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肝病专业组于1962年由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史济招教授、张育轩教授牵头成立。诊治范围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现出诊医师徐慧媛教授先后任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顾问;刘奕主治医师先后任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委员会青年委员、委员。肝病专业组先后培养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数十名,均成为肝病专业骨干力量。
近六十年来肝病专业组坚持做到每天都有本专业医师出诊,每年诊治患者3000余人次。专业组在圆满完成医院医疗任务的同时,还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和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联苯双酯治疗肝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曾获卫生部1981年甲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委1983年三等发明奖,35届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尤里卡发明金质奖。专业组共发表论文70余篇,有关论文曾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进行交流。专业组研制的医院制剂肝炎6号(五味养肝丸)、活血片等多年来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也承担过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的全市协作进行的以贺普丁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观察的课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现将中医科肝病专业组成立以来的研究工作简述如下:
1.五味子制剂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五味子是一味常用中药,国内学者在60年代发现其具有明显抑制ALT异常升高的作用,疗效可靠。本专业组观察了五味子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对慢性肝炎的降酶效果,结果证实复方制剂的疗效优于单方制剂,而且发现其对ALT以外的其他肝功能指标也有一定的疗效。相关论文发表于多家医学核心期刊。
2.联苯双酯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联苯双酯(简称DDB)是人工合成γ五味子素的中间体,药理研究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临床降低ALP的疗效与五味子相似而较优。该药经临床试验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被批准生产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多年来一直是治疗肝炎临床最常应用的药物之一。本专业组与北京公安医院等临床观察了大量病例,发现DDB不仅降酶疗效肯定,而且对蛋白电泳异常、胆红素增高、非癌性AFP升高也有较好的疗效。通过不同剂型的临床观察,发现滴丸剂疗效优于片剂。相关论文共6篇发表在《中西医结合杂志》、《天津医药》、《北京医学》等不同杂志。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联苯双酯在治疗和预防药物中毒性肝炎方面也具有很好的效果,相关论文共4篇发表在《中西医结合杂志》、《医学研究通讯》、《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
3.对慢性肝病合并症及肝外表现的临床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发现慢性肝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肝病合并血管栓塞、瘤及瘤样增生、内分泌腺病变等。
①由于慢性肝炎患者血液粘滞性或血浆粘滞性升高,为并发血管栓塞的形成提供了病理基础,采用治疗慢性肝炎的益气活血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论文发表在《现代中医》1994年第4期。
②慢性肝病合并瘤及瘤样增生的临床研究: 史济招教授通过935例查体者的调查,发现慢性肝病患者瘤或瘤样增生的发病率远较无肝炎病史者为多,总结其特点是女性发病率高,并且瘤或瘤样增生常为多发性,如:甲状腺瘤、囊性乳腺病、子宫肌瘤、胆囊息肉、脂肪瘤、纤维瘤、卵巢囊肿等。提出临床以上述疾病就诊时注意肝功能测定,以防肝病的漏诊。论文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注意。并根据中医对该病的认识,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提出活血破血药及理气破气药的选用需结合患者体质情况。组拟的活血1号方、活血2号方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论文发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等。
4.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慢性肝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首先观察了146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发现其的血液粘滞性或血浆粘度明显升高,与中医血瘀证密切相关;通过临床症状分析发现血瘀证多与气虚、气滞、湿热及水湿内停等证相伴,认为对慢性肝病血瘀证应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分别配伍理气、益气、解毒、清热、利湿诸法治疗。
如:①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22例,发现有改善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的作用,论文发表在年1982《中医杂志》第1期。②观察活血益气解毒方对36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纤维化血清标记物和肝功能等指标的作用,结果疗后血清Ⅳ型胶原降低,24小时尿羟脯氨酸量升高,血清白蛋白上升,球蛋白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论文发表在《医学研究通讯》1998年。③观察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71例,结果提示该法对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白球蛋白比值、胆红质均有改善作用。论文发表在《现代中医》1992年第5期。④根据中医对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的认识,组拟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结果提示该法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活血化瘀药组成的活血片对肝纤维化作用实质,进行活血片的实验研究,发现实验性大鼠活血片组肝纤维化形成较秋水仙碱组及模型组轻。提示活血片对肝纤维化的形成有干预作用。
