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6年第13期《院报》内容
时间:2006.07.17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第13期总第62期 2006年7月14日

 

我院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大会

鲁重美书记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

鲁重美书记在大会上讲话

    本报讯  6月30日下午,我院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大会在业务楼四层多功能厅隆重召开。院校领导、院领导、两院院士、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各总支支部书记、所有的新党员、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代表以及获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26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杨玉雯副书记主持,鲁重美书记做了重要讲话。院校李国勤副书记出席大会并代表院校领导讲话。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中开始。会上,33名新党员在党委常委、副院长赵玉沛同志的带领下进行宣誓。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李学旺同志宣布了对医院2005-2006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的决定。院领导分别为获奖先进个人和党总支、支部代表颁奖。会上,内科总支李太生书记、妇儿总支范光升书记、优秀党员于斌、新党员高宇等同志分别代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和新党员上台发言。

    鲁重美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医院党委向新党员表示祝贺,希望他们一如既往地立足本职,发扬成绩,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继续接受党组织的进一步考验,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共产党员。鲁书记还代表医院党委对在去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并受到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示祝贺,希望他们能够戒骄戒躁,不断创新,争取更大的成绩,切实起到典型模范作用。

    鲁书记指出,党员称号既意味着责任,更意味着奉献。希望每一名新老党员要永远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履行自己的诺言,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要与党同心同德,终生实践自己的誓言,随时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的牺牲。

    鲁书记在讲到去年开展的为期三个多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指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医院党委和各总支、支部根据上级的要求,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党章、学习白求恩精神和观看影片等,党员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在各总支支部大会讨论的基础上,医院根据六类不同的岗位进行梳理,提炼了北京协和医院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为促进广大党员思想、学习和工作作风的转变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医院建立了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院领导联系总支制度以及联络员制度等,取得了很好的制度成果。医院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迎接教育部本科生教学评估、推进美院保健基地与北区建设、加强医院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制定了《北京协和医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在打击“号贩子”、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完成实验室整顿、方便病人就医方面,在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改造、促进医院科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解决了一些病人与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促进了医院的各项工作。并在2006年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时,进一步巩固和落实整改成果。医院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了广大党员和职工的认可,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高达96.71%。

    鲁书记讲话中指出,今年下半年,医院的各项任务很繁重。下半年将召开中共北京协和医院第八届党员大会,总结第七届党委的工作,选举出新一届的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提出下一阶段医院的奋斗目标。根据卫生部的部署,今年要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对医院的质量、费用、服务、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部本科生教学评估工作刚刚结束,虽然我们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院校科研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实化临床医学研究所、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作用,激发全院同志科研热情的任务也很繁重。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也是医院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卫生部对此已经做出具体部署,出台了三个指导性文件。根据安排,4-6月份是宣传动员阶段,7-9月份是进行自查自纠阶段,而后是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的阶段,这项工作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创建节约型医院的活动还在继续深入,在上半年对一些重点部门和岗位的节约型工作进行梳理后,下一步还将进行“回头看”的检查,关键是要取得实效和形成长效机制。同时,今年是我院建院85周年,医院也将举行系列活动,继承协和优良传统,弘扬协和精神。在硬件建设方面,医院美院高干保健基地和北区新门急诊大楼、手术大楼这两项工程正在全力推进,这是两项关系到今后协和百年的工程,一定会倾全院之力将它做好。鲁书记强调,实现医院的新一轮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委号召全院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院职工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以出色的工作和一流的业绩,为医院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党旗增辉。 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中结束。(党办 宣传处)

医院新老院领导出席大会

赵玉沛副院长带领新党员在党旗下宣誓

光 荣 榜

    2005-2006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一、医院先进基层党组织(13个):

内科党总支   外科党总支   五官党总支

干部特需医疗党总支    离退休党总支

骨科党支部    产科党支部    眼科党支部  

病理科党支部  药剂科党支部  急诊科党支部   总务科党支部  党委机关党支部

 

二、医院优秀共产党员(63名)

宋书梅、徐  珊、甘晓丹、赵艳伟、徐  红  、孙  钢  、彭劲民、沈  敏、刘秋英、宁晓红、  乔  群、任洪智、郭海凌、吴巍巍、刘玮楠 、李秉路、赵玉沛、刘广华、马玉芬、于  斌、张志媛、郎景和、吴小燕、张嘉美、杨剑秋、刘  平、刘翠凤、崔丽英、万新华、张宏誉、汪  燕、王晓巍、姜玉新、冯  雷、肖美兰、邱  玲、霍  真、周丽萍、吕京生、王凤琴、孙  红、赵  萍、许  莹、张燕军、李学文、周恒瑾、李  伟、宋  平、赵惠文、高文华、盖小荣、胡冰水、刘新年、高玉华、宋树森、傅福贞、陈  红、张  燕、 李  纯、郭秀娟、  李蓉生、张瑞芳、朱  莉

