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期总第70期 2006年11月24日
第1版 2006年11月24日 协和要闻
1、中央在京三级医院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 11月17日,鲁重美书记在重点科室主任会议、总支书记会议和院朝会上通报了中央在京三级医院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座谈会议精神。
鲁书记介绍说,此次中央在京三级医院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座谈会的主要议题是:一、由北京医院、整形医院、东方医院、华信医院等单位交流情况;二、传达李熙组长讲话;三、通报查办案件情况;四、进行治贿工作布置。
会议指出,全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此间,卫生部拟定了六个相关文件,有《初步改进和规范药品、耗材、设备招标法》、《完善处方通用名》、《 规范社会赞助》、《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制度》、《 医院院长管理目标制度》和《建立厂商黑名单制度》,还出台了《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上六个文件目前正在积极向各方征求意见中。
会议还通报了北京市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情况。据介绍,北京市检察院、反贪局"查办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专项行动"于9月底前准备,9月底后进行周密安排,10月份全面铺开。案件有如下特点:一是案件主要发生在药品购销、设备采购、卫材采购方面,占案件总数的89.9%;二是案件涉及面较广;三是商业贿赂行为隐蔽,手段多样 ;四是招标、基建、维修工程的商业贿赂案件金额数量大。案件所涉及的人员有:卫生局局长、副局长 ;院长、副院长 ;科主任(数量最大);医务人员(医生、技师、护士)和行政工作人员。
会议指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还存在深入不够、自我解脱不够、查案力度不够、存在分摊的错误做法和长效机制的建设有待加快等问题。
会议强调指出,今后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是 :一、坚持把学习教育工作贯穿治贿工作全过程。重点是组织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大家依法行医。二、继续抓好自查自纠工作,延长自查自纠时间至11月底。延期就是给政策,大力宣传、启发大家充分利用政策,自我纠正,自我解脱。三、坚决纠正集体摊派的错误做法。四、坚决清理科室"小金库",特别是以赞助名义获得的款项私分问题,使大家明确"小金库"问题是治理商业贿赂的重点,要追究刑事责任。五、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六、查案重点:涉案数量大、态度恶劣、拒不上缴,以及6月29日以后继续收受回扣的 ;七、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卫生部整改组拟定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方案》,要求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防控。会议要求,不仅医院要建立长效机制,各科室也要制定有关措施,尤其是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岗位更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八、做好第三次督导调研工作。卫生部将在12月中、下旬进行督导检查,北京市将在12月上旬进行督导,全国确定八个点,北京在其中,协和是重点。会议要求各医疗机构既要抓好自查自纠,又要配合检察部门查案,同时要抓好医疗卫生系统的稳定,保护好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党办、宣传处)
2、我院信息系统发展建设的又一里程碑——全院病人主索引系统(EPMI)正式启动
本报讯(记者 林夕夕)10月24日,在病案科、信息中心、门诊部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与杜恩公司联合开发的“门诊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工程之一——全院病人主索引系统(EPMI)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从10月24日起,前来我院就诊的患者都能看到,在我院门诊挂号厅、门诊北楼等处张贴着几幅布告,告知患者我院开始实行门诊就诊卡制度,就诊卡办理地点设在门诊北楼一层。在办卡处记者看到,八个电脑桌依次排开,身着深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患者办理就诊卡。室内靠墙的一排椅子上坐着等候办卡的患者,秩序井然。据病案科刘爱民主任介绍,因为刚开始办卡,很多患者还不知情,办卡的人还不太多,但尽管这样每天最少也有二、三百人办卡,患者对持就诊卡看病态度积极,认为方便省事。至发稿时,医院东院区已为近9000名患者办理了就诊卡。
刘爱民主任介绍,我院的病案是“协和三宝”之一,经过80多年的积累目前已达到240多万份,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而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之一是姓名索引,即病人的主索引PMI。以往,这个索引掌握在病案科人员的手中。EPMI建立后,医院为每个病人建一个就诊卡,使每个病人都有一个唯一的就诊卡号,这个卡号与他的大病历相对应,等于为所有用户配了一把钥匙,当病人的相关数据与EPMI关联时,病人和医生通过输入卡号或刷卡就能打开他的相关资料。这不仅会极大地方便病人就诊和医生查询,还能使病案这个巨大的宝藏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化的第一步是病人姓名索引电子化。我院现在门诊挂号、收费、取药、住院病人管理等都早已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但是这些系统都互不相连,“各自为政”。EPMI的建立,可使这些“各自为政”的系统都能够连接在一起。比如挂号、化验、交费、取药、住院、甚至办理就餐餐票,只要一刷卡所有个人基本信息都一目了然。过去病人如果没有挂号,凭医生开的处方也可以取到药,以后如果不挂号,所有的检查、收费、取药等过程都无法进行。如果病人已经交过预付款,个人信息上就会有记载,病人就免去了多次排队交费的烦恼。
EPMI建立后,最大的优点,一是准确性会明显提高;二是节省时间。比如,我院为病人建病历一向非常严谨,但是过去由于多次输入或者手工书写,难免发生错误,EPMI建立后,住院处填写患者病历,患者姓名、病案号的准确率可以由以往的92%上升到100%。过去病人出院后随诊,发出去的随诊信,因地址填写不详,有高达40%的信件被扣上“查无此人”的邮戳被退回,以后地址准确率会大大提高。过去病人看病,每到一处,工作人员都要重复输入一次信息,多次输入不仅占用大量时间,还可能发生错误,以后不论在准确率上还是时间节省上,都会有很大的改观。过去病人住院,病历首页一般需二至三天才能送达病房,现在只需病人把打印好的病历首页带到病房即可,基本做到了时间上的同步。
刘主任还介绍说,我院的EPMI系统与其他医院类似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唯一性好,建立EPMI 将按建病案的流程来做,有严格的查询制度,患者如果办了多张相同ID号的卡,也只有一张能用。系统可以通过Patient Id(病人身份识别码)和Patient Internal Id(病人信息连接码),将病人的多个病历号产生关联。严格的操作流程是我院EPMI系统的最大优势所在,体现了“协和病案”管理的严谨性。
〖相关链接〗
我院信息系统发展历史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单机系统,到部门级的医院信息系统,直至现在进入了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院自1996年开始在全院范围实施局域网的建设,至今已建设完成了主干为1000兆、有3500余个信息端口、遍布院内各个科室和部门、具有相当规模的院区网络,为院内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通路。目前我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比较成熟,其中包括财务核算系统、药库/药房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门诊/急诊计价收费系统、门诊挂号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器材/物资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综合查询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住院病人管理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医技科室计价系统、手术室记价和收费系统、病人信息查询等。与此同时,还开发、实施了临床信息系统:包括检验/化验结果处理系统、胃窥镜系统、放射科部分RIS系统、病理科PIS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等。以上工作使我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正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门诊信息系统现状
门诊收费/划价信息系统是我院1997年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第一个上线的信息模块,到1998年底全部完成上线。2004年5月又完成了东、西两院信息系统合并,共同使用位于东院的集中数据库。门诊收费/划价系统实现了收费、划价一体化,使病人无需再为划价而排队。目前门诊收费大约有50台终端,日门诊量高峰7000人。设计的单个窗口划价收费能力为半天250人。门诊收费/划价系统能够自动和门诊药房、医技系统相连接,适应药品的实时调价,交费状况的实时查询,临床医技科室的查询。2004年医院挂号处实施了门诊挂号系统,该系统支持预约挂号、及时挂号、普通挂号、特需挂号,并实现了与病案室病案追踪系统的连接。
门诊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院门诊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挑战。由于没有统一的EPMI(Enterprise Patient Master Index)设计,病人身份无法被唯一确定,因此病人没有唯一的ID号机制,使得门诊各子信息系统难以集成,也使得病案室的病案管理系统中已有的240万份病人主索引难以为其它信息子系统使用,严重妨碍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应用;门诊挂号信息系统与门诊收费/划价系统彼此分散独立,缺少一体化设计,信息无法共享;门诊挂号信息不能被后续子信息系统模块所利用;没有门诊医生工作站,所有处方、检查申请都是手工,并且难以得到病人以往病史和做过的检查化验结果;没有大病历的病人每次来医院就诊时,都没有连续性,造成多次就诊和重复检查;没有护士分诊系统,不能满足分诊叫诊功能;不能与医技科室系统集成,导致病人不能得到及时的检查申请;门诊收费系统与医技科室系统没有互相整合,导致医技科室无法直接读取门诊已经收费的病人的预约申请等等。
门诊信息系统发展建设蓝图
面对这样的挑战,医院下决心全力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将要建立的新门诊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展现了以门诊医生工作站为中心,EPMI病人主索引为主线,其它系统为辅助的门诊信息系统蓝图。其中包括:发卡中心系统、分诊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医技科室系统以及全院病人主索引系统(EPMI)等待建及在建系统;包括挂号系统、门诊病案管理和追踪系统、划价收费系统、药房管理系统等已经实施但需要改造、升级或者替换的功能模块;还有药库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医院核算与奖金分配系统等现存的不需要作大调整的模块。
