医学教育改革时期,有识之士就意识到:要办医学教育,医学院就必须有附属的教学医院;要办好医学教育,医学院就必须有好的附属教学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在医学教育改革和医院管理改革的浪潮中创办起来的。近九十载的办学、办院经验表明:学校为医院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医院则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教学和实践基地,两者唇齿相依、紧密结合。由此形成了协和"重人才培养、重临床实践、重科学研究"的医教研并重的优良传统,从而铸造了协和人的特有素质,造就了优秀的协和团队,使协和始终保持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始终保持在医学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我校的办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北京协和医院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医学本科唯一的主体教学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一流专家云集,学科综合优势突出,临床资源丰富,学术氛围浓厚,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和学风,这些都为培养素质优良的医学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今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医院的广大教职员工不辞辛劳,承受巨大压力,克服种种困难,团结一心,奋力拼搏,高质量地完成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任务,向评估专家们展示出了真正的协和水平,为医院赢得了荣誉,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在这里,我代表院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辛勤的创造性的工作!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来参加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八十五周年华诞庆典,与众多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共同追忆北京协和医院历经八十五载风风雨雨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回首往昔,这里医学巨星璀璨,贡献卓越;拭看今日,群英荟萃,硕果累累;展望明朝,人才辈出,辉煌再铸。北京协和医院为院校事业发展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院校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你们感到自豪。我代表院校向辛勤耕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进行着创造性的工作的全体协和人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用心血呵护生命,用智慧维护健康,用忠诚保护人民!

    消除疾病和病痛,我们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院校对北京协和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将给予最大的支持。希望你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增强医院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坚信,全体协和人一定会秉承协和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协和精神,与全国同行一道,以更加饱满的精力,更加满腔的热忱,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严谨的作风,继续奋勇拼搏,攻克一道道医学难题,战胜一个个顽疾,继续谱写协和的华美篇章!

    预祝庆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北京协和医院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谢谢大家!

6、刘谦院长在我院建院85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继承传统 与时俱进 再创辉煌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欢聚在这里,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八十五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医院的全体职工,向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建院85年来,北京协和医院一直重视临床实践、重视教书育人、重视科学研究,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几代协和人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为人民的健康和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回顾协和医院走过的85年,医院所取得的每一点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卫生部等有关部委及北京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协和医院的全体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爱护协和,支持、帮助协和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也借此机会,代表协和医院的领导,向长期以来为协和的发展辛勤耕耘、努力工作的全院职工以及离退休的老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协和走过的85年历程,协和由于新中国的诞生而面貌一新,由于改革开放而焕发出更加强盛的生命力。跨入新的世纪,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医院开放住院床位达1836张,年住院量达到46000人次,较五年前增长63%;年手术数超过26000例,较五年前增长121%;年综合门诊量达到178万人次,较五年前增长66%。协和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医疗服务质量看作是医院工作的生命线,力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去年以来,协和医院扎实有效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为患者提供就医方便,尽可能地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2006年第一季度6个病种住院费用比较,我院四种疾病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全市平均值,2种疾病为全市最低;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连续多年保持在40%以下;医疗纠纷数量近年来逐渐下降,2005年比2003年减少近50%;2005年底在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协会对北京市12家三甲医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评估中,协和医院总平均分名列第一。

    协和医院在发展建设中抓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个根本,近年来对全院各学科进行了科学规划,加大了对传统优势学科的扶持力度,努力使其继续保持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同时着眼于未来,规划和扶持一批新兴学科,如普通内科、肿瘤内科、内科ICU、血管外科、整形外科、乳腺外科、肝脏外科、肠外肠内营养科、心理医学科、遗传实验室和老年医学中心等。目前医院有10个学科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两个学科被北京市确定为重点学科。

    协和将医学教育看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坚持“三基三严”的教育思想,坚持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去年恢复了医大本科生导师制,今年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生教学水平评估。在老一辈协和人的精心栽培和言传身教下,一大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成长起来,纷纷走上科室领导岗位,担负起各学会的重要学术职务。3980名在职职工中,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三名,正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近500名, 57人在中华医学会等学术团体担任理事长、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及正副主任委员职务;48人担任79种核心杂志的名誉及正副总编。

    医院坚持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科研方针,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多科协作的综合优势,开展重大疑难疾病的病因机制和诊疗新方法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近20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2项。近年来医院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临床药理基地、具有特色的实验动物中心、分子生物学水平的中心实验室等,构筑了协和在新世纪科研创新的新平台。

    协和重视现代化医院建设,邮电总医院在2002年加入协和,使医院工作用房超过17万平方米。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关心医院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先后批准7.5万平方米的干部医疗保健基地工程和22万余平米的门急诊、手术科室楼改扩建工程,总投资约30亿元。现代化的后勤设施与先进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为医院各项工作提供有利的保障。

    建院85年来,从协和人1925年建立北平市第一卫生事务所,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爱国教授林可胜创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从谢少文提取细菌战证据,到解放初期消灭性病、鼠疫和参加抗美援朝手术队,协和人始终秉承了爱祖国、为人民健康献身的优良传统。协和人在抗洪救灾、抢救巴基斯坦伤员、菲律宾伤员、安徽泗县疫苗事件、四川人猪链球菌感染、广州二甘醇中毒、禽流感等一系列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中都留下了拼搏的身影。作为我国干部医疗保健基地,协和多次出色完成重要的干部保健任务;凭借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协和也多次圆满完成了对外、涉外的重大医疗任务,不但为自身赢得了广泛赞誉,也为祖国赢得了良好声誉。

    协和的发展和进步最重要的还是得益于老一辈协和人留给我们的“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这是几代协和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是协和人的理念与作风的凝聚,是协和品牌的基本内涵,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协和优良传统仍然是带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工作,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我院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跨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医院将在继承和发扬协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狠抓内涵建设和素质教育,建立起一支技术上精益求精、作风上扎实过硬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全体协和人将牢记党和人民对我们寄予的厚望和重托,不懈努力、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以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报效祖国和人民,努力把协和医院办成让党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医院,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7、坚守“协和”精神

