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心理医学科进修感言
时间:2015.12.22
字体:
作者:王瑞 石鸿蓝
来源:本站原创

    时光飞逝,我们在心理医学科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结束了,最令人难忘的是在这所百年学府中的感受与收获。
    初来科里报到的第一次科务会上,魏镜主任的一句:“我们是平等的关系,大家互相以‘大夫’相称就最好”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我们倍感温暖。
    心理医学科的临床工作分工细致,不仅有简易和开药门诊、咨询门诊、个体和团体治疗门诊,还有住院联络会诊及门诊联络会诊等类型,我们两位进修医生被轮流安排临床观摩不同类型的门诊和会诊;参加各种业务学习;规范周期的继续教育讲座都是很丰富多彩的。
    “倾听”本是医患沟通中最基本的成分,但在日益加快的医疗节奏中却成了最易被忽视的。我们习惯于总是打断病人说的话,希望与病人谈我们了解的“病”。而在这里,我们又重新感受到“倾听”这一技能在临床中的重要。虽然工作时间很紧张,但无论在什么样的门诊和会诊中,心理医学科的医生绝不会忘记倾听患者的讲述,给患者以尊重和理解。也正因为如此,患者才能流露内心深处的感受。这一份“倾听”,不仅来自医生的职业素养,更多地也需要制度的保障。因此,心理医学科的接诊时间表总是非常清晰。
    医生们对患者症状特征的识别和把握,对临床规范的掌握和使用也让我们感触颇深。精神心理科目前还缺乏客观的诊断手段,因此临床上对精神病理学的熟悉,对诊断治疗规范的理解、掌握和使用便成了最重要的医疗保证,是我们执业的标准和工作的根本。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论病历书写还是病情判断、诊断依据,无不能够被严格执行并精准地掌握。对于在自己医院承担部分管理工作的医生,这些是我们这半年来学习的重点。
    对于临床工作来说,不得不提的是由心理生理中心联合举行的查房,被称为“UPSCALE”。这是协和医院心理科和心理生理中心非常有特色的治疗模式。在这个查房中,既有心理医学科的医生,也有许多其他科室和专业的医生,一起为临床上一些诊治起来很棘手的患者提供服务。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有着令人极度苦恼的身体症状,却难以用现有的躯体疾病完全解释和治疗。这些深感自己的疾病“无解”的患者,在这个查房中可以得到不同科室医生的帮助,而不像他们以前被“踢皮球”似的对待;不但汇集了各级医生的观察,更汇集了不同学科专业的思考,常常能为患者的诊治打开新的思路;这个查房过程更因医生们与患者友好平等地、充满共情地、循循渐进地交流和沟通,让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感受到医生的善意。
    协和的种种颇具创新性的临床工作方式,源于这里的医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和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固定的专科业务学习“每周一例”让我们利用临床上的点点滴滴温故知新;与德国弗莱堡大学合作举办的“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培训班”和与国际巴林特联盟合作举办的“北京国际巴林特大会”,让我们接触到了与国际接轨的心身医学技能和“巴林特小组”工作;科室特地根据我们的进修安排,将为期1年的三生讲课课程重新调整,增加频率,在半年内完成了所有课程的讲解。让我们感动不已,甚至已经安排好在明年甚至以后还会回到协和医院来参加这样的学习,一定要把这些技术带回自己的医院和临床工作中去。
    协和的团队管理和团队协作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心理医学科是一个组织合理,分工明确,共同促进的团队,在返回本单位后希望能照此理念做出一些尝试。
    利用业余时间,我们也有幸参加了很多院内其他学科和专业组织的学习活动,比如“艺术与医学”的系列讲座,内容和视角非常新颖,令人大开眼界。
    来时满怀期盼,离时发现带走的收获已远远超出预期。更难以言表在这里受到百年学府氛围的洗礼、同道医德医风的熏陶,唯有铭记在心。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半年时间虽然让我们充满思念,但充实的进修学习让我们感到不虚此行。真心希望借由这次进修搭起的桥梁能越来越牢固,期盼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延续获自北京协和医院的精神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