3、市卫生局加大对病人满意度考评 --患者对我院满意度达100%
市卫生局日前公布了近期对全市50家三级医院进行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对大医院的平均满意度为97.6%,其中对我院、阜外、友谊等19家医院的满意度达到100%。
从今年开始,市卫生局加大了患者满意度考评力度,从每年一次调查增加到两次,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此次调查由市统计局信息中心完成。调查内容包括对医院的就医环境、技术水平、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评价。
第2版 2006年11月24日 教育专版
4、2006-2007年我院继续教育授课安排
举办时间:每周四、五15:00--17:00 授课对象:全院医务人员
地 点:新业务楼四层多功能厅/西院门诊六层报告厅(同步视频) 学 分: I类1分 II类1分
日期 星期 时间 学时 授课 内 容
11月2日 四 15:00--17:00 2 临床合理用药系列之一: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感染内科 王爱霞 II
11月9日 四 15:00--17:00 2 临床合理用药系列之二:我院耐药菌谱的变化与临床 检验科 徐英春 II
11月10日 五 15:00--17:00 2 临床合理用药系列之一: 抗生素的合理应
用 感染内科 王爱霞 II
11月16日 四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一:临床学科与病理科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促进 病理科 陈 杰 II
11月17日 五 15:00--17:00 2 临床合理用药系列之二:我院耐药菌谱的变化与临床 检验科 徐英春II
11月23日 四 15:00--17:00 2 急诊危重医学系列之一:ARDS 内科马 遂II
11月24日 五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一:临床学科与病理科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促进 病理科 陈 杰 II
11月30日 四 15:00--17:00 2 临床合理用药系列之三:.临床实用药剂学知识 药剂科 李大魁 I
12月1日 五 15:00--17:00 2 临床合理用药系列之四:规范化疼痛治疗
麻醉科 罗爱伦 II
12月7日 四 15:00--17:00 2 临床合理用药系列之四:规范化疼痛治疗
麻醉科 罗爱伦 II
12月8日 五 15:00--17:00 2 急诊危重医学系列之一:ARDS
内科 马 遂 II
12月14日 四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二: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内科 沈 悌 II
12月15日 五 15:00--17:00 2 急诊危重医学系列之二:心力衰竭
内科 严晓伟 II
12月21日 四 15:00--17:00 2 急诊危重医学系列之二:心力衰竭
内科 严晓伟 II
12月22日 五 15:00--17:00 2 急诊危重医学系列之三:急性肾功能衰竭
内科 李学旺 II
12月28日 四 15:00--17:00 2 急诊危重医学系列之三:急性肾功能衰竭
内科 李学旺 II
12月29日 五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三:输血
内科 武永吉 II
1月4日 四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三:输血
内科 武永吉 II
1月5日 五 15:00--17:00 2 急诊危重医学系列之四:急腹症
外科 钟守先 II
1月11日 四 15:00--17:00 2 急诊危重医学系列之四:急腹症
外科 钟守先 II
1月12日 五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四:功能性胃肠病与心理障碍
内科 柯美云 I
1月18日 四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四:功能性胃肠病与心理障碍
内科 柯美云 I
1月19日 五 15:00--17:00 2 临床合理用药系列之三:.临床实用药剂学知识
药剂科 李大魁 I
1月25日 四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五: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内科 朱文玲 II
1月26日 五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六:糖尿病的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 内分泌科 向红丁I
2月1日 四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六:糖尿病的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 内分泌科 向红丁I
2月2日 五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五: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内科 朱文玲 II
2月8日 四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七:全身炎症反应
ICU 刘大为 I
2月9日 五 15:00--17:00 2 急诊危重医学系列之五:呼吸衰竭
内科 罗慰慈 II
2月15日 四 15:00--17:00 2 急诊危重医学系列之五:呼吸衰竭
内科 罗慰慈 II
2月16日 五 15:00--17:00 2 百家讲坛系列之七:全身炎症反应
ICU 刘大为 I
注:授课内容以当周海报通知为准。
4、继续教育系列讲座开始讲授
本报讯 经充分准备,我院继续教育系列讲座于2006年11月正式开始。11月2日下午3点至5点第一次讲座在新业务楼四层多功能厅举行,西院门诊六层报告厅同步视频转播,感染内科王爱霞教授讲授了《临床合理用药系列之一: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共有40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座。
教育处拟定今后每周四及周五,将举办面向全院职工的继续医学教育讲座。授课将以系列讲座的形式进行,目前已确立的讲座系列有“临床合理用药系列”、“急症与危重医学系列”、“围手术期患者的并发症处理系列”和“百家讲坛系列”等。授课计划已列在教育处网页和院报。每次讲座前还将张贴海报,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文/图 教育处)
5、教育处举办继续教育学分录入操作培训
本报讯 为与北京市卫生局的管理系统接轨,我院继续教育工作采用了IC卡管理。目前,IC卡和继续教育手册已发放。本次计分周期为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为规范继续教育学分录入工作,教育处于2006年10月26日和30日分别组织了两次“继续教育学分录入操作培训”。全院各科、处室继续教育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万希润大夫介绍了我院继续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及我院学分录入的具体规定,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的技术人员讲授了继续教育学分录入操作方法。 (文/图 教育处)
第3版 2006年11月24日医院文化
6、--“我谈协和人的荣辱观”有奖征文(十二)
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医疗工作者的永恒主题
五官总支皮肤科支部 李峰 甘戈
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索,我们深深认识到,离开了这种社会主义荣辱观,医疗工作者不可能始终保持思想上的进步和作风上严正,不可能真正成为一支具有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队伍,不可能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目标。抓住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就抓住了我院医德医风建设的关键,掌握了我院的立院之本、信誉之根和振兴之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变革、利益格局的分化、各种思潮的激荡,使医务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传统的医德医风面临着严峻考验,医疗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少数医务工作者放松了政治学习,在行业作风建设的认识上产生了误区,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淡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服务意识不强,对病人检查不仔细,诊疗不认真;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缺乏责任心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妨碍了党对医疗事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医疗工作者的认同度,败坏了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转变行业风气,成为医疗事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要管好医院,仅靠行政命令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必须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广大医务人员知荣明耻,一方面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的光荣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明确自己对病人道德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把这种荣辱观转化成信念,医务人员就会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综上所述,在医务工作者中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医院的管理与医务人员的道德信念统一起来,才能切实保证医院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结合自身的学习和认识,我们认为在医务工作者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注意三个问题。