 

三、医院优秀党务工作者(35名):

李太生  张抒扬      林淑焕      刘大为        孙  强

纪志刚  王任直      季丽华      范光升        郁  琦

马永滨  叶俊杰      王香玲      吴贵华      张立仁

叶玉琴  孟玉军      白纯政      马胜利      杨宝华

陈超一  朱燕宁      吴欣娟      柴建军      鲁重美

杨玉雯  杨敦干        贾  青      纪云香      段文利

康  红  翟秀芬      王荣金        赵  争      曹玉珍

 
 

 

 

 

■      第2版  2006年7月14日  七一专版  ■第3版  2006年7月14日七一专版

 

院领导为先进党总支、党支部颁奖

内科党总支先进事迹

    内科总支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高度重视,各阶段均召开总支委员会,动员、研究、讨论、督促、检查和总结各支部具体工作情况,同时,制定了内科总支先进性教育活动计划,并严明组织纪律性。活动期间以“纪要”形式将重要事宜、情况汇报、具体要求、通知等下发各支部(共6期),使全体党员能够及时了解了活动信息。发放学习材料、通知等3000余份。

    为不影响业务工作,总支及各支部共组织会议90余次,基本利用业余时间,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呼吸科党支部、肾内科党支部分别以考试答题形式,对本支部党员在第一阶段学习情况进行了考核。呼吸科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北方工业公司兵器展览;感染科支部、肾内科支部组织党员参观焦庄户;普内科、肿瘤支部与住院医师支部联合组织党员到怀柔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为平谷教师义诊,并与优秀共产党员方圻教授座谈“坚定理想信念、做人民的好医生”,共有150余人参加了上述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党员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理论水平、服务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各支部以多种形式认真、广泛地开展了征求党内外同志意见的活动,包括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心、座谈会等。血液科支部、免疫科支部、呼吸科支部共发放意见表110份。先进性教育期间总支及各支部举办展板11块,更换宣传栏28期,全年院报投稿约50余篇。

    总支重视组织发展工作,近两年来内科总支均有各层人员特别是副高以上同志加入到党组织中来。2005年度共发展新党员2名,预备党员转正14名,近期计划发展党员6名,外调、政审70余人次,目前有45人申请加入党组织,其中有两名同志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申请的。

关心工会、共青团工作。排球比赛中,内科分别获得男女双项冠军;游泳比赛中,内科分别获得男女团体冠军;运动会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为生活困难、生病同志送温暖26人次,发放慰问金5800元,捐款4217元。

外科党总支先进事迹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外科党总支率先行动,在院校学习尚未开始的情况下,即组织前往雾灵山进行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总动员,并请中央党校的教师做了专题讲座。学习阶段,总支还组织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革命圣地狼牙山、卢沟桥纪念馆等地。根据具体情况,党总支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学习方法,如分为东西两院小组同时进行集中学习;利用中午和晚上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对特殊党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学习指导;对在国外进修的党员及长期病休的党员采取网上同步学习;对休产假在家的党员“送书上门”等,保证了学习计划的落实。教育活动中外科党总支下设的12个党支部都设立了板报栏,其中神经外科支部、骨科支部、胸心外科支部、基外三支部图文并茂生动及时地反映了同志们学习生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活动的开展。

    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外科各支部纷纷召开民主党派、入党积极分子、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党内和群众意见。外科党总支、支部召开座谈会共 6 次,收集意见108条。外科党总支就医院管理、手术室病房、门诊存在的基础建设问题、服务意识问题、奖金分配倾斜问题、阻碍科室发展的问题、医护人员发展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征集意见33条。

    坚持边整边改,取得良好效果。泌尿外科党员护士在护士普遍参加自考,病房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主动提出“党员护士多上一天班”的口号;住院医师门诊支部前往交道口社区医院为小区居民进行健康咨询;ICU支部在病房设立意见箱,广泛向进修生、患者家属征求意见;整形支部组织全体员工到郊外农家大院促膝谈心,对科室发展、支部建设献计献策;西院泌尿门诊为满足病人的需要,将一周三个半天门诊增为天天门诊。同时病房为病人增设电推子,护士义务为病人理发。先进性教育期间外科党总支为灾区捐款1455元;有6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宣传处投稿及照片40多次,发表在刊物上24篇。外科住院医师支部完成了《外科住院医师临床医疗小手册》。住院医师门诊支部请医务处宣讲了“我院历年医疗纠纷、医疗投拆中由住院医师引起或与住院医师有关的案件”,起到“警钟长鸣”、“引以为鉴”的目的。

