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4年第17期《院报》内容
时间:2004.08.05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1、热爱协和 弘扬正气 珍惜岗位 勤奋敬业


    经我院7月26日党政联席会决定,自7月30日至8月31日,在全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主题为“热爱协和,珍惜岗位”。
    医院党委书记鲁重美同志,在7月30日的院朝会上对院中层以上干部、科主任、护士长以上人员进行了开展此次活动的动员。在动员讲话中,她用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所属单位中的贪污受贿案件及发生在我院医务人员中的几起贪污和利用不法手段窃取医院财产的案件为反面教材,同时列举了我院众多医务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感人事例,以及几代协和人是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协和医院金子般的品牌和白衣天使崇高的形象的事例,生动的将其进行了对比,使与会的同志非常受教育。大家看着多媒体上放映出的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和那些大家非常熟悉、令人崇敬和爱戴的老专家、老教授、积极进取的新一代协和人和那些辛勤工作在后勤岗位上普普通通的工人同志们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为了医院的发展,努力工作的生动照片,感到这些内容是非常的不和谐。那些“蛀虫”与我们医院目前的发展步伐和广大协和人的工作干劲与精神面貌相比,他们真是显得非常的渺小。
    鲁重美书记分析发生这些案件的原因,是个别职工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放松了政治理论的学习,抵制不住享乐主义的诱惑,崇尚金钱至上,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出现扭曲,向自我倾斜,而且丧失法律意识,采取不法手段以开处方骗取药品、私改医嘱冒领药品、伪造患者退费单据等大肆贪污医院钱款。问题的发生有个人的原因,有医院管理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和漏洞。她强调,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院职工中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呼唤协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真正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我们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通过学习和自我教育,使每一位职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直接影响协和医院的形象,每一个工作岗位都与医院的发展建设息息相关。她呼吁,在医院中要弘扬一种正气,全体职工要:不贪不占、不收不受、公私分明、是非清晰、自珍自重、自强自立。要树立集体荣誉感:院荣我荣、院衰我耻、与医院荣辱与共。她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要做清清白白的协和人,要做顶天立地的协和人。最后,她期待这个教育月的全过程能够成为大家一次心灵净化和陶冶情操的全过程。
    医院党委专门起草和下发了关于此次活动的安排通知,为了加强对此次活动的领导,医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杨玉雯同志在动员会后就此次活动的具体安排进行了细致的布置,并对如何搞好教育月的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闫  虹)

 

2、我院朱预老院长等倡议重温“激情岁月”号召“我为乡亲出趟诊”

 右:1956年,我院组织专家到兰州巡回医疗。图为专家们乘坐皮筏横渡黄河。右起为:周华康教授、李洪迥教授、党委书记张之强、张庆松教授、刘炽明教授。
 下:1965年医院组织专家赴湖南湘阴巡回医疗。一排右起:冯应琨教授、吴英恺教授、党委书记张之强、黄家驷教授、林巧稚教授、刘世豪教授、李洪迥教授;二排:金兰教授(右四)、周华康教授(右六);三排:曾宪九教授(右一)、张承芬教授(左二)。    
    二十世纪六七时年代,全国有数十万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农村,为那里的农民送医送药。许多大医院的专家深入农村进行医疗巡诊,在中国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老百姓的家中留下了很多医务工作者的足迹,同时,很多医务人员也与广大农民结下了淳朴的情谊。
    我院著名的张孝骞、林巧稚、刘士豪、黄家驷、吴英恺、张庆松、李洪迥、曾宪九、周华康、冯应琨、刘炽明、金兰、张承芬等老专家曾于1965年赴湖南湘阴参加农村巡回医疗队的工作。许多专家在回忆这段难忘的工作经历时,将其称之为“激情岁月”。
    今年7月22日,吴阶平、朱预等8位著名医学专家,满怀激情联名发出倡议,号召更多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组成志愿者团队,为父老乡亲出趟诊。为此,2004年卫生“三下乡”活动之一,由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承办和健康报协办的“我为乡亲出趟诊”公益活动目前已经启动。8位著名医学专家倡议,倡导中青年医务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为加强农村卫生建设,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的健康卫生工作作出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闫  虹