金永红 段文利 张昊华 林夕夕

    85年来,北京协和医院一代又一代医务人员,依靠完美的医术和医德“精雕细刻”出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成就了中国医学的圣地。

关爱病人的“平常心”没有变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刘谦认为,“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前四个字是要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后四个字是倡导务实的敬业精神。

在协和人看来,敬业精神首先体现在对病人的态度上。妇产科主任郎景和告诉记者,“协和”的医生开给病人的第一个处方,是“关爱”。

    一位来自江苏徐州的患者家属给协和医院写了这样一封信:他女儿患病三年,多方治疗未愈,直至偏瘫,家人才想到来北京治疗。来京前他们自感是平民百姓,在京又举目无亲,担心院难进脸难看。没想到来到协和,神经内科的崔丽英教授看了病人后,立即让住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最后诊断为心脏粘液瘤。病人转到心脏外科后,医生们仔细研究手术方案,术后教授和主治医生亲自把病人推到监护室,做出详细安排后方才离开。看到这一切,患者家属感动不已。

    在协和人眼中,无论患者来自何处,他们只有一个身份——“病人”。老一辈协和人中,林巧稚常细心地为患者掖掖被角,轻轻盖好患者露在外面的肩膀;和病人交谈时,拉着她们的手。

    今天的“协和”要让这种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年轻一代中能继续保持下去。党委书记鲁重美说,年轻医生来到协和,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学会维护病人的利益,不能冷漠对人,然后才是治学和行医。

    内科住院医师吴东曾遇到一位来自河北的病人,是一位长途卡车司机,患肺炎后在当地治疗没有效果。吴东接诊了这位患者后,一直苦于查不清患者是什么细菌造成的感染。有一天,他考虑到病人的工作性质,请其家人离开病室,通过耐心开导,患者说出自己曾在跑长途中有过不洁性史。听到这里,吴东高度怀疑他是艾滋病患者。检验结果果然证实了他的判断,患者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后来吴东只使用了几角钱的磺胺,就控制住了患者的肺炎症状。他认为,协和的传统与精神,对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影响是“浓厚的人文精神”,“医生要坚持和病人保持最纯洁的关系,病人到我这里,我要对他好。”在他看来,协和的医生之所以能治好许多疑难病人,不仅是靠尖端的仪器,而是舍得花时间和患者耐心、细致交流,仔细问诊。

“三基三严”传统在不断强化

    “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最简单的,也是最难坚持的。”这是“协和”人近两年经常提及的至理名言,在业内已经广为流传。

    85年前,在中国的医疗机构和医学教育机构寥若晨星时建立的北京协和医院,与当时国际同步建立的“强调能力培养、强调打好基础、强调科学严谨、强调密切联系实际”的制度与做法,经过(下转第四版) 几代医学家的智慧,如今凝练成了“三基三严”的医院文化。

    “协和”的“三基三严”指的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近几年,我院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使这一传统得以进一步发扬。

    几年来,“协和”为加强基础建设,先是推行回国医生降级使用制度,回国后的医生无论资历多高,都要从住院医师开始练起,完成了在病房轮转时间后再“上岗”,从而确保医师的临床治疗水平。从去年开始,该院又推出“人事淘汰制度”,确保让基础扎实、作风端正的临床医师能留在“协和”。

    “三基三严”落实到患者身上,则是医生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诊断治疗。记者在协和门诊遇到一位女患者,她患类风湿病好几年了,来协和之前,她到处求医,已经背了3万多元的债,不但没治好病,反而更加重了。一年前她来到协和医院时候,是靠家人背着来的。主治医师侯勇用了很便宜的药为她治疗,一年以后她已经能走着来医院复查了。侯勇告诉记者,从他进入协和的那一天,老师就告诉年轻人,对病人要规范治疗,他给予病人的治疗也是按照科里制定的治疗规范进行。

    在“协和”,“三基三严”和“安全第一”是首要原则。泌尿外科在开展协和首创的腹膜后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本着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原则,要求每个医生坚持按照腹腔镜手术学习曲线进行学习,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到大,避免技术失误和差错,此外该科还本着严格准入、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少数腔镜技术较熟练的医生以及一个小组开始,在手术熟练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带动大家。

    9月14日记者正赶上骨科大查房,医生们除了对每个手术后病人的情况都进行讨论外,还对将要手术的患者如何手术进行讨论。外科学系主任邱贵兴告诉记者“协和”一直没有把医生的处方、科室的收入与奖金分配挂钩,也不向科室下达经济指标。像骨科医生收住的患者是否手术、怎样制定手术方案,是全科医生讨论决定,手术医生要严格按照科里的意见操作,就避免了医生为了经济利益,出现过度医疗现象,也减轻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由于规范化的医疗过程以及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目前该院患者医疗费用也普遍较低。在北京地区公布的6个单病种收费中,该院有5个病种的费用是曾达到最低水平。

“团队”将是不竭动力

    近年来,医疗行业竞争加剧,许多医院在不断提升实力,一些大型医院的发展速度惊人,有些专业与协和已难分伯仲,“协和人”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如何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科研水平?“协和”在自省中奋进。

    刘谦告诉记者,“协和”正在走一条依靠传统、开拓创新、注重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发展之路,要建立一支技术上精益求精、作风上扎实过硬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

    “协和”,也有过对疑难疾病“山穷水尽”的时候,但执着、不轻言放弃的“团队”使临床各科室相互联合,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团队”的力量,也是“协和精神”得以传承的有力支撑。

    记者9月15日下午在血液内科沈悌主任的诊室,遇到一位罕见的浆细胞减少综合征(POEMS)患者。这位患者2002年发病到确诊,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其间凝聚了协和医院的神经科、外科、血液内科等科室的众多专家的智慧,大家经过了多次的讨论,才得以确诊。现在这位患者的身体逐步好转。