五官党总支先进事迹

    五官科党总支的全体支委均兼职隶属不同的专业学科。支委一班人团结、齐心,工作充满热情,既有分工又配合默契,党总支和支部既有战斗力又有凝聚力。

    党总支始终坚持多年的总支委例会制度,互通信息,交流经验,互补长短,共同促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适时组织总支范围党员集体活动。眼科党支部组织党员到京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皮科党支部把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且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神经科党支部为保障学习时间,利用假日组织全体党员集体学习,认真充分的讨论,保证了学习的质量;变态反应科党支部制订了细致的学习计划,按时按计划完成了规定的要求。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党总支组织全总支范围义务门诊咨询活动,参加人员胸前佩戴党徽,认真接待咨询病人,咨询人数500余人,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也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党总支非常注重组织发展工作,将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安排专人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关心积极分子的成长,使基层党组织不断壮大。

    今年以来,党总支按照院党委的要求,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配合质量年活动,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开展纠正商业不正之风教育,配合开展创建"节约型医院"活动。组织总支范围内党政工团联席会议,落实医院中心工作,将院党委和院领导的意图变成广大职工的行动,使医院领导的设想,成为医院发展的现实。

刹刻匦枰搅频匙苤冉录£

    总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两年间,先后组织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走出去,参观学习,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并进行专题教育。先后组织前往38军某军营、西柏坡革命圣地、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航天城、清华大学校园、天津泰达心血管病医院等地参观学习。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根据特需医疗部工作特点和多年科室文化建设的总结,总支提出“十六字方针”先进性的表述,即:“一个坚定,两个精神、三个第一、四个一样”。根据岗位不同,又提出了护士、护士长、医生、管理干部党员先进性表述的细化标准。并受医院指派出席了医科院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相应阶段的经验交流会,做了会议发言。学习期间,正值一年一度的院士查体,利用两个周末的双休日完成了查体任务。完成了突击性的保健任务和重要的VIP医疗任务。

    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在执行VIP重要医疗任务中,科主任、北京市模范共产党员李冬晶教授,主持保健处工作的副处长韩丁副教授连续几个月值守岗位,被大家称为“住院主任”“住院处长”;身患癌症的张燕军副处长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量,完成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并做好一线的好后勤;赵冬艳、宋宜、陆涛同志尽职尽责,早来晚走,业余时间加班毫无怨言。医科院级优秀党员、总护士长王俊清同志带领全体护士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建起了新的工作常规,有力配合医疗工作;总支书记、副主任白纯政同志积极配合,将岗前教育和思想工作做到一线;在门急诊和病房,党员同志带领全科同志努力工作,取得了“服务第一、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良好成绩, 2005年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危重病人抢救人次等医疗指标均在连续多年增长的基础又有6-7%的增加。全年完成如美国总统布什先生来华访问等重大外事、国事活动医疗保障任务10余起。收到美国白宫医务处颁发的感谢表扬状,市场代表李学文同志亦得到了个人感谢状。

离退休党总支先进事迹

    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离退休党总支针对支部党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居住分散、离退休专家教授仍在临床一线工作等情况,采取了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的方式组织学习。参加集体学习的老同志305名,占党员总数71%。无法前来参加集体学习的老同志则采取送学上门、送学到病房、邮寄学习材料等方式帮助其自学。老同志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参加学习,提高了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认识。

    离退休党总支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各支部每季度过一次组织生活、主管老干部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每季度向离退休党总支汇报医院情况等制度。一年来,分别组织了600余人次的党员活动,分别赴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太申祥和敬老院、九华国际会议中心等地参观学习。组织党员以问卷的形式对新《宪法》、《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进行学习。在2005年院校及医院开展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及优秀党支部的评选工作中,离退休总支7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员,3名工作人员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为每位老同志颁发了中组部纪念章、卫生部纪念碑,医院为每位老同志发了慰问金并慰问探望了部分老同志。以“协和抗战英雄今昔风采展”为主题的巡回展览,将我院17位参加抗战的老同志战争年代及和平时期的风貌以照片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引起很好的反响。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自编自演的《抗日烽火》歌舞剧,在卫生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文艺演出中,获得二等奖和最佳组织奖和精神文明奖,在我院团拜会上博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组织老干部开展了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活动。开设“老年书法班”、舞蹈队、门球队、十字绣等老年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老年合唱团、秧歌舞等参加医院和院校比赛分别获奖。重阳节期间为70岁、80岁老人举办生日聚会,2005年为全院400多位70岁以上老同志集体过生日。

骨科党支部先进事迹

    以支部书记王以朋教授为首的党支部领导班子既肩负着领导的职责,又坚持工作在第一线,白天看病做手术,晚上或节假日安排支部会议和学习活动。支部领导的模范作用,调动了广大党员和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