3、经我院救治的最后一名在巴遇袭伤员康复出院


    党委书记鲁重美和医护人员为郑墨广送行 

     为郑墨广做手术的林润台教授与郑墨广握手告别


                                 
    今年5月3日在巴基斯坦遇袭的六名重伤员,分两批由北京协和医院医务人员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接回祖国,并安排在特需病房入住,接受治疗。经过90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六名伤员先后康复出院。8月3日上午,最后一名伤员郑墨广同志在亲人、单位领导以及我院医务人员的陪同下,手捧鲜花,高兴地走出医院,康复回家。(闫  虹)

4、院士、博士讲科普


    一个人身材的高矮,也许会决定一生的命运,因此,青少年生长发育问题得到了许多家长的重视。为了使家长能够掌握科学的知识,避免盲目治疗,减少身体伤害及经济损失,我院内分泌科和上海联合赛尔于8月1日联合举办了青少年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的科普讲座。著名内分泌科专家史轶蘩院士带病前来,为大家上了精彩的一课。
    史教授在讲课中告诉大家,影响矮小的因素有很多,遗传、营养、运动以及疾病都会影响生长发育,每一个人的青春发育的早晚是不同的,不要看着别人高,就总觉自己矮小,要有科学依据,史院士提醒家长们,1、要养成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记录测量身高的好习惯。2、如发现孩子矮小,应到正规医院就医,确定矮小原因,不能盲目用药。3、要让孩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健康的体魄都是长高的良好的基础。
    内分泌科潘慧博士就青少年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科普讲座,并就目前矮小治疗不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回答了与会家长们提出的问题。        战春丽

 


 5、《健康教育指导处方集》第二集出版
并免费发放到广大住院患者手中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教育指导处方集》第二集于近日出版并免费发放到广大住院患者的手中。这是我院以病人为中心,为提高广大患者健康意识,所做的又一件实事。
    该“处方集”的出版得到了医院各科室领导的支持,医院有关科室的21位专家对这项工作给予了无私帮助,同时也得到了红鲨广告公司的鼎力协助。当印刷精美的《健康指导处方集》送到患者手中时,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日前,党委宣传处组织召开了“处方集”出版座谈会,部分撰写处方集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专家们发言,对“处方集”的出版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健康教育对病人是非常重要的,是医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用健康指导这种形式传播健康防病知识,是一条普及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专家们认为,我院组织出版此类科普读物,影响面大,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带了好头,希望该项工作能继续下去。与会的专家们对该“处方集”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医学知识更新快,“处方集”面对患者,要与临床相结合,要贴近生活,知识面要广,知识更新要快。健康教育必须有知、信、行三方面的知识(知识、信念、行为指导),要用大众的语言,传播健康、指导健康,用科学的方法使人们向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另外,专家们认为该类读物应以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为主,要有控制疾病发生的干预手段,要通俗易懂。
    医院党委杨玉雯副书记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总结发言。她首先对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们表示感谢。并表示,医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此“处方集”的出版为广大协和患者做了一件好事,今后还要面向社会,扩大宣传教育面,让更多的人民大众受益。医院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我们协和人的力量。      (战春丽)

 


 


6、北京协和医院赴甘肃医疗队胜利出征


    多年来协和人卫生支农、送医下乡的足迹踏遍祖国大地,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历次任务。2004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根据卫生部、医科院要求,再次组建医疗队奔赴甘肃白银市人民医院和庆阳市人民医院工作,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沈悌主任积极响应号召,亲自带队赴甘肃。
    医疗队成员还包括血液内科段明辉、神经外科连伟、泌尿外科肖河、妇产科万希润、成宁海、儿科孙秀静、眼科郑霖、超声诊断夏宇、护理部李颖。他们需要克服困难,在当地医院工作近一个月,工作任务包括门诊诊疗、教学查房、临床指导、疑难危重病例会诊、专题讲座、帮助开展科室规划建设等。
    2004年7月29日,医院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欢送会由医务处朱燕宁处长主持,鲁重美书记、赵玉沛副院长、方文钧副书记、杨玉雯副书记、党办郝新华主任、护理部吴欣娟主任、医务处赵丽珍副处长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派出科室主任亲自到会欢送。鲁重美书记、赵玉沛副院长分别讲话,他们对全体医疗队员寄予很高的希望,同时表示要作为他们坚强的后盾。沈悌主任代表医疗队全体成员发言:决不会辜负领导的希望,努力为协和争光。沈悌主任曾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响应党的号召,在甘肃工作生活过,在那片热土上为广大山区贫困人民服务,洒下了心血和汗水,这次又再次克服困难,响应国家支援西部地区的号召,要求重新回到甘肃的父老乡亲中间,为基层百姓送医送药,为那里的百姓献上一片真情。欢送会气氛热烈,欢快,会后全体医疗队员与院领导在西门合影留念。
    8月1日医疗队全体队员踏上了征程。(娄慧萍)