首先要掌握其与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结合点。医疗技术的革新和患者要求的提高,不但给医疗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医疗工作者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它要求医疗卫生行业的教育工作应把医风医德建设放在核心地位,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八荣八耻”重要思想,明确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增强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刻苦学习的观念,发扬协和的优良传统,认真解决自身在思想上和业务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专业水平,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基础和技术保证。这样,可以进而围绕“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引导党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围绕“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引导党员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围绕“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引导党员学习成才;围绕“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引导党员创新创造;围绕“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引导党员培育新型人际关系;围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引导党员弘扬职业文明;围绕“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引导党员遵章守纪;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引导党员甘于奉献。
其次,在医务工作者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点要解决医护人员的理想信念问题。人生如屋,信念是柱,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些人堕落的根本原因。我们要通过对“八荣八耻”的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服务观、利益观、地位观,不断提高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水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加强道德修养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方面,医务工作者应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模范遵守以“八荣八耻”为标尺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和情趣,决不能热衷于物质享受,决不能沉湎于低级趣味;要更加注重道德品行,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在我院广泛形成讲廉耻、尚道德、重修养的良好风气。
在医务工作者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应注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疗行业是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紧密联系的重要“窗口”行业,搞好我院的“八荣八耻”学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对于树立良好的医疗行业形象,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医患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缺失,不但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面对问题,我们要敢于正视,勇于解决,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努力探索解决的有效办法。一方面,医疗卫生机构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医务工作者要牢记“八荣八耻”,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尊重患者意愿,设身处地的体恤患者痛苦,体谅患者困难,视病人为亲人,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另一方面,医患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帮助患者了解医学规律和医疗特点,理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难处。只有通过医患双方面的努力,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总之,我们医务工作者都应从大局出发,以“八荣八耻”为行为处事的标杆,更应时刻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的思想,不断激发崇高精神追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明确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该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成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行为作风硬,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当代医务工作者,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树行业新风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7、Smile
The Third Prize, Wang Lijin from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Good afternoon
Honorable judges £¬ 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very glad to stand here sharing my speech with you .Today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smile
Actually in this world only human being can smile .This is a unique gift of all mighty for mankind .The medical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a smile will affect 17 muscles of the whole body. A laughter with holding the belly excels doing 15 minutes¡¯s exercise . Laughter is the simplest, most natural and most beneficial sport of the whole body . Smiling can make spirit relaxed and healthy body with defering the decrepitude.
Smile as a body language likes "lubricant" during our communications with others. It expresses the pleased affection. It is also a symbol of cordialness and amity.
There are so many advantages of smiling .Why not put on a smile? I am a happy person and I love being happy. It is just a very contagious thing. It brings life to persons standing around me . Putting on a smile for someone else can change the way a person feels. It could be done anywhere even during our work .I know how it feels to receive a smile back .this is something I try not to lack .when I am in front of the sicks ,I know I can not alleviate their physical sufferings ,but a smile may be able to give their some encouraging and comforts .a smile comes from the hearts within is as shiny as a bright yellow sun . I am very glad there is a thing as a smile in the world . I wonder what it will be like without one .
" Is it not a joy to have friends come from afar ?" the idiom portraits the feelings of friendly and hospitable Chinese people and express the sincerity of the city -----Beijing . As we all know ,the Olympic of 2008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 As hosts how can we express our enthusiasm to our friend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 result is your smile. Your smile is one facial expression , you and he smiled which is two facial expression , 10 million people in smile is a city's facial expression. So let 's put on a smile and the world would be more beautiful .
Finally let me end my speech with a poem .a smile is a gift that anyone can give .
It costs nothing, but saves much.
It enriches those who receive, without impoverishing those who give.
It happens in a flash, and the memory of it sometimes lasts forever.
None is so rich that he can get along without it, none so poor that he is not enriched by it.
It creates happiness in the home, fosters goodwill in business, and is the countersign of friends.
It is rest to the weary, daylight to the discouraged, sunshine to the sick, and Nature¡¯s best antidote for trouble.
It cannot be bought, borrowed, or stolen, for it is no earthly good to anyone until it is given away.
If you meet someone too burdened with grief or worry to smile, just give him one of yours.
For nobody needs a smile so much as he who has none left to give.