    骨科支部党员作为科室重要领导和业务骨干,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研项目2项,卫生部重点项目1项。获得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2项、科研成果奖2项。承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其中举办了“第十二届亚太地区骨科学会(APOA)脊柱手术演示暨脊柱疾病研讨会”,来自亚太地区23位著名脊柱外科教授和180名学员参加了学习班,共同演示手术25台,并进行相关专题报告。由于这是亚太地区骨科学会首次在国内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手术演示,中央电视台1套和新闻频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专门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扩大了骨科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骨科学术骨干在第七届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骨关节十年骨质疏松会议等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言并多次获奖。

    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医疗任务。派出主治医师高鹏同志远赴安徽六安地区支援当地医疗卫生工作;派出主治医师李书纲远赴云南保山支援高地医疗卫生工作;派出张万利副教授赴新疆乌鲁木齐支援边疆地区的医疗建设。代表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向马来西亚骨科学会捐赠医疗物品,帮助其重建在印度洋海啸中受到重创的当地医疗卫生系统,并接受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的特别采访。

产科党支部先进事迹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体党员能够做到边学边改边提高,涌现了许多好人好事:在顺义县医院义诊期间,每一个党员都积极参与,范光升同志和李彩娟同志积极认真考察,联系帮扶对象,为义诊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郁琦同志因工作,未能赶上车辆,自己搭乘出租车前往;杨剑秋和刘俊涛同志带领产科各位党员,认真查房、门诊,获得患者和基层医生好评。新党员周京同志在每一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都积极为大家服务,做好后勤工作。孙正怡同志、马良坤同志、王增艳同志和蔡学泳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准备各项文字材料,做好文字记录、整理材料、总结、宣传报道及墙报等工作。马良坤同志援藏归来正在休假期间,仍积极参加活动,并积极为大家服务。门诊的两位党员,魏珍和李彩娟同志主动为大家服务,在王友芳教授生病期间,他们承担了大量的门诊工作。

    支部全体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积极努力工作,业绩突出。妇儿总支第三支部包括妇科内分泌、计划生育、产科和门诊等多个专业组,是妇产科里面比较杂,事情比较繁琐的科室,又分布于东院的新业务楼、老楼和门诊楼以及西院的病房和妇女女保健中心,都是病人流量大、情况复杂、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支部教育全体党员要以身作则,始终奉行“以病人为中心,医疗质量为核心” 的宗旨,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行为指南,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该支部也多次收到锦旗以及表扬信等,支部党员中无一人由于行风问题被投诉。

生殖医学中心于2001年建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完成了中心的组织、管理和规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患者中赢得较好的声誉。目前,中心的体外受精妊娠率和囊胚冷冻复苏移植妊娠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不断开拓新技术和新领域,在胚胎玻璃化冷冻、囊配培养、胚胎人工孵化等多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中心于2005年11月份通过了卫生部专家评审,并获得一致好评。

眼科党支部先进事迹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眼科党支部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眼科全体党员在支部书记叶俊杰教授的带领下,利用午间休息、下班后和周末时间投入教育活动中。为了主持好第一阶段的学习,叶俊杰支部书记、钟勇宣传委员、汪燕组织委员彻夜不眠提前通读学习材料,总结学习要点,列出学习提纲。赵家良教授身兼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华眼科杂志主编等职务,工作非常繁忙,但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前学习必读篇目,指导大家学习,对支部和医院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宣传报道组所有同志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宣传稿件,使眼科支部的宣传活动有声有色。李东辉同志牺牲大量休息时间,拍照、撰写稿件。刘小伟同志小孩刚满8个月,爱人远在贵州支边,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加先进性学习活动,并担任宣传小组组长。张扬同志认真记录每次会议,并整理成文。李东辉、张扬、刘小伟、龙琴、张潇、吴艳芳、楚洁和杨渊筌同志均积极撰写宣传材料,将眼科党支部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及时报道。康卫娟、张文宝、刘学颖和吴艳芳同志,任劳任怨,不辞劳苦,将眼科支部的宣传栏布置得丰富多彩。张文保同志将婚期一推再推,新婚后立即投入教育活动中。汪燕、张秀英和陈有信同志为支部党员学习、参观,提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张秀英同志、康卫娟同志在感冒、发烧的情况下还坚持学习。姜茹欣同志参加运动会时腿部扭伤,可是从未因此耽误组织生活。乔秀荣同志的爱人因重病手术治疗,从未因此请假、缺席。支部书记叶俊杰多次看望病人,并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困难。在五官科总支组织的义务咨询活动中,党员叶俊杰、汪燕、龙琴、刘小伟、张扬和入党积极分子闵寒毅同志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义诊。总之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支部广大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病理科党支部先进事迹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病理科党支部组织严密,扎扎实实地抓好了每一个规定环节:通过学习动员、组织讨论、观摩先进人物事迹的影片、体验平谷“地道战”教育基地,走访先进教育基地——大山子中学及其校长(北京市优秀党员代表)等活动,全体党员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整改阶段,针对本科室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缺乏沟通、易引起一些矛盾等问题制定出了整改方案:党员带头,与临床广泛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专门开辟一个橱窗作为宣传栏,对病理工作及活检、手术标本的工作流程进行介绍......并将这些举措经常化、制度化。

