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5年第11期《院报》内容(总第37期)
时间:2005.07.0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热 烈 庆 祝 中 国 共 产 党 建 党 84 周 年

 

1、我院召开2005年医疗工作会议

    (本报讯)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医疗工作会议于2005年6月23日在我院多功能厅举行,院领导、名誉院长、两院院士、各临床、医技科室正、副主任、护士长,以及职能部门副处级以上人员,共计260余人参加了会议。

    正在接受住院治疗的张之南教授应邀前来做大会发言。张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建立医疗规章制度是必要的,但更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科室负责人要在医疗第一线抽查,剖析一、二个病例,及时发现隐患,防患于未然;要用心开好各种讨论会,例如死亡讨论等,使各级医师从中受到教育;要层层把关,重视核心,不能随便放手;要加强核对制度,例如血型核查、用药剂量核查等。要抓团队的素质教育。牢记协和的院训:严谨、求精、勤奋、奉献,做到是非分明,奖惩分明。要抓好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服务态度,希望每位医务工作者多拿出一点时间与病人沟通、交流。张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在场人员的热烈掌声。

    会上,医务处朱燕宁处长汇报了我院医疗工作情况。她说,2005年1~5月份,门诊量、住院病人均比去年同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医院的发展喜人,各科非常重视科室自查工作。大会抽取自查工作做得好的有中医科、风湿免疫科、麻醉科、心外科、泌尿外科等临床科室,他们的自查表已汇编成册,以《医务简报(增刊)》的形式发给与会同志,以激励大家奋发学习。同时,医院对在院病历进行了动态检查,经过筛选,共选出七份优秀病历,经上级医师点评后进行了汇总,相信此举会对我院病案质量的改进产生积极影响。

    朱处长指出,由于医疗工作是一个风险很高、且时刻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行业,任何的疏漏都会造成病人巨大的痛苦,甚至是生命的沉重代价。朱处长列举了既往工作中的几个典型的案例,并引用了著名的“奶酪理论”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唤起全体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刘院长在讲话中指出:我院2005年1~5月各项医疗指标均有提高,医院收入增长了16个百分点,重要的是医疗纠纷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同时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8.12%,这一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标志了我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他同时指出,一个医疗机构要想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规章制度十分重要,但它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人员的素质,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同时要重视病人的需求和意见反馈,重视对员工的素质教育和培训。目前我院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尚有不足之处,仍需大家努力。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注意加强主治医师的培养,规范、鼓励开展新技术,继承和发扬协和的优良传统。

    在会上,刘院长还对新一届科室的正、副主任提出如下要求:首先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紧迫性,牢记办院宗旨,积极投身到“医院管理年”的各项工作中去;二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重在落实。要健全有关的会议制度、查房制度、奖惩制度,严格科主任的出勤、考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要高度重视西院区的工作,每月召开科室管理会议;三是要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科室主任是科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下大气力抓好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出现问题科室要承担一定责任,科主任要参与有关问题的处理;四是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为亲人”的服务理念,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改善服务流程,倡导良好医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热情为患者服务;五是要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务实和创新,要在继承协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方法和经验,在务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六是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注意“四个结合”,即抓规章制度建设和素质作风建设相结合,医疗服务工作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强化管理和改革创新相结合,解决医院自身问题和解决群众迫切需求相结合。

    最后,刘院长强调,在下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工作中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有关规章制度的落实;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价;三是加强内涵建设,力求抓出成效并建立长效机制。

    鲁重美书记在会上做了题为《质量永恒,诚信无限》的重要讲话。她指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要重视基础医疗质量,要改变与病人的对话方式,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对生命更加关爱的精神,多一分热心,少一分冷漠,切实地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协和85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证明,病人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每个人都要倍加珍惜。

    会议由赵玉沛副院长主持,他希望每位科主任要认真领会刘院长、鲁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组织落实,珍惜手中的权力,用好手中的权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协和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务处 朱燕宁 刘雁斌

 

2、光 荣 榜

北京市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官党总支

北京市高校系统优秀党员:干部特需医疗党总支李冬晶

院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4个):

外科党总支、医技党总支、内科党总支住院医党支部、

五官党总支神经内科党支部

院校优秀党员 (28名):

李太生      金晓峰  王孟昭  任洪智     

史冬雷          刘珠凤      郑和义 

    姜玉新  华桂茹      马维芝  董振华

    宋树森  于传荣  张晓静  刁立名   

    周国柱  张瑞芳  刘新英

院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9名):

    王以朋      倪道凤  王香玲  叶玉琴 

柴建军  顾文英  范光升

北京协和医院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

妇儿党总支第三党支部  后勤党总支动力科党支部

北京协和医院优秀党员(29名):

方卫纲  刘晓清  费贵军  董颖越  刘大为  郑朝纪 

翁习生  张雅琴  梁乃新  马良坤         

赵家良  吴贵华  张竹花  钟定荣  崔会娣     

毛凤兰  张玉洁  高凤莉  盖小荣  周恒瑾  王济舟 

徐维珍  张淑云  付福贞  潘凌亚     

北京协和医院优秀党务工作者(16名):

马玉芬  郎晓林  马胜利             

季丽华  马永滨          郭天健  郝新华 

吴欣娟  朱燕宁  段文利  刘玉坤 

 

3、“多一些关爱,少一分冷漠”医院医德医风系列教育活动之三中青年医护人员经验交流会

    本报讯(记者 段文利)6月24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中青年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的经验交流会在住院楼四层多功能厅举行。这是医院党委举办的医德医风系列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会上,特需医疗支部副主任白纯政、免疫内科主治医李梦涛、外科总值班王维斌、基本外科三病房护士长史冬雷、检验科王辉、后勤总支清洁班周昱辉等六人结合本科室和自身的工作体会,就怎样看待医患关系、怎样做一个让病人信得过的医护人员,作了精彩的阐述。

    特需医疗部介绍了该科“以科室文化为主线,全面提高人员思想、 政治素质,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的经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注重将现代服务理念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树立服务、营销、竞争、品牌的经营意识。使医疗服务增加新的内涵。面对各种人群、各科患者,他们能够潜心研究多元文化和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学习专科与全科诊疗、护理知识技能,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医疗需要为目标,实施规范化、人性化管理。由于全院和特需医疗部同志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协和特需医疗服务已成为全国医疗市场的一个知名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免疫内科主治医李梦涛以"救死扶伤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起步”为主题谈了他的临床体会 。李梦涛用详实的事例讲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赢得患者的信任,确保诊疗方案的实施,才能规避"不必要"的医疗风险。而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起"主导地位",我们有责任、义务引导患者遵循诊疗方案,并确保临床教学的实施和完整临床资料的积累。李梦涛认为,"和谐的"医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院每个人必须用自己的努力为"和谐"增添内容。   

    外科总值班王维斌医师在“医患牵手共铸美好明天”的发言中指出,扎实的基本功、高质量的医疗水平是医患关系的基本保证,而良好沟通能力是构建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为此,医护人员要讲求语言的艺术。要言语恰当、手勤脚快;要戒烦戒躁、耐心体贴;要把握尺度、大方得体,要把想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尽早着手解决,避免患者过多往返。他主张的“对待患者要恪守原则,朋友相待”非常值得玩味。

