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房为患儿带来快乐的志愿者小丑
2013年6月到9月,我有幸通过“百人计划”被派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医学中心(SUNY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学习临床护理相关内容。这次学习不仅使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使我认识到了不同于协和的护理。这些差异激发了我的思考。别人能做的,为什么有时我们不能做到?同样的事情,我们这样做,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仅仅是因为国家、文化的不同?下面就我所看、所学、所思总结整理如下。
个性和统一的协奏曲
经过13小时的飞行,我们一行三人于2013年6月13日到达了纽约。初来乍到的我们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生怕不合当地的规矩。回头看来,这样的想法不是必须的。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文化交融的国家,“包容”是最大的特点,大家都很尊重彼此的习惯。在我参观学习的医院里,护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亚洲、非洲、南美洲都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习惯、特点,但是合作起来一点儿也不觉得吃力,反而更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风情。
虽然护理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但不会存在初入新医院不熟悉、需要时间适应的现象,因为整个医疗系统的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甚至物品摆放都是一致的。虽然目前我国还不存在护士多点执业的现象,但院内轮转比较普遍。医院统一规划、布置,不仅能使医院存在整体感,而且能帮助轮转护士快速适应新科室的工作环境。
等待一周的抽血化验结果并且初期适应语言后,我们终于进入到临床学习了。看见了熟悉的仪器、物品,我很是兴奋,终于可以近距离接触到美国的护理了。我们没有美国护士执业执照,所以只能临床观察学习。
暖人心脾的人文关怀
第一个月我来到儿童病房学习。H型的病房布局和协和类似:中间是护士站、检查室、杂用室等,两边是病房。每个病房里有2张床,小孩子(3岁以下)的病床有高高的护栏,防止他们坠床。离护士站最近的病房是监护病房,他们称为step down,意味着每一个从这里经过的医务人员都要停下脚步看一看病房里孩子的情况,名字很是形象。在这里我感受最多的是人文关怀,虽然患者都是孩子,甚至是婴儿,但每一个医务人员都非常尊重患儿的想法,重视他们的每一个主诉,像妈妈一样呵护孩子。
每周四下午是志愿者进入病房为患儿表演的时间。小丑哥哥为孩子们变魔术、唱歌。可以下地活动的孩子在他身边伴舞,不能下地的孩子也在床上拍着巴掌。这和谐的场景让我也禁不住加入到他们中间,感受其中的快乐。患病的孩子每天经受着病痛的折磨,而每周四下午则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让他们忘了疾病的折磨和冷冰冰的吊瓶。
在美国,医院床护比要比中国高,每位护士每天负责3至5个患儿。在完成基本治疗后,她们会和孩子聊天、玩玩具,不仅增强了护患感情,也会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关措施。
病房里有一个患有镰刀细胞贫血的孩子。这是一种基因缺陷疾病,在美洲常见。由于患病时间很长,这个孩子有些精神方面的症状了,看起来有些呆呆的。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和妈妈吵了起来。妈妈生气地走了,不管他了,而他也由于赌气而顺嘴说了句“我想死”。虽然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当班的护士听到。护士立即来到他身边,一边安慰他,一边试图了解为什么他要说出这句话。但孩子可能太伤心了,只顾着哭。这时另外一名N3护士正巧路过,看到正在伤心哭泣的孩子她停下了脚步。在向当班护士了解到具体情况以后,她嘱咐立即给社工和孩子的教父打电话,共同来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这个孩子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妈妈一直带着他。除了妈妈每天照顾他之外,教父也会定期来看望他、鼓励他,他还是很听教父的话的。在等待社工和教父的期间,N3护士一直陪在他的身边,聊天、玩球。另一边,教父也在做妈妈的思想工作,试图缓解两人的矛盾。经过诸多人的努力,母子俩又和好如初了。
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当第二天再来到病房时,我发现一直有一名助理护士坐在孩子的床边,不离开他,同时在病历夹中多了一张“一对一看护,防止自杀”的监护签到表。此后,社工每天2次来和孩子聊天、沟通,进一步解除孩子心中的不快情绪。原来,医院对有潜在自杀倾向的孩子制定了详细缜密的护理计划。比如,防止自杀监护签到表中详细记录了患儿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症状、行为,提醒当班医务人员注意和警惕。早就听说美国人工作认真、计划详细,真正接触到后才深深地折服。这也激励和引导着我,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踏下心做工作,做研究。
用表格来规范护理工作
不光是《一对一看护签到表》,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表格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为了规范护士每小时巡视的工作,医院设计了《巡视签到表》。护士除了要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外,还要在输液情况、饮食情况等处划勾,也不会花费很长时间。还有《患儿父母健康教育表》,其中关于洗手的内容就有数条,包括持续时间、方法、频率和时机选择等,护士给与指导后都需在相应空格内划勾,并由教学士和其他班次护士依次进行3次评价。其实这些健康教育内容我们每天也都在做,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记录和评价工作的资料。
分工详细明确
第二个月我来到NICU。这里的NICU分为两个区域:重症监护室和相对病情轻些的监护室。病房都设计成O型,中心为护士站和医生站,暖箱围着护士站摆放。由于患儿病情比较重,监护室的工作都是很繁忙的,但不同的是,医院有专业的呼吸机管理师、营养管理师、病房管理者(不同于护士长)和助理护士等工种,具体相关工作都会交由他们负责,而医生护士只负责患儿的治疗相关问题。在相同工作量的情况下,国内的医生护士不仅要处理患者治疗等相关问题,还要负责仪器设备,病室管理等等,所以留患者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目前让国内实现如此细致的分工也是不现实的,这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意识的进步、患者的呼吁和医护人员的努力。
预防交叉感染,洗手是王道
我曾请教过这里的护理部主任如何控制NICU交叉感染,她只用2个字就回答了我的问题:洗手。的确,每名医务人员最重视的就是洗手,提醒大家洗手的字样贴满了各处。在美国,越重要的事项,张贴的提示标识也就越多,记性再不好的人一看到提醒也就应该就想起来了。简单的2个字,2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解决了NICU最关键的、最重要的问题。在我参观学习的一个月内,我没碰到一例细菌感染、细菌定植的患儿。此外,这里的NICU还专门准备了一间感染患儿病房,使交叉感染减少到极致。
护士不应只关注患者的治疗
最后一个月我去了肿瘤化疗门诊,每天的门诊量很少,2至3人。可护士的工作却不少,除了解决孩子们输液的问题,还得照顾他们吃饭和娱乐。医院每天3顿免费提供食物,护士负责分发给门诊看病的孩子。因为许多家庭只有妈妈照顾孩子,而孩子又不止一个,一个了生病全家都得出动,所以护士们不仅要照顾好看病的孩子,还得负责同来的小朋友。在不足10平米的地方还专门设有一个书柜,储放为小朋友画画、写字的书本和彩笔,这些都使漫长、无聊的治疗时间过得很快。
各类社团免费提供疾病指导
患病的人最希望的是找到和自己患有同样疾病的人,共同探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各类社团组织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在有生之年活得更有质量。化疗门诊的护士们专门摆放了一个书报栏,放置各种抗癌社团的宣传册,以便于患儿家庭得到更好的指导,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各类社团很多,针对孩子的、针对疾病的,患儿家庭可以有很多选择,重要的是都是免费入会。
美国之行的这3个月是我人生中最璀璨的3个月,将会永远照耀着我前行。在这3个月中,我不仅收获了新鲜的知识,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更见识了不同的儿科护理、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心智。希望有更多的同事参与到“百人计划”中来,为协和护理作出自己的贡献!
不同病区的儿科抢救车摆放和配置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