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赛后感想】科普是我们每个协和人的责任
时间:2016.06.01
字体:
作者:妇产科 陈蓉
来源:本站原创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面对庞杂的资讯时,很难区分哪个是正确的信息。我是一名妇科内分泌医生,面对的很多是功能性疾病,患者又常常有各种心理问题,在治疗中与患者充分沟通特别重要,我称之为“话疗”。当面对患者拿着从网络或自媒体中得来的错误信息时,我常常有种无力感。这次医院举办“健康科普能力大赛”,我的第一反应是太好了!北京协和医院在中国的老百姓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我们能够发声的话,一定可以把正确的信息传播出去。

但看到对选手的年龄限制时,我又犹豫了。差不多要踩线了,如果参加,我将和好多小20岁的学生们一起比,太有压力了。后来在科室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还是勇敢地报名参赛,没想到可以走到决赛,而且最后我所在的“马上奇郁队”获得了金牌科普队的称号。一路走来,感悟颇多。

我们队的科学导师是妇产科的郁琦教授,有丰富的科普经验。当年他在《养生堂》的一期节目造成了全国更年期病人潮水般涌向医院的奇观。我们队的媒体导师是来自壹读传媒的马昌博导师,他是新媒体的代表,也是所有媒体导师中最年轻的一位。我们五位队员各有特点,有如精灵般的妇产科护士庄蕊、有温婉的小淑女医大学生刘紫薇、表面甜美实际上有“杀手”气质的皮肤科医生吴超、一本正经学术范儿十足还出过畅销书的内科医生陈罡,当然还有我,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组队伊始,大家一致认为,科普目的不是让老百姓从此就不要医生了,从此自己看病,而是应该解决恐慌,让大家建立正确的观点,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去看医生。科普有不同形式,但态度上一定要真诚,要做有温度的科普。然后我们就开始了积极的选题过程。在选题上要能吸引人,是大众希望了解的。结合每个人的特点,最后确定我们整个队作为一个整体:从爱情开始、继而讲避孕、性传播疾病,成家后还有喝酒的烦恼,最后以更年期结尾。确定题目后每人分别构思,再全体一起帮忙出谋划策。下面我分享一下我个人在此过程获得的帮助。

我已经有十多年临床诊治更年期的经验,面对的更年期女性形形色色,有特别多的感悟想对大家说,一时间我很困惑具体的讲课内容,觉得5分钟的时间完全不够用。第一次构思分享时,大家觉得我说的每个点都很重要,但是反而主题不突出。如何让更年期这个话题吸引所有评委包括男士和学生也是我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时候马昌博老师给我讲了一个例子:车祸总有,但校车的车祸是所有人最不能接受的,因为大家对孩子的问题最为重视;那么更年期这个话题,我们也要找个情绪的挑动点。最后我们将之定位为母亲,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通过“母亲”这个角色可以把“更年期”这个女性面临的问题引起所有评委的共鸣。\

在具体的构思时,确定了三个层次:先从大家感知最深的情绪症状入手,再告诉大家更年期还有其他症状,第3个层次是更年期还有远期危害。三个层次递进后,大家对更年期问题就可以留下很深的印象了。最后再告知大家有解决之道——关爱,以及治疗。在演讲的形式上,确定了以温情打动的基调,全程配以音乐,还请来了壹读传媒的PPT高手帮忙。在大家的帮助下,最后的结果还是比较圆满的,现场收获了大家的充分认同。

现在科普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科普的步伐不会停。借用我们队吴超的话:八字合拍,气场对路,我们就是这么欢乐和谐的一支队伍!最后的结果已然不重要(当然得了金牌还是好开心好开心),和你们一起,酝酿、筹备、讨论,进步的过程才是最难忘的!科普,刚刚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