    检验科细菌室并不直接面对患者,但她们的工作又与临床、与疾病的诊治息息相关。王辉说,医技科室的宗旨就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而临床的需要就是细菌室的任务、兴趣和事业所在。一次,一位呼吸科病人病情一直没有得到控制,痰培养总是阴性,在细菌室建议下,临床通过肺穿刺取得了极为珍贵的一小点标本,只够做一张涂片。从革兰氏到六胺银,细菌室人员对这一张难得的涂片反复应用各种染色方法,最终确定了细菌性质。有效的信息传达到临床,指导临床迅速做出正确的抗生素选择,病人病情很快缓解,并最终康复出院。将整个上午的全部时间都用来看一张片子,收费仅仅8元,却解决了病人诊治的关键问题,值不值当呢?协和的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交出了令病人、社会满意的答卷。王辉有一个体会要告诉大家,那就是“轻易不言放弃”。

    一位“吐血少女” 患上了极其罕见的先天性门脉畸形,四处求医未果,被我院基本外科三病房收住院并积极施救。由于反复出血,体质极差,再加上担心手术的风险,患者每晚都需服用大剂量镇静药物方能入睡,有时甚至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看到这里,基本外科三病房史冬雷护士长结合患者年龄特点进行心理支持,给予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使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逐渐了解,焦虑情绪得以大大缓解,因而很好地配合医院顺利完成了手术。

    后勤总支清洁班周昱辉介绍了他们在医院保洁工作当中的经验。他说,清洁工作看似简单,但要干好却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在当班长之前,我曾经干了三年多回收旧瓶、纸箱的工作。因为病房都在下午3点30分以后上液,所以我每天坚持在4点以后转一遍病房,以保证纸箱不在病房过夜。他还说,保洁员大多来自农村,虽然经过基本的培训,但在工作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便耐心辅导,直到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正是由于做了细致的工作,才使协和保洁员的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医院。

    病人选择了协和,就是将信任交付我们。可喜的是,我们的中青年一代能在传承的基础上,对实践“以病人为中心”,做新一代协和人有自己深切的思考。

 

4、外科党总支先进事迹

    外科党总支共有党员199人,其中预备党员11人,研究生37人。总支委员9人,下设12个党支部。几年来,总支在院党委直接领导关怀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几年来总支先后涌现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医院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等多个先进集体和多名先进个人。

    支部重视组织发展工作。先后有 41 参加积极分子学习班,发展了 19名 积极分子。在发展工作中本着帮助同志的出发点,既触及问题,又讲究方法,注重老同志的意见,也注意保护当事人积极性,达到加深了解、增进团结的目的。注重研究生党员管理工作,使研究生不仅融入支部活动与生活,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做工作发挥作用。

    各支部推选出的宣传委员,很快全面投入工作,他们积极为医院院刊投稿,仅在第一季度,外科党总支投稿28 篇,占来自各总支投稿的四分之一,受到院党委的好评。

    总支注重在青年党员中培养人选,使外科团总支能在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生龙活虎地开展工作。选派优秀住院医师参加团委在西客站举行的“关心外地民工身体健康义诊活动”等,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对广大农民进行卫生知识宣教是何等迫切。大力支持工会、团委工作,多年来多次获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歌咏歌舞比赛第一。

    外科党总支每年一度组织红色旅游,先后去了革命圣地西柏坡、烈士陵园、抗日纪念馆、狼牙山、老根据地兴城、葫芦岛、清西陵、明皇度假山庄等地。通过对这些革命战争纪念地参观旅游,对先辈的缅怀学习,对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内涵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5、医技党总支先进事迹

    医技总支共有9个党支部组成,为了打造思想过硬的党员队伍,各党支部重视思想、组织建设。由于医技各科及工作岗位的性质不同,全体党员能够集中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为了突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各党支部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在形式上采取集中强化学习和自学两种方式,在内容上突出形式与工作实际的结合。力求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实效。

    壮大党的队伍,培养接班人,是党总支的一项重要任务。党支部把发展中青年医师入党纳入总支的重要工作日程;做好组织落实,建立和完善了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和“考察”制度,把发展工作程序规范化;加强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在党支部活动时,适当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不断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一年来,在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前提下,医技总支共发展党员2名,政审已做准备发展的2名,预备党员转正的6名。

    在医院进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针对人员聘任、职称评定以及奖金分配制度等方面大家的期望值与实际现状有一定出入的现状,各党支部深入基层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支委相互沟通,开展谈心活动,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党组织的积极配合和引导,稳定了人心,保证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各支部还就如何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形象,结合本科工作的特点,找出存在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恪尽职守,淡泊名利,遵守行风院规,自觉抵制“红包”“回扣”等不良行为。

 

6、内科党总支住院医师党支部先进事迹

    现有正式党员34名,预备党员3名,近期发展2名,是内科党总支系统中党员人数最多的党支部。在上级党委和内科党总支的领导和关怀下,各方面工作出色,曾2次被授予北京协和医院先进党支部,近2年有30余人次的党员受到医院和内科的表彰。

    长期以来,党支部不断研究在新形式下如何开展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使思想工作与时惧进。大讲协和人的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精神。要求大家在医疗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在工作和生活中,支委注意团结广大同志,提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营造出一种积极进取,和谐愉快和氛围。

在组织建设方面,支部注重加强党员的组织观念,使组织生活制度化,每次组织生活的出勤率在90%;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近10年来,共发展党员12名。党支部坚持与优秀青年保持热线联系,党支部书记经常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在政治上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每发展一名党员,支部都要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及时与被发展人沟通,使党员的发展工作成为促进各项工作进步的动力,在党员和群众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结合支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每年新住院医师党员报到、高年住院医师党员完成轮转进入专科之际,都要组织党员活动,既增进彼此的了解,又营造出一种和谐奋进的氛围。

 

7、五官党总支神经内科党支部先进事迹

    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中有不少疑难重症,相当多诊断不清的患者。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是偏瘫、截瘫、四肢瘫,褥疮、尿便失禁、肺部感染,很多患者生活难以自理。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科室连续几年门、急诊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2004年门、急诊数量为69527人,较2003年上升33%,较2002年上升19%。病房出院人数为1291人,病房使用率为93.1%(两院),平均住院日为24.3天。在完成这些医疗工作中,党员发挥了良好地先锋模范作用。

    神经内科支部,平时注重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带领全体党员学习《职业医师法》、《党员权利和义务》;组织党员到狼牙山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邓小平同志生平展览等。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即达到了教育党员的目的。神经内科支部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组织上成功地完成了两院的融合。新组建的支部委员会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顺利进入角色。支部干部之间团结协作、公道正派,遇到特殊情况都能做到支委会内部互相通气,达成一致,切实体现了支委会的核心作用。 在发展工作中,他们坚持:广泛影响,严格把关。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共支部发展3名预备党员,5名预备党员如期转正。现有积极分子10人,8人参加过积极分子学习班。支部本着 “支持、配合、指导、鼓励” 指导原则,结合青年人的特点开展共青团工作。一直以来的下乡、义诊,走在前面的都是党员。在党员们的带动影响下,许多年轻护士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年轻护士去年写入党申请书的有2人。

 

8、妇儿党总支第三党支部先进事迹

    妇儿总支第三支部包括妇科内分泌、计划生育、产科和门诊等多个专业组,是妇产科里面比较杂,事情比较繁琐的科室,又分布于东院的新业务楼、老楼和门诊楼以及西院的病房和妇女女保健中心,病人流量大,情况复杂,容易产生矛盾。支部教育全体党员以身作则,始终奉行“以病人为中心,医疗质量为核心”这一宗旨,多次收到锦旗以及表扬信,多年来取得了系列可喜的成绩:妇科内分泌专业组和计划生育专业组多次被评为医院和北京市级文明集体,多位党员曾获得各级优秀党员和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