5.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观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慢性肝病常见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脾虚证候,因此治疗慢性肝病时经常从健脾益气着手,而补中益气汤为其代表方剂。实验研究也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改善肝脏功能,调节或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本专业组在史济招教授主持及指导下,首先观察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20例气虚型慢性肝炎,提示其患者肝功能和症状的改善确有较好的疗效。而后又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慢性肝炎及某些并发症48例患者,验证了该方的治疗作用。相关论文共2篇发表在《北京中医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附发表文章:
1.张育轩,康子琦,史济招. 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合并长期低热52例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66;(2)98
2.于惠钦 五味子治疗肝炎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医学研究通讯,1979;(9):23
3.张育轩,董振华等,五味子复方治疗迁延性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探讨. 医学研究通讯,1979;(11):17
4.史济招 迁慢性肝炎合并瘤或瘤样增生及中医治疗的体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0;(1):51
5.于惠钦,董振华等,迁慢性肝炎病人细胞免疫与临床关系的初步探讨. 医学研究通讯,1980;(5):25
6.全国墚,张育轩等,血清碱性磷酸酶在肝病临床应用的探讨. 医学研究通讯,1980;(11):10
7.张育轩,于惠钦等,联苯双酯及水飞蓟蜜丸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1);24
8.张育轩,雍爱林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滴度与临床关系的初步探讨. 医学研究通讯,1981;(9):12
9.于惠钦,张育轩等,益气活血法改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的初步观察. 中医杂志,1982;(1)43
10.王采福,张育轩等,联苯双酯治疗病毒性肝炎382例临床观察. 天津医药,1982;(2);93
11.张育轩,于惠钦等,中医辨证论治及联苯双酯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增高的疗效观察. 北京医学,1982;(4):255
12.陈光明,史济招等,162例迁肝、慢活肝、肝硬化及肝癌血清蛋白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3;(2):131
13.于惠钦,张育轩,联苯双酯对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某些异常化验指标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163
14.王庆民 肝癌72例临床分析 医学研究通讯,1983;(4):9
15.于惠钦,张育轩等,迁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探讨. 医学研究通讯,1983;(5):17
16.史济招 迁慢性肝炎合并瘤或瘤样增生及中医治疗的体会.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83;(9):96
17.张育轩,于惠钦等,脾气虚本质的初步探讨. 中医杂志;1983(8):72 <
18.史济招 值得注意的一种慢性迁延性肝炎.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2);77
19..王庆民,史济招,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9);528
20.张育轩,于惠钦等,联苯双酯滴丸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43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10);609
21.王采福,张育轩等,联苯双酯滴丸治疗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209例临床观察. 北京医学,1984;(6);350
22.张育轩 关于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对照组问题.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1):50
23.王庆侠,史济招,中医治疗卵巢囊肿合并肝炎1例. 广西中医药,1985;(2):37
24.于惠钦 中成药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应用. 中医杂志,1985;(1):76
25.张育轩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阳泉医药,1985;(1):42
26.于惠钦 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体会. 北京中医,1985;(5):24
27.于惠钦,张育轩等,联苯双酯治疗药物中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10):598
28.高庆国 史济招教授治疗迁慢性肝炎合并瘤样肿物的经验. 北京中医,1986;(3):14
29.于惠钦,杨秀玉等,联苯双酯预防和治疗药物中毒性肝炎效果观察.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 1987;(2):122
30.张育轩 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辨证论治. 陕西中医,1987;(5):195
31.张育轩 深入开展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刍议.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7):392
32.张育轩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病某些化验指标的临床含义及评价(一).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9):562
33.张育轩,于惠钦等,DDB治疗慢性肝炎化验指标的疗效. 中医杂志(英文版);1987(2):137
