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 > 基层党建
门急诊总支举办小说《心术》读书报告会
时间:2010.11.15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望)、LOVE(爱),而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   

                                                                              ——六六
仁“心” 仁“术”
门急诊总支举办小说《心术》读书报告会

门急诊总支 宣磊

    医患关系是目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家六六的畅销小说《心术》以客观理性的视角、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全国百姓和医疗工作者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医疗现状,直击敏感微妙的医患关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门急诊总支积极响应医院关于“弘扬协和文化、加强人文建设、提高人文素养”的号召,于10月26日率先在多功能小厅热烈隆重地举办了“仁心仁术” 读书报告会。
    门急诊总支书记于学忠主持了此次读书报告会,赵玉沛院长、姜玉新书记、陈杰副书记等院领导出席报告会并讲话。党委综合办杨敦干主任、段文利常务副主任、门诊部王晓波主任和西院总护士长徐珊等到场听取了报告。参加报告会的还有急诊科、中医科、门诊部、病案室及健康医学中心等科室的党员和医务工作者。
    报告会现场始终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姜书记与陈书记分别结合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阐释了举办报告会的重要性。来自门急诊总支各支部的黄静雅、华小雪、金兰、秦薇、王丽蕊、宣磊、徐珊和张晖等八位医生、护士先后与大家图文并茂地分享了自己在品读《心术》中的感受、思考和启发。无论是新入院的年轻人,还是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职工,她们每人的发言都不落俗套、真实感人、发自肺腑,字里行间表达了对职业、对医院、对社会以及对广大病患的责任、感情与思考,使在场领导和观众们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赵院长在讲话中对门急诊总支在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方面所起的表率作用予以充分肯定,赞扬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使大家看到了门急诊总支人才济济。借此机会,他感谢全院职工为协和医院的发展建设所付出的辛勤奉献,并指出医院将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速改善职工福利待遇,使协和在专业技术、医疗环境、人文内涵建设等各方面都成为全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标兵。

医者仁心 医乃仁术
急诊科 黄静雅

    ◆ 每一位医学大家,必定是“仁心”和“仁术”的代表。尤其在协和工作,无时无刻都能体会到,这个历经90年风雨沧桑、由几代协和人孕育积淀形成的协和精神,是每一个协和人的财富。
    ◆ 人无信不立,医无信则不仁。有信才有仁心,仁心才能仁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善良的,恶的只是一小部分。我们不能因为那一小部分怀疑我们的人,而放弃了那绝大多数信任我们并愿意把生命托付给我们的人。
    ◆ 中国的老百姓是善良的,他们看不得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院随波逐流,哪怕是一点点;中国的医护工作者是认真的,他们不希望以毕生梦想所寄托的医学事业出现瑕疵,哪怕是一点点。人们对于医学的尊重,是医者最应该引以自豪的东西。因为尊重,所以挑剔;因为自豪,所以认真。
    ◆ 医者仁心,医乃仁术。我们从事的是神圣的职业,面对的是尴尬的现状和信任的缺失,但我们拥有的是永恒的信念!

我的读书报告
急诊科 华小雪

    ◆ 我们以为:患者心中的医生总是推卸责任、为提成开药、多拿灰色收入的,但其实他们想得到医生如亲人般的关爱。我们以为:我们心中的患者总是无知、罗嗦、不知好歹的,但我们更想得到的是患者的理解与肯定。
    ◆ 读完这本书,我真心体会到,只有医患多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爱,才有患者顺利康复的希望,才有医患关系彻底改善的希望。
    ◆ “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矛盾自然化解。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护士!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健康医学部 金兰

    ◆ 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必须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那就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 这本书告诉我的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要学会沟通!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沟通。如果医务人员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把病人最担心的事情解释清楚,并且帮助患者选择既能保证医疗质量、又能减少费用的治疗方法,那么人心换人心,患者必然也会理解医务人员的难处。
    ◆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工作中面对病人的方法与技巧,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情”,在此基础上多给患者一些人文关怀,加强与患者沟通,充分解释患者疑虑,得到患者的理解,才能减少医疗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中国式医患关系 
急诊科 王丽蕊

