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风采
历任主任
时间:2017.12.14
字体:
来源:本站原创

赵俊 教授

1926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48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1949年到华北军区天津总院外科工作,1950年调军委中国医院,1951年该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合并。历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手册》副主编,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治疗学组组长,《中华麻醉学杂志》及《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等职。赵俊教授从事麻醉专业工作四十余年,50年代在我国较早开展了硬膜外阻滞麻醉重点研究和观察麻醉下呼吸功能变化。从60年代开始,系统总结了肾上腺手术的麻醉经验,其中肾上腺性症异常综合征手术麻醉在我国属首次报道。他主编的《现代麻醉学》荣获1990年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主编的《疼痛诊断治疗学》荣获2000年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罗来葵 教授

1926年11月生,浙江省龙游县人。1947年8月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医本科,1952年8月毕业于浙江医学院,同年10月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11月成为当时新组建的外科麻醉专业组三成员之一。罗来葵教授几十年始终坚持在麻醉专业第一线,累计亲自实施和参与麻醉一万余例。他有着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对危重病人麻醉及急救复苏处理有独特见解,对其他科室诊断治疗困难的病例亦能协助会诊,受到各手术科室一致的赞扬和信任。科研工作方面,他曾先后在全国性有关杂志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有关硬膜外阻滞的论文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成果奖。罗来葵教授倾尽毕生心血于麻醉,获得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终身成就奖。


罗爱伦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麻醉学与疼痛医学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麻醉学杂志》总编,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杨森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罗爱伦教授同时也是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妇联执委,北京协和医院优秀科主任,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9年度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终身成就奖”、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麻醉学杰出贡献奖”、北京协和医院“特殊贡献奖”和2010年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分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并被英国皇家麻醉学院授予英国皇家麻醉学院院士称号。罗教授长期从事麻醉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在疼痛治疗、内分泌肿瘤及复杂、危重、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麻醉管理及抢救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经验。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病人自控镇痛、晚期癌症镇痛等多项临床及科研工作,并通过开设疼痛门诊对各类慢性疼痛的患者进行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奖项。主编专著4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任洪智 教授

主任医师,1943年12月出生于河北徐水县。197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同年分配到西藏工作至1979年。1979年-198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就读硕士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1983年晋升主治医师,1988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93年晋升主任医师。曾任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主要擅长临床麻醉,尤其是各种疑难危重患者的麻醉管理,在完成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涉足一定的科研领域,主要侧重临床科研,目的是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叶铁虎 教授

1946年8月出生于福建长汀,浙江省淳安人。1965年就读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70年毕业后在陕西洛南县医院外科工作至1980年,后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攻读麻醉学,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96年起任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200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5-1988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高频通气的生理及其机制、肺通气与肺循环的相互关系及灌洗肺后ARDS模型的研究。1995-1996年再次赴美,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中心做客座教授从事临床药理研究。叶铁虎教授多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临床经验丰富,善于处理疑难复杂问题,尤其对于合并症较多的老年病人、特殊罕见的疑难病人的麻醉有较深造诣。他在任硕士、博士生导师的历程中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多名,共发表专著、论文60余篇。他积极提倡并参与开发国际新概念、新技术、新药品,为提高我国麻醉学的地位并积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


黄宇光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

黄宇光教授,1960年7月出生于江苏南京市,1988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1991年赴美国犹他大学学习两年。现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世界麻醉医师协会联盟(WFSA)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2008-2011),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2012-2015),国际麻醉药理学会(ISAP)主席(2013-2014),国家卫生计生委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第七届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麻醉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Anesthesia & Analgesia杂志栏目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协和医学》副主编,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

1998年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奖”二等奖,1999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年获中国医师奖, 2014年当选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4年率先在国内倡导和践行PCA技术。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展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2008年率先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倡导实施WHO“手术三方核查”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和PDCA。2013年倡导建立临床合理用血预警系统,2014年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起草制定国家级《麻醉质控核心指标》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12年至今在北京麻醉界推行“传承行动”和“牵手行动”,2014年倡导现代团队医学和围术期患者之家(PSH)。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三项。在Lancet,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Anesthesia & Analgesia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


张秀华 教授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8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1996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1年晋升主任医师。1998年在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麻醉科短期进修学习,199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短期学习,2003年在澳门卫生局仁伯爵医院麻醉科工作一年。

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处理疑难、重症病人手术麻醉能力,妥善处理临床麻醉中的各种意外情况,对临床特殊病例的麻醉(如嗜铬细胞瘤、合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麻醉、困难气道插管等)积累丰富经验,使病人安全渡过麻醉手术关。个人关注麻醉技术及方式的有效性、可控性和安全性,关注医疗安全和患者舒适。

现任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改进中心委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质控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


易杰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199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并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工作。1997年就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麻醉学家罗爱伦教授。200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进修临床麻醉。200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学习临床气道管理。

目前是美国气道管理协会(SAM)成员,国际麻醉药理研究会(IARS)终身会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国际讲师团成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学组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和《临床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全国气道培训高级教师。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麻醉医师专科协会总干事,北京市麻醉专科委员会委员。

在多种核心期刊中发表文章二十余篇,编写著作十多部,获国家专利一项。多次主办各种大型气道管理培训班和静脉麻醉学习班。主要的科研方向是气道管理、围术期体温保护和静脉麻醉与深度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