    该支部老党员工程院院士刘彤华教授和副院长陈杰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引领着全科同志积极向前,在响应中央号召、落实上级精神方面也给大家做出榜样。全体党员和科里其他同志一道甘愿作幕后英雄,积极配合临床,热情主动为病人服务:值外检班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们每当班一次至少两天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到7~9点,星期六、日和节假日许多医生也经常到科里加班阅片、查书做诊断,从未要求和拿过加班费,以便使临床和患者及时拿到病理报告;科内病例的深切、补取、疑难切片的全科传阅,全科党员和群众都积极主动且全是义务免费,参与全院疑难病例查房和讨论均认真准备。科室党员和普通群众关系非常融洽,党员同志得到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药剂科党支部先进事迹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持边整边改。为了减少病人排队取药,党员带头到窗口,主动帮助维持秩序,疏导病人;药库人员对药品异名库进行规范整理,党员同志经常加班到深夜;为降低医院药品收入比例、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促进合理用药积极建言献策,在老主任张继春的带领下进行了240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调查分析,并写出总结报告;对临床不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情况进行合理干预,使其在全院使用量下降50%,减少了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保险负担,也减轻了病人的负担,使我院自费药的比例下降。按"医院管理年"的要求,梅丹主任、张翠莲副主任带领各组制订、修改科室的规章制度,青年党员李鹏在制剂室规章制度的修订整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老主任张继春教授参加全国督导检查后,及时将外单位经验和不足进行反馈,为我院做好药品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

    多年来支部坚持每月一次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形势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外出参观学习,如组织参观了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大型展览;前往革命老区白洋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支部重视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根据科室窗口人员比较多,东、西两院距离较远的情况,支部安排主要以党小组的形式开展组织生活,保证了组织活动的落实。支部支持工会和团支部的工作,每年由支部牵头组织全科春节联欢晚会,各个小组都精心准备节目。积极支持并带头参加工会举办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拔河比赛,兰球赛等;在支部倡导下团支部召开了团员大会。支部关心职工生活,经常深入班组,了解职工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情况,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特别对职工的生老病婚丧嫁娶给予关注,对住院的职工走访探望。

急诊科党支部先进事迹

    在于学忠主任和孙红护士长等支部成员的领导下,急诊科全体同志争创一流工作。医生护士们任劳任怨,守护在病人身边,用一流的服务为病人送去一份安慰,使濒危的生命转危为安。

    2005年9月6日凌晨,西单某工地倒塌,有11名受伤工人送往西院急诊室,其中有3人因伤势较重当场死亡,2人生命垂危,6人相对较轻。王仲副主任、刘丹护士长深夜赶赴现场协调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调来了党员群众共二十余人,经过几个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使两名垂危的患者起死回生。其余6人生命体征也渐趋平稳。

    2005年10月4日病人张植义因腹泻来到我院急诊科,在诊治过程中突然意识丧失,紧急抢救后诊断为霍乱。医生护士们全力救护患者,没有因怕传染而冷落病人。两天后病人因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正是因为医护人员高度负责和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防止了强传染性疾病的扩散。急诊科病人多,病种相对复杂,艾滋病、结核、病毒性脑炎、出血热等传染性疾病经常能够碰到,但他们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了疾病的暴发流行。

    2006年4月,北京市“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检查组来我院检查。急诊科党支部带领全科人员做了充分的准备。检查前,护士长们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夜不能眠。检查当日,检查组分别从分诊技术、对心梗病人的应对能力、异常心电图的识别、抢救仪器的操作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当班人员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检查组成员的一致好评。

    在急诊室改造装修期间,急诊科两次搬家,每次支部领导都亲临一线,党员同志们也率先垂范。在得力的指挥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留观的四十多位病人,包括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危重病人,全部被顺利安全转移。经过改造的急诊室布局更加合理,方便了病人就医。党支部在休息区开辟了文化专栏,有医学知识、健康生活、质控专栏、科室文化、学习园地、开心一刻六个部分,及时反映了科室各方面的动态,形成了急诊室独特的文化一角。

