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的爱心故事
时间:2012.11.06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健康报 作者:特约记者 孔令敏

    “病人要送红包的心意,我领了。收了红包我富不了,不拿红包我也饿不死。当大夫心不能黑。做手术不可能总是完美,但我们应该把自己能做到的事做到极致。”
    把自己能做到的事做到极致
    晚上10时左右,躺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二病房四病室里的王爱华,对着天花板自言自语了一句:“这么晚了,金大夫不能来查房了。”同病室的两位病友不禁打趣道:“美得你,都几点了还来查房,人家大夫不用回家呀?”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朦胧间,王爱华感觉床边站着一个人。揉揉眼睛再看,可不正是自己的主刀大夫金今嘛。只是平日里神采奕奕的他,今晚看起来特别疲惫。金今一边把头上的手术帽摘下来,一边对她说,“我刚下手术,才看到今天的检验结果。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指标正常了。我特地赶来看你,让你也高兴高兴。”
    然而,金大夫的到来却让3位病友再也没了睡意。她们七嘴八舌地讲述起自己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的就医经历。大家都没想到,知名大医院里的大专家对病人竟会这么谦和、热心、细致。王爱华甚至半开玩笑地说,这里比家还温暖,真想一直住下去,不走了。
    来自大连、今年61岁的王爱华从1996年就开始了求医之路。然而,即便她163厘米的个子已佝偻到了150厘米、左腿在一年之内接连三次骨折,依然没有找到病因。去年,她辗转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最终被确诊为因骨肿瘤导致的低磷骨软化症。
    经过一次手术后,今年年初,王爱华的肿瘤又复发了。在妹妹的陪同下,她又一次来到北京。因为这种肿瘤用肉眼很难找到边界,为了彻底切除干净、防止再次复发,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金今决定为王爱华采取瘤段切除的方法,替换一个人工关节。
    手术当天,金大夫摸了摸王爱华的头,对她说:“放心吧,睡一觉,醒来什么都好了。”晚上10时多,当王爱华从麻醉中逐渐清醒过来时,她妹妹对她说:“金大夫一直陪着你,到现在还没回家呢。”术后,每天早中晚,甚至周末,金大夫都会来病房看她。当刀口上的纱布取下来时,王爱华惊喜地发现,第二次手术的伤口和原来的连在了一起,根本就看不出是两个刀口。
    为了表达感激,妹妹主动替姐姐包了一个1000元的红包。趁着没人,王爱华取出红包,还没说话,金今大夫就温和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对她说:“别这样,我从来不收这个。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治好你,你把钱留下,给自己买点好吃的。”看着他的眼睛,王爱华感觉得到,金大夫不是客气,他说的就是自己的心里话。
    “不唱高调,凭良心”,这是金今最常说的一句话。他对记者说,包括王爱华在内,每一位患者来到医院,都把生命交给了大夫,当大夫的就应该对患者好一点。“病人要送红包的心意,我领了。收了红包我富不了,不拿红包我也饿不死。当大夫心不能黑。做手术不可能总是完美,但我们应该把自己能做到的事做到极致。”
    手术和音乐一样都是艺术
    让病人汪葆明印象最深刻的,是主刀医生林进在手术时为她播放的音乐。
    由于术前患上了严重的感冒,为防止术中痰多窒息,汪葆明的双膝关节置换手术不得不从全麻改成了局麻。当异常紧张的汪葆明被推进手术室时,流淌在空中的背景音乐一下子让她松弛了下来。
    林进医生人没到,歌声先进了手术室。即使已经躺在了手术台上,汪葆明还是禁不住笑着说:“您唱得真不错。”林进大夫马上热心地对她说:“您是要睡一会,还是来点音乐?”
    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汪葆明甚至忘记了自己正在接受手术。她告诉林进,自己平时不仅喜欢唱歌,还特别喜欢跳舞。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林进笑着对汪葆明说:“手术结束了,你又可以跳舞了。”出院时,汪葆明特意把林进请到病房,为他高歌了一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悠扬的歌声把周围的护士和病友都吸引了过来。林进一边拍着手,一边笑着说:“等医院开联欢会,一定请您来表演。”
    汪葆明不知道,林进不仅是北京协和医院艺术团的团长,他本人还会演奏小提琴、吉他、圆号、二胡等7种乐器。酷爱音乐的他,留学归来后发现,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的在手术室播放音乐的做法,在国内还少有先例。为此,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医生一起率全院之先,在手术间里自备录音机播放音乐,并最终促使医院在手术室改建时增加了音响系统。
    不过,林进在术中播放音乐,更多的是为全麻手术中的医务人员营造一个轻松的手术环境。在非全麻的手术中,是否播放音乐,则要因人而异。因为在很多患者心里,医生在术中听音乐甚至聊天是一种不认真、不负责的表现。“其实,除非是大抢救,平常的手术都不会像电视剧表现的那样惊心动魄,医生和护士也都是嘴动、耳听、手不停。不过,如果人文关怀不符合国情则只能适得其反。”林进说。
    林进认为,在病人被推进手术室等待进手术间时,轻柔的音乐能缓解病人对“即将被开膛破肚”的恐惧和压力。同时,骨科手术会使用很多凿、钻、锯之类的器械,这时将音乐声放大一些,或者放点节奏感强的摇滚乐,不仅可以让主刀大夫做起手术来更带劲,还能弱化术中刺耳的声音,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甚至起到止疼的作用。
    除了乐器演奏,多才多艺的林进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同时精通水墨山水画和油画。他说,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而手术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这门艺术有了更多手段加以配合,则会更漂亮、更流畅。
对患者这么好,对别人也错不了
    另一位病友感到特别温暖的则是协和骨科的不限号门诊。当她坐着火车从外地赶到北京时,已经是上午10时多了。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她和儿子径直来到医院挂号处,没想到竟挂上了一名主治医师的号。
    其实不是这位患者幸运,而是从2010年开始,协和骨科就推出了主治医师不限号门诊。为确保患者在当天下午4时前来医院都能挂上号,骨科10位主治医师轮流连续两个月专职出门诊,将原来的主治医师每半天20个号改为全天不限号。无论多晚,都一定要为患者看完病。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李晔笑着告诉记者,出不限号门诊时,每天早上7时20分就要开诊。他最忙的一天看了162位病人,中间他只用了5分钟吃饭,用一分钟上了趟洗手间。“病人看多了,头真的会疼。不过不限号门诊不仅让病人都挂上了号,还能把疑难重症的患者转诊给最适合他们的教授。累点也值了。”李晔说。
    作为一位年轻医生,李晔觉得,医生对患者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因为前辈们都是这样做的:科室主任翁习生自费印制患者联谊卡,并在卡上注明自己的出诊时间、他本人和助手的手机号码。科室副主任林进从1984年做实习医生起就开始制作患者卡片。在这张正好可以放在白大褂口袋里的卡片上,每一位经他治疗过的住院病人都有两行简短的信息,使得他随时随地都能做到对每一位病人的病情烂熟于心。这样的卡片,林进已经积攒了整整一抽屉。
    2006年,李晔作为管床大夫接诊了一位患有骨肿瘤的阿姨。他像对待每一位患者那样,关心她病情的变化,耐心解答阿姨和她女儿的疑问。术后,他还主动把自己的电话留给患者,并定期打随访电话。再后来,阿姨的女儿成了李晔的妻子。
    李晔笑着对记者说,就算当着妻子的面,他也敢说是妻子主动追求他的。因为对他表白时,妻子说:“你能对病人这么好,对别人肯定也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