    我院的生殖医学中心是2001年刚刚建立的,在短短的2-3年时间里面,支部的各位党员和群众一起,完成了中心的组织、管理和规范建设。由于协和医院的特点,中心高龄患者多,在外院多次失败、多囊卵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疑难病例多,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体外受精妊娠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不断开拓新技术和新领域,在胚胎玻璃化冷冻、囊配培养、胚胎人工孵化等多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过去的一年里,产科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党员同志带头加班加点,不计报酬,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体现了真正的协和精神,为我院创造一流的医疗服务品牌。

    支部注重充分调动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各项体育比赛,参加义诊等公益活动,当印度洋海啸的灾情传来时,支部发动广大党员和科室成员募捐支援。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党员、青年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9、后勤党总支动力科党支部先进事迹

    行政处动力科负责医院东西两院能源安全供应和重要设备日常维护。

    该党支部的党员和职工大都为工人,且从事医院后勤能源保障工作。如锅炉、配电、氧气、医用气体、电梯、冷热水、汽水等,属重要的安全管理部门,因此党支部积极配合行政领导狠抓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动力科科长刁立名,身先士卒,近几年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工作的管理,为了保证安全运行,不仅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和紧迫预案,而且还根据各部门工作特点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定期开展培训。同时和上级供电部门一同定期对医院现有设备进行安检。李玉生作为动力科锅炉班班长,在刁立名科长带领下和全体成员一同摸索锅炉节能具体方法,利用排出的废气进行二次回收。经过多次实验终于获得成功,仅此一项就为医院每年节省资金近50万元。共产党员王济舟勇于吃苦,那里有困难就到那里去,长年如一日做到随叫随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有抢修,有跑、冒、滴、漏,他总是抢在最前面,今年三月份在他工作期间母亲病危,当他得知消息时正在加班抢修,他告诉家人,等修好后再去医院,不幸的是等他赶到医院其母已经病故。

    动力科党支部是一个团结集体,党政领导团结合作,工作细致,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开展工作,要求党员做到党员干部首先做到,要求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求群众做到党员首先做到。

(寇杰、段文利、林夕夕根据材料整理)

 

10、勇于创新,勤于奉献的好党员

——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李冬晶先进事迹

    李冬晶同志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200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1995年6月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调至高干外宾科(现特需医疗部),历任副主任、主任至今。多年来,在医生和科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勇于创新,工作勤于奉献,努力工作,得到了领导、患者和同志们的好评。

    该同志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基本外科专科调入综合专业性质的科室能根据工作需要和目前工作特点,开展新的学科领域,努力培养自己医、教、研全面工作能力,并做出了一定成绩。

    医疗工作上,她能够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多种疾病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能够完成较大难度的普通外科手术。在老年病人的术前、术后管理,老年病人手术风险评估和外科危重病人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综合科室主任,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积累,能够熟练地主持院内外大型会诊。成功救治多例疑难重症。较好完成多次特殊医疗任务。

    科研工作上,重视临床科研工作,近年参与了多项不同资金来源的科研项目。先后参加撰写学术著作和文章十余篇。

    教学工作上,承担了卫生部国家继续教育讲课任务。

    李冬晶同志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担任特需医疗部副主任、主任7年。面对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系统改革的形势,她努力提高自己的经营意识和服务理念。近年特需医疗规模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一个多科医师轮转、既松散又相对统一的临床科室,多年没有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差错发生,李冬晶主任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担任保健处副处长,她在保健医疗制度建设、管理体制建立、人员结构调整、科室协调合作方面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同志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工作投入、尽职尽责。多年全年24小时听班,随叫随到。坚持周末、节假日查房。遇到重要的医疗保健任务,甚至几天几夜不回家。

    工作中团结同志,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由于从事特需和保健工作,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专业发展,专业职称晋升较同年资的人员晚了很多年。保健和特需工作责任重大,该同志长期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努力工作,毫无怨言。

    李冬晶同志的先锋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了全科同志,特需医疗部的业务工作量较之几年前成倍增长,业务收入每年增加20%,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还以良好的医疗和服务质量维护了协和医院和祖国的形象。

(党办提供)

 

11、组织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精选

    五官党总支书记  倪道凤同志

    历史的原因形成的"独联体",专业相距甚远,但却是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五官党总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广大群众,做好医院各时期的工作。在关键时刻,共产党员总是走在前面,总是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各支部在全国相关学科领域内,为协和争得了一席之地。

    干部特需医疗党总支特需支部书记李冬晶同志

    注重两个结合,一是支部工作与科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结合,一是支部工作与科室文化建设相结合。组织发展工作关口前移,更加重视培养。塑造和细化科室文化,以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求党员做实践科室文化的模范,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并在实践中培养、考查、选拔优秀分子充实党的组织;要求党员做科室文化的维护者,自觉地创造浓厚、和谐、先进的文化氛围,增强凝聚力。

    妇儿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沈铿同志

    将党支部建在连队上,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实,有利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有利于党务和政务的齐抓共管,有利于充分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科里日常工作的开展。在支部工作中,党支部特别注重将党务工作与科里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将党务工作与科室文化相融合,将培养和光大协和妇产科的文化建设,作为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医技党总支病理科党支部书记崔全才同志

    病理科党员占现有职工数的1/3,注重发挥党支部与科室工作统一领导的优势,将党务工作和医教研工作同时抓,有利于与党员沟通谈心,广泛联系人民群众。党支部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出发,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组织更多的党员活动,增加党员的凝聚力,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内科党总支住院医师党支部组织委员贾宁同志

    内科党总支所属各支部中党员人数最多,其中30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的青年党员占90%以上。党支部书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支部委员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与年轻的党员和非党员青年谈话,坦诚地交流思想和对周围事件的看法及感受,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困难,与他们保持热线联系。对那些思想上要求进步,平时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同志,党支部要求党员要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积极地加以正确引导。

    外科党总支组织委员季丽华同志

    思想汇报不再是形式,而是心声的表达,是目标的锁定,是"看着我成长"的一种激励。党支部委员在整理材料、阅读思想汇报、沟通谈话等等接触中,常常因他们而感动。他们不是只为应付发展或转正,草草写一份思想汇报,更不是从心里认为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是真真切切,向党组织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和决心。

    后勤党总支动力科党支部书记杨宝华同志 

    动力科党支部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党政领导密切合作,党支部及时、积极地配合行政领导狠抓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要求群众做到的,首先要求党员做到并做好。党员以身作则,处处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是一个战斗堡垒,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使党在群众中树立起优良的形象。

    门急诊党总支急诊科党支部组织委员刘丹同志

    急诊是各种危急重症患者的首道抢救线,这里的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的安危。急诊党支部是一个团结有力的集体,支部带领全科同志们,恪尽职守,捍卫生命通道的安全与畅通。党支部每一位党员的座右铭是"活着,就应该让生命更精彩"。这句话时刻鞭策并带动着急诊科每一分子,不仅描绘自己人生的精彩瞬间,更重要地要把这种精彩带给每一位患者。

外科党总支加强医疗科党支部组织委员王郝同志

    加强医疗科在建设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中,实施了具有本科室特色的"加强"措施: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支部工作、加强意见征询、加强制度建设。每月进行形式不一的党员学习讨论活动,要求党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求体现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加强医疗科在医教研管各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

    机关党总支财务党支部组织委员胡冰水同志

    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重新审视各种管理制度,弥补不足,并具体采用了9项新的针对性措施,切实开展反腐防腐工作。希望通过坚持抓职工思想建设,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提高整个财务系统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优秀青年积极分子,扩大财务党支部党员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凝聚团队力量,促进医院财经管理水平的提高。

