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院动态
张海洋:既要当好医生,又要当好老师
时间:2019.10.27 点击数: 字体: 作者:王晶

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

在藏职务: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

援藏时间:2018年7月26日—2019年8月9日


2018年7月27日,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到达的第二天,李克强总理视察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并看望慰问援藏队员,勉励大家“既要当好医生,治病救人;又要当好老师,带好徒弟。来的时候是一支医疗队,走的时候留下一大批白衣天使”。

总理的话语如醍醐灌顶,使刚入藏的张海洋更深入理解了援藏工作的意义,并很快确定下自己的工作目标:要传输知识,更要传递理念;要改善流程,更要完善体系;要培养优才,更要搭建梯队;要开展业务,更要发展学科。

学科建设,建章立制

张海洋意识到,需用科学的制度推动管理水平提升,从而促进学科发展。一年间,张海洋先后制定提升管理“一揽子计划”,如《手术时间管理规定》《手术室绩效量化考核方案》《手术室平台设备维修管理办法》等,以及三项中长期规划《手术室2019-2021年人力资源需求与发展规划》《2019-2020年手麻科关于开展日间手术所需资源增配表》《手术室专科护士发展规划》,并成立了第一届手术室护士工作委员会。

平台运营,完善体系

手术室作为医院重要的平台科室之一,如何确保质量安全、运转高效是身为管理者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张海洋观察到,科室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提升,于是他下大力气完善了手术平台运营体系:每日进行质量巡查,在线提报;每周召开质量分析会,典型案例全员讨论;每两周学习有关行业指导性文件;每月与供应室举行工作沟通会,实现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协和手术室微信公众号的“大管家”,张海洋非常擅于应用信息化手段,高效、便捷地管理平台。用手机App电子排班代替手工纸版排班,大幅提高了排班效率;每周业务学习后,在线评测考核,成绩计入绩效考核,让学习不再流于形式;设立医生、护士二维码意见箱,建立手术室微信平台,打开内部沟通和医患交流的窗口。

文化建设,温馨建家

“手术麻醉科一共50多位员工,他们在这里待的时间比家里还长,我就想让大家在舒适的环境里更加愉悦地工作。”这一年,张海洋带领同事亲自动手,对他们“共同的家”进行了全面环境改造,让工作区变得更整洁,生活区变得更温馨。他们当过“粉刷匠”,亲自动手粉刷所有墙面;当过“装修工”,安装投影仪固定架、留言板;当过“修理工”,自购工具维修损坏的办公桌椅;当过“设计师”,设计制作照片墙、装饰画。为了给照片墙提供素材,还组织举办了摄影大赛,利用各年代废旧手术器械做成装饰画。成立了手术室美化小组,定期维护各展示版块,真正把美化环境变成自觉行动,让科室更有温度。

区域辐射,协同发展

为真正实现“造血式”帮扶,张海洋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而是放眼于整个西藏自治区,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区域协同发展中。

首先竖起组织大旗。牵头成立了西藏护理学会旗下首个专委会——手术室护理专业委员会,此举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省级行政区没有手术室护理专业委员会的历史;成立西藏自治区首家手术室专科护士教学基地,结束西藏无法自行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专科护士需到外地奔波学习的历史。

还要摸清人员底牌。鉴于西藏自治区医院在管理模式、人员配置、工作特点等方面的特殊性,对自治区内所有公立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填补目前国内该领域数据的空白,为今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充分进行线上互动、线下交流。梳理、调查了西藏自治区内所有公立医院的手术室,建立全区手术室负责人微信群(截至目前82家),定期推送相关专业知识,答疑解惑。联合拉萨市各三甲医院手术室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共建活动,各手术室护理骨干团队互相走访参观、学习交流。组织举办西藏护理学会首届《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授课比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海洋认为,通过几批“组团式”援藏人员的不断“熏陶”,当地医务人员的理念已悄然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自治区人民医院承担着辐射带动整个西藏医疗水平的任务,大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能力,就有技术、有方法、有内在动力去辅导更多的人。“既要当好医生,又要当好老师。”这一年间,张海洋一直以总理的话提醒自己、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也通过实际行动很好地践行了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