第4版 2006年11月24日 综合消息
8、院党委组织职工参观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
本报讯 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是中国革命史上辉煌的一页,是震惊世界、感天动地的一曲英雄主义赞歌。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院党委分五批组织全院职工参观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
这次展览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展现了红军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有助于人们走近长征,在追寻历史中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参观前大家踊跃报名,参观结束后都感触颇深,认为是一次生动的革命史教育,表示要发扬革命烈士不怕困难、勇于牺牲、争取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党办)
9、我院网络改造项目完成验收
本报讯 11月13日,由航天四创公司承建的我院网络系统改造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陈杰副院长到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器材处姜玉新处长对网络改造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信息中心宋忠良副主任做了《网络改造工程总结报告》,航天四创公司杨付玉总工做了《工程实施测试报告》,并审查了合同设备交接资料、文档资料和网络系统测试报告,并实地考察了我院网络系统各主干、分支设备。
宋主任介绍说,网络升级改造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抵御病毒干扰能力加强、具备了完善的网络自愈能力。
验收会后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先进、配置合理,项目实施成功。该项目在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医疗行业达到了先进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信息中心 张益钊)
10、西院区召开病房医生工作站上线动员培训会
本报讯 在院领导在大力支持下,经过西院综合办、医务处、护理部、信息中心、药剂科和住院处等部门的充分筹备,西院区病房医生工作站上线动员培训会于11月8日下午召开。陈杰副院长、医务处盖小荣副处长、护理部郑建平副主任、信息中心刘海一主任、住院处梁国英主任等参加了动员培训会,并就西院区医生工作站上线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希望。会议由综合办叶玉琴主任主持,约有120余名医护人员到会。
会上,陈杰副院长首先做了动员,他强调了建设医生工作站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医护人员要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沟通与配合,共同做好西院区医生工作站上线工作。医务处盖小荣副处长就规范医嘱内容及格式等对医生提出了具体要求。护理部郑建平副主任就医护配合对护士提出了具体要求。信息中心刘海一主任主要从医生工作站的作用、发展及医院今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计划等方面,说明了建设医生工作站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和谐高效的医疗环境。住院处梁国英主任对医生工作站上线收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举例说明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医务人员防范。最后综合办叶玉琴主任再次强调了西院区医生工作站上线的任务计划表,希望各科室大力配合,共同做好此项工作。动员会后,信息中心对西院区全体护士进行“配套护士工作站流程变更及相关问题处理”的培训。
西院区医生工作站上线工作将于11月9日至12月15日分三批完成。 文/图 综合办公室
11、2006年第三季度群众来信情况
2006年第三季度我院共收到感谢信60封,锦旗、牌匾105面。分布如下:
感谢信:
泌尿外科15封,神经内科7封,基本外科、中医科、普通内科各4封,特需医疗部3封,心胸外科、骨科、肾内科、呼吸科、口腔科、心内科各2封,妇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消化科、ICU、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门诊部、心外科、免疫科各1封。
锦旗、牌匾:
基本外科23面,妇科15面,泌尿外科14面,血管外科、胸外科各6面,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各5面,中医科4面,骨科、肾内科、ICU、感染科各3面,肝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呼吸科各2面,急诊部、口腔科、儿科、特需医疗部、体检中心各1面。
感谢信和锦旗总数前三位的科室为:
泌尿外科29,基本外科27,妇科16。 (袁家源整理)
12、图片新闻
我院广大职工踊跃为贫困地区捐赠衣物1921件,55个大包被连夜送上火车。摄影/袁家源
11月16日王荣金老书记和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参观了院史陈列馆,他们是院史陈列馆建成后的第一批参观者。摄影/寇杰
10月25日,在举国上下共庆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干部保健特需总支第三支部全体党员,在庄严的党旗下召开了新党员发展会,接收了2名新党员。图片由科室提供
13、我院召开2006 年计划生育工作会议
本报讯 11月11日我院召开了2006年计划生育工作会。参加会议的人员为各部门计划生育宣传员和计划生育工作干部。
党委副书记杨玉雯同志在会上讲话指出,“计划生育工作要以人为本,情字当头,要求真务实,把执行、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与关心职工身体健康联系起来,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保健科秦薇同志汇报了东华门街道对我院2003-2006 年计划生育工作的联查情况。多年来我院的计划生育工作在领导与职工的支持、配合下,一直得到街道与周围兄弟单位的好评。 2006 年我院克服困难完成了因流动人口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所需要的系列证明、手续的办理工作,使我院的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认可。会上,感染科刘正印副教授介绍了乙肝与生育的相关知识,深受与会同志的欢迎。 (保健科 秦薇)
第5版 2006年11月24日 资讯 技术 新知
14、国际著名姑息医学专家Lickiss教授来我院交流
息医学先驱、世界卫生组织中国顾问(癌症疼痛管理)、澳大利亚皇家内科学会会员、英国爱丁堡皇家内科学会会员、澳大利亚皇家Alfred王子医院姑息科主任J.Norelle Lickiss教授来我院肿瘤内科访问、讲学。
10月16日,Lickiss教授在陈书长教授、白春梅副教授和王毓洲副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肿瘤内科病房、门诊和实验室。并听取了关于科室概况的介绍。参观中,Lickiss教授对科室规范的诊疗方案和高效率的临床工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医护人员一丝不苟、井井有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
Lickiss教授在两例晚期肿瘤患者的查房讨论中,在姑息治疗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并作了题为《姑息医学》的学术报告。她带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充满艺术性的精彩讲解使大家耳目一新,近距离感受了国际大师的风范。
10月19日,Lickiss教授再次来到肿瘤内科与大家开展姑息治疗的讨论,并表示双方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展跨国研究和交流互访。双方重点对于协作及为肿瘤内科培养姑息高级专家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探讨,达成了一致的合作意向和具体框架。最后,Lickiss教授愉快地接受了陈书长教授赠送的感谢状以及明年再来我院交流的邀请函。
肿瘤内科学作为一个专业于1965年出现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成立时。前身为肿瘤化疗科的协和肿瘤内科是一个年轻的科室,迄今走过了5年的风雨历程。肿瘤内科始终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分秒必争地汲取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用科学、规范、先进、人性化的治疗为广大患者提供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为协和在肿瘤界赢得更好的学术地位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认识“姑息治疗”和“姑息医学”
1.姑息治疗的起源和定义。
姑息治疗起源于公元4世纪古罗马拜占庭Christain社会机构发起的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姑息医学最初作为一门医学专业诞生在1987年的大不列颠。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治疗其他痛苦症状,包括躯体的、社会心理和宗教的干扰,来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从而改善面临生命威胁的患者和他们的亲人的生命质量。2003年国际乳癌会议提出将“最大耐受性治疗”转变为“最小有效性治疗”,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思想融入到肿瘤的综合治疗中。
2.姑息关怀让生命更从容、更有尊严。
肿瘤患者在临终前往往是被医生和护理人员包围着,而亲属和朋友在医院里变成了只能作壁上观的看客。肿瘤不但削减着人的身体功能,还打击了人的尊严,使濒死的患者无助地面对着身体的不断衰弱和伴随而来的其他各种来势汹汹的痛苦。生命和疾病末期的姑息关怀是患者最后的人权。姑息关怀就是与死神谈判,让绝症患者及其亲友面对死神的威胁活得更有尊严,其间饱含着人文关怀精神。安详、平静、快乐地过好最后的每一天--姑息治疗的神奇作用能让生命如此从容,它是在当今社会中帮助患者实现“美好死亡、在尊严中结束生命”设想的最佳手段。
