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医患携手 笑对病魔
时间:2012.12.05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琼

    “你看,医院新闻宣传中心的同志来采访我了。”病床上,李大爷乐呵呵地向他刚进门的女儿“炫耀”起来。这样一位笑容满面、说话中气十足的老人,如果不是消瘦的体形与住院病服的标识,谁也不会相信他是一位刚做完壶腹癌手术的患者。
    今年7月,李大爷住进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外科一病房,由我院戴梦华教授主刀为其成功实施了壶腹癌手术。壶腹癌手术是腹部外科的一项大手术,切除的器官之多令人咋舌,包括1/3-1/2的胃、胆囊、胆总管、肝总管、整块胰头、十二指肠、15-20公分的小肠、腹膜后及区域淋巴结等在内的器官均需切除。
    这样的手术听起来都会让人害怕,但是这位67岁的老人在面对病魔时所表现出的坚强和乐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越害怕越不行,要有信念,这是人的支柱,精神都崩溃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这是在采访中,老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戴梦华教授也不禁感慨:“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病人的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医生尽量与病人多沟通,会帮助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这样的医患就会非常和谐。”
    一波三折,选定协和
    今年初,李大爷开始感觉身体不适。“一开始我经常感到口渴,因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所以就去当地医院查了血糖,结果都偏高。查了肝功能和肾功能后,发现转氨酶和转肽酶也偏高,转肽酶更是高出了正常值的11倍。医生告诉我可能是由胆囊和胰腺引起的。”随后的B超结果显示,老人的胆管和胰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然而奇怪的是,进一步的CT检查却显示老人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老人又到济南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各项指标仍显示正常。
    就在全家人以为不过是虚惊一场时,老人开始反复出现间断性的发热,人也逐渐消瘦。老人又来到医院在进行了PET-CT检查后,终于发现壶腹部占位性病变并伴有肝内外胆管、胰管及胆囊扩张,医生建议尽快手术。“但是我家姑娘不同意我在济南手术,所以我就到协和来了。”说起自己与协和的机缘,老人笑言还是他女儿坚持的结果。
    7月24日,手术持续近4个小时顺利完成,术后李大爷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据戴梦华教授介绍,壶腹癌手术属于腹部外科的大手术,一般医院可能一年都做不了10例。协和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治和指导中心,每年都要接收大量慕名而来的疑难病症患者,因此每个月要实施5-8例这样的大手术。采访过程中,戴梦华教授指着一篇国外医学文献向我们介绍:“国外统计胰腺癌RO切除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2-26个月,而我国整体平均水平还不到6个月,但我们医院统计的结果是20个月,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了。”
信念支撑,相信奇迹
    这本是一例在普通外科算不上特别的手术,但主人公李大爷身上的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病友说,他手术之后每天都坚持下地活动,要绕着病房走上两三圈;病友还说,他喜欢聊天,天南地北地侃,还经常鼓励他们要坚强、要振作。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李大爷在面对威胁生命的病魔前还能保持如此乐观的心态呢?他的答案很简单,就是靠信念。
    李大爷说:“(对癌症)越害怕越不行,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信念支撑。像刘胡兰那样,受了那么多刑也不屈服,到死也在喊共产党万岁,靠的就是信念。我上手术台的时候,知道医生要把我的胆切了,再把胃接上,这真是一个大手术。但是我相信医生的水平,当时我脑子里想的是我肯定死不了……我看有的病友非常紧张,我就对他说不要紧张,病人80%都是被吓死的。你要和它抗争,就真的会有奇迹发生。”就连病房里护士的敬业与耐心也成为老人积极配合治疗的动力来源,“协和的护士一天要走多少公里啊,来来回回地查房,怎么问都不厌烦。我之前还和几个病友说,就冲着这些护士的工作,咱也得好好活着呀。生活生活,生一天就得好好活,你痛苦也是一天,乐乐呵呵也是一天,所以要想得开。”老人笑意盈盈地用最朴实的语言述说着他的想法。
    从他女儿的口中,我们更了解到了这位年近七旬老人的传奇一生:年轻的时候在内蒙古边防当过兵,五天五夜不睡追赶过敌人,手臂受伤没有麻药就直接缝针,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下多次死里逃生……也许正是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磨练出了老人如今的坚韧与毅力。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精神状态如何影响疾病的科学数据,但是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病人的愈后能产生积极作用,这是医学界的普遍共识。生病的几率和忧郁程度是成正比的,心情越好,自身的免疫力也会被调动起来,生病的几率也就越小。


    加强沟通,和谐医患
    在采访李大爷和其他病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医院对他们来说似乎已不是一个冰冷的场所。躺在床上和大伙一起聊聊天,去阳台上晒晒太阳浇浇花,散步回来笑着与值班护士问好,遇到医生查房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寒暄……处处流动着温情。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在这里一点儿也看不见。而这样的和谐氛围,显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这其中有病人的配合,更有医生的努力。
    协和的医生非常注重与病人的沟通,面对病人接连的咨询与提问,都能一一解答,一一叮嘱,毫无不耐烦之神色。很多医生更是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继续上网查看各种留言与咨询,并及时回复。“病人信任你,你就别让病人失望,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戴梦华教授说,“多与病人沟通,真心关爱他们,再大的问题都能和平解决。国外非常重视对患者的精神鼓励,医生会亲自给病人画图描述病的原理是什么,应该怎么治疗,讲得深入浅出又让人信服,因此国外的患者都很信赖医生。其实医患双方的沟通相当重要。”巧合的是,在查房过程中,一位戴教授的病人听说我们是来采访的,立即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叠图,指着其中一张说,这就是戴医生亲自向他讲解病情时画的,言语中无不透露着欣喜与感激。
的确,有这样一群兢兢业业为病人着想的医生,和这样一群积极乐观配合治疗的患者,和谐的医患关系还会只是理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