(段文利、陈志军根据讲话记录整理)

 

12、学会有效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续)

解放军总医院    左月燃

    和谐医患关系的出路——

  “法制+文化”双管齐下

    从消费者的行为看,一般只有4%的不满意的人会投诉,96%的人不会去投诉,但是他会选择传播。消费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遇到一个比较好的境遇时,会和周围3~5个人去说,而当他遇到不良的境遇时,他会向周围20~30人去说,这两者之间大的比例差距,说明人们遇到挫折时,更倾向于把它散布出去。

    投诉只是意见的冰山一角,实际上在投诉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潜在抱怨,即服务存在某些缺陷。潜在抱怨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变成变成显在抱怨,最后进一步转化为纠纷。

    这就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样现在很多医疗纠纷报案率、媒体暴光率是越来越高,矛盾冲突现象越来越多了,但真正构成事故的比例并不高、真正反映工作质量问题的比例并不高。

    医患纠纷表面看起来是个体对医院、患者对医生个人的问题,但实际上它对公众造成的影响力和杀伤力非常大,小则扰乱医院的工作秩序,大则影响医院的声誉,应该注重预防。

怎样预防?根本的出路在于——国内外专家提出的解决思路叫“法制+文化”双管齐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通过健全法制,使医护人员的权力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方面我们以往做的不够,一些该有的规则没有建立。文化主要指构建人文精神来解决我们组织体系内价值观认同的问题。在打破不和谐医患关系过程当中,医院只能采取主动变革的姿态。

    要善于与社会沟通,组织也要讲能力

    作为高等学府,作为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技术系统,我们应该形成一致的、协调的看法、做法,并将其准确无误地表达出去,获得理解和支持,实现与社会的良性沟通与互动。

从系统上思考,流程再造

    从管理的角度上讲,应思考怎样建立一种机制,使出现潜在抱怨时,要消除它,而不让它进一步恶化。对此,系统内部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有的时候需要硬环境改变,有的只是流程上的改变。高度分工的现代化医院是一条现代化流水线,但在其中“谁是中心”很重要。

    其实以病人为中心,不是说医院的医疗实践听病人的,而是医院的流程是以谁为中心构建的。我们过去的流水线是以工作效率、技术的方便程序为主要依据,而现在很多流程确实要考虑是不是方便病人。

    也正像马晓伟副部长最近在“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讲话中说的那样,“医疗工作要从改变不方便群众就医的工作程序、修订不符合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流程再造,有的时候不需要更多硬件的改变,而只是把程序变一下,即使这样仍有它的难度,人们的行为有习惯性,因为已经习惯的一种模式要打破它,就需要比它的能量更大的能量去打破。

危机管理——

从病人的反应和反馈当中获取信息

    管理者在系统再造、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在一系列的管理过程当中考虑如何消除危机因素,比如如何缩减危机情境的发生。

    从病人的反应和反馈当中提取危机因素,对于关键的、可能酿成纠纷的问题,应该采取防范措施。设立一个让病人产生不满后去投诉的渠道,其实是帮我们识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在熟悉了危机管理,接下来应该考虑如何规划、如何培训员工、如何从危机当中尽快恢复。最近有一个在危机当中处理不好的一个企业,雀巢公司在出现问题后拖了很久以后才表示道歉,所以对她的企业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文化的作用——

构建员工价值观,使危机在个体行为中一一化解

    文化的作用就是指管理系统在员工价值观的培养上要下功夫。员工本身在组织体系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管理者和员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评价。

    一个人的正确的思想是通过接受不断的教育形成的,所以在员工价值观构建这一点上,管理是不应该缺失的。这是除了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以外,更高层次的从价值观构建的角度上来做的长远工作,应该是更有利的、更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方法。

    在每一个环节出现疏漏的时候,员工主动去堵漏和补充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这个价值观一定要树立起来。特别是整个系统缺陷没有完全弥补解决之前,每一个员工是预防危机的最后防线,使得每一个问题都化解在一一对应的个体活动当中,从而以个体来最大限度地化解群体事件。

关注医护人员身心健康之一

走出不良情绪怪圈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情绪是不断被个体唤起的一种状态,情绪的唤起有时是可以意识到的,有时是无意识的。

    一位患者家属在网上说,他爱人怀着孩子住在医院里,因为青霉素皮试过敏,他就跟医生讲,上午刚在北京市一家大医院里打过青霉素,皮试不过敏,到那个医院把青霉素批号要过来不就可以了吗?其实我觉得患者家属是在努力,结果该主管大夫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你们想都想不出来是什么,“你不能在我病房打电话,你打病房的电话是要花我们的电话费的”。看到这则内容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是态度问题,而是情绪问题,当你在这个体系里已经非常疲惫的时候,不良情绪已经变成你的常态了。而这种不良应对给予对方消极的影响,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冲突。

    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走出这个情绪怪圈,学会一种更积极的方式,而别让这种不良情绪沉淀成你的常态,这是很重要的。对你自己、对家人,包括你周围的人际关系都是有好处的。

关注医护人员身心健康之二

善于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情绪调节既是人类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机制。在心理学界,情绪调节是社会胜任力和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过程,我们医务界知识分子应该有好的调节和管理的能力,让积极情绪维持长久,让消极情绪尽量化解。

    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中非常特殊的一类,医务工作是面对生命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更多的是痛苦、衰老、死亡等不愉快的情境,那么在这种不愉快的情境当中保持非常好的调节能力,对于我们个人和工作都非常有利。

医护人员——

积极“理解”负性情绪事件

    学会控制“冷暴力”

    要尽量地退化消极的情绪,尽量让愤怒的情绪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不要令其扩展开来,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是认知重评,也就是说,要用积极的方式“理解”负性情绪事件,有的时候可能要学会幽自己一默。

    第二个策略就是表达抑制。情绪性行为并不专指突然特别激动、言语冲动。其实,冷漠、视而不见也是一种情绪性行为,而且可能对人的伤害更大。比如在现代婚姻家庭中有个词叫冷暴力。所以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消除冷漠,能够通过自我控制把冷漠控制在一定的水平。

    结束语: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一个有效率的工作状态,一个充满关注和关爱的精神状态。那么,就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多一些关爱,少一分冷漠”吧。

(段文利、战春丽根据录音整理)

 

13、看病先喝绿豆汤

    本报讯(记者段文利)为了缓解连续高温带来的暑热,北京协和医院6月22日在人流量最大的门诊楼里免费为所有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送上了绿豆汤。1800名住院病人和全院职工一样将在午饭时喝上免费的绿豆汤。

    协和医院日门诊量六千多人,加上陪同的家属,门诊楼日流量每天都上万人。为熬制出足够的绿豆汤,食堂师傅们凌晨四点就起床干活。

14、门诊支部召开党员发展会

    6月24日下午,门诊党支部组织召开了新党员发展会。支部书记叶玉琴主持会议。到会32人,其中有8位积极要求入党的非党员。鲜红的党旗使原本不大的会场显得庄严,让人神往、激动。新党员阎亚东站在党旗下激动的表示:这是她盼望已久的时刻,她将终生难忘。她恳请党组织和同志们给予更多帮助。并表示今后要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奉献社会。会上,方沅湘同志代表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表示:愿意接受党组织的任何考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秦薇

 

15、5月份门诊量较去年增长6%

    5月份我院普通门诊量122036人次,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6813人次,增长率5.91%;综合门诊量137826人次,同期相比增长10480人次,增长率8.23%。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科、内分泌科、中医科、变态反应科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内科增长2592人次,增长率12.75%,外科增长897人次,增长率6.23%;妇产科增长366人次,增长率2.77%。