3.我国急需发展姑息医学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我国现有肿瘤患者700多万,每年新增200万以上,肿瘤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上世纪末,以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10%为标志,我国已经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数将突破2亿,到2040年将达到4亿。而老年人正是肿瘤的高发人群。老年肿瘤患者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社会中均属于弱势群体,肿瘤被发现时多处于晚期,患者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差,许多针对肿瘤的治疗无法进行,因此姑息治疗特别重要。我国肿瘤学界姑息医学专业的基础相对薄弱,今后需要在这方面花大力气重点研究以应对愈来愈严峻的挑战。
15、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效果好
美国Molecular Insight公司与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本报讯 10月20日下午,10号楼223教室济济一堂,座无虚席。我院内分泌科和核医学科的部分专家、教授、临床医师与美国Molecular Insight制药公司首席医学官Nicholas Borys博士一起讨论了131I-间碘苄胍(MIBG)在治疗嗜铬细胞瘤中的应用。
Molecular Insight制药公司是一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剑桥的新药开发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科研实力,该公司现正与美国多家著名医院合作进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药物研发。超敏131I-MIBG是该公司全力开发并已获得美国FDA 批准的一种可正式用于恶性嗜铬细胞瘤临床治疗的核素药物。
Nicholas Borys博士介绍说,MIBG是去甲肾上腺素类似物,能被嗜铬细胞瘤细胞摄取,现用已标记放射性核素131I的MIBG被嗜铬细胞瘤细胞摄取后,根据其使用131I的不同放射性剂量,分别显示其显像(小剂量)或治疗(大剂量)的不同作用。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多个国家已选择用大剂量131I-MIBG治疗恶性及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达到减轻病人症状并缩小肿瘤体积的良好疗效。该公司在亚洲仅选择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和核医学科作为合作对象,并将在明年进行国际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Nicholas Borys博士报告结束后,内分泌科和核医学科的多位医生就131I-MIBG治疗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Nicholas Borys博士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学术会议前,陈杰副院长会见了Nicholas Borys博士,并代表医院欢迎其来访。临床药理中心单渊东教授与Nicholas Borys博士进行了友好会谈,着重介绍了在我院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情况和实施办法。内分泌科和核医学科的数名医生与Nicholas Borys博士等一行还就嗜铬细胞瘤的131I-MIBG治疗进行了深入讨论。内分泌科曾正陪教授讲到,我院目前已收治嗜铬细胞瘤400余例,是世界上诊治嗜铬细胞瘤最多病例数的医院。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院收治的疑难、复发和恶性、转移的嗜铬细胞瘤病人也在逐年增加,我院多科协作、充分发挥协和综合优势,对疑难、恶性嗜铬细胞瘤进行会诊,积累了丰富的诊治各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又围绕该病发病机制及遗传因素开展了基础研究,使诊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核医学科李方教授、陈黎波副教授介绍说,我院从1995年开始运用131I-MIBG显像技术以来,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近年来开展对嗜铬细胞瘤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及核素治疗也取得了成功。但因目前国内无MIBG来源,影响了疑难嗜铬细胞瘤、特别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因此需要引进国外新药,加强国际合作,以进一步提高诊治我国疑难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水平,为病人送去福音。(内分泌科)
16、中日医学家共同关注“生活方式相关疾病”
内分泌科举办中、日双边小型专题研讨会
本报讯 9月27日下午,在老楼6号楼2层会议室里举行了代谢综合征和肾上腺相关疾病关系的中、日双边小型专题研讨会。日本京都国立病院内分泌研究部部长成濑光荣教授、铃木知子工程师、日本国立小仓医院田真人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曾正陪教授、朱惠娟、童安莉、卢琳主治医师及内分泌高血压组的研究生们共同参加了此次讨论会,与会者均用英语进行汇报与交流。
会议由曾正陪教授主持。成濑光荣教授是我院的老朋友,曾多次访问中国和北京协和医院,目前正与我院合作在北京和太原两地开展一项国际合作课题,即发展中国家中包括代谢综合征、肥胖及高血压等在内的与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的患病状况调查。成濑光荣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的立项背景及课题参加单位之一山西省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述患病情况的部分调查结果。铃木工程师介绍并现场演示了如何在国际互联网络上填写该专门的调查问卷表。田真人医师介绍了在日本国立小仓医院进行的一项住院肥胖病人的不同热量饮食控制治疗,结果显示严格的饮食控制能有效减轻体重,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内分泌科满娜博士后、梁伟博士和陈适博士也分别就其研究课题中对肥胖性高血压、脂肪因子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我们在健康人群中调查有关生活方式疾病的初步结果等作了认真的汇报。大家踊跃发言,与日本客人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切磋,讨论会场气氛热烈、活跃。成濑教授还对我院研究生们的实验提出了非常中肯和有益的建议。
最后,成濑光荣教授衷心感谢曾正陪教授的友好邀请和盛情款待,并对顺利完成该项国际合作课题和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开展进一步合作表示充满信心。
第6版 2006年11月24日 人物采风
2006年,对于中日两国育儿交流活动来说,是一个喜庆的年头,两国儿童工作者携手合作,交流科研心得,切磋育儿体会,如今整整20年了。今年又逢第五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和第一届葛西健藏儿童幸福奖颁奖之年,一批在儿童健康事业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受到表彰,我院儿科籍孝诚教授喜获第五届国际内藤育儿奖。
17、儿科专家籍孝诚教授记事
籍孝诚教授自青年时代起就从事于儿科医学事业,在五十余年的临床工作生涯中,不断钻研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儿科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对于疑难病症的处理有独到之处。
籍孝诚教授1923年11月出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在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任住院医师和总住院医师。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赴前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做研究生,1959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到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工作直至1991年离休。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副教授、教授。1982-1985年间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
曾兼任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围产期国家协调员、项目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宣教组专家,北京市妇幼卫生顾问,并担任过《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新生儿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儿童发展杂志》编委会主任等。
现担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常委,幸福泉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顾问,中国人口学会生殖保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专家等。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前辈林巧稚教授和儿科前辈周华康教授的亲自指导下,籍孝诚在国内较早对于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实施换血治疗并获得成功。在临床中他发现对脓胸患儿反复胸腔穿刺冲洗非常痛苦,就研究改进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使患儿得到有效医治并减轻了痛苦。