    2003年,协和医院恢复了整形外科,这支“新兵”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与妇产科、基本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等科室合作,成功完成了百余例巨大体表肿瘤难治性创面的整形外科手术,从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对一个科室来说,独具特色的“团队文化”也是协和今后发展人才梯队的“源泉”。

    妇产科主任郎景和教授把科室文化总结为“森林、大树和小树”文化,他说,“我也许算得上是一棵大树,但是我的枝叶不能太多,否则大树底下会不长草,也会妨碍小树的生长,要让小树更好地生长,我们一起汇成一片森林。”他认为,科室文化是一种“垂拱而治”的文化,对年轻人不是声色俱厉,而是让他们既要遵守制度,又要以仁爱宽厚为怀。为此,妇产科为年轻人开辟了“400米跑道”,先让他们打好基础,然后科室与他们共同商定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深造机会,之后才进入竞争的“跑道”。

    他认为,“协和”构建和谐科室的文化基础是,“对年长者搀扶,对年轻人提携,与同龄人牵手”。

立足国情是发展的根本

    “协和”从1921年建院以来,始终以拥有一支以优秀的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科学家为骨干的专业队伍而自豪。这支队伍不仅仅医术高超,其临床科研水平也享誉国内外。究其原因,在于协和的临床科研,更多地是“放眼国际、立足国情”走出了一条旨在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严谨、求实的“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骨外科在分析了世界通用的脊柱侧凸King及Lenke分型的不足后,通过14年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了目前最全面的、适合脊柱畸形特点的中国分型系统——协和(PUMC)分型。目前这一分型体系已在西班牙、港澳地区的20多家大型医院推广运用。

    2004年9月“协和”开展了一项轰动京城的“协和老婴儿”健康体检研究。通过1921年至1954年间在协和出生的婴儿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宫内发育迟缓与老年慢性疾病之间的病因联系。为了完成这项研究,课题组的大夫不分酷暑严寒,骑着自行车满北京城寻找“协和老婴儿”。

    翻开85年来“协和”的每一幅画卷,记载着辉煌、沧桑。历史已成为过去,传统却没有消失,它已化为无价之宝,这就是永不磨灭的“协和精神”。本版摄影/袁家源

      第3版  2006年9月29日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八十五周年特刊

    ■第4版  2006年9月29日        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八十五周年特刊

8、功 勋 榜

医院在庆祝建院八十五周年大会上表彰了47位为协和各学科做出突出贡献的、在1985年底以前晋升为正教授的老专家,他们是:

周华康    池芝盛      李邦琦      张  安        王世真      查良锭      葛秦生      史济招

赵葆洵    冯传宜      劳远琇      方  圻        陈淑坚      陈兰英      潘俨若      刘国振

张乃峥    邵孝洪      尹昭炎      金  兰        籍孝诚      徐乐天      罗慰慈      王维钧

毕增祺    谭铭勋      连利娟      张承芬      韩美玲      张铁梁      唐敏一      周  前

赵  俊    罗来葵      叶世泰      王直中      朱  预        郭玉璞      史轶蘩      张之南

刘彤华    孙念怙    汤晓芙    戴玉华   吴  宁  陈德昌    朱元珏

 
 
 
 
 
 

■第5版  2006年9月29日        医疗专版

      9、9月21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举办庆祝建院85周年临床医疗成果报告会,来自内科、外科、医学影像和老年医学的五位专家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赵玉沛(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胰腺肿瘤可分为外分泌与内分泌肿瘤,其中常见肿瘤包括胰腺癌、胰岛素瘤等。近年,胰腺常见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胰腺癌     1. 胰腺癌诊治的现状与困境:发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于3%;对放疗、化疗不敏感,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愈方法,但手术切除率仅约为15%;预后极差,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不足6个月,5 年总体生存率低于5%。     2. 协和外科在提高胰腺癌诊疗水平的九方面工作:1)明确了高危人群的概念,开发了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的技术方法;2)院内多科协作(包括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成立胰腺癌协作组,开辟了胰腺癌诊治的绿色通道;3)推广、应用螺旋CT、MRCP 、内镜超声、腹腔镜超声等新技术,提高早期诊断率;4)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联合腹腔镜超声技术进一步提高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率;5)借鉴国际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的临床实际,提出了中国的胰腺癌根治术的合理切除范围,得到国内多数学者的认同并推广至全国;6)建立了个体化评估系统,制定了个体化规范治疗程序;7)做为全国胰腺学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了《胰腺癌诊治规范》,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修改,目前该规范已向全国推广;8)已开展的研究包括,胰腺癌的发生与起源研究、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胰腺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胰腺癌的多药耐药性研究、胰腺癌靶向基因治疗研究等;9)已组织国内十余家胰腺外科中心,针对胰腺癌综合治疗领域中的重大争议问题开展了循证医学研究。    

     二、胰岛素瘤     胰岛素瘤占胰岛细胞肿瘤的70-80%, 90%以上胰岛素瘤是良性、单发的。协和医院诊治胰岛素瘤已有50年的历史与传统,堪称多科协作的典范。2002年7月开展了国内首例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术,迄今手术例数已达例,是国内最大的一组病例报道。2006年协和外科报道310例胰岛素瘤是目前国际上单中心例数最多的一组报道。     

    三、优良的传统、辉煌的成就     1970年曾宪九教授创建了协和胰腺外科 ;1980年成立了胰腺疾病诊疗协作组 ;1990年 成立了胰腺外科实验室;1996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秘书单位;2000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组长单位。目前,胰腺癌诊治水平居于国内领先,腹腔镜胰岛素瘤手术及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异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近5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等19项课题资助,总金额达500万。先后主编《胰腺病学》等专著7 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著200 余篇,发表的SCI 论文影响因子最高达13.8。协和外科在发展中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拼搏的专业队伍。     

    四、展望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密切协作,积极开展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重点解决胰腺肿瘤诊治中的难点与关键问题,推动胰腺肿瘤诊治的整体水平提高。     