                    门诊部

16、老鼠咬掉鼻 少女三度来院整容

     山东女孩此前一直以口罩“遮丑”,前两次手术“整”出新鼻子

  本报讯(记者  林夕夕) “班上那些调皮的男生老是嘲笑我,捉弄我,不过我有几个好朋友,她们总是鼓励我。”今年在山东读高一的小元(化名)说起1岁那年鼻子被老鼠咬掉后的辛酸经历,声音有些哽咽。日前,在我院整形外科准备接受第三次手术的她,已经摘掉了“遮丑”的口罩及墨镜。

1岁时被老鼠咬掉鼻子

   6月22日,记者见到全鼻再造手术后的小元,尖尖的鼻子细看上去比正常人鼻子大些,但跟术前的照片相比,记者面前的小元清秀可爱得多了。

    “原来的丑鼻子已经没有了,它让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戴口罩上学,直到这次到北京来,我才把口罩摘掉......”小元的泪花直在眼眶里打转。

    1岁那年,小元在亲戚家睡觉时被老鼠咬掉了鼻子,当时只到附近卫生所做了简单止血处理,结果留下了没鼻子的“丑样”。

三次手术打造"真"鼻子

    “去年8月12日,小元第一次手术前,医生建议她做全鼻再造术。”

    整形外科的宋可新大夫介绍说,第一次手术时,医生在小元的前额皮下埋入一个扩张器,放进一个气囊,往气囊里加入盐水,使前额皮肤鼓起来,之后经过三个月的培养,用于植皮的皮肤就培养出来了。去年11月5日第二次手术时,整形外科乔群主任亲自上台,从患者右胸取一块肋软骨雕成鼻子装在鼻梁凹陷处,又从其前额取下一小块制备好的皮下蒂皮瓣,移植到鼻子上,使鼻小柱、鼻孔、鼻尖、鼻面沟成形,历时7个小时为小元“整”出一个鼻子。

    “第二次手术还了我一个鼻子,我也逐渐找回了自信心,与同学的交往也多了,这次再上北京,一些好友和同学就鼓励我早日接受手术,早日重返课堂。”

    据宋大夫介绍,这次来京的小元准备进行第三次手术,主要是对鼻子进行美容,缩小鼻子,除去瘢痕等,使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天生的鼻子。

   [相关链接]

    据整形外科乔群主任介绍,目前她们正在致力于仿真器官再造的临床研究。所谓仿真器官再造就是指再造的器官表面没有明显的手术痕迹,应用的再造材料全部为患者自体组织,再造器官的颜色、质地与邻近器官非常接近。目前该科的乳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小耳畸形的全耳廓再造、全鼻再造已经达到仿真水平。

 

17、细菌与抗感染:12年的对抗

——陈民钧教授谈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株12年的变迁

 

    本报讯(记者  刘定华)  6月22日下午检验科陈民钧教授就“12年来我院各主要科室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株的变迁”做了精彩的报告。主要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中,陈教授针对过去12年间各主要临床科室病原菌的变迁、感染类型的变化、耐药机制的改变及其对感染性疾病诊疗造成的影响、我院抗生素应用现状及前景等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近年来,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同时新、老病原体的耐药性明显增强,给临床的诊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感染性疾患发展的严峻形势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就彰显了出来。为此陈民钧教授指出,检验科细菌室应以病人为出发点,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开展药物敏感试验并动态分析,了解细菌耐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帮助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导标本正确的采集、转送和处理,开展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同时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的监控,追踪感染源,了解病原菌在环境中的储源,并参加相关的宣教培训活动。

    监测和控制细菌耐药,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的战役,而是关系着感染性疾患诊疗和医院抗生素使用安全的大事,对人民的健康事业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需要医院方方面面的参与。只有在有效的制度规范下,各部门精诚合作,才能使医院在这场细菌与抗感染的无声的对抗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使医学技术造福于患者,造福于人类。

 

18、协和医院MICU开使收治病人

    本报讯(记者  陈媛)  协和医院MICU于今年6月15日正式开诊。MICU隶属大内科,主要收治非手术科室,如需要呼吸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等等的重症患者。

    MICU现有9张床,13位工作人员。通常国内MICU护士与床位数量配备的比例为2.5∶1,而我院MICU护士与床位的比例是2∶1。无论医生还是护士,其工作都是很繁重的。在美国MICU的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3%,国内的认可数为5%。照此计算,我院东院区1200张床应配备MICU60张床,发展空间还是可观的。

    杜斌主任说:MICU刚开始建立面临很多困难,院领导、大内科主任、护士长及各专业组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使得MICU得以顺利开诊。相信通过努力会把我院救治重症病人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也希望非手术科室能重视MICU的价值,认识危重医学专业的重要性,把握好相关病人的治疗时机。

 

19、神经科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本报讯)6月22日至6月25日,神经科邀请到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波士顿VA医学中心肌电图室主任、Harvard-BU神经科主任Joe F. Jabre教授和纽约大学医学院康复科副教授、临床电生理专家 Patrick Zhu 来我院访问和讲学。访问期间,在神经科主任崔丽英教授陪同下,他们参观了医院神经科病房和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双方还进行了专业方面的讨论。Joe F. Jabre教授于6月24日下午进行了主题为“运动单位”的精彩演讲,并和部分来自全国的肌电图专业的技师和医师进行了交流。崔丽英教授代表医院向Joe F.Jabre教授颁发了感谢证书。                  神经科  管宇宙

                                         

20、内分泌科新设上、下午开药门诊

    内分泌科为我院特色专科。为方便单纯开药的老病人挂号,该科每周全天开设开药门诊。单纯开药的患者可持我院已就诊病历本前往六层内分泌科门诊护士台取开药挂号条。

 

21、 开篇的话: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北京协和医院科主任换届工作几近完成,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重要岗位,担负起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

    院报从本期起恢复“人物采风”专版,一一介绍各位学科带头人。对多年来一直担任科主任工作的资深专家、教授,我们将着重介绍他们在医教研发展、科室文化建设、人才梯队培养和团队精神塑造等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以资年轻者学习、参考;对担任科主任工作时间不长的中青年教授,我们着重介绍他们个人的研究领域与成就,以便让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

沈悌:前瞻应对发展中的新问题

本报记者  段文利

    上周召开的医院青年科研基金申请会议上,内科第二年的住院医以良好的科研思路获得了评委的赞赏。交换到美国UCSF的住院医师也不断传递过来好消息。住院医师的点滴进步都会令内科主任沈悌教授感到欣慰。

    多少年来,无论是官方还是同行,提起协和令人羡慕、而又无法临摹的育人制度,总要首推住院医师培养。过去,协和曾多年坚持住院医师通过轮转获得“大内科基础”,这一制度使协和不断培养出医学精英。可如今,环境变了,制度能否保持“原汁原味”?

