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文关怀
变化的时代 不变的协和精神——内科历史人文访谈对话朱文玲教授
时间:2019.10.17 点击数: 字体: 作者:内科党总支 心内科党支部 杨德彦

2019年7月3日下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楼四层多功能大厅内气氛异常热烈,由内科党总支、内科学系举办的“记忆协和——内科历史人文访谈”系列活动如期举行。本期邀请的专家是原内科学系副主任、心内科老主任、心内科资深专家朱文玲教授。

朱文玲教授受访现场

精彩访谈让现场观众再次领略了朱文玲教授的风采,她娓娓而谈,流淌的记忆、动听的往事,看似波澜不惊,却蕴含大义。

朱文玲教授首先回顾了二十世纪60年代她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担任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的往事。“住院医师”这个看似普通的称谓,在朱文玲教授的回忆里却有着深刻的定义——所谓“住院”,就是“住在医院里面”,全面实行24小时负责制,一旦分管的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必须随叫随到,及时处理。她说当年下班休息是睡不着觉的,因为心里一直装着病人。

朱文玲教授回忆,当年协和内科要求住院医师要掌握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每天早上6:30之前就要到病房,亲自抽血,为病人静脉输液,做结核、疟原虫的涂片染色,用计数板做全血细胞分析等。正是这些全面而严格的要求,正是这些和病人时刻在一起的日夜,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住院医师,使他们无论是临床实践经验,还是人文关怀技能,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为日后的从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协和训练的医师,行事风格、思维方式都带有协和的风格,有鲜明的特点,而且都能独当一面。

在协和内科学系办公室的墙上,铭刻着协和内科历任总住院医师的名字,朱文玲教授的名字出现了三次,她先后历任1973年、1976年和1979年三届内科总住院医师。

在朱文玲教授的眼中,总住院医师就是内科主任的“影子”。她说,总住院医师都是经过内科主任挑选的优秀人才,肩负着重任。总住院医师首先需要把握收病人的指征,要亲自看病人,问病史、查体,不能把病人收入非对症的专科;其次要全面了解病房和急诊的危重病人;此外还要做好住院医师的带教、指导工作,对住院医师要严格要求、敢于批评,不怕得罪人。通过内科总住院医师的及时汇报,内科主任得以对整个内科的情况了如指掌。而内科主任对总住院医师的言传身教,也让总住院医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加速他们的成长。

朱文玲教授在总住院医师届满后选择了心内科专业,她反复强调,要做好一个心内科大夫,首先要做好一个内科大夫,要全面掌握心内科的技能,打好基础,才能走得更远,不能急功近利。

朱文玲教授也用自己全面的心内科知识和技能作了表率。她通过右心导管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给患者植入临时和永久的起搏器,亲自创建了心内科超声心动图室和冠脉介入导管室,重建了心内科实验室,从基础到临床,再从临床到科研,朱文玲教授都做了很好的榜样。

朱文玲教授还通过几个实例强调了“三基三严”的重要性,尤其是体格检查的本领不能丢。一个门诊怀疑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经实习同学的仔细叩诊,发现心界随体位改变而改变的重要体征,从而确诊了心包积液;一例神经科脑梗死的患者,由于心脏听诊发现杂音,很快确诊了左房黏液瘤;一例在外院诊断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洋地黄反而病情恶化,心脏听诊发现杂音,最后确诊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调整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

朱文玲教授强调,病房主治医师要做好基础知识的带教,查房不能流于形式,应该注意教学。比如起搏器植入,不能简单地说需要植入,而是应该从心动过缓的病因分析讲起,到起搏器植入的指征,再到起搏器类型的选择,逐一教学,让住院医师有所收获。

访谈最后,朱文玲教授总结道:“时代是不停变化的,但不变的是协和的精神。”


朱文玲教授与参会人员合影

图/陈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