   召开2006年协和肿瘤论坛,综合外科、内科、妇产科、放疗科、放射科、核医学科及病理科等科室的医疗资源和学术优势,推动全院肿瘤综合治疗水平,提高协和医院在肿瘤学界的学术地位。

    搭建以协和为主体的全国胰腺肿瘤诊治协作组,制定、普及全国胰腺肿瘤诊治规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使中国胰腺外科与国际接轨。

李太生:协和医院艾滋病诊治和免疫改变研究二十年

李太生(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

    北京协和医院于1985年报道了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揭开了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序幕。20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艾滋病的临床、科研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推动了国内艾滋病研究的几个关键性进程。     

    一、凸显综合实力的临床诊治     

    1985年至今我院已诊治患者400余例,是国内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患者最多的综合性医院。1989年在国内首先开展献血员HIV抗体的筛查,并报道了我国第一例性传播HIV感染者。1993年在国内首先应用AZT和DDC进行抗HIV治疗。1995年王爱霞教授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家标准。2001年报道了我国第一例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2005年牵头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艾滋病诊疗指南》。2005年进行了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的眼部手术并检测房水的病毒载量。2006年多科协作发挥综合优势,依靠开颅术后的脑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了国内首例艾滋病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在多年工作积累基础上提出了临床早期发现HIV/AIDS的“协和经验”和 “病重住院、一般在门诊”的治疗模式。     

    二、揭示中国艾滋病患者的免疫重建规律     

    免疫功能重建理论被认为是为艾滋病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在艾滋病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性质。我院于2000年在国内首先开展中国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重建规律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12个月抗病毒治疗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病毒学及免疫学疗效,CD4+T细胞增长呈双相过程,早期以记忆表型快速增长为主,后期以纯真表型的缓慢增长为主,决定免疫重建的最主要因素是病毒复制被控制。     

    三、打造国内多中心艾滋病研究平台     

    2004年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计划课题“中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联合国内16家单位,选择200例病人给予为期一年的国产仿制药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该课题是国内目前为止参加单位最多、研究例数最多的国产抗病毒药物临床研究。通过此研究可以确定最佳国产药配伍方案和抗病毒治疗时机。     

    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疗效评价模式     

    我们通过大样本的横断面分析和抗病毒治疗前后的长期动态观察发现:用总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激活亚群的变化来预测CD4+T细胞数和病毒载量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代替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这对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以简便价廉的手段获得较准确的疗效评价,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国内领先的艾滋病基础研究     

    1995年在国内医院中首家建立了P3实验室,开创了国内医院分离和研究HIV 的先例。1997年在国内医院中首先开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2002年成立的艾滋病诊疗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的艾滋病临床研究和治疗基地。2004年在国内首先开展高暴露持续血清阴性人群的细胞免疫应答研究。2006年在国内首先开展中国HIV/AIDS患者的治疗性药物监测研究。    

     建立的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和标本库成为宝贵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资源。目前承担多项艾滋病科研课题,总经费达一千多万元。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90余篇。多年来我院专家奔波于全国各地,宣讲艾滋病的诊断、防治知识,培训学员近万人次。2002年成为全国第一批“艾滋病治疗临床医师培训基地”。

    《艾滋病的临床诊治和免疫改变研究》获得中华医学会2002年度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内目前在艾滋病研究领域所获的最高奖。

李汉忠: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进展

李汉忠(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作为微创外科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腹腔镜技术在外科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现代外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     

    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由于受到泌尿系统特殊解剖和技术设备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开展时间较短。1976年CORTESI才开始尝试通过腹腔镜寻找腹内型隐睾,成为腹腔镜在泌尿外科应用的开端。随后,世界各地的泌尿外科专家在各种病例上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1990年,CLAYMAN成功完成了腹腔镜肾切除手术,同年,SCHUESSSLER报告了首例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使人们看到腹腔镜在泌尿外科广阔的应用前景。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腔内操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现已基本上覆盖了所有泌尿外科的手术范畴,已经从简单的切除性手术发展到复杂的重建性手术阶段,有一部分腹腔镜手术已取代开放手术成为首选术式。     

    我院泌尿外科于1993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994年就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发表相关论文,之后,将腹腔镜技术逐渐推广应用到泌尿外科各种手术,目前不仅能进行腹腔镜肾囊肿切除,肾上腺切除,肾癌根治手术,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等切除手术,还成功开展了腹腔镜肾盂成型,腹腔镜膀胱切除肠代膀胱术等难度很大的重建手术,至今已安全开展腹腔镜手术近1000例,手术数量及质量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一直是我院泌尿外科的优势项目,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术中肿瘤出血多,血流动力学波动大是主要难题。泌尿外科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充分发挥了腹腔镜手术操作精细,视野好,对肿瘤触动小的优势,使得手术出血量大大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减小,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开始应用,是今后泌尿外科的一个发展方向。

金征宇:协和放射影像学的新进展

金征宇(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

    经过伦琴等对X线、CT及MRI领域的发现和开发,以及众多影像学家的不懈努力,医学影像学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内容庞杂、多样、临床应用极广的应用科学,涵盖X线有关技术(X线透视、普通X线检查、造影剂检查、DSA)、CT、MRI、核医学成像及超声波等等多个领域。     

    协和医院放射科成立于协和建院之初,多年来随医学影像学科日新月异发展气势的蓬勃进步,从只有简单的X线透视、照相、洗片设备,发展到今天数字化X线、DSA、CT、MRI全线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目前拥有磁共振机5台;多层螺旋CT4台(括16层、64层、双源);血管造影机5台、胃肠造影机4台、DR及CR机DR2台/DR7台、乳腺机2台及骨密度扫描仪1台。     

    放射科为各科室的医、教、研提供着必不可缺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信息,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目前在研科研基金540余万元,年度平均120万元,年度发表论文40余篇,仅2005年影像学界重要国际会议大会发言就达14次。     