    正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无法摆脱环境的约束一样,协和的住院医师培养也遇到了发展中无法绕着走的问题。90年代专科迅速分化和极致的发展,有限的规模让渡给几近单一的病种,这些变化都给强调基础、追求全面、注重临床思维的协和住院医师培养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致命伤。这是发展的代价。

    处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弥补制度的缺陷,挽救“培养精英的住院医师制度”,减少对人才培养的致命伤,内科主任沈悌教授上任五年多来,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一种思考和探索。他深知,责任重于泰山。

    在沈悌教授担任内科主任五年多的时间里,在院领导、老专家教授的支持下,特别是在沈主任的亲自主持下,内科在原有七个专科的基础上,先后增加了肿瘤化疗科、普通内科和内科ICU三个专科。

    随着以癌症为主的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增长,肿瘤化疗科应运而生,解决了协和医院肿瘤病人专科化治疗的问题。内科危重病人的治疗需求、内科专家的呼吁、国外现成的模式与沈悌主任的决心,促成了国内第一个内科ICU的建立,这个年轻的科室已于本月中旬正式接收第一位病人。普通内科是沈悌主任付出心血最多、心里最牵挂的。从开设病房到正式建科,有形式更重内涵建设,致力于追求协和标准和质量第一。沈主任最看重的,是它可以作为比较理想的以“大内科基础”为重点的住院医师培养基地,以解决关系协和未来的人才质量问题。

    “八九十年代是国内大医院专科迅速分化和长足发展的时期,专科发展到极致、高精尖技术的应用,病人的确较从前得到了更好的治疗。但与此同时,专科的发展使有限的规模让渡给几近单一的病种,住院医师轮转到专科,再难见到各种疾病,协和所追求的具有‘大内科基础’的住院医师全面培养形式难以保留、质量受损;而游刃有余地应对复杂疑难疾病,是大家对协和医生的期望。这就是发展的代价。但幸运的是,协和医院至今仍是国内唯一一家实质上保持了大内科的综合医院。虽然,现在的大内科更象一个框架和管理机构,但无论如何,有了这个框架,就有了住院医师培养的基础”,沈悌主任说。

    与其说是领导,沈主任更愿意将他的工作称为“协调”。在他的协调下,内科住院医师培训不仅有严格的计划,而且越来越规范,更加注重实质,对住院医在三年内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沈悌主任还提倡在国际交流当中博采众长完善协和的住院医师培养。近几年,先后邀请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美国UCSF内科教授等来院为住院医师授课。在与协和交换培养的UCSF的住院医师身上,沈主任发现,虽然美国学生在本国见到的疾病病种并没有协和丰富,但他们善于利用文献、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能言善辩给沈主任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对沈主任触动很大,他想到,要通过机制的设立,来调动住院医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他开始尝试起用部分优秀的高年资住院医分担一些主治医师的工作,一方面使主治医师从繁重的病房管理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放松对住院医师手脚的控制,使他们有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对协和作为综合性大医院其专科如何定位,沈主任也有他的独到见解,“以规模、数量而言,我们的专科必定与专科医院难以相比,而别的医院难以胜任的疑难病例,应该是我们的强项”。所以,在每周的科主任碰头会和每两月一次的专科主任例会上,沈主任常常向专科主任们强调,各专科要在病房紧张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多收一些杂病进来,以便开阔住院医师的眼界。

    眼下,沈悌主任正在探索解决住院医师的大规模培养所带来的人才“出口”问题,他希望通过“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专科训练计划”使他们更具备在院内和国内同龄人当中的竞争能力。

    “十年文化大革命、80年代的出国潮所带来的人才断档,使得当时协和许多学科出现人才青黄不接和倒金字塔。用了足足十年的工夫,我们按照协和模式自己培养的一代年轻人正以很快的速度成长起来”,“厚积薄发,建立一个有扎实基础的人才库,不出十年”,沈悌主任断言。

 

    沈悌[专家档案]:

    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79年考取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研究生,1983年起历任内科住院医、总住院医、血液内科主治医、副教授和教授。1993年起先后任血液科副主任、主任。2000年起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至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在美国、日本等地学习,归国后推广自体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方面擅长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的生物治疗。

邱贵兴:与国际对话  促学科发展

本报记者  段文利

   

 4月中旬,亚太脊柱外科学术会议及手术演示在协和举行,几乎涵盖了脊柱领域的所有疾病的由中外专家执刀的30台手术同期直播,壮观而轰动,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紧接着下一周,中欧骨科人工髋关节学术研讨会又在协和召开。日益频繁的国际间学术交流,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协和在同行中的学术声望,同时也强化了协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品牌地位。这些年来,骨科所取得的蒸蒸日上的发展和有目共睹的变化,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物——掌门人邱贵兴教授。

    10年来,骨科在医院的支持下、在掌门人邱贵兴主任的带领下,由44张床位的一个病房发展成拥有脊柱中心、关节中心和创伤中心等三个中心、100多张床位、在国内外颇具声势的一个学科,也带出了一支从教授到主治医师的浩浩荡荡的队伍。研究领域从基础疾病逐渐拓展到包括脊柱畸形、脊柱疾病、人工关节、复杂创伤及骨肿瘤在内的各种疑难疾病,各种国际最新的技术及内镜、导航、脊髓监护等精密仪器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入。与老一辈相比,在发展医教研的同时,邱主任在国际间学术交流中更注重学习同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在访谈中,邱贵兴教授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经验”使得我们一直寻求的骨科的发展原因有了合理的解释。

    从集中到差异化,六年内搭建起骨科发展的大框架

    现代医学分科很细,即使在同一个学科又分出许多不同的领域来,是全面发展,还是有所选择,根据什么来确立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战略?邱主任的经验是“适应规模的战略选择”。

    1995年接手骨科时,科里只有44张床。如果脊柱、关节等一齐上,就会出现什么都搞不精,将是一个没有特色的大综合。在发展规模受限的情况下,邱主任选择了骨科领域里最具挑战性、最能代表学科水平、已有很好基础的脊柱侧弯作为科室发展的重点来抓,集中优势,重点突破。短短几年内,协和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均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和北京市级科技进步奖,他们的提出PUMC手术分型得到了国际承认。邱主任也因为在脊柱外科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连续两届当选为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主任委员和北京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进入21世纪,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骨科又一次得到了实质性的扶持,先后成立的人工关节中心和创伤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所完成的病例在难度上不亚于国内同行。一个颇具规模的学科发展的大的框架由此搭建而成。邱主任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的战略构想又一次实现了。这一切完成用了七年时间。

          放手培养,鼓励科研

          规定领域,适度竞争

          扩大交流,整体提高

    医院间竞争的核心无疑是人才,这是大家用教训换来的普遍共识。但外院科室繁花似锦背后的隐患使邱贵兴主任很早就意识到,如果技术核心掌握在一个或极少数的人才手中,对整个学科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理想的学科发展应该是形成人才梯队。为此,邱主任采取了三大步骤打造骨科人才梯队:放手培养,鼓励科研;规定领域,适度竞争;扩大交流,整体提高。

    “看别人做手术容易,自己做却不然。做好了几例手术,也不等于全面了解诊治的思路。有一些细节如果没有考虑周全,就会出现失败,甚至是致命的失败”,这是邱主任对科里年轻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要求大家“每一次的诊治都是从零开始,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下,协和骨科的老中青队伍包括主治医在内,都有很好的独立解决疑难手术的技巧和水平。

    但邱主任根本不满足于此。他认为,没有科研的临床越往后走就会越显发展底气与后劲不足。90年代末,协和骨科与香港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脊柱外科中心。在交流当中,邱主任发现,该院骨科每月手术量只是本科的四分之一,而论文数量和质量远远胜出我们许多。为此,他对全科做出规定,国际学术会议必须有大会发言才能被给予资助。这样就给大家增加了一种压力:不能忙于手术、也不能满足于手术,要善于查阅文献、资料和归纳总结,多发高质量论文,要在国际上多有声音。

    “有序竞争”是邱主任人才培养的又一经典法则。给大家规定了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而在同一领域内又鼓励竞争。“这种竞争应当是学术之争,而决不允许在病人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医生的医德,既包括对病人,还包括对同事”,邱主任说。