70年代初在没有呼吸机设备的情况下,他率领儿科医生们轮流手捏气囊,用正压通气的方法抢救了一个又一个危重而弱小的生命。
虽身为城市大医院的儿科医生,籍孝诚教授一直心系农村广大儿童。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先后六次参加农村巡回医疗队,在甘肃、山东、河北及京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医疗队期间,籍孝诚教授每日跋山涉水数十里为农村儿童送医送药上门,解决他们的疾苦;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使身心得到锻炼。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令籍孝诚教授深受震撼,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当地培训赤脚医生,与学员一起下乡、采药,教授他们医学知识和技能。后来这些赤脚医生大都成为农村卫生院的院长或业务骨干,成为当地农村医疗中的主力。
在下乡期间,籍孝诚教授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注意收集宝贵的儿童健康数据。为得到当时河北省安国县儿童生长发育的第一手资料,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量板和体重秤,为农村儿童进行生长发育指数的测量。20世纪70年代初在山东防病救灾时,他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愈了许多营养不良的儿童。
1983年,籍孝诚教授继周华康教授之后接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他为人师表,医德高尚,将所有爱心奉献给儿童,对青年医生热情传帮带,在全科树立起一面团结奋进的旗帜。此间,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的称号,受到当时卫生部陈敏章部长的大会表彰。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他以言传身教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周围的年轻人和学生们。籍孝诚教授一贯重视对协和医大学生的培养,他生动的课堂语言和英文授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担任协和医大儿科总论的教学达十年之久。几十年来,籍孝诚教授主编了《儿科临床指导》,参与撰写《实用新生儿学》、《中国妇产科学》等专业著作,在中英文专业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0余篇。
籍孝诚教授于198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圣迭哥分院做访问学者,学习当时在我国尚未建立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和围产医学。回国之后,他大力宣讲并开展工作,与其他教授一起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了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从一台呼吸机和3台婴儿暖箱起家,为抢救危重患儿的生命奠定了基础。他还倡导联合妇产科成立围产医学小组,强调儿科医生下产房,与产科医生共同讨论高危产妇的母婴健康问题,形成了制度并一直坚持至今。当时国内围产医学尚未兴起,籍孝诚教授于1985-1989年间组织全国十个项目单位参加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援助的围产期项目,先后邀请十多位外国专家来我国讲学、培训,普及围产医学知识。国际组织和专家还支援了一些产科和新生儿用具给我院,为我国开展围产医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籍孝诚教授致力于东西方医学领域的交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先后两次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临时代表参加在瑞典召开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研究会及在菲律宾召开的妇幼工作会议,并在大会上做报告。1989年和1992年分别参加了在日本和意大利召开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围产医学大会。1991年作为团长率领中国围产医学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参观访问。他先后两次领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从事新生儿硬肿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硬肿症在中国农村的状况。他积极推广花钱少、效率高、容易普及的适宜技术,并在中英文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领先指导了新生儿硬肿症在中国农村的研究。几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访问,积极宣传我国儿科学界取得的巨大成绩,与许多外国专家结为挚友,堪称在儿科学领域国际交流的友好使者。
1991年籍孝诚教授离休之后,虽从繁重的医、教、研工作中退居二线,但他为儿童事业发展的热情丝毫不减当年。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带着老一辈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伟大工程之中。1992年,他与一批年逾花甲、毕生在儿童发展科学领域辛勤耕耘并卓有建树的老专家一同创立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推动了中日两国在儿童发展等多方面的合作。
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儿科专家,籍孝诚教授越来越体会到儿科医生的责任不仅是为有病的孩子们看病和治病,更重要的是预防孩子们生病。通过几十年的从医经验和中医理论的研究,他将中国传统按摩与现代抚触技术结合起来,创立了独树一帜的“籍教授婴幼儿按摩操”,出版了《抚触成长—籍教授婴儿按摩操》科普书籍、光盘和录像带,深受年青父母的欢迎。1996年籍孝诚教授又将婴幼儿潜能开发融入到儿童保健中来,不遗余力地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奔波和操劳,他的工作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和广大家长的赞扬。
籍孝诚教授对孩子永远倾注着无限的爱,他常常为从事的儿童健康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百年,不虚此行也”!图片由本人提供
18、八十寿星王直中教授记事
王直中教授, 国内外著名的耳鼻咽喉科专家。1926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1946年就读于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 1951年毕业后任职于北京协和医院,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第五、六届主任委员,《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主编,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现任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名誉主编。他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被批准的博士生导师,并在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王直中教授医学基础理论扎实,知识渊博,从医50多年,有极丰富的经验和很高的造诣,在国内外耳鼻咽喉科界享有盛名,对我国耳鼻咽喉科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顾八十岁的高龄,目前仍然坚持每周出两次门诊。
早在1956年,他就开始了职业性耳聋的调查,开创了我国噪声性耳聋的诊断及治疗工作;现在大量的噪声性耳聋专著中均引用了他当年的调查结果,为我国噪声性耳聋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王直中教授深入研究了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的传导性耳聋和耳硬化症。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听力和日常生活,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其病情迁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王直中教授从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入手,深入研究了化脓性中耳炎破坏听小骨、影响听力的机制及重建听力的方法,使大量的患者不仅去除了耳朵流脓的病痛,而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他们的听力,并且防止了疾病的发展。耳硬化症是一种影响患者听力的镫骨疾病,主要表现是患者听力逐渐下降,而开展镫骨手术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镫骨是听骨链中直接和内耳相连的听小骨,因此镫骨手术要求手术者有丰富的耳科手术经验。王直中教授当时在邹路得教授的带领下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镫骨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手术后患者的听力明显得到提高。
60年代王直中教授开展了仿Woodmann手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并采用Woodmann手术入路进行杓状软骨声带突内移手术治疗甲状腺手术后单侧声带麻痹,使多数病人改善了发音功能。