   放射科与其他科室在CT、MRI、DSA等几个主要领域有着较新近的科研及医疗合作。CT领域主要包括:心脏CT成像、颈部及全身大血管的CT成像、腹部血管CT成像、胸及腹部的CT灌注成像、肺结节CT成像和结肠CT造影及仿真内镜等;MRI领域主要包括:头部及其他部位病变的波谱成像、头部病变的灌注成像、头部及其他各部位的DWI成像、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大脑功能成像、头部及颈部血管成像、全身大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下肢动脉等)成像和心脏成像等;微创性介入治疗领域主要包括:血管性介入(造影诊断、栓塞治疗、血管成形术、溶栓及肿瘤局部灌注化疗等)和非血管性介入(肿瘤消融治疗、空腔器官成形术、引流术及经皮穿刺活检术等)。

    放射科是一个代表着全院科研水平的标志性科室,也是一个多学科科研、医疗的重要平台,其不断进步和发展一定能带动和促进整个医学科学的飞速前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机和希望!

冷  晓:国外的临床老年医学

冷  晓(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科学中心副教授,原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医生)左一

    随着全球性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老年医学科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前沿科学。目前,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各大医院都已设有老年病临床诊疗和会诊服务项目,美国各主要医学院校都已成立了老年医学专业组或老年医学科学中心,这些中心在美国各医学院校和医院的老年医学医疗、教育与科研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美国在老年科学研究方面发展更为迅速,NIH专门设立了老年科学研究所,全美每年举办多次大型老年医学科学专业学术会议。国际水平的老年医学科学专业学术杂志已超过10家。     

    霍普金斯大学(Jonns Hopkins)老年医学科学中心是全美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老年医学科学中心,在专业评比中曾连续几年在全美位居首位。霍普金斯老年医学科学中心有25名各高级专业人员,其中包括6名国际著名正教授和50名以上兼职专业人员。     

    老年医学科学中心为高龄病人提供全方位的老年医学诊疗与保健服务。中心有专门的病床,其中包括康复中心、老年痴呆症病房、慢性呼吸机依赖性病人、感染需要长期抗生素治疗、褥疮以及其他老年性疾病。另外有专科门诊、普通内科病房的老年专科会诊、胯骨骨折(Hip Frachre)会诊。     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总数以及日益增长的高龄病人,在中国发展具有国际水平的老年医学是二十一世纪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与保健质量的首要任务,势在必行。

    (因篇幅所限,下期将继续对老年医学作详细报道)(文字由科室和医务处罗林芝等整理,摄影/陈媛)

■ 第6版  2006年9月29日  教育专版

10、9月14日上午北京协和医院在八十五周年院庆之际,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医学教育专家,从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背景和高度畅谈了对协和的临床医学教育的希冀。

李学旺:教育部教学整改迎评工作对我院临床医学教育工作的启示

李学旺(北京协和医院常务副院长)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我们表彰了优秀教师,现在又迎来了医院85周年的华诞。这次院庆召开教育研讨会,就是要冷静地思考一下过去走过的路、面临的困难、取得的成绩,然后明确以后的方向。研讨会邀请了中外的一些医学教育专家,说明医院对教学问题高度关注。医院的各位同仁都在从不同角度关心医院的教学工作,教学是医院发展的基础。经历了2003年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考试和刚刚结束的教学评估之后,我们对医院的临床教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势与不足都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协和的教学,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协和医院临床教学优势在于有良好的教学传统和育人的氛围,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强调三基、三严。强调在实践中学习,以及实行导师制等教学特色。基于这些特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临床人才,为国家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过去的辉煌已成为历史,我们要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不足的一面。在继承优良教育传统的同时改革创新,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要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集中老一代的经验和智慧,调动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精英教育的总体目标。     

    精英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办学条件,近年来,医院在学校教育拨款的基础上明显地加大了对教学的投入,能基本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现在协和医科大学是卫生部和教育部共同领导,会增加对学校的投入。院领导早已做出承诺,教学和科研的投入会逐步增大。    

    精英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已向学校提交了师资建设规划,希望建立包括专职、兼职、外聘教师在内的完整的、规范化的教师队伍。临床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主体是病房的主治医师。在继承协和优良传统方面要承上启下,主治医师是最关键的。主治医师如何做好教学是教育部门和医院领导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精英教育离不开完善的教学管理,协和医院建立之初就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重视管理也是协和的优良传统之一,需要在这方面发扬光大。今天我提出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希望大家多讨论,多提建设性意见。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奏,我相信在全院师生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之下,上述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程伯基: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程伯基(原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

      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再次来到协和医院跟大家一块儿讨论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些问题。讨论医学教育的改革,要回顾一下从1912年以来近百年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的大事。从奠定的基础模式上讲改革,讲了改革我们再进一步讲质量保证的问题。     

    医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与体制的改革、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要求医学教育必须改革。    

    医生的责任:应促进健康,防治疾病,提高初级卫生保健。医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病人治病和减轻病人痛苦。医生还应是优秀的卫生工作管理人才;病人和社区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开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应达到这样的目标。五星级医生:医疗保健提供者、医疗保健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服务者、服务管理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培养适应明天需要的医生。     

    临床教育的要素:职业素质、交流技能、临床思维和技能、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科学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我们的教育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整个医院的整体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配制上都要始终考虑。     课程计划的改革:七十年代以后提出要建设结果为基础的课程计划,即根据培养的医学生毕业时达到的目标来设计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改革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早期接触临床。     

    课程内容:基础与临床知识、临床实践技能、人文精神、医学伦理学与法律、交流技能、循证医学。希望协和医院的教师把人文精神、伦理学、交流技能、循证医学结合到你们的教学工作中,同时教授给学生。     教育策略: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教师主导,提倡学生自己独立地学习。协和医院的办学特色就是精英教育,要求他们不能满足听老师的讲课,记老师的笔记,而是要想办法更进一步调动他们自己学习。将来临床与基础应能有机整合起来,把课程的时数减下来,要多开选修课。     教与学的方法:PBL (new pathway)、案例学习、同伴互助学习,提倡小组学习。     