    协和医院对学术极具包容性的传统在骨科也得以充分体现,邱主任将科里的年青人送到上海进修。同时欢迎积水潭、北医三院的医生到本院进修或读研。“我们欢迎大家带走我们的经验并广泛传播,同时更注重在自己的薄弱环节虚心学习对方”,凭着这样一种宽容的、包容的学术态度,协和骨科在自己的颈椎、创伤等领域迅速崛起。

    这几年,邱主任为科室发展搭建了强有力的国际、国内交流的平台。除了与香港大学的合作外,还与美国哈佛医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开展广泛协作。邱主任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面临着强大的外部竞争,其他医院中人才成长的速度也非常快,所以我们只有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设定更高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发展,在竞争中获胜”。

    邱贵兴[专家档案]:

    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79年考取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王桂生教授的研究生,1983年起任骨科主治医、副教授、教授。现任外科学系主任兼骨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的总编辑。

在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脊柱侧弯、脊柱后凸、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脊柱结核、椎管狭窄、脊柱滑脱、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各种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提出的PUMC脊柱侧弯分型得到了国际认可,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北京市级科技进步奖。在全国首先报道、并完成了大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是著名的脊柱外科及人工关节专家。

 

22、老王患类风湿关节炎有10多年了,药没少吃,针没少打,可症状反反复复,关节也变形了。最近,老王总觉得头晕、心慌气短,工作时也集中不起精神。到医院复查,才发现合并贫血,血色素才6.5克,医生告诉他,贫血很可能与他的类风湿关节炎有关,需要治疗。老王闹不明白,类风湿关节炎也会合并贫血吗?

贫 血 与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本报记者  韩冰

贫血在类风湿(RA)中常见

    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预计发生在30% 到60%的患者中。有证据表明贫血的RA患者更易患有严重疾病,更容易有关节的受累、功能丧失和疼痛程度更高。

    虽然任何形式的贫血都可以在RA患者中见到,RA患者贫血的两种基本类型表现为慢性病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一项研究证实225例RA患者中的64%有贫血。在归为贫血的组中,发现77%为慢性病贫血,23%是缺铁性贫血。

    区别这两种诊断可能有困难,因为在两种类型的贫血中血清铁水平都很低,所以查骨髓储存铁染色是必要的。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值在慢性病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中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50μg/mL的患者更倾向于慢性病贫血,那些血清铁蛋白值较低的患者为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更大。

    引起RA患者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失血:月经期出血和继发于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出血。慢性病贫血是一种“炎症性贫血”,它在RA中的特征与在炎性肠病、HIV、衰老和癌症中所见到的相似。

    类风湿患者为何易有慢性病贫血?

    慢性病贫血在RA患者中的发生可能与炎症因子有关,它们引起了关节炎症并干扰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RA患者虽对体内红细胞生成素有反应。但患者往往存在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骨髓对促红素反应差于正常人,即促红素敏感性下降。研究提示,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抑制了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并干扰骨髓中对促红素的反应。

RA中贫血的治疗

    一、抗类风湿药物

    治疗RA中贫血的首先是使用改变病情的抗类风湿药物,尽可能将炎症降到最低程度,使用甲氨喋呤作为基础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和生物制剂。使用infliximab(一种抗TNF-α制剂)和anakinra(一种IL-1受体拮抗剂)可使RA患者的贫血得到改善。

    二、补充铁剂

    对铁缺乏的患者补充铁剂十分重要。而且缺铁可以伴随慢性病贫血发生。随红细胞的升高,将铁补充足量经常是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必要的补充。

    三、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纠正慢性病贫血的治疗是有效的。然而,红细胞生成素需要的剂量比那些贫血是非炎症性原因(如肾衰)引起的患者要大。

    最近的研究指出,使用促红素治疗RA患者的确可以改善功能。如一项研究注意到,接受促红素治疗的RA患者经历了关节触痛和肿胀的改善,而且Hct也升高了。另一项报告显示,在使用促红素治疗的患者中,生活精力得到了改善。对有慢性病贫血的RA患者联合使用促红素和静脉给予铁剂治疗降低了疾病的活动性,并提高了生活质量(减轻疲劳并增加了活动能力和肌肉力量)。使用促红素治疗贫血的好处似乎可以扩展到患幼年类风湿的儿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仍处于生长期儿童的生长速度。

    促红素的使用为RA患者全髋或膝关节成型术术前的自体输血准备提供了便利。这种治疗还显示出,在RA患者行择期关节置换术时减少了输血需求量。

 

23、贫血与炎性肠病

本报记者  韩冰

炎性肠病发生贫血的原因

    炎性肠病(IBD)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肠和小肠的慢性失血,伴随营养和铁的吸收不良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正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那样,除了引起IBD的症状和特征性表现外,可能还启动了慢性病贫血的发生。

炎性肠病中的贫血的发生率

    尽管贫血的IBD患者的确切数字尚不清楚,流行病学报告提示贫血在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s病的患者中实际上十分普遍。研究者们估计贫血在Crohn's病的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0.2%到72.7%,而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发病率为8.8%到73.7%。在未分型的IBD患者的研究中,发病情况是在17.5%到41.3%的范围内。

治疗贫血的好处

    IBD中的贫血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而且贫血的治疗可以改善IBD的预后。研究结果显示,贫血的出现与疾病活动指标的显著升高相关,在这些患者中使用促红素加口服铁剂治疗贫血比单用铁剂能更大程度的提升Hb浓度。接受促红素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有显著的积极改变,这主要归因于体力、社会能力、情绪和自我幸福感的提高。

    红细胞生成素也可以使患IBD的儿童受益。在这些患儿中,贫血的纠正与食欲的改善和减少他们的淡漠和易激惹性有关。

 

24、6.14——让世界充满爱的日子

本报记者  孙京林

    6月14日世界迎来了主题为“庆祝你的血液礼物”的第二个世界献血日。这天早上蔚蓝的天空晴朗无云,北京协和医院无偿献血车比规定时间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了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前。此时步行街上人还不多,只见不太大的场地被工作人员用200面彩旗环绕了起来,场上摆放着工作人员精心制作的宣传展板,输血科派出的工作人员精神饱满地向来往行人发放着宣传资料、画册,并进行现场咨询。在这个为无偿献血者设立的特殊节日里,大家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前来咨询和献血的人,热情周到地为每一位献血者服务。

    100多年前著名医学家Karl·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为了纪念这位为人类输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从而引起人们对自愿无偿献血重要意义的认识,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成为无偿献血者,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和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等4个国际组织联合发起倡议将Karl·Landsteiner的生日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日"。 旨在感谢和表彰拯救他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并为全球统一庆祝活动提供了特别的机会。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倡导全国组织开展世界献血日的系列宣传活动。

    来此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络绎不绝,人多时献血车前有序地排起了队伍。其中有初次参加献血的献血者,也有第二次、第三次来献血的老面孔;有专程来献血的,也有路过献血车被热烈的气氛感染的;有纪念18岁生日献血的,有到北京旅游结婚献血的......尽管下午刮起大风又下了一场大雨但这还是不能阻拦献血者的热情踊跃,这一天我们共采集血液83袋。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无偿献血看作是一种默认的义务。他们都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献血,已经将无偿献血纳入了生活计划的一部分。特别是当有时库存血偏型,媒体呼吁某个血型的人献血时,适合的献血者从四面八方涌向献血车,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捐献血液,挽救生命。让我们为这个爱心涌动的城市而自豪,为这些关心他人的献血者而感动吧。正如有首歌唱的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在爱心和热血面前,显现出勃勃生机。血液是宝贵的,但更可贵的是关爱他人的博爱之心,只有摒弃功利色彩,无偿捐献出的血液才是最安全的。

