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大新闻
队员日志 | 武汉别怕,我们来了!
时间:2020.03.10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队员,北京协和医院产科二病房护师,入党积极分子,冯卫兰

       推开那一道道大门,进入污染区后,一个个白色的身影开始忙碌起来。回想在产科的工作日常,每天迎接呱呱落地的新生儿,充满了新生命诞生的喜悦。此刻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身上插满了各种管路。我的工作内容变了,却同样都是为了生命在与时间赛跑。在疫情面前,协和团队勇往直前。再黑暗的夜也会走到尽头,迎来曙光,我期待每一个光明的明天。

——冯卫兰




▲第一护理小组合影


武汉的第一夜我们在病房度过

       2月7日12点50分,我与141名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一起坐在即将飞往武汉的飞机中。就在飞机起飞前,队员群里发来了排班表。看到自己已被排入当晚9点的班次,我既激动又荣幸,我是第一组进入病房工作的第二批医疗队员啊!张抒扬书记、吴欣娟主任等都嘱咐我们在飞机上好好休息,战斗马上就要打响。武汉别怕,我们来了!

       2月7日14点55分,飞机抵达武汉机场。17时,医疗队抵达了驻地酒店。19时,我们的行李才刚刚送到酒店,来不及开箱收拾,第一组护理人员穿上了外套,登上了前往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大巴。15分钟后,我们抵达了医院。一下车,我看到宽敞的院区、空旷的广场,顿时陌生感袭来。我们从长长的员工通道进入院区,乘电梯来到病房。夏莹护士长、李奇护士长已经在迎接我们,护士台上摆好了每个人的防护物资。护士长们详细介绍了工作环境,强调了工作流程和重点,认真检查每位队员防护服是否穿戴合格。专业的指导让我的恐惧感消散大半,心里踏实了许多。



▲护理部主任吴欣娟、妇儿党总支书记孙红亲自帮我检查防护服穿戴



从妇产科护士成为一名重症护理战士

       自我工作以来,就没有离开过妇产科。能否顺利胜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我内心是个巨大的考验。第一次穿戴上多层防护服,连走路都要重新学习。眼罩里全是雾气和水滴,可视范围急剧下降,脚下有三层鞋套,我们就像太空漫步一样,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不然就可能摔倒。第一批队员不断地鼓励我们:“不舒服一定及时说!”“没关系,有我们在,别害怕!”再看看他们的护理操作,是如此娴熟。我一下子感到踏实、有信心了,我一定能像战友们一样胜任工作。



▲ 在产科工作(左)、在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工作(右)的冯卫兰


       2月8日,第二个班,有一位身材魁梧的大爷,他的血管条件不好,给他扎血气的时候,我的心理压力很大。原本2分钟可以完成的操作,在隔离病房可能需要5分钟、10分钟、甚至半小时。弯下腰去,还要注意动作幅度不能扯破隔离服。拿着针,看不清东西时很容易误扎自己或周围的人。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安全,护理都是双人操作,一人动手、另一人看护提醒。给这位大爷扎血气,我准备了许久。一针下去,没有成功,我又调整了几下,就在要放弃的时候,血气针上看到了活动的鲜血,就像跳动的旋律,一下子打破了我的紧张,因为长时间弯腰的疲惫感也瞬间消失了。那一刻,我觉得什么都值了!


为了生命与时间赛跑

       工作时,推开那一道道大门,进入污染区后,一个个白色的身影开始忙碌起来。回想在产科的工作日常,每天迎接呱呱落地的新生儿,充满了新生命诞生的喜悦。此刻在重症病房,患者身上插满了各种管路。我的工作内容变了,却同样都是为了生命与时间赛跑。