    考核: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临床技能考试:OSCE和多站考试、标准病人、模拟器、临床实践考试;着重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量保证体系:标准、质量控制、学校自评、外部评估。     国际动向: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都在制定医学教育质量保证的认证标准。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本科医学教育办学标准(10大项44小项)。

    中国医学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想办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把改革推向前进。我相信协和医院将会继承它光荣的教育传统,在今后的医学教育的发展中,为中国的医学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国的医学院校和各个附属医院做出更好的榜样。

郑超强:发扬协和精神,促进协和医学教育的发展

郑超强(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务长)

      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今天的医学教育研讨会。我讲几个问题。     

   协和的内涵:实质上就是学校 + 协和医院。创建之初它的设计就包括了学校和医院,学生人数30人,医院250张床位。办学宗旨:可与欧美最优秀的医学校相媲美的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包括:医本科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和临床专家的毕业后教育;临床医师的短期进修教育。提供科学研究的机会,特别是远东的特殊问题的研究。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传播。     

    从历史上看,协和更名数次,但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学校与医院是不可分的。     

    协和的特点:小规模,高层次,三基三严,注重自学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等等。     

    协和的精神:探索、改革和创新。毕业生不仅要是好医生,也要有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协和精神指导下的医学教育:小规模,高层次,长学制;重视英语教学;重实践、讲课少而精,重视自学能力;创造性的公共卫生教育;接收外国和港澳台地区学生;与国外医学院校交换学生;接受国内其他著名医学院校优秀实习生来协和实习;设立科研训练课;医学生早期接融临床;双博士学位;基础医学教育的改革:课程的改革、实验室的改革;临床教学的改革:开展临床实践考试的改革研究、诊断学教学新模式、《医学影像学》智能题库系统与教学数字化、网络化;增加“医疗法律”、“人文关怀、降低医疗风险和防范医疗纠纷”的专题教育等等。     

    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很复杂的问题。如:体制、经费、医院教学人员的落实、任务、评估及奖励机制等。     

    对协和医学教育的三点建议: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临床教育的管理和临床医学教育研究工作;争取早日把协和的“八年制”改为“四加四年制”,即协和从一般大学(四年制)毕业生中招生,进入协和学习医学四年,毕业取得M.D.学位后,到医院实习一年,然后考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考取者可到医院工作或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     

    协和是我们所有在协和工作人员的协和,每个协和人都应认真学习协和的历史,发扬协和精神,采用与时俱进和务实的方案,来处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协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把协和医院建成一个勇于探索、敢于改革、不断创新的人民满意的协和医院。                 (本版文字由教育处焦平整理)

Lawrence T.教授:住院医师的培养

 Lawrence T.教授(美国旧金山医院普通内科教授)      

    以下我将谈到美国的内科住院医训练。     

    美国的内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Osler医生,在Osler之后,成立了美国内科委员会(ABIM),以考试的形式考核内科医生。此后,在ABIM以下设立了多个专科委员会,如心内科、血液科等,其成员需要同时满足ABIM的要求。一个医学生所要经历的学习道路历时甚长,过程甚复杂,问题甚多,同时专业领域的变化很快。     

    2006年我们的内科住院医培训中包括从事社区医疗的住院医和长期在医院中工作的住院医。两者三年的培训基本相同,前者可能涉及更多的门诊培训,而后者可能包括更多的ICU或急诊培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没有人听说过艾滋病、非典,那时器官移植也只是出现在杂志上。而现在普通的美国住院医都知道如何处理移植后的患者的基本问题。重症医学也有很大变化,如呼吸支持和抗生素。患者的生命延长了,更多的慢性问题和伦理学问题有待解决。2040年,我们一定会遇到现在未知的病原体,新的技术,更长的寿命,感染的治疗将更多的依赖分子生物学技术而不是抗生素。     

    我同意课程的改革,但我们应该强调教授病理生理知识,讲清楚疾病的发生,器官如何工作和受损。     医学科学家通过完成高质量的科研,可以帮我们理解下一个未知的病原体。但我们希望吸引年轻医生走上成为医学教育家的道路,我们需要让他们看到其精力和时间没有浪费。     

    我建议协和奖励最好的老师。在我的医学生涯中,我希望看到我的学生比我知道的更多,比我更好,成为更好的榜样。否则,内科有走上死胡同的危险。

    总结起来,内科在美国住院医培训中仍然举足轻重。但我们需要培养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以面对未来医学的挑战。三十年后会发生的情况是无法预测的,唯有强调病理生理和基本训练才能作好准备。强调病史、查体、有选择的实验室检查,深入地理解病理生理学在今天仍有意义,如果我们忘掉了这些,内科的明天并不乐观。

■      第7版  2006年9月29日第18期科研专版

11、9月14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在85周年院庆之际,邀请了基础和临床方面的著名科学家,围绕科室如何确定科研方向,基础和临床科研如何结合,医生如何做科研的热点话题,作了精辟论述。

医学科学家眼中的科研

吴卫红  郑颖凡  段文利

郎景和:要当一名临床医学家

 

 

郎景和(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       

    刘德培院校长说,在协和医院工作,不要满足做一个临床医生,还应该是一个临床医学家。而做临床医学家,大概就得有一点儿学问,要做点儿研究了。     

    三个要素     我认为科研有战略意义:它是提高医疗水平的核心,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科梯队建设的基础,人才、成果造就的途径。所以,对一个人的发展和医院的发展或者对一个学科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其实一个学科的形成和成长有三个要素:一是要有研究方向,看准方向,瞄准目标,持之以恒,这是学科发展的根本。二是学科带头人,一定要把握好方向,组织好梯队。三是要软硬件配套,所谓硬件就是基本设施、资金等,软件就是管理与操作。三方面组成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石,一个都不能少。     临床科研有三大分类:第一类基本上是纯临床研究,就是根据大量临床材料,有些一般性的试验结果,比如根治绒癌的研究、脊柱侧凸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临床研究。第二类是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密切结合的研究,以及流行病学调研等。第三类是纯基础研究。     