总务党支部先进事迹

    党支部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支部书记马胜利担任着后勤总支书记、行政副处长的职务,在工作任务多、责任重的情况下,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加班加点的投入工作。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组织,精心部署,使总支下属8个支部的教育活动落到了实处。支部委员、总务科长刘敏生,副科长王志强,积极配合书记、处长工作,深入班组了解工作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每天早来晚走,任劳任怨,使总务科的各项工作稳中有进。车队队长刘文泉、支部委员安有志、老党员马力,处处以身作则,多年来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受到职工和患者的好评。在他们的带动下车队全年安全行车340493公里,往返班车3000余次,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洗衣班党员班长王刚、马凤兰,每天起早贪黑,埋头苦干,不怕脏,不怕累,带领全班保证了全院被服的供应。清洁班党员班长周昱辉、张海玲,分别负责东、西院区的卫生保洁,医用垃圾处理清运等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西院区连续5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红旗单位,2005年荣获北京市“无吸烟医院”称号,张海玲连续八年获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总机班班长党员陈凯、曹美英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因难,为保证全院电话线路的畅通,默默地做了很多工作。西院区文印班党员倪燕平,经常带病坚持工作,认真负责,全年完成近19万页的文件复印。正是有这么多的党员默默无闻、认真负责带领群众努力工作,支部才能为临床一线提供及时有效的后勤服务保障。

党委机关党支部先进事迹

    在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委支部不仅认真发动、组织好全院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支部的活动一刻也没有放松。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及医院党委的具体要求和部署,贯彻落实此次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做到:每一个阶段都制订详细的计划,扎扎实实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狠抓理论学习,认真检查每个党员学习时间,提炼党委机关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利用4个中午时间对每位党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评议,要求全院党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全院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起到了表率作用。

    在全院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委书记鲁重美同志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方文钧副书记和杨玉雯副书记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正、副主任。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下设秘书组、组织组、宣传组,分别由支部的王安有、杨敦干、段文利任组长;纪云香、寇杰、李岩等6位同志为办公室成员,支部半数以上的人员均参加到全院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组织工作中,承担着收集资料、摸底调查(1500份问卷)、组织培训(全院支部书记、委员以上的培训2次)、专题辅导(2次)、加强宣传(简报45期、院报8期、网站开辟专栏、开辟优秀党员宣传栏和各总支支部宣传栏)、征求意见(意见箱3个、座谈会6次、征求意见表113份)、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三个方面25条意见)、认真总结、组织召开动员报告会、两个转段大会、总结大会等大量繁重的工作。支部中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无论是党委书记,还是普通党员,都起到了领导的组织带头作用,同时又以普通党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支部的教育活动中。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在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下,在各总支、支部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度高达96.7%。(宣传处根据各总支、支部上报的事迹材料整理)

 

■第4版  2006年7月14日        综合消息

我院梁晓春教授被评选为“北京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

 

 

 

    本报讯(记者林夕夕)6月29日,北京市有关部门隆重召开会议,表彰经广大群众投票产生的15名“北京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和10名“北京首届优秀中青年中医师”,我院中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被评为“北京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

    中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曾随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教授临诊学习近10年,为祝谌予教授唯一的研究生,深得名师真传,在中西医两方面受到严格的培养,具有中西医两种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学习和继承了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妇科病及某些疑难杂病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西医两方面理论,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丰富经验,研制了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益气生津活血胶囊"和"筋脉通"、治疗高脂血症的"宁脂胶囊"等中成药(为院内制剂),方便了患者用药。多年来,除完成门诊工作外,从不间断参加病房二线值班、病房查房及全科大查房,及时指导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参加院内各科中医会诊、承担外宾及高干保健会诊和院外会诊任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首都发展基金等9项课题。2005年“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临床和实验研究”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2003年“筋脉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荣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据悉,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北京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评选活动,是为了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提出的“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战略,推进北京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而开展的一项活动。《北京晚报》健康快车专栏于2005年12月30日刊登出25名北京首届优秀中青年中医师入围名单和选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收到选票14余万张,网上投票近19万张。根据群众投票统计结果,评选工作专家领导小组审核,15位优秀中青年中医师被评为“北京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摄影/袁家源

爱心捐款  助残助困

 

    本报讯  根据北京市委、教工委的统一安排,我院积极参加了“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此次捐款活动是为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弘扬团结互助精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广大共产党员的关爱。

    在捐款活动中,全院共产党员和少数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捐款。短短十天时间里,共收到1067名党员和6名群众的捐款,总额达27677.6元。这充分体现了协和人的助人为乐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协和人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医院已按规定渠道和时间将捐款交至市慈善协会。据悉,此次活动所得善款将全部用于市慈善协会开展的“慈善医疗卡”项目,帮助低保特困老人。(党办)

超声科支部捐助贫困山区中学

 

    本报讯  6月13日,超声科支部将精心准备的四大箱图书与文具寄往山区。这是他们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精心组织的一次爱心行动。全部图书和文具捐助给贫困山区中学——山西大同赵北中学。

