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五星科室:打造风湿学界不沉的航母
时间:2016.12.0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明雁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风湿免疫专科之一。接诊病人60%以上来自外地,年综合门诊量约12万人次;承担或参与了“十一五”、“新药创制平台”、“863”、“973”、国自然、精准医学专项等5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课题,获批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科实验室入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评选的“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连续七度蝉联榜首。
作为中国风湿病学界的一面旗帜,协和风湿免疫科30余年间极大地推动了国内风湿病学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曾小峰教授提出的走基层“一市一科”计划正在全国布局。
协和风湿免疫科缘何能在三十余年里屹立不倒?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顶尖学科养成记”。
“临床基础科研并举”的发家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称为“中国风湿病学之父”的张乃峥率先将风湿病学理论引入中国,并付诸临床实践,开设了我国第一个风湿病专科门诊,198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组建了风湿免疫专科。
回顾历史总让人心潮澎湃,亲历者却记得当初的创业艰辛。建科时科里住院床位只有15张,工作人员只有7人,培养了几个研究生,不是出国就是离开,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来。有一次一位外国风湿病专家到协和交流查房,发现协和不能开展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回国后就写文章嘲笑说,连Sm抗体也不能测定,还能诊断红斑狼疮吗?张乃峥对此非常生气,就让自己的研究生唐福林把论文题目改为抗ENA抗体的研究。
张乃峥清醒地认识到,协和风湿免疫科想要大发展,必须走“临床基础科研并举”的发展观念。在科室建立初期,就利用研究生培训十分有限的资金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董怡教授接任科主任后,一手抓学科队伍建设,一手抓全国继续教育,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指挥棒传到唐福林教授,他提出了“科研为龙头,教学为基础,临床为根本”的办科理念,又在张奉春教授手中继续发扬光大。现任科主任曾小峰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平台是基石,资源是未来”的发展观念,使风湿免疫科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0余年来,协和风湿免疫科首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国内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和标准,同时开展了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系统性血管炎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的研究工作,其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和临床科研工作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张乃峥、董怡、唐福林、张奉春、曾小峰……一代代学科带头人引领着协和风湿免疫科这架马车越跑越快,终于达到在国际风湿病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小峰:打造中国风湿病“云中心”
最近这段时间,曾小峰可谓好事连连。一是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这是该奖项首次颁给风湿科的医生。二是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换届选举中,连任主任委员。
曾小峰教授最突出的科研成就是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重点支撑项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综合治疗的研究”和国家863计划课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技术”,国内首创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建立了中国风湿病数据平台(CRIP),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目前CSTAR数据库是国际上最大的SLE专业数据库,同时还是国际最大的SLE生物标本库。
数据中心谁都想做,但大多不了了之。曾小峰笑称自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赶上了信息时代的好时候,使“大协作、大数据库、大标本库、大样本量、新技术”成为现实;“地利”是指北京的地理优势,协和医院多科协作的综合优势;“人和”则要求PI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以及身后强大的学术团队和IT团队,缺一不可。
八年来,CRDC&CSTAR已拥有全国699家中心的参与,全球最大的SLE(近1万例)、硬皮病(1000余例)、强直性脊柱炎(4200余例)、多发性大动脉炎(400例)和白塞病(400余例)数据库,初步建立了中国风湿性疾病的队列,包括SLE、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队列有约1万例的数据。CRDC&CSTAR可以进行近30种疾病的注册研究,过去几年内在国际期刊发表注册研究论文7篇,作为主要作者参与了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2项国际多中心研究。去年开始,CRDC&CSTAR走过了横断面研究的历程,进入到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阶段,启动了在国际上注册的第一个前瞻性研究:“SLE顽固性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的研究”。CRDC&CSTAR为我国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模式,为转化医学建立了应用平台,为制定我国医疗卫生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CRDC&CSTAR将不断完善、提高其利用度及共享机制,更好地为我国风湿学界的发展服务。”在大数据时代,曾小峰坚信他的“云中心”将会有更好的未来。
张奉春:剑指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奉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六、七届主任委员。迄今仍奋战在临床、教学、科研一线。
