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业分组
基础检验及细胞学专业组
时间:2021.12.17
点击数:
字体:
来源:本站原创

历史背景

       1921 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初期,三大常规检验工作分为临床科室病房小实验室以及内科所管理的中心临床实验室两部分开展。北京协和医院则借助学系这些实验室的力量完成与临床诊断相关的实验,发出检验报告。北京协和医学院寄生物学系1920 年成立, 为我国最早的寄生虫学专业教学研究单位。中国著名医学寄生虫学家,中国医学寄生虫学的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寄生物学系的冯兰洲教授,1929 年起就在协和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52 年以后一直担任寄生物学系主任和教授,是临床常规寄生虫学检验指导者。

临诊化验室成立之初由1948 年起就在北京协和医院实验室工作的技术员李云芳老师担任组长,成员包括:范淑琴、杨春英、王惠珍、张桂芳、陈单玉、张冬修、刘传书、严素琴、田玉芝、王长恩等老师。临诊化验室成立之后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三大常规检验,此外还开展有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嗜酸细胞计数、体液常规、酚红排泄试验(PSP)、血沉、血型、尿糖定量检查、尿蛋白定量检查、尿沉渣Addis 计数等许多杂项。同时成立的寄生物组成员主要来自于寄生物学系,组长为曹兴午老师,成员包括从部队转业而来的阿学静,以及陆言萍、闫润琴等老师。


发展

       1958 年检验科成立,20 世纪60 年代,焦美玉、卢玉珍、冯玲赏等专业背景人员陆续加入临诊组团队,使临诊组队伍逐渐壮大,在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上有所改观和提高。1965 年临诊组添置了第一台从英国进口的血球计数仪EEL,使用自己配制的试剂,可以完成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计数,是国内最早使用电子血球计数仪的实验室。1979 年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年,临诊组接受了美方捐赠的Coulter 半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血红蛋白计、System 8000 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尿干化学8 参数分析仪等自动化或半自动检测仪器,自此临诊组的专业化和自动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期寄生物室的曹兴午老师和阿学静老师进行了八种不同显色剂的化学法潜血方法学研究,最终确认使用愈创木显色剂法作为我科室常规粪便潜血测定方法,在阿米巴原虫诊断及脆弱双核阿米巴的诊断发现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成果获得奖励。1990 年之后,临诊组开始使用具有三分群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以及具有9 参数的尿干化学分析仪。1996 年起开始使用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分析仪,同时引进了流式细胞分析仪。


飞跃

       进入21 世纪,基础检验及细胞学专业组学科全面发展。全血细胞流水线经过三次升级,尿常规加流式尿沉渣、血栓和止血检测先后引入自动化流水线,我室实验室自动化程度全面提高,保证了临床对检验结果快速准确的需求。2008 年后在医院的大力推动下,肾内科、泌尿外科、血液科等多个临床实验室的检验项目先后合并到我室临检,使我室成为北京市开展血栓和止血项目相对最全的实验室,血液科实验室的合并也增加了酸溶血试验(Ham 试验)+ 蔗糖溶血试验等溶血贫血方面的检测,为临床贫血的鉴别诊断提供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流式细胞分析方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肺泡灌洗液(BALF)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分析的方法并将其推广到全国几十余家应用单位,其后牵头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60-2011《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南》。粪便检测传承了老协和医院寄生虫诊断的优良传统与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寄生虫检查已成为本室专业组的特色,是目前国内仅有的几家专门进行寄生虫鉴定的临床实验室之一。


现状

       目前基础检验及细胞学专业组有工作人员41人,其中高级职称4 人,中级职称16 人,博士3 名,硕士5 名。下设七个亚专业,包括全血细胞分析组、尿液分析组、止血与血栓组、粪便检测及寄生虫鉴定组、精液常规和形态组、流式细胞分析组、贫血溶血与血型相关组。全组共有30 余台自动化分析设备,开展诊疗项目百余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血液和体液学检验教研室负责单位,承担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实验诊断学》部分教学内容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以及来自全国各院校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的教学工作。作为北京市检验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承担住院医师的培训带教工作。每年面向全国招收进修生10 余名。自2012 年起主办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临床基础检验与血液学检验应用进展培训班”,已经举办六届;近年在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支持下,在北京举办 “迈向协和新百年系列学术活动”等,先后对近30 省市的上百家医院和医疗机构的3000 余名学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均为临床基础检验和血液学检验中的基础和热点问题,受到与会人员广泛好评。

       进入科技迅速发展的年代,临检人不甘落后,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传承并发扬协和老前辈的科研精神,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项,北京市科委吴阶平医学基金1项,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基金2 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 项,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组团式医学援藏项目1 项; 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1 项。其中“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细胞表型和分子表型的临床系列应用研究”曾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临检人搭建了专属于检验人凝血应用交流平台—C•驿站,关注人数已经过万。


from clipboard
60 年代检验科建立之初,临检组人员

前排:左三严素琴、左四王惠珍、右二潘蔚如、右四范淑琴;中排:左一李云芳、右二王长恩;后排:右二曹兴午、右四阿学静



from clipboard


1982 年临检组合影,自左向右,前排:郝秀琛、范淑琴、陈民钧、李林、刘静华、徐世品;中排:王英、邵东子、王兰英、严素琴、龚玉莲、王俊英、党黎;后排:冯玲赏、胡燕、卢玉珍、邢秀珍、进修生、王善祥、刘文哲、张时民



from clipboard


2005 年检验科临检组合影,从前向后,左列:汪晓巍、刘定华、李薇、谢田、程闽、张时民;中列:刘淑英、高晓丽、徐佳、董玉香、王庚、于连辉、李悦;右列:龚玉莲、张庆珍、王欣、陈雨、王俊英、张峰、吴卫



from clipboard


2012 年7 月检验科临检组合影,第一排:范连凯、谢田、李悦、李建英、于连辉、郭野、崔巍、吴卫、杜娟、唐燕平、董玉香、金伟;中间:田建伟、张鑫垚、张东红、寿玮龄、张庆珍、王瑛、王琰、程闽、王欣、陶丽华、贾莉、樊立萍、马琳英、张丽萍、杨卓、张峰; 最后一排从左到右:李静、张建平、向雪芳、李晓京、张硕、郝英英、任爱武、毛镭篥、黄媛、张玉娟、王庚、金晶、陈倩、李薇、于海芳、司永珍、汪晓薇、徐佳、徐丹菲、尚雪松、朱洪帅


from clipboard


2018 年9 月检验科临检组合影,从前向后,第一排:陈倩、郭野、张时民、李永哲、吴卫、李建英、王斐、王欣;第二排:李晓京、李薇、郝英英、金晶、马琳瑛、王庚、张鑫垚、张蒙坤、梁世昀;第三排:滕丹丹、金伟、李静、徐佳、汪晓巍、黄媛;第四排:孙福成、李泽鹏、贾莉、王琰、于海芳、司永珍、黄春梅、寿玮龄



from clipboard


2021 年6 月检验科临检组合影,从前向后,第一排:李薇、马琳瑛、金晶、张时民、吴卫、李永哲、王欣、郭野、陈倩、王斐、贾莉、李晓京;第二排:郝英英、黄春梅、王庚、金伟、李建英、于连辉、张鑫垚、寿玮龄、于海芳、司永珍;第三排:顾峰、孙福成、王鑫、李泽鹏、张丽、姜晓峰、刘丹、黄媛、毛镭篥、罗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