    赵北中学,是一所寄宿制乡镇初级中学。由于地处山区,底子薄,办学条件始终比较差。学校大部分教室都是用土砖垒成的,虽经多次修缮,仍有危房约400平方米,墙壁脱皮严重、门窗破旧,如果遇上暴雨很有危险。学生的住宿条件也很差,住校生几十人挤住在一间破旧的宿舍里,甚至有些学生不得已在地上垒砖头搭床板。住校生的饮食是2元/天,主食主要是馒头、土豆和玉米。学校的图书馆书籍也比较少,无法形成一定规模。而当地政府捐助的体育器材,还达不到上课时一个班的规模需要。有许多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交不起学费。甚至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没有20元钱考试费用而不能参加英语竞赛。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大家都感到非常震惊。“我要读书!”山区中学里那些孩子的渴盼声久久回荡在每个人心里。我们也许没有力量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许我们的帮助相对于他们的需要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我们决心要以实际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超声科支部决定为山区儿童捐助一些书本和文具。这一倡议得到了所有同志的支持。大家拿来了适用于中学生的课外辅导书、英语字典、英语磁带,还有同志拿来了中学生课外读物,《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电脑迷》杂志和光盘。大家还拿了圆珠笔、签字笔、笔袋、书包和地球仪等捐助给贫困的学生。有很多图书和文具都是全新的,经过整理,支部总共捐助了图书与文具四大箱,于6月13号寄往山区。

图书寄出不几天,赵北中学的苗秀梅老师打电话说图书文具已经收到,非常感谢我们的帮助。超声科的同志也决心要把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坚持下去,针对赵北中学的具体情况做进一步的援助。经过这次活动,超声支部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大家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工作机会,工作更加踏实认真。在这次活动中,超声科的同志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朴素的感情和具体的行动树立了超声科良好的整体形象与精神风貌。 (超声科  张一休 杨萌) 图片由科室提供

 

井冈山礼赞中医科   王凤琴

 

    6月17日至23日,我随中国医学科学院优秀党员考察团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参观学习。

    车轮滚滚、汽笛声声,一望无际的群峰、云海和竹林随着党员们对井冈山神圣向往的逐渐升温呈现在同志们的面前。登上黄洋界,眼前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追忆1928年8月30日,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利用铁矛、大刀、滚石、竹钉等极端落后的武器,凭险战斗,多次击退敌人的冲锋;守山军民挥舞红旗高声呐喊、打响土枪鸟铳、点燃空油桶里的鞭炮,把敌军吓得连夜逃遁。毛泽东同志事后欣然吟写下的《西江月·井冈山》使那里从此威名远扬,千古流芳。

    罗霄山脉中段,层峦叠嶂环抱着一个个村庄,宛如一口口水井。大井、小井、中井、上井、下井的“五井”村由此得名。毛泽东同志旧居门前的大树下有一块石头,是当年毛泽东同志批阅文件和读书时坐过的地方。朱德、陈毅同志的旧居与毛泽东同志旧居相邻。抚摸着旧居的一草一木,耳边响起“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革命战争得胜利人民有了子弟兵”的旋律,仿佛回到了火热的革命斗争年代,来到了朝思暮想的伟大领袖的身边。同志们纷纷穿上租来的红军衣服,戴上八角帽,在旧居前按动快门,留下自己的飒爽英姿。小井红军医院,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所医院。1929年1月敌军偷袭小井村,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红军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手。面对敌人枪口,红军伤病员个个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最后全部英勇就义。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参观的同志。站在被国民党烧毁后又恢复原状的红军医院的楼梯上,大家默默地向先烈们致哀,向先烈表达着一份由衷的崇敬之情。

    茨坪是井冈山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庄严古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七个展厅珍藏了大批重要史料和文物,再现了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风貌。通过参观学习,我们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践了毛泽东同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理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这里,我们还瞻仰了革命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的纪念堂内,供奉着15744名革命先烈的英名;林木葱郁的雕塑园里,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部分主要领导人和著名人物的雕像。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四位创始人气度非凡,矗立在群像正中。漫步陵园缅怀先烈,抚今追昔浮想联翩,我感到胸怀激荡心潮难平。

    作为一名参加红色之旅教育活动的党员,我为井冈旖旎的风光怡然陶醉,更为井冈光荣的历史深感震撼和自豪。岁月镌刻辉煌,光华彪炳人间。在中国革命璀璨的画卷中,井冈山当属绚丽夺目的一页。伟人的英明、先烈的坚贞、群众的奋斗,谱写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赞歌,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政治财富,即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精神,是革命的法宝。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是我们贯彻落实井冈山精神的具体体现。我相信,井冈山精神鼓舞我们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也必将鼓舞我们完成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让我们的中华民族永远骄傲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5版     2006年7月14日        资讯·技术·新知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成立

 

 

    本报讯 7月5日下午,我院举行了心理医学科成立仪式,这标志着我院在心理健康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治与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心理医学科成立仪式由院办副主任马进主持,常务副院长李学旺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应邀出席的嘉宾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回龙观医院、中华精神科杂志编辑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部等单位领导,北京市各大综合医院领导、神经科、心理科主任以及我院各科室领导。