他认为自己最得意的两项科学研究,一是与李永哲研究员联合全国41家机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定出中国汉族人群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一个全新的易感位点,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杂志上。二是开展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研究,通过14年的随访,总结出中国人的规范化治疗病程应为6个月,而欧美标准是1-2年,被风湿病学界称之为“北京标准”。
最令他欣慰的是带着免疫科实验室一步步壮大。建科之初,科室就建立了以科研为主导、支持临床工作的科研型实验室。但房间只有一间,试验台只有一张。1986年,免疫科新得了两间房用于自身抗体检测,立刻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到了2008年科室“整建制”搬迁到了西院,实验室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2年,协和风湿免疫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2015年验收通过,张奉春任首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要良性发展,一定要不断向前看。有资深的PI,有充足的经费,还要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我们还要有开放的眼光,接受全国的自身抗体检测,包括多种罕见抗体的检测,这样不仅可以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我们的学科发展和威望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5年后申请国家实验室,这样每年可获得上亿投资,如果能够成功会带动医院20多个学科发展。”虽年逾花甲,张奉春依然雄心勃勃,壮志未改。
张烜:开展精准医学全链条研究
张烜,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助理、科研处处长、风湿免疫科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首批“万人计划”入选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在《自然•医学》、《科学•转化医学》、《风湿病学年鉴》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临床和转化医学重量级研究成果。
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处长,他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场合强烈呼吁“精准医学是着眼于未来的医学”,并作为首席科学家,身体力行拿下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既往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863”侧重临床应用,“973”侧重致病机制。张烜认为,“到了‘十三五’,国家要做全链条的、从源头到临床转化的整合研究,协和必须要有大作为,要在重大疾病的诊治研究中起到真正牵头引领作用”。2016年首批公布的“十三五”中,北京协和医院专家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三项,分别是张抒扬教授的“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徐作军教授的“间质性肺病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和张烜教授的“基于组学特征谱的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子分型研究”。
2016年,张烜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肠道菌群调控免疫异常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机制。此前,他联合华大基因开展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口腔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病理生理和疾病控制的重要环节,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杂志。
作为风湿免疫科主抓科研和教育的常务副主任,张烜十分注重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氛围的培养。2003年回国后,每周组织一次文献汇报会(Journal Club),研讨国内外临床和转化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每两周召开一次组会(Lab  Meeting),开拓大家思路。从设计题目到方案实施,从结果评判到总结整理,从撰写学术论文到向杂志推荐,张烜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不遗余力地指导年轻人开展科研工作,使风湿免疫科的学术发展和科学研究再上台阶。
赵岩: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赵岩,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赵岩为人低调、谦和,而他做出的科研成绩却一点也不低调。2009年,赵岩作为干燥综合征(SS)国际研究协作组成员之一,开展五国联合科研攻关。对内联合协和医院眼科、口腔科等兄弟科室,对外联合美国国立研究院(NIH),合作开展了延续十几年的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确定了SS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在2013年由美国国立研究院公布的SS国际指南中,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指南制定者,贡献值仅次于美国,赵岩功不可没。
赵岩认为,协和风湿免疫科发展健康而且充满朝气,得益于科室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个人根据兴趣、爱好确定科研方向后,“一方有需要,八方来支援”,在基金申请、临床支持、学术交流、成果申报等方面,全科同事都会给予支持。科室还会在出国培训、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给予个人更多机会。
李梦涛教授笑言:“我的人生目标是当一个好大夫。在我这个年龄段,想做事,能做事,科室还能提供相应的平台,我就会很幸福。”王迁副教授认为:“在这里,年轻人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王立主治医风趣地说:“在协和风湿免疫科,你稍不留神就可能变成倒数第一了。”
正确的方向,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奋进的学术团队,这就是顶尖学科的“养成记”。

 
风湿免疫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