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参加第四期北京协和颞骨显微外科技术研修班有感
时间:2014.08.04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14年6月7日至10日,我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第四期颞骨显微外科技术研修班,培训中的点点滴滴都深深感动了我,使我更加了解医生对病人的责任、对信念的坚持和对知识的钻研,我对于志愿者服务也由刚开始的好奇,逐渐转变为一种责任。

    实操中,Linder教授对外耳道皮瓣、鼓室切开术、中耳探测、VSB植入(分别固定于砧骨长脚和圆窗)、耳蜗植入、颞下窝A/B路径、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等做了详细讲解。学员完成培训中所有术式后,Linder教授逐一点评每位学员的“杰作”,纠正学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请学员自行修正。这种严谨、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保证了培训班的质量。此次学习时间紧、术式多,因此拖堂是必然,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员都乐此不疲。

    研修班课程内容包含三维视频播放,本次研修班配备了大屏电视和3D眼镜,让学员体验立体化学习模式;每位学员实操中都配备解剖台、颞骨、手术器械和莱卡显微镜等设备。VSB假体植入术由厂家直接提供真实材料,以便学员直接体验手术中的感觉。学员实操视频可以通过显微镜系统进行录像拷贝带走。

    我留意到显示屏中每位学员切割和打磨颞骨的功底参差不齐,自问怎么颞骨磨的如此不美观?在实操训练结束后,我用学员做剩的颞骨体验了一下切割钻和金刚钻,电钻打滑,如果用力又担心磨穿骨质,如此反复试了几次才找到一点点感觉,不由反思,一台完美的耳科手术背后究竟要包含大夫多少的汗水和心血啊?这还只是在标本上操作,如果在患者身上,术腔视野小、出血多、还要注意各韧带、神经、血管,同时正常组织易被病变组织侵蚀不好辨别,电钻很容易碰到正常组织从而造成副损伤。术中更考验大夫技术功底,对好的耳鼻喉头颈外科大夫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学习班应用的设备是由协和医院耳鼻喉科自主设计的,包括头颅固定器和解剖台。头颅固定器实用性(根据操作者的身高、手法和术式等随时调整高度)和灵巧性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解剖台高度适中,设计合理,如显示屏和精密手术器械均有独立存放橱窗(分别配有内置锁装置),水路系统通道孔和电路系统通道孔等,由此避免了电钻在使用过程中水溅入插线板孔内而引起的安全隐患。后来得知,冯国栋大夫在苏黎世国际培训班做指导教师时,将这套颞骨和头颅固定器提供给国际学员试用,得到Fisch教授、Linder教授和所有学员及教员的高度好评,当场收到订单12套。可见他们的智慧、技术是得到国际认可的。这样周全的设计出自中国人之手;我不由得感到震撼和骄傲!

    如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医生和患者都是受害者。倘若医生和患者都能换位思考,如同一个战线上的战友,并肩作战,相互帮助和鼓励,一致对外,战胜病魔,那么医生和患者之间就只有浓浓的友情和满满的关爱了。

    我患慢性中耳炎导致鼓膜穿孔多年,经冯国栋大夫精心手术及术后按期随诊后痊愈,恢复了正常的听力。我体验了在协和放心、愉悦的就医过程,至今仍倍感温馨。通过本次参加研修班,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医生的责任感和热情,还有为了具备能负担得起这责任和热情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我相信医疗这个职业是全人类需要的,是崇高的,是值得全社会尊重和鼓励的,是值得从业人员为其奋斗一生的,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值得全社会共同维护和净化的”。尽管我的工作也非常繁忙,四天的志愿者工作非常累,但是能为这样一群有理想、有责任感、追求卓越的大夫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孙丽华(耳鼻咽喉科出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