    随着公众媒体对无偿献血深入广泛的宣传,人们对献血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公益性有了充分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街头采血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从2004年2月底截止到今年5月底,协和医院的无偿献血车已经接待了15000余人,采集血液12819袋,分离成分血7472单位(包括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对无偿献血标本进行筛查实验近30000人次(包括ABO血型、ALT、HBsAg、HCV-Ab、HIV-Ab1/2、TP等免疫学和生化检测)。

    去年采血量最高月的日均采血32袋,到今年前五个月为止采血量最高月的日均采血49.5袋。长假时最多一天能采100多袋。街头无偿献血的初筛检测项目包括ABO血型、血色素、乙肝HBsAg,为了降低血液报废率避免浪费,今年车上初筛项目又新增加了ALT检测,工作任务增加,车上筛查掉的不合格的人份多了,但是血的合格率从89.74 %上升到了97.24 %。

    无论再忙再累同志们也都会时刻面带微笑提供周到的服务,正是同志们高昂的热情为我们的献血车赢得了许多“回头客”,每当看到献血者献血后兴高采烈而又充满自豪感地从我们的无偿献血车走下来时,总是被他们高尚、无私的行为所感动,由衷地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服务好!协和医院的无偿献血车也是我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是展现协和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窗口,输血科的工作人员会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让每一位我们接待过、服务过的献血者感到安心、放心。

    中国的无偿献血制度起始于1998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2005年2月6日卫生部首次公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无偿献血情况。从1998年到2004年,全国无偿献血占采集临床用血比例从22%上升到91.3%,其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从5.47%上升到71.5%。据悉,卫生部计划在3年内实现全国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到100%,其中自愿无偿献血达到80%以上。

    献血是生命的呼唤,是救人之义举,是健康的标志,是爱心,是勇气,是奉献。无偿献血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和进步。无偿献血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或许只是因为您这一次献血就点燃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之火,就为一个家庭重新带来欢笑。

 

 

25、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中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      中医科副主任田国庆主治医师    中医科副主任孙华副教授  
 
 

 

    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由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史济招教授担任科室负责人。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5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几十年来全科以中西医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的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曾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等多种奖项。发表论文数百篇,获优秀论文多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30多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室成员在全国学会担任理事、常务委员、委员及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15人以上。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一、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该科历届科主任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带头人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祝谌予教授早年跟随施今墨先生学习中医,后又东渡日本在金泽医科大学学习西医,学成回国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和妇科疾患。倡导中西医结合,临床强调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特别是糖尿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最早提出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的学术思想,并组织糖尿病专业组制定了糖尿病辨证分型标准及施治方案。这种糖尿病分型标准得到国内多数学者的认同。为中西医结合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被评为北京协和医院十大名医之一,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还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及学术职务。史济招教授在科室的设置和实验室的创立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中西医结合肝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期还将自己的临床经验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进行整理总结(科学出版社出版),耄耋之年仍继续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发挥着光和热。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30年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张育轩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的研究,参加临床观察的联苯双酯治疗慢性肝炎的研究,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三等奖等。2001获中国中西医结合30年贡献奖。郭赛珊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30年贡献奖。曾随祝谌予教授学习十多年,总结继承祝老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内科疑难杂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先后承担及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课题多项,曾获卫生部、北京市科技成果、教学成果等奖项。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多名,现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工作的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为该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钱自奋教授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曾获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祝谌予教授临床经验整理研究”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分会活血化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梁晓春教授是祝谌予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为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课题7项,曾获北京市高等教为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等。曾被评为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医科现有医护人员42人。在职教授4名,副教授9名、主治医师11名、住院医师4名、主管技术员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3名、护理员1名。现有博士导师2名、硕士导师3名。在读博士生2名;在读硕士生1名。1979年以来培养毕业的博士生5名;硕士生9名。多数已经成为医、教、研的骨干力量。副主任孙华担任全国针灸学会的理事,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在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副主任田国庆担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承担协和医院青年课题,博士论文曾获北京协和医院科技论文三等奖。目前科室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两名;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两名;中国针灸学会理事1名;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专业学会担任委员6名;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及北京中医药学会的专业委员会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委员5名;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6人。董振华教授2003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科室有严格的各级医师培养计划,初步形成较好的梯队。

    二、医疗工作

    中医门诊:中医日门诊量400人次左右,年门诊量约9万人次。约50%为疑难病症的外地患者。设有糖尿病、肝病、男性病、高脂血症及乳腺增生、风湿免疫等专科门诊。每天保证有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专家在门诊应诊,有1~2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出咨询门诊。并承担全院各病房中医会诊,年会诊1000人次以上。

    针灸门诊:针灸年门诊及治疗量18300~18400人次,、并承担全院各病房针灸会诊任务,年会诊800人次以上。采用针灸、按摩、激光等方法治疗各种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颈椎病、腰椎病、头痛、痛经、面瘫、关节炎、胃炎及多种痛证等。

    病房:20张床位,年收治病人340~360人次。以收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脑血管病为主,兼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疾病。病历书写在协和医院名列前茅,多次在协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病历评比中获奖。病人满意度调查均在95%以上。没有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

    实验室:以检测血液流变学为主要项目,包括全血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元、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每年测定5000人次左右,还测定快速血糖6000人次、幽门螺旋杆菌抗体100人次左右等。

    三、教学工作

    几十年来中医教研室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获北京协和医院优秀教学先进集体。199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护理学院等的中医教学任务。每年课时数共294学时(协和医科大学90学时、护理学院54学时、成教学院90学时、进修生60学时)。

    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京华医大学生见习及毕业生实习带教任务及进修生、外国留学生的中医临床教学任务。

    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硕士研究生任务(每年招生硕士生1~2名、博士生1~2名)。已毕业的硕士生9名、博士生5名。在读硕士生1名、博士生2名。

    四、科研工作

    中医科非常重视临床科研工作,积极组织申报课题,先后完成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都发展基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课题11项,在研课题7项。多次获得卫生部、北京市科技成果奖:

    (1) 联苯双酯治疗肝炎的研究 获1983年卫生部甲级科技成果奖。获1986年国家发明三等奖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奖。

    (2) 血液流变学临床研究 获1992年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3) 祝谌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 获199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4) 降糖新药金芪降糖片研究 获1993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5) 补肾活血方对缺血再灌脑损伤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获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6) 筋脉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和实验研究”获2003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7) “祝谌予经验集” 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优秀奖。

    五.科室管理:

    科室不断加强全科医德医风教育,执行卫生部关于医德规范管理等条例,严禁收受红包、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有完整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由科室考核小组监督执行,有严格的奖惩制度。病房科主任直接抓质量管理,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对疑难及危急重症全科大查房制度。以保证病房医疗质量。严格按照中西医结合模式书写病历,主治医师、主任医师负责检查病历,病历甲级率100%。门诊坚持首诊负责制,门诊病历理、法、方、药准确完整。教学坚持集体备课,新教师预讲,竞争上岗,教学评估,优胜劣汰等管理制定。 科研管理方面,坚持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发表的文章报告及各专业组的文献报告,掌握各专业组的学术动态,不断提高临床科研能力。

    六、科室发展规划

    全科将继续以中西医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的同时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继承而不泥古,发扬而不离宗。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展医教研工作。不断提高医疗及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结合临床开展科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完成北京市示范中医科的创建工作。积极申报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搞好梯队建设,积极培养人才。加强对外交流,互通信息,努力把协和医院中医科建设成为北京综合性医院的一流科室。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