 

7、我院奉命组建国家级救灾防病医疗队


    近期,我国湖南、四川、云南、安徽部分暴雨成灾,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灾情的严峻形势,为了快速、及时、妥善地做好医疗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先后发布紧急通知。根据通知,我院奉命迅速组织了由8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并按照要求准备了万元应急药品及必要的设备,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开赴灾区,承担国家级救灾防病医疗任务。
    由北京协和医院组成的医疗队队长是感染科的李太生副主任,其他队员有内科的曾学军副教授、皮肤科晋红中副教授、消化科伍东升主治医师、基本外科刘卫主治医师、儿科仇佳晶主治医师、ICU的朱力护师、急诊科的梁睿护士。
                   医务处  宣传处

 

8、“大质控”促进协和医院医疗质量全面提升


    具有协和特色的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即“大质控”方案,在协和医院医务处等部门紧锣密鼓的准备下,日前已经完成,不久将在全院实施。“大质控”作为一个新概念、新创举,她的推出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注入了新的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她的出台标志着协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步入了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为医院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协和医院向以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优良而著称。不久前,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2003年度北京地区部分三级医院7种住院手术病种病人平均住院费用的情况,协和医院有6种低于全市平均值,其中有3种手术费用全市最低,住院天数全部低于市平均值。面对这样的成绩,协和人不会满足,他们总是在追求不断创新而卓越。前不久推出了《北京协和医院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继而又开始了《北京协和医院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现在又将出台《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即“大质控”方案,这一切都将使协和金子般的品牌再度增辉。
    以往协和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主要在病历方面,每月都要进行病历终末检查,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此次出台的“大质控”方案,与以往的截然不同,她不是对以往质控方案的修正,而是一个全面的创新。她的内涵集中体现了5个方面的特点,即覆盖面广、项目全、内容细、组织严、兑现狠。
    覆盖面广,是指“大质控”方案考核范围覆盖了全院所有科室,并根据临床、医技,手术、非手术科室以及护理工作等不同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质量控制到三级学科。
    项目全,是指考核项目由原来的仅病历终末控制发展成为全面控制,其中对临床科室的考核项目有医疗指标、规章制度、运行病历、医患纠纷、病人满意度等,涵盖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所有方面。医疗指标里有工作量指标,包括门诊量、住院人数、手术例数等;工作效率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等;工作质量指标,包括诊断符合率等。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包括有值班、交班制度、查房制度、会诊制度、讨论制度、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报告制度、核审报告制度等考核。
    内容细,是指对各项质控考核都有非常细的评分标准。如对临床科室考核评分,总分为1000分,其中医疗指标和规章制度的考核各占300分,科室自查、运行病历、医患纠纷、病人满意度等各占100分,每项都有详细的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对医疗指标考核,以科室近三年同期均值为参考值,根据浮动情况进行加减分。对规章制度的考核,每月抽查2次,取两次平均分。“值班擅离岗位、查房少于规定次数、延误会诊时间、病人投诉超过规定次数、未在规定时间完成患者入院记录”等都将得到扣分。
    组织严,为了使“大质控”工作落到实处,医务处进行了严密的组织工作。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小组下又分为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重点学科、病历控制、医患纠纷等工作小组,每组都有专人负责。医务处设计了各种表格,将每月考核情况记录在表上,各项考核结果一目了然。
    兑现狠。考核如果不与奖惩兑现,将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大质控”的各项考核结果不仅反馈给医院领导、科室领导还要与各科室的奖金直接挂钩,做到奖惩分明。(林夕夕)

 