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王直中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显微镜下经鼻中隔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该手术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头面部暴露部位的切口而且还可以减少对颅内结构的损伤,目前仍是垂体肿瘤切除的经典术式。经和内分泌科合作,这项成果获得91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77年,王直中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耳蜗电极埋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参加研制的插座式人工耳蜗获1982年卫生部乙级科研成果奖。1981年回国后他领导下开展的单导感应式人工耳蜗研究也获得1988年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后来王直中教授还指导进行了人工耳蜗患者的心理物理学测试、汉语最低听觉功能测试、急性电刺激对动物耳蜗及脑干耳蜗核的影响、面神经电图及面神经磁刺激等课题研究,为日后耳鼻咽喉科人工耳蜗植入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0年代中后期,王直中教授带领全科同仁与呼吸内科合作开展悬雍垂腭咽成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直中教授长期担任医学生、进修生、各级医师和各种学习班的教学工作,为耳鼻咽喉科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们有的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代表或骨干力量,担任了各种学术团体的领导。
王直中教授多年来还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对工作一丝不苟。由于在医疗服务中的突出表现,他曾多次受到嘉奖。他坚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病人,同情病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协和耳鼻咽喉科医师。他曾经要求协和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不能穿红色衣服上班,他解释说:耳鼻咽喉科有着专业的特殊性,很多患者伤口都是靠压迫、填塞止血,鲜艳的衣服容易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导致出血增多。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为他这种对患者细致的关心所感动,并一直将这一习惯保留至今天。王直中教授对各级医生要求相当严格,在查房的时候,他要求管床医生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案等都要谙熟于心,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情况。所以每一位参加过他的查房的医生都清楚记得,王直中教授查房前要仔仔细细看书、查文献,认认真真地准备病历,从而使大家也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王直中教授八十寿辰到来之际,全体耳鼻咽喉科同仁祝贺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大家深知:目前耳鼻咽喉专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要保持协和耳鼻咽喉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只有继续发扬王直中教授等老一辈协和耳鼻咽喉专家开创的优良传统,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努力进取、不断创新;才能不辜负他们的希望,再创协和耳鼻咽喉科的辉煌。图片由科室提供(耳鼻咽喉科)
第7版 2006年11月24日健康传播
19、健康之路“情系红丝带”四川昭觉行有感
风湿免疫科 张卓莉副教授
10月12日至18日,我受医院的派遣,参加了由卫生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组织的健康之路“情系红丝带”公益扶贫活动。我们这个小分队义诊服务的地点是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在彝族地区服务的时间里,我们感受了彝族同胞的热情,也体察了当地的民情,同时也把党和政府对当地百姓的关心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10月12号早晨5:50分,我们在中央电视台集合,8:10分从首都机场起飞,从成都转乘西昌的飞机,下午2点多到达西昌,迎接我们的大巴车已经等在机场,我们马不停蹄地坐上大巴向昭觉县进发。
车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盘旋,山路两边的山坡上草木郁郁葱葱。久居北京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此时北方的灰色,突然进入一个保留着原始自然风貌的南方,大家都很兴奋。司机是本地人,对山路很熟悉,大轿车开得很“炫”,我们经常被左右摇摆,时不时发出惊叫。尽管旅途疲劳,但是我们的倦意早被美丽的景色和紧张驱赶跑了。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此次健康之路活动的目的地-昭觉县城。
昭觉县是一个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央电视台著名的主持人王小丫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县城里除了服务业以外,基本没有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街上可以看到很多游手好闲之士,也有很多年迈的人蹲在街头。看得出来这里的外地人不多,我们的车子一进县城就迎来了很多路人的驻足观望。
接待我们的是当地的一个副县长和县医院的院长。医院院长是一位当地人,他如果不介绍,你一定认为他是个乡下人,说话大嗓门、满脸胡子拉碴、衣着非常随便,看起来邋邋遢遢。他又是一个很豪爽的人,酒量大得惊人,据说一顿可以喝三斤白酒,真不知道他的肝是什么制成的。他在给我们敬酒时说:走遍全国各地,最怕北京二锅头,只喝了一斤就醉了。我们不禁惊呼:啊!
我们入住的酒店设施很陈旧,由于来昭觉的客人不多,房间的设备看起来是好的,使用时发现竟是坏的。台灯不亮、落地灯一挪动灯帽脱落下来。淋浴间喷淋器一碰就倒下来砸在身上,像是恐怖片里的场景。
次日早晨,参加活动的医生被分成两组,一组在县城中心广场义诊。另一组下乡,我留在县城。广场上前来就诊的百姓非常多,等待看病的人排了里三层外三层。从他们的衣着可以看出当地人并不富裕。义诊时还闹了一个笑话。在给一位老年人诊断时,我看到她的骨质疏松情况很严重,就建议她每天喝牛奶补钙。一旁陪同我义诊的当地大夫笑着说:“张大夫,这里老百姓吃饭都很困难,哪有钱喝牛奶!”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也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了。我们从北京出发时,各家医院都提供了很多药品,这些药品帮了我们大忙。几天的义诊活动,我们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给前来就诊的患者提出了很好的治疗建议,让当地人深深的感受到了来自北京的关怀。
下乡的大夫们则走家串户,看望了当地一些很贫困的家庭。由于昭觉地处川滇交界,因此成了毒品流通的必经之地。通常毒贩会引诱当地人吸食毒品,等成瘾后逼迫他贩毒。也有的人为了挣钱而贩毒。种种原因导致昭觉成了艾滋病的高发区。下乡的大夫回来后介绍说,他们曾经去了一户患有艾滋病的村民家,家里的房子是当地政府帮助盖的,屋里只有做饭的锅灶和睡觉的床,墙上有一个黑漆漆的洞没有窗户。医疗队给这家人留了一部分药,同行的中央电视台同志捐了部分现金。他们还介绍说,乡下人生活很苦,一日三餐的主食只是土豆。由于缺少经济来源,很难吃上蔬菜、肉、米饭。如果不是这次活动,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很难想像出山里人的生活。
结束义诊活动后,我们便开始在当地医院查房和出门诊。第一次走进县医院时我们吓了一跳:医院的楼道比不上北京郊区闲置的厂房,楼道墙壁上黑漆漆、斑驳陆离,地面凹凸不平。设备非常简陋,甚至比不上东部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医院药房的药品种类稀少。院长介绍说:有条件的人去西昌或成都看病,没有条件的人根本不来看病,因此县医院几乎成了“秃头上的虱子”。
医疗队在昭觉县工作了四天,所到之处受到彝族百姓的热烈欢迎,但是我们的心情并没有一丝轻松。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许多方面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边远地区还有很多像昭觉这样的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就连基本的衣食住行还都存在困难,缺医少药。这些欠发达地区需要国家资助,我们每个人有责任帮助他们致富,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
第8版 2006年11月24日 健康传播
糖尿病已趋于流行,全球有两亿糖尿病患者,而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四千万,并且还在迅速增加。有学者指出,20世纪最后20年研究热点是艾滋病,本世纪的前20年研究热点应为糖尿病。
糖尿病不但多发,而且如不加控制,还将出现各种急性、慢性心血管、周围和中枢神经、泌尿、消化、呼吸、眼、全身性感染、足坏死、脂肪和尿酸代谢等多系统并发症。伴随外科疾病和妊娠等情况,糖尿病的治疗会变得更为困难,出现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给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因此,糖尿病的防治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明,占糖尿病人群90%以上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更是可以预防的。
20、多运动 少吃油 不花钱就能预防糖尿病
内分泌科 赵维纲副教授
这些后天因素可致糖尿病
所谓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指预防糖尿病发生。有人问,人类的遗传基因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化,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么多的糖尿病病人呢?甚至出现了子女先患糖尿病,父母反而在其后才发现糖尿病的情况。
研究表明,不良的后天因素可以在糖尿病先天易感的遗传基础上,起到促使糖尿病发病的决定性作用。
这些后天因素包括:
●很少运动