34.张育轩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病某些化验指标的临床含义及评价(二).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11):694
35.于惠钦,张育轩等,联苯双酯预防药物中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1):26
36.张育轩,于惠钦等,肝炎9号片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山西中医,1988;(3):12
37.董振华,张育轩 试从现代医学观点探讨张仲景治疗黄疸诸法. 河南中医. 1988;(6):7
38.史济招 迁慢性肝炎合并单纯性甲状腺肿. 北京医学,1988;(6):363
39.张育轩,董振华等,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观察存在问题的商榷.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2):116
40.张育轩 保肝利尿治疗肝硬化腹水.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8):511
41.董振华,张育轩 五味子和联苯双酯治疗肝炎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1;(2):51
42.王庆民,史济招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肝炎及某些并发症48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2;(1):58
43.王庆民,齐贺彬等,慢性肝病患者血瘀证指标探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2;(3):33
44.王庆民等,补中益气加味治疗慢性肝炎及某些合并症 中西医结合杂志日文版 1992;3(3):29
45.王庆民,张育轩, 中医药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指标志物近期转阴作用的研究概况.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2;(5):316
46.王庆民,张育轩, 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肝病组方选药体会.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2;(5):93
47.王庆民 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71例. 现代中医 , 1992;5 (3):
48.张孟仁,张育轩, 中医药防治实验性肝损伤及肝纤维组织增生的研究概况.中医杂志,1993;(2):114
49.于惠钦,王庆民等,联苯双酯加中药对AFP增高的慢乙肝及肝硬化疗效观察.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3;(1):53
50.王诗雅,王庆民,尿羟脯氨酸的测定用于消臌汤治疗肝性腹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3;(2):13
51.于惠钦,王庆民等,肝掌对非肝炎症状为主诉患者的临床意义. 医学研究通讯,1993;(10):30
52.张育轩 肝炎后肝硬化诊治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4;(1):60
53.于惠钦,王庆民等,联苯双酯对化疗药物中毒性肝炎的治疗及预防观察. 医学研究通讯,1994;(12):
54.王庆民,史济招,23例慢性肝炎并发脑及周围血管血栓形成的中药治疗观察. 现代中医,1994;(4):214
55.王庆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中西药治疗. 北京中医,1995(增刊):131
56.徐慧媛,王庆民,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肝炎合并动静脉拴塞症. 中医杂志,1997;(6):347
57.王庆民 慢性肝病合并内分泌腺病的治疗思路. 中医杂志,1998;(6):371
58.王庆民益气活血解毒方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案. 医学研究通讯,1998;(5):31
59.王庆民主编《肝胆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年1月。
60.齐贺彬 从慢性肝病胃部病变的临床研究法“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指导意义. 医学研究通讯,2000;(9):60
61.齐贺彬,徐慧媛.史济招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瘤及瘤样增生经验[J].中国医刊,2001(01):53-54.
62.齐贺彬,徐慧媛.警惕以转氨酶增高为主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J].中国临床医生,2006(10):58.
63.齐贺彬,徐慧媛,王庆民.张育轩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思路及用药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06):399-400.
64.徐慧媛.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08(11):11-12.
65.徐慧媛.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08(11):14-16.
66.徐慧媛,齐贺彬.慢性乙型肝炎的活血化瘀治疗[J].北京中医药,2008(01):24-25.
67.董振华,徐慧媛,齐贺彬.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5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03):185-186+188.
68.高风琴,徐慧媛,李筠.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关系初探[J].北京中医药,2010,29(07):525-526.
69.徐慧媛.论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08):6-7.
70.董振华,徐慧媛,齐贺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74例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05):83-85.
71.李慧,徐慧媛.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03):73-75.
72.徐慧媛.慢性肝病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3,32(01):9-10.
73.吴海柱,刘奕,徐慧媛.徐慧媛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经验[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0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