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大新闻
举全院之力|支援协和援鄂医疗队 每天离希望更近一点
时间:2020.02.26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明雁

         2月23日一个周日的下午,一场京鄂两地高级别远程多点多学科会诊正在进行。一边是由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亲自领衔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包括吴文铭副院长,医务处潘慧处长,远程医学中心秦明伟处长,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曾小峰教授、赵岩教授和张文教授,血液内科赵永强教授,肾内科李雪梅教授。一边是由张抒扬书记领队的协和援鄂医疗队,韩丁副院长、护理部吴欣娟主任和孙红副主任护师、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刘正印教授和曹玮副教授,心内科严晓伟教授、重症医学科周翔副教授、消化内科吴东副教授等核心组成员参加。医疗队驻地、中法新城院区ICU、北京协和医院多点接入,近10个顶尖学科的20余位专家共同为一位极危重症患者的炎症风暴问题展开讨论。而这样的高级别远程会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北京协和医院举全院之力支援武汉前线医疗队,从学术支持到物资调配,从科学救治到精准施策,以期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早日见到曙光。


▲2月23日下午,协和援鄂医疗队与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全面学术支持武汉前线

       病人为什么会死亡?这是每一个医务人员在职业生涯中苦苦求索的问题。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至今没有特效药,“炎症风暴”引起单器官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对患者致命的打击。而协和医疗队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里救治的患者,绝大部分属于这一类。

       在赵玉沛院长的亲自领导部署下,协和大后方对武汉前线的支持,已从选派专家医护团队、提供丰富物资与生活保障,转入提供全面学术支持的新阶段。院领导要求后方多学科专家团队针对前方提出的临床问题及时研究讨论,第一时间提供最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案,指导科学精准施治。

       “这个病人存在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他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同步升高,这肯定不是纤溶亢进,他还在高凝阶段,应采取抗凝治疗。”“他的气道压力很高,我们需要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如果是全身的原因,要从全身去想办法。”在另外一场高级别远程会诊中,血液内科赵永强教授、重症医学科隆云教授、血管外科郑月宏教授针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且持续时间长的高凝状态,达成技术共识,要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广泛开展抗凝治疗,减少DIC发生。


▲2月19日下午,协和多学科专家团队针对前线提出的临床问题及时研究讨论


       此外,还有更多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在武汉与北京两地通过电话、微信群等各种方式展开,前后方拧成一股绳,殚思竭虑地寻求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并发症的解决方案,一个面向重症患者的诊治建议方案正在酝酿形成。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协和要承担起国家队的重要责任,加强研究推动救治工作水平提升,在湖北、中国乃至世界体现中国水平,提供中国经验。


三军会师:“全村的龙已把最硬的鳞给你”

       中法院区协和ICU的病人有多重?第一批医疗队队长、感染内科刘正印教授告诉我们,“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床有28名患者上呼吸机。这里收治病人的严重情况已经超过了北京协和医院ICU的病人。”

       1月26日、2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先后派出2支医疗队,共计164人驰援武汉,整建制承担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32张床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

▲第一批援鄂队员出发前与院领导合影


▲第二批援鄂队员出发前大合影


       在这164名队员中,包括重症医学、呼吸与危重症、感染疾病、消化病等多个相关学科,绝大多数队员经历过重症医学及相关专业的轮转培训。协和3名专家入选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其中2名都在武汉第一线。

       医院根据武汉前线的专业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又组建了第三批医疗队。这支由心脏专业、肾脏专业和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20名“特种兵”,于2月19日完成与协和第一二批医疗队164人大部队的会师,向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发起“总攻”。


▲第三批援鄂队员在高铁站合影


       正如赵院长在第三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出征时的讲话指出:“你们肩负着攻城克坚的特殊使命,医院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我们要用鲜花和掌声迎接你们的归来。”


战在你身边:从物资保障到心理支持

       医疗队的队员有多累?第二批医疗队员、消化内科吴东副教授说:“一天下来全身都湿透了,连鞋垫都是湿的。回到驻地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飘的。”身体上的疲劳只是一部分,由于病人离去所带来的揪心和压力,同样是压在他们心头沉甸甸的石头。

▲脱下防护服后全身湿透的队员们


       赵院长多次在医院各种会议上强调对前线队员的关心关怀。他每天都与前线的张抒扬书记、韩丁副院长电话联系,了解医疗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亲自部署人财物全面支持。应急物资保障与管理小组对前方医疗队的需求第一时间响应,做到“前线需要什么,后方就满足什么”。前方23日远程会诊时提出需要气管镜,立刻调配了30根一次性气管镜当日寄出,24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王京岚教授、范俊平医生就已经用上了。前方需要排痰机,马上调剂送到,同批寄出的还有呼吸湿化器、易撕胶带、一次性成人呼吸管路

等。

▲第一时间送抵前线的震动排痰机


       大量的生活物资和医用物资,从工会、器材处、开发公司,到总支、科室、支部、分工会、个人……源源不断地输向前线,几乎每天都有数十个箱子甚至上百个承载着全院职工的牵挂,风雨无阻地向着武汉进发。为此,后勤保障处负责对接“北京-武汉”的绿色专递,专车配送援鄂物资,保证“爱的包裹”以最快速度抵达武汉。

       医院成立生活保障与员工关怀组,通过“一对一爱心联络人”了解队员本人各方面需求,慰问队员家属及解决家庭困难。内科党总支与分工会建立“心手相连,共渡难关”工作群,拟定了切合前线人员及后方家属实际需求的暖心驰援方案。外科党总支为每位队员购买智能音箱,希望队员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能够休息好,心情好。健康医学系在队员出发前就成立“武汉一线临时党小组”工作群,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分工会主席、总护士长、护士长成立后勤保障小组,密切保持与前线队员联系,解决实际困难。国际医疗部护士杨璐在日志中写道:“下班后掏出手机有二百多条未读信息,很多来自朋友们的关心问候,担心我的身体状况。他们还帮忙筹备物资,各种连我自己都想不到的贴心小物件纷纷打包从北京寄来……我的眼眶湿润了,爱你们!”


▲各种物资打包成箱,及时运送到援鄂队员身边


       此外,医院各科室还自发为医疗队队员们定制各类健康科普知识。心理医学科与武汉协和医院联合编写《新冠肺炎疫情中各类人员心理防护实用手册》,并加急制作有声导读版,帮助前线队员减少心理上的压力。皮肤科编写《如何防治戴口罩带来的皮肤损伤》,骨科制作“能量恢复包”小视频,口腔科提供《口腔溃疡等黏膜病的防治及护理专家建议》……林林总总、点点滴滴,无不是对医疗队员的关心关爱,为他们加油鼓劲儿。


▲心理医学科与武汉协和医院联合编写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各类人员心理防护实用手册》


       大后方的深情厚谊让前线队员们心怀感恩。2月14日情人节之际,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特别寄出了一封“战地情书”,信中这样写道:“前几天,国家接连出台多项关爱医务人员的务实举措,社会各界和医院大本营也给予了充足的保障。我们在这里衣食无忧,防护得当,一切安好。请你们不要牵挂,一定保护好自己。我们将在前方心无旁骛、英勇奋战,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用胜利的捷报守护好家的港湾。”


愿时光温柔以待

愿岁月永不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