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文关怀
清明特刊
时间:2019.04.23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院报在清明时节设立“清明特刊”,缅怀、追忆近一年中离开我们的前辈、老师和同事。让我们铭记这些名字:刘彤华、张承芬、高孟麟、康承英、何平、李再堂、林冰瑜、张观棠、文桂珍、常凤林、陈季贤、赵瑞香、李维文、付小波、逄立清、陈文治、张静、潘秀英、杨士荣、李凤兰、赵楠、姜雅清、马胜利、肖长礼、田恩顺、周汉有、刘志忠、寇金声、张文峰、赵文治、王淑芬、李忠祥。

最好的追思,不只是一束花,不止于千行泪,而是传承精神,传递薪火。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愿我们不忘初心,活成他们希望的样子,亦能在不远的未来,将协和建设成为他们盼望的样子。



刘彤华(1929-2018)

刘彤华,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病理学家。1929年11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47-1953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52年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高级师资班进修。1953-1957年任第六、七军医大学(现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系助教,1957-1969年任中国协和医学院病理学系助教、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助教及助理研究员;1969年,因病理学系随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研究所搬往四川简阳,她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克服艰难困苦创办病理科。1978-1985任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副主任,1985-1995年任病理科主任。1999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擅长淋巴结病理、消化道疾病病理、内分泌病理等的诊断,对胰腺肿瘤特别是胰腺癌的实验性基因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展了内分泌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主持完成的“胰头癌对胰内胆管环形壁内浸润”和“人胰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别获1985年和1993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人胰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反义基因调控对其恶变表型的逆转”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4部。主编的著作《诊断病理学》成为临床病理工作者必备参考书,于1995年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曾兼任《中华病理学杂志》副总编辑、名誉总编辑,《诊断病理学》杂志名誉主编,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等职。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曾获国务院“医疗事业突出贡献奖”、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标兵、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中央保健委员会“特殊贡献奖”、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终身成就奖、北京协和医院卓越贡献奖、北京协和医院杰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张承芬(1925-2018)

张承芬,眼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眼底病学家。1925年10月出生于湖北武昌,1945-1951年就读于上海医学院,1951-1990年历任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眼科副主任、眼科主任。自二十世纪50年代起对各种眼底疾病进行临床研究,对原发性高血压眼底病变的临床分析被著名的Duke-Elder《系统眼科学》所引用。在“文革”时期依然坚持临床科研,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国产红宝石激光治疗眼底病,并于1981年以“红宝石与氩离子激光治疗眼底病”研究获卫生部甲级科研成果奖。二十世纪80年代初,她从哈佛大学眼科研究所学成归国后,积极开展眼底血管造影与激光治疗。1988年指导眼科眼底病组在国内较早进行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9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脉络膜血管造影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国内眼底病的临床诊治水平。1986年“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激光治疗研究”获卫生部乙级科研成果奖,1990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临床生物学信息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国内第一部眼科激光领域的参考书《激光眼科学》和眼底病著作《眼底病学》,后者于2000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参与建立全国眼底病学组并创办《眼底病》杂志(后更名为《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授予“协和名医”称号;1998年获美中眼科学会眼科科学研究最高奖“金钥匙奖”;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授予“中华眼科杰出贡献奖”。





高孟麟(1926-2018)

高孟麟,口腔科教授,硕士生导师,我国激光医学事业先驱。1926年8月出生于山东青岛,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1951年7月在军委和平医院口腔科工作,1951年10月调入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研究员、主任医师、口腔科副主任、激光医学中心主任。1953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派往朝鲜境内我志愿军联合国战俘营工作,直至全面停战。1972年6月参加中央医疗队赴藏北高原阿里地区工作1年。1977年起,与北医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共同承担北京市科技局(科委)主持的“激光防龋”攻关项目,并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以及电子工业部第11、12所等光学及激光领域科研团队共同组成“北京地区激光防龋协作组”,进行光学和激光设备的研制、离体牙和动物活体牙的实验研究,证明了激光防龋的可行性,填补了国内空白。二十世纪80年代初起参加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光动力学疗法诊治恶性肿瘤攻关项目,其中与电子工业部11所合作研制脉冲染料激光器并应用于临床,1986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建立北京协和医院激光医学中心,依托医院多学科综合实力进行激光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参与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科学会的筹建及《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的创办工作,担任两个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和杂志副主编,为我国激光医学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被授予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分科学会终身资深委员;2000年被聘为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顾问;2015年获北京协和医院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