●高热量的饮食习惯
●超重和肥胖
●吸烟
●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
●其他
上述不良后天因素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中不发达社区的人群中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些区域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长得最快。
预防糖尿病要听专家的
但是研究也证明,针对上述不良后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完全可以避免糖尿病易感性人群发生糖尿病。这些应对措施包括:
●增加运动量
●减少摄入高热量食物
●减肥
●戒烟
●缓解生活工作压力
●药物干预
当然,采取预防措施要在专业医生、护士及营养师等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进行,或偏听偏信,以免防病不成反添病。
干预糖耐量低减
可不得糖尿病
内分泌科 王 姮 教授
糖耐量低减的特点为糖负荷后出现高血糖,常表现为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
糖耐量低减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在这个阶段给予干预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患者首先要实行适当的膳食控制,即按照患者的理想体重和劳动强度计算全天所需的总热量进而制定相应的膳食,总热量的50%应来自碳水化合物,减少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取量。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半小时至1小时,如快步行走(可在三餐后半小时后开始)等。在此基础上,可选用降低餐后高血糖的药物,如拜糖平,三餐时各服1片(50mg/片),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肥胖的糖耐量低减患者可加服格华止,每餐1片(0.5g/片),同时增加运动量以减轻体重。服拜糖平后,部分患者若腹部胀气很显著,排气很频繁,不能忍受,可以改服每次半片;或者将拜糖平停服,改服其他替代药。
21、控制糖尿病神经病变需“多管齐下”
内分泌科 茅江峰
患者问题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已经5年了。这几年,我一直坚持服药,但是没有监测过血糖,饮食也没有怎么控制。三个月前,我全身皮肤开始疼痛,像针刺一样,白天还能忍受,晚上浑身像是蚂蚁在爬一般难受,根本没有办法入睡。到医院一查,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建议住院治疗。可我不明白,我坚持吃药了,怎么会这样?我如果坚持治疗,将来结果会怎样?
北京周女士疼痛缘于神经、血管双重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人体,手指和皮肤感受到的冷、热、痛觉信息,通过神经细胞传递给大脑中枢。很多传递信息的神经细胞有1~2米长,它们的周围,缠绕着很多细小的血管,这些血管为神经细胞的存活提供养料。长期的血糖升高,会对神经细胞造成直接的毒害作用,也会引起周围细小血管发生堵塞,导致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发生障碍。也就是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神经和血管两者共同受到损害的结果。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麻木、手脚发凉、静息性疼痛等感觉异常。小部分患者会出现像周女士这样严重的皮肤疼痛表现。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越差,患糖尿病时间越长,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在个别患者,即使血糖控制尚可,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外周神经病变。
药物治疗须联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首先需要全面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在此基础上,常用药物有三大类:①营养神经药。包括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目前使用最广的药物是甲钴酰胺,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②扩张微小血管的药物。最常用的是前列腺素E,静脉用药。③其他类型药物,包括口服或局部涂抹的止痛药物、抗焦虑药物、中医中药等。常言道,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越多,提示治疗的效果可能越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可谓多矣。
症状缓解比例存在两个2/3
一般情况下,在采取以上综合治疗措施后,大约2/3的患者可以在2~4周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因为受到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出现神经症状的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众多因素影响,个体之间的疗效差异很大。个别以皮肤针刺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很可能在经过多位专家的全面治疗后,症状没有丝毫缓解。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可能会导致患者和医生对治疗失去信心。长期随访发现,这些顽固性皮肤疼痛患者,如果能够坚持全面的治疗,约2/3的患者在出院后的6~12个月,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当然,也有个别患者忍受皮肤疼痛之苦达10年之久而未缓解。
控制好血糖、血脂和血压是防治关键
总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属于当前医学界的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全面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必要时给予充分的营养神经和扩张血管治疗,是预防和治疗此类病变的最佳方法。对于症状持续不缓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异常痛苦的时光。
22、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本报讯 我院积极响应中国医院协会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同步进行的“医患携手共赢”健康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的号召,心理医学科和宣传处共同举办了面向患者的心理学讲座。心理医学科洪霞医师所作的题为《心理医学科医生与您“心”的沟通》的讲座,受到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
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健康,洪霞医师在讲课中强调: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就给健康进行了如下定义,“不仅指没有疾病,还指身体、心理、社会处于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做为医生,每天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更是一个个完整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社会心理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医师需要切实实践“生物-心理-社会”这一全新医学模式,全方位地照顾病人的健康。
心理医学科能为公众健康做些什么?是不是仅仅是进行心理咨询?洪霞医师在讲座中介绍了我院心理医学科的主要任务:一是提供精神卫生服务,治疗除重度精神病以外的各种精神障碍 ;二是解决综合医院各科患者在躯体疾病诊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心理问题;三是从事健康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咨询仅仅是心理医学科工作的一部分。
洪霞医师告诉大家,精神障碍是一类很常见的疾病。最近公布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河北省各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高达14.04%,但就诊率还不足1/5。以抑郁障碍为例,很多患者临床以躯体不适为主,就诊时常首选综合医院。他们常辗转于各个科室之间,不能得到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我院设立心理医学科将大大方便上述患者的就诊。
个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同时存在的,无论疾病发生在哪个器官和系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均受影响,而患病时的心理状态对所患的疾病及其治疗起着非常重要干预的作用。事实上,有接近三分之一躯体疾病的患者出于对疾病本身及其后果的担心,同时合并心理障碍,这就是导致他们体现在躯体上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候,心理医学科的作用将凸显出来,他们能协助其他专科医生解决这类患者在躯体疾病诊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心理问题。为了使病人全面恢复健康,大家共同需要抛弃“躯体疾病与心理无关”、“躯体疾病如果治好了,还有什么心理障碍可言”等旧有观念。
医学不应当是惰性的、被动的,而应当是富于创新的、始终活跃着的。医生不仅要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还要拥有鼓励人心的能力,要善于影响人们、尤其是鼓励病人有勇气重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自己充满信心。 (心理医学科 洪霞 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