    四个步骤     首先是选题,第二要进行设计,第三是实施过程,最后是总结分析。所以实际上是一个选种、育苗、耕耘、收获的过程。一项科研主要时间花在哪儿?要花很长的时间做选题的设计,要花一半的时间查阅文献、检索资料,再花相当的时间设计思路、勾画蓝图,这两者相加差不多有60%,最后形成一种观念,一种设计。     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金标准,而我国不可能每个医疗单位都实施。如何做一个无创的非手术诊断?我们找了几个主要临床指标,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不育、盆腔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等五项指标,通过平行序列分析就可以得出,其中两项指标的阳性值预示值可达88%,三项都符合阳性预示值可以到100%。这样广大的妇女可以通过非手术或者非腹腔镜的检查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诊断。     

    在做临床研究的时候要注意: 一、尽管临床治疗和医学研究之间有密切关系,甚至非常相似,但不可混淆概念划归统一。二、注意治疗性误解(TMC)。你可能错误认为临床研究或者受试者结果可以成为临床应用,这在当前医患关系不是很和谐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70%的受试者存在TMC误解。研究和治疗之间不是完全等同的。因此对于治疗性误解的主要对策是强化知情同意,强化信息告知的要求,突出研究性质及其风险的告知,建立受试者理解程度的方法模式,这在我们临床研究中非常重要。不是说你的实验报告就可以成为临床的一个应用报告。    

    三种精神     第一,要有对科学探索和执著追求的精神。其实研究最开始是兴趣,然后形成一种责任,一种职业追求。     第二,要有创新思维和献身精神,当然要有科学作风和科学方法,就是我们说的三严,克服困苦、持之以恒。

    第三,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协作与和谐的建立,领导与梯队的形成至关重要。

邱贵兴 :临床医生搞科研重在积累

邱贵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及骨科主任)       

    临床大夫肯定是要搞科研的,但事实上很多临床大夫觉得科研不是很重要,尤其是外科大夫,认为“一把刀”可以走天下,而做科研的效果却不明显。这个观念是错的。     

    以骨科为例。骨科临床发展很快,包括微创技术、数字化、人工关节、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这些都归功于科研。因为骨科和计算机、机电学、光学、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骨科要使用很多器械,就涉及到机电的问题。我们现在用机器人做手术,包括导航系统,靠的都是科研。     

    科研怎样搞?科研很重要的阶段是选题、实施、推广应用以及项目的延伸。     

    第二,要有创新的指导思想,而且不能离开临床。实施具体方法时,首先要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利用一切渠道获取国内外最新学科发展动态。比如说,看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另外要请进来、走出去。     

    第三、搞科研是一个积累过程,要原始创新的话更要注意长期积累。没有长期积累,不会有什么好的思维。     第四、要有标新立异的首创精神,不要迷信国外,好多东西不见得外国人就一定比我们中国人强。     比如脊柱侧凸有先天侧凸、神经先天瘤侧凸、特发性侧凸,你既要考虑从哪方面突破,还要考虑能不能突破?我们考虑先天侧凸也好、其他侧凸也好,结果发现特发性侧凸的问题最大。另外什么时候该做手术,手术范围做多大?从前面做还是后面做?全世界对此都有争议。

    我觉得我们应该自己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所以我们重点考虑说明这个侧凸的分型有问题,什么类型就做什么手术。我们收集了1000多例,Lenke分型是收集了315例。我们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收集了1000多个病例,手术800多个病例,搞了分析,分成了13个型(即目前被国内外认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的PUMC分型”——编者注)。在骨科杂志上发表了,而且是在权威的Spine上。根据我们的分型,为病人解决了实际问题,证明具有实践意义。  

强伯勤:与临床结合更紧是未来趋势

强伯勤(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类基因组计划目前的趋势是,大规模的群体基因标本的研究。过去我们跟医院合作几十例、上百例的标本就觉得不错了,以后没有五千例根本做不了。而且主张从家系的研究,到群体的研究。跟临床的结合在未来是更重要的趋势。     

    总的说来,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在转变,过去的15年是基因组序列的确定,一直到功能基因组的研究,现在从基因组学研究到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从组学研究一直到系统生物学研究。从单基因遗传病到复杂性状疾病研究,从遗传病基因定位到致病基因序列测定,从单基因分析到多基因分析,从基因的作用特性到基因的调控。过去是特定的一个DNA诊断,将来更重要的是疾病易感性,多种基因组合的一个诊断技术。 我国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研究,目前也是跻身世界前列,主要是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文章。1998年之前我们在《自然》、《科学》上发表文章是比较难的,1998年是第一篇,而过去一年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5篇文章。 总体来说,基因组得到一大堆的数据和蛋白组得到的一大堆数据必须和临床数据结合。如果不结合起来,相应的意义还是比较弱。      

    这里有一个预测,未来10年里,能完成风险预测、早期诊断、预测疾病;但基于基因信息设计的药物治疗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包括肿瘤的基因组发病机理设计的药物治疗,都要20年。更长的时间是以基因信息为基础的治疗与预防,目前预测是30年。基因基础研究现在喊得比较多,但最终基因组的工作对未来医学有推动,大概还需要15-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沈岩:科研需要“有目的”的重复

    沈岩(中国医科院基础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切入”如何搞科研这个话题。     

    2003年人类基因组序列基本框架完成后,现在主要问题是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人类基因疾病的大体过程是,1970年克隆了第一个基因,到1986年的定位克隆,到2003年基因序列组完成。如何利用基因组序列,如何利用我们优势的临床医学资源去识别鉴定人类疾病的遗传因素?是我们这个阶段主要要做的事。     

    我国疾病基因识别主要是利用了国际人类基因组的数据、信息和我国的遗传资源。第一个突破是夏家辉院士进行的神经性耳聋研究。类似还有不少成功利用国内资源的范例。只要技术、思想成熟了,利用很好的遗传资源就很可能有很好的发现。     