    ◆ 《心术》讲述的是我们熟悉的故事和一份被理解的心情。我们确实活得艰难,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们感动不已。
    ◆ 摧毁信任只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是一件事情,而建立起信任却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医生与病患并非是强与弱、救与不救的买卖关系,而应是站在同一立场共同战胜疾病的合作关系。
    ◆ 医生队伍是在不断去伪存真、流沙沉金的。有些医生当了几年就不愿意做了,恭喜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发现这样一条艰苦的道路不适合他们,还来得及转行。有些医生的技术可能是一流的,可当了几年就不愿意干了,祝福他们,不干医生,干医药代表也好,收入比医生高很多,得其所愿。但更为珍贵的是留下的这支团队。有些天资比较好的人但最终没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们差了一点点东西。那一点点东西,你们有,这就是信念。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才会经历各种打击磨难而无怨无悔。
    ◆ 我相信:拥有信念的我们,最后的墓志铭上都会刻着两个字 ——英雄!

如果人人心里燃烧着一团火
门诊办公室 秦薇

    ◆ 心与术,相对应的便是,德与才。
    ◆ 对“信、望、爱”,我的理解是:信乃信任;望乃希望;爱则包涵甚广,有爱心、爱护和关爱。
    ◆ 如果人人心里都有一团冰,人人都担心未来的幸福,人人内心都失去方向,那么人人都会为自己考虑,人人都会短视,只注意眼前一寸的好处,都将放纵心中的贪欲。但是,如果人人心里燃烧着一团火,人人都有幸福的权利和保证。人人心中都有靠山,那么这的确是一种力量,让你愿意为之奉献。
 

救我!信我!
中医科 宣磊

    ◆ 《心术》让我听到了发自病人和医生口中、心中“救我!信我!”这两句声嘶力竭的呐喊。每个人都当过病人,当承受病痛对躯体和心理的折磨时,人都会从心底里对医生呐喊,“救我”!医生,这个特殊使命的承担者,必定会大爱无私,毫不保留地回应病人,“信我”!
    ◆ 我期待最完美的医患关系:医生的仁爱和技术汇集到病人身上,这种能量若能瓦解病毒、细菌、肿瘤,则是拯救了身体的痛苦!若这股力量无以抵挡病势,我想至少能缓解病体灵魂的挫伤!
    ◆ 为医之道,医心为上,医体为下。心与术就是德与才。要么德才兼备,要么心术不正,仁心才会有仁术。
    ◆ 我相信:随着医疗大环境的改观,医患之间将不再需要“救我、信我”的呐喊,而将化为无声的默契、交流和互通。医学本身将更健康的发展,人类的精神也会得到升华,用信任、希望、大爱诠释世界!
 

协和之“心术”
西院综合办 徐珊

    ◆ 何为心术?仁术,治病救人;仁心,人文关怀,成为病人的精神支柱。
    ◆ 我们需要用仁心仁术来融化坚冰。医生要精炼仁术,治病救人;保持仁心,清廉守纪,关爱理解病人,加强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融化寒冰,促进医患关系良性发展。
    ◆ 借用六六的话,“如果换一种柔和的语气,多说哪怕一句关爱的话,病患和家属,都对你恨不起来。重新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一定需要有一方,先伸出手来。相对而言,可能医生更简单”。
    ◆ 不断完善医疗管理体制可以从大环境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信、望、爱。我希望也相信,这世界,爱终究能够深入人心!
 

仁心,仁术 
急诊科 张晖

    ◆ 《心术》为我们赤裸裸地呈现了我国现实中的医患关系。读完此书,我不禁思考:何为仁心仁术? 如何能实现仁心仁术?如何能做到仁心仁术?
    ◆ 仁心仁术体现在医生的职责上。医生要医病、医人,还要医家庭、医社会。
    ◆ 因病之不同,仁心仁术并非同等待人、同等医病,而需因人制宜。
    ◆ 医生掌握着比患者更多的医学知识,因此,要做到仁心仁术,还需要医生尽力帮助病患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 医生的仁心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对己之心对病患;医生的仁术乃尽己所能,不因我之失误造成病患之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