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
“中国风湿病之父”张乃峥逝世
时间:2014.05.15
点击数:
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中国风湿病学的奠基人,中华风湿病学会创始人张乃峥教授于2014年5月13日凌晨逝世,享年93岁。
    张乃峥,河南安阳人,1921年生。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内科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委、秘书,《中华内科学》杂志编委,第一、二届中华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美国风湿病学会荣誉会员,亚太地区风湿病学会联盟理事。
    张乃峥生于时局混乱的民国初年(1921年),读书时赶上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参加工作后新中国成立(1949年)。先后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张教授首次将国外的风湿病学理论引入中国,并付诸临床实践,是中国风湿病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从医史同中国风湿病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50年代张乃峥与著名的热带医学专家钟惠澜共同研究热带病,并发表了颇具影响力的《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的诊断以及预后价值》论文,为国内首创,后被国际上称为”钟氏试验”。
    60年代,我国风湿病流行病学还属空白,他被派往前苏联学习风湿病学,回国后开设了我国第一个风湿病专科门诊,在国内首先建立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之一——类风湿因子的测定。文革后,于1980年在国内率先组建风湿免疫专科,1985年创建中华风湿病学会,此后三十年间中国风湿病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张教授坚持科研与临床相结合,主持的抗核抗体谱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有力地提高了我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诊治水平,迄今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领导的短膜虫免疫荧光法测双链DNA抗体研究,克服了当时大多数医院未能开展farr放射免疫法检测的障碍,使很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张教授主持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系列研究,包括抗SSA、SSB等相关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临床、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等多方面。1995年他在《风湿病学杂志》(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发表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为国际首次报道。
    张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积极倡导推广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982年在中英风湿病学研讨会上发表“雷公藤总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初步研究”,2014年国际风湿病学界最权威的《风湿病学年鉴》(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刊发其学生主持的雷公藤相关研究成果,在中药创新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由于张乃峥对我国风湿病学的卓越贡献,美国风湿病学院授予他荣誉会员称号,1996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八届亚太地区风湿病学会上被授予“特殊贡献荣誉奖章”,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授予他“协和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