    比如我们和北大医院儿科合作搞了儿童癫痫的研究。癫痫临床表现差异非常大,我们挑的是儿童失神癫痫,其有特定的脑电波,在临床上可以把这个病的表现尽量压缩到均一。这是一个关键。因为我们有时候做一些研究,特别是一些临床研究,国际上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他发表了什么,我们手里有病例,我们拿手里的病例验证一下,可以支持也可以不支持,都可以发文章。实际上,我们重复不仅是为检验国外的东西,而是要找自己的东西。给大家展示一张图,这是我们根据文献报道和教科书,自己绘制出一个丘脑皮层环路产生振荡的节律机制。我们把这张图上所有的电生理过程找出来以后,再把文献上有关他们做哪些基因,为什么做这些研究都排在上面,国际上已经报告的东西我们也重复,但这种重复是有目的的重复。文献上根本没有做的,但是我们发现它在整个通路上也出现关键的位置,于是我们在这里发现了T型钙通道激活产生T电流的变化,这个基因变异大概在百分之十几的病人中有。后来在国际文献上也发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所以在研究的时候,要有一个疾病发生机理的思考,然后检测文献中报告的东西以及没报告的东西。临床是非常有优势的,不仅问题是从临床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际上也是从临床上出来的。做遗传实际上只是一个技术,一个方法、一个检测。如果我们思路选对了,临床的方向指对了,我们检测起来只是一个时间、技术的问题。如果临床的指示是错的或者是模糊的甚至是盲目的,那技术再好,花钱再多,得出的结果就是撞大运。而科研不是撞大运。

  科研合作的关键在临床。合作的时候,一定要找最好的临床大夫,找研究生也希望他们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时间和经历思考临床和基础两方面的知识,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科研思路。

■      第8版  2006年9月29日  管理及活动专版

12、“2006年医院管理国际论坛”会议成功举行

    本报讯由中国医院协会、北京协和医院等联合主办的“2006年医院管理国际论坛”会议9月22日在我院教学楼召开。     

    大会由王以朋院长助理主持。刘谦院长为大会致开幕词,对“2006年医院管理国际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医院协会曹荣桂会长和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刘耀坤总经理分别为大会致贺词。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政策和医院管理系Dr.Leiyu Shi教授做了关于DRGs背景下美国大型医院管理的报告。报告涉及DRGs的基本内容、临床路径的基本内容、美国大型医院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三部分内容。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Bayview Medical Center CEO Mr.Gregory F.Schaffer做了关于DRGs背景下美国大型医院管理的体会。     

    李学旺常务副院长对北京协和医院做了详细的介绍,赵玉沛副院长做了关于“从基础抓起,高度重视医疗质量”的报告。     

    大会进行了互动交流活动,针对发言的内容进行了提问,Mr.Gregory Schaffer和赵玉沛副院长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会后,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三宝”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病历展览”,他们对协和医院病历保留之完整、书写之规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刘静)

  13、落花时节又逢君

 ——记PUMC 56届学生毕业50周年纪念团聚会

    本报讯(记者 陈明雁)正是夏末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借助北京协和医院85周年华诞庆典,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56年级的39位同学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毕业50周年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当年的莘莘学子已成长为医学泰斗,青丝童颜已变成白发苍苍,当星星火种已散播到全世界的时候,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热爱医学、热爱协和的心。

    2006年9月19日,在朱元珏教授的倡议下,39位老前辈齐聚协和医院,听取院领导介绍,观看院介光盘,参观院区感受协和新变化。不少老前辈都在座谈和参观中感慨万千,为协和的新变化新发展感到高兴,也为自己的老同学在医学发展中留下的身影感到兴奋。在协和南门前,大家再次留下了同学合影,与那50年前的意气风发交相辉映着,印证着这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而协和大门在一张张笑脸后面庄严的沉寂着,用那永远不变的威仪,沉淀出一个世纪的厚重。

     

  14、满腔热忱一片丹心  

苏 萌     

    协和医院八十五周年所走过的道路既崎岖坎坷又光彩照人。协和医院八十五周年的光辉历程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侧面和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     

    八十五周年院庆是协和人的一大盛事。众多的离退休老干部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创作、筹划的礼物于九月八日与大家见面了。     

    这次展览共收集作品七十多件。其中有书法、绘画、摄影、剪纸、手工艺品、刺绣等。作品形式新颖、造诣深厚,令人爱不释手,集中体现了全院离退休老同志真诚热爱协和医院的一片赤心。有些作品让人拍案叫绝。如耄耋老人叶世泰教授录毛主席《送瘟神》的条幅,书法功力之苍劲、内容寓意之奇特,堪称佳作。原护理部主任李纯同志的“福寿康宁”四个大字既是对医院事业发展的期盼也是对全院职工美好的祝愿。原院工会主席周国柱“永攀高峰”牌匾,字体刚劲有力,内涵寓意深远。激励着协和人在医学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永无止境奋斗不息。西院王秉恕同志大手笔的书写毛主席“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诗句,显示着协和人在事业征途上的豪迈气概。原中医科书记新四军老战士陈兢同志,虽然体弱多病近期刚刚出院,仍拿出自己描绘的一对宠物小花猫向院庆献礼。还应倍加称赞的是,西院十多位老同志用几天时间通力合作、夜以继日地刺绣出祖国壮丽山河美景。表达了协和人为把医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院的雄心壮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整形科原党委书记高德馨请夫人王藏珍送来一幅翰墨杰作。勉励协和人既是“经风雨杏林奇葩”,又要牢记创辉煌任重道远的嘱托。     

    老干部处马红巍同志也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织绣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孔雀图,祝福协和医院的明天像孔雀开屏一样绚丽多姿、姹紫嫣红。

  离退休的老同志是协和医院的历史功臣,他们为协和昨日的辉煌奉献着毕生精力,为今天的成就贡献出自己的余热。在院庆到来之际我们共同祝愿协和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