▲冯卫兰与同事们


       口罩、护目镜把我们的鼻梁压红、压破,脸上布满勒痕,防护服包裹下的我们行动不便、呼吸不畅,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大家都在想尽办法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武汉的冬天很冷,血滤的患者因为回输血液,体温更低。我们就为患者多盖被子,用上温热毯,保持温度。为防止患者出现压疮,我们用橡胶手套装满温水,做成小小的热水袋,放在病人的面部、耳朵两旁、脚下。每次患者大便后为他们擦上医院从北京寄来的溃疡油,预防皮肤损伤。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变化,床旁巡视的间隔缩短至5分钟。


清楚记得每一个和患者交流的时刻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收治的都是病情最危重的患者。许多需要有创呼吸机来辅助呼吸,即使清醒的患者,也需要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在手机里看到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带着患者们一起跳舞、唱歌,成为朋友,看到患者和家人的团聚,我感到特别温暖、振奋,又打心眼儿里羡慕他们。我们收治的患者虽然交流能力有限,但所有这些短暂交流的时刻,我都清楚地记得。


       有时候是单向交流。面对沉睡中的镇静患者,我会说:“现在给您扎针了,您配合一下我啊。”希望他能听到。


       有时候是书写交流。一位气管插管的阿姨,经过医护团队多日精心救治,病情出现了转机,计划拔管。在镇静药物减量后,阿姨意识慢慢变得清醒,咳嗽也变得有力气了,约束的双手开始胡乱地拍打着,好像要说一些什么,我们却听不懂。于是我把纸和笔拿来,解开她的约束带,在纸上写道:“您有什么需求?”她用颤抖的手,哆哆嗦嗦地把“大便”两个字微微弱弱地呈现在白纸上。我们告诉阿姨,床上已经有护理垫。之后继续鼓励她,多咳嗽,好好休息。下班后工作群里发来消息,说已经成功拔管。几日后,这位阿姨成功转入普通病房。她写的字,我们还一直保留着,因为这幅字代表着生命的顽强和重生,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


▲通过写字的方式和重症患者交流


       有时候是肢体交流。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我们去床旁护理时,他会主动把气管切开处的保护罩往上拉拉,盖得更严实一点儿。这是在保护我们,降低感染风险。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另一位阿姨拔管后,我们终于能听到她说话了,但因长时间插管,嗓子发出的声音粗粗的,这个声音对她来说可能很奇怪,对我们来说确是天籁。她没有力气多说话,就用尽力气举起双手,与我击掌,一个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还有最珍贵的语言交流。一位高流量吸氧的大姐经过多日治疗病情好转。我们送给她一个梨,让她吃了梨子润润肺。阿姨特别高兴,津津有味,一直说:“真好吃,好久没有吃到这味道了,谢谢你们!”一句“谢谢”让我们在喘憋的工作中,充满了力量和干劲!


▲患者能自己吃东西了,多么开心!


我们是有爱有温度的大家庭

       我们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大家庭。每次换班时,下一组都会来得早一些,朝上组队员喊个话:“我们来了!”战友们一个个兴奋地打招呼,相互击个掌、说一声“加油”。工作中,每个人都以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爱心投入工作,都是争着、抢着干。大家的乐观精神和昂扬斗志每时每刻都带动着我、激励着我不断进步和成长,坚定了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们,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抗击病魔的身影。在先锋模范的带动感染下,2月13日,在我来武汉工作满一周之时,我郑重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医院对我们方方面面的保障和关怀,让我们时刻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院领导和主任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关心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起居。来自于家人、朋友、同事、姐妹、闺蜜等等的叮嘱和盼望,让我不曾有一丝孤单。2月14日,领导们亲自布置了餐厅,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情人节。2月22日,医院为17名2月份生日的同事们举办了集体生日会。在那些温馨的场景中,大家一同分享、回味每一份感动,并肩作战的我们早已成为亲人。



▲出发时,同事们送给冯卫兰的苹果已变成特殊的日历本


       转眼间,我们已经迎来春暖花开的3月。待花渐浓,待燕雀舞,愿亲珍重,静待春归。一个月来,我们从死神手里抢救下了很多生命。疫情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会一战到底,平安凯旋!



作者冯卫兰

       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队员,北京协和医院产科二病房护师,入党积极分子,冯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