9、档案联系着你、我、他


    当你第一次来到我们协和医院,要成为一名协和人的时候,你要填写一份“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人员登记表”,就是这份登记表,是你在协和的第一份个人档案。
    从专业范围讲:医疗成果、科研成果奖的评审都是医院和获奖者个人的荣誉,是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从医院机构设置和各级负责人的任命的方面讲:成立机构的请示和批复文件,该机构负责人的任命决定等,亦是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从医院建筑物的改建、维修方面讲:医院现有建筑的维修,改建都需要档案为其提供真实可靠的工程竣工图,以满足其工作的需要。从个人工作履历角度讲:从入院工作,到调动、辞职、离退休;从转正定级,到提职、晋升、获奖、表彰等等,由此可见,档案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都是密切的和至关重要的。
    档案提供利用的范围大致包括:为调动、晋升、离职、出国学习、退离休待遇等问题;为核实医院重大事件的准确时间、地点、参与人物等问题;为解决建筑工程维修等问题;为医院、科室或者知名人士、专家教授撰写报道文章等等。
    档案工作不仅仅是管理层的重要管理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它越来越多地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高时新)

10、为了挽救生命,他们无私的承担着风险


   

    7月15日下午,住在我院心内科病房,已经75岁的高龄的董新民老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高兴的走出病房,他就要康复回家了。临行前,在病房碰到了我,当听说我是医院党委的同志,董新民先生一家人,一定要我向院领导表达他们一家人对我院的感谢,对我院心内科、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感谢。
    董新民老先生的儿子董广润非常动情地讲述着发生在6月18日晚上他的父亲是怎样起死回生的经过。董先生的身体一直不大好,患高血压已二十多年,前年又做了股骨头置换,走路也不太方便,平日在家中都是老伴和孩子们照顾他,已75岁的董新民先生生活在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百姓家中,老伴与儿女都以他为中心,他就是家中的老爷子。退休后在家中的生活随不是很富裕,但是很平静、祥和。
    6月18日晚董新民老先生与家人吃过晚饭后,与往常一样,座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突然,他感觉到胸口发闷、心前区有压榨样的疼痛,随之伴有大汗。董先生的儿子董广润看到父亲出现这种情况,他立刻意识到父亲的情况非常凶险,一定要尽快到医院,他很快打了出租车,迅速将父亲送到北京协和医院。
    董新民先生被送到我院急诊室后,急诊室的医护人员立即在患者床旁进行了心电图的检查,心电图显示异常,立即将患者送进抢救室,一系列的抢救措施迅速跟上。突然,患者的病情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出现了心脏骤停、血压下降、晕厥。医护人员马上给患者上呼吸机辅助呼吸、电击除颤、利多卡因静脉泵入......
    面对董新民病情的急剧变化,作为孝子的董广润心急如焚,他和一家人除了着急,就是流泪。内科总值班彭敏医生一边组织抢救工作,一边迅速拨通了心内科导管室有关工作人员的电话,大家一起准备着下一步对董新民的抢救。
    6月18日星期五,忙碌了一周的医务人员,难得与家人在一起共度周末,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但是,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医院的召唤就是命令,作为医务人员,在接到医院电话后,不管在什么时间,要毫不犹豫的迅速赶到患者身边,这也是我院对所有医务人员的要求,也是心内科对全体医务人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对董新民先生进行抢救,心内科导管室听班的四位同志在得到通知后,立即打车从家中赶赴医院。其中,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范中杰和护士姜秀春只用了15分钟就赶到了医院,他们直奔导管室进行抢救的准备工作,刘震宇医生、高浩医生和护士李燕华也先后感到医院。董新民先生被迅速推进导管室,他的老伴一见到范中杰大夫,二话没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边哭边说着:快救救他吧......他的儿子董广润对范大夫说:“我们不懂得医疗,只要能救活我的父亲,您怎么办都行,我们家属都同意”。
    此时,躺在导管室床上的董新民的意识已不清,血压只有60—30毫米汞柱,进入休克状态,情况非常危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介入治疗有很大的风险,不尽快为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患者会随时死亡。但是,如果我们为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患者仍然不能起死回生,患者家属不能理解,拒付抢救费用,又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在范中杰的脑海里闪动。面对着没有医学常识,没有了主意、只想保住亲人生命的家属,作为医务人员,此时要不要为患者及家属承担风险?范中杰大夫在不断地问自己。他凭着在协和多年的熏陶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他认为,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此时的医务人员应当为患者和家属承担起这个风险,医务人员一定要用科学和合理的方法迅速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而且要争分夺秒。在经过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后,在家属的同意下,范中杰大夫果断地选择了为患者进行心脏的造影。经快速造影后,很快明确了诊断。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医务人员承担着风险又迅速为董新民先生进行了介入治疗。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动作娴熟、准确,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应急介入治疗。董新民先生的血压逐渐上升着,他的肢体可以自主的活动了,心脏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跳动,手术成功了。当董广润轻轻走进他父亲的身边,看到父亲安静的面容,他与一家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他们的亲人真的是起死回生了。
    参加为董新民抢救的医务人员在紧张忙碌的救治工作后,将患者转送到病房,并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待患者病情平稳后,他们对导管室进行整理完毕,已经是19日的凌晨2点钟了。
    董新民先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病情很快得到好转,根据患者的情况,7月12日,医务人员为他进行了第二次介入治疗。7月15日下午,董新民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高兴地走出医院。
    我院心内科、急诊科密切配合,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了对董新民先生的抢救工作。患者和家属万分感谢所有参加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感谢医护人员给了董新民先生第二次生命,给他的家庭重新带来幸福的生活。 (闫  虹)


