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协和血管团队揭示影响血管型白塞氏病腔内治疗预后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11.30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近日,血管外科主任郑月宏教授、副主任陈跃鑫教授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中科院一区)上发表关于血管型白塞病(Behçet’s Disease,BD)治疗的临床研究成果。研究报道了团队在运用血管腔内修复手术治疗血管型BD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方面取得的进展。本研究得到了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经费的支持。

from clipboard


BD因其显著的地理分布特征又称“丝绸之路”病,是一种复杂疑难罕见病,常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以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眼炎等为常见临床特征,我国患病率约为14/10万人。血管型BD是以血管相关并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种特殊类型,约有1/3的BD患者可出现全身各类血管受累,相较其他BD临床表型病情进展更为迅速,预后更差,尤其是累及大血管及重要分支血管者,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上升,其中以假性动脉瘤形成最为危重。

目前针对血管型BD患者假性动脉瘤的外科诊疗,仍属全球性难题,鲜有系统成形的经验总结供医生参考。血管型BD患者的受累血管质脆,术中破裂出血风险更高,对于术者的操作水平具有极高的要求。协和血管外科团队联合多学科累计诊疗血管型BD动脉瘤患者近百余例,治疗例数居国际单中心报道前列,主动脉例数占比最高。

from clipboard

▲BD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后围手术期和远期预后


为进一步挖掘令人信服的临床证据,血管外科团队对采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的血管型BD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表明,该队列血管型BD患者手术成功率达96%,围术期再干预率、死亡率均为0。随访期间,患者分支通畅率100%,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死亡率均为0。73.9%患者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1年、3年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7%、78%和74%,全腔内诊疗效果满意,居国际领先水平。

from clipboard

▲单因素回归分析探索BD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治疗预后危险因素

from clipboard

▲危险因素分层预测BD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远期预后


研究团队揭示,通过积极控制术前BD疾病炎症,规律、足量使用免疫抑制药物、选择合适的支架和锚定区,可改善血管型BD患者腔内干预的疗效和中远期预后。这一研究发现,为改善血管型BD主动假性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预后、优化血管外科医生临床诊疗决策,提供了有章可依的临床监测指标。

本研究基于协和血管外科既往诊疗经验,进一步证实了血管腔内修复术在血管型BD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可靠性,并率先提出预后危险因素,对于提升血管型BD患者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了依据,但未来仍需开展更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建立更加权威的指南方针。

from clipboard

第一作者:吴亮霖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21级直博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主动脉瘤免疫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于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J Vasc Surg等血管外科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

from clipboard

共同通讯作者:陈跃鑫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IUA(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委会副主委,Thrombosis Journal副主编等。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0余篇。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多次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

from clipboard

共同通讯作者:郑月宏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国际血管外科联盟(ISVS)副主席、中国微循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委,Translational surgery和《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主编。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例,主编书籍15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等5项科技成果奖。

文字/陈恔 陈跃鑫

图片/陈跃鑫提供

编辑/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