11、成功救治后的思考


    在成功抢救已经75岁高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董新民老先生后,宣传处对心内科的有关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了采访。在采访后,我们对此次成功救治工作进行了思考。
    思考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是救治成功的根本保证
    心内科新老科主任重视对心肌梗死的救治工作,建章立制,人员保证,建立“绿色通道”,成立了专门的救治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组。这个小组,实行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医疗组人员由科室统一安排,每个组由4名医护人员组成,小组工作人员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24小时开机。小组需要完成急诊抢救工作和每周一次的择期手术工作。
    责任心强、技术娴熟、成效显著
    由于组织健全,制度健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强,为了生命的重托,关键时刻医护人员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为挽救生命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紧紧抓住抢救时机。诊断准确、技术娴熟,是成功的基础。因此,在建立“绿色通道”以来,使我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一般在30%——40%。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展,近年来死亡率有所下降。我院心内科的专家教授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院领导的支持和新老主任的倡议下,坚持推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使我院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已接近5%左右。
    思考二:医患配合、互相理解是救治成功的基础
    通过成功抢救董新民先生,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医患双方的配合、信任、理解在救治工作中的重要性。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救治手段及收费等问题比较敏感,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有些怀疑,缺少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这些因素往往会防碍医务人员的救治工作,给救治工作增加不应有的负担,甚至造成贻误抢救患者生命。
    在董新民的救治全过程中,由于患者家属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医务人员才有为患者承担风险的勇气,建立了救治患者的信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救治工作,也才有了抢救的成功。在访谈中,医护人员对这一点非常有感触,他们呼吁良好的医患关系,让医患双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医疗救治工作环境。董新民先生的儿子董广润同志说:“抢救的成功我们非常高兴,主要是医院管理规范,医务人员尽心尽责,救治的所有环节好,诊断水平高,技术好。我的父亲能起死回生是他的福气,如果他死亡了,我们家属也没什么可说的”。这也说明,患者及家属的眼睛是亮的,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到位,患者和家属多数是能够理解我们的。医患关系的改善要靠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
    思考三 :患者家属要为抢救患者生命抢出第一宝贵时间,医院的救治方法尽量透明,一定要征得患方的理解和支持
    患者及家属要正确认识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生命的威胁,患者在家中或路上等地方发病,家属应当迅速将患者送到医院,千万不要自己随便给患者用药。患者送到医院后,尽可能听从医生的处理,切忌不知所措又对医生的处理意见犹豫不决,贻误对患者的抢救时机。在抢救过程中,切忌对医护人员讲一些威胁的话,造成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使医生承受本不该有的思想负担,使单纯的医疗救治工作复杂化。
    医务人员在救治工作中对一些有创检查及自费项目等一定要征得患方的同意、理解和支持,尽量增加救治工作的透明度,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预防在救治工作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思考四:要克服我们工作的困难,尽量作好抢救工作,提倡无私奉献,也要合理安排工作,保护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心内科救治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小组成立以来,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从老专家、科室领导、全体医务人员,他们都无私奉献。只要是患者的需要,电话就是命令,值班人员不论白天、深夜、节假日、双休日,随叫随到。从科室工作人员的安排上,值班医生似乎人员多一些,可以轮流值班。但是值班护士,只有2名,根本没有人员可以替换,双休日加班和每年的教学假无法休息,造成医护人员的超负荷劳动,身心疲惫,应抓紧后备人员的培养。  ( 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