    李舜伟教授被聘为心理医学科暨心理生理中心首席专家,鲁重美教授、朱元珏教授、柯美云教授、唐福林教授、戴为信教授、王宝玺教授、曾学军教授、韩江娜教授、朱丽明教授、许文兵教授、史群教授等被聘为心理医学科暨心理生理中心兼职专家。

    长期以来,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常因为各种难以解释的症状辗转就诊于综合医院各个科室,被冠以“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等诊断。综合医院成立心理科可以弥补这方面不足,而且覆盖面更大,如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甚至“亚健康”、“失眠”等现象中也都潜伏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医学科副主任魏镜教授介绍说,该科是在心理生理门诊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目标是承担在综合医院条件下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除重性精神病以外的各种精神心理障碍以及躯体疾病合并的心理问题。目前该科在情绪障碍、记忆障碍、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神经症性障碍、进食障碍等心理生理障碍的诊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该科与其他专业心理机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可以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充分结合,更可以依托协和医院强大的专业背景给患者提供更客观全面的诊断。这是因为心理障碍常常伴随着很多身体的不适,要避免漏诊并消除患者的顾虑,基本的医疗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分之一躯体疾病的患者出于对疾病本身及其后果的担心,同时合并心理疾病,这导致他们临床出现各种症状,仅治疗躯体疾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心理医学科特设有消化、呼吸、心血管、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等心理生理门诊和会诊,专业水平高,针对性强,一直很受患者欢迎。

    除了对心理患者进行治疗以外,该科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本着“早介入,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使患者改变“心理问题不是病”、“躯体疾病与心理无关”、“躯体疾病如果治好了,还有什么心理疾病可言”的旧有观念。

    李舜伟教授在讲话中指出,心理医学科是协和医院临床科室中最年轻的一个,作为年轻科室,一是要向各科学习,二是要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希望得到各个专科和精神科同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指导。                  (心理医学科)

 

心理医学科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具有优良的精神卫生服务传统,我院老一代神经精神病学家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我院通过神经科精神心理专业及心理生理中心等特色心理门诊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排忧解难。为了满足社会和公众对心理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我院对现有结构进行优化重组,成立心理医学科,使综合医院的心理健康服务更集中、更专业、更具针对性。同时,增加心理门诊量,扩大服务范围,完善心理测查和专科会诊,进一步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质量。

    心理医学科开展的服务项目包括:

    1. 综合医院各种精神、心理卫生问题的门诊服务,如情绪障碍、记忆障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神经症性障碍、进食障碍等心理生理障碍及行为障碍;

    2.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及对各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和心理问题的评估和诊治;

    3. 消化、呼吸、心血管、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等专科心理生理专家会诊;

    4. 神经心理评估及精神科量表测查;

    5. 心理咨询和完形心理治疗(个体和集体)。

    在这里,我们采用预约制挂号制为患者节约时间和精力。

    针对心理门诊患者的特点,该科门诊拟采取电话预约和到医院预约两种方式,最大程度的方便患者。为了使患者能够放心地接受诊治,该科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心理档案库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而不是将患者的病历统一归入病案室保存。在治疗过程中,每位患者至少将会有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与医生单独交流。

    心理医学科门诊地点分别为协和医院北配楼八层(电话65296138)和门诊楼四层。门诊采取预约挂号制,就诊咨询电话为65295564。

 

肌肉萎缩是否就是肌萎缩侧索硬化?不要盲目相信不科学的治疗

 

神经科    李晓光副教授

    有位患者家属拿了一则某药品的广告给我看,问我是否可信?广告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位女青年,23岁,半年前不知什么原因逐渐出现右下肢无力,并肌肉萎缩,由两位亲属搀扶来就诊。检查右侧大腿肌肉最大周长较左侧减少10cm。肌电图检查报告神经原性损害,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大夫给予×××及××胶囊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1个月后患者复诊时已能自行上下楼梯,不用人搀扶,查其左、右下肢肌肉丰满,两侧对称,患者病情基本痊愈,为求巩固疗效,继服1个月,随访至今无复发,患者已结婚生子,儿子体健。我为他分析了情况:①右下肢无力伴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查示神经原性损害,该患者是否就能确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值得怀疑;②两个月的治疗就治愈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太神了。果真如此有效,此药研制者得诺贝尔奖都不为过。

    肌肉萎缩分为三大类

    肌肉萎缩是否就是肌萎缩侧索硬化?要解释这一疑问首先要明确,肌肉萎缩只是一种临床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肌肉萎缩可分为神经原性、肌原性、废用性肌肉萎缩等三大类。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主要指脊髓前角细胞和周围神经病变(如小儿麻痹,外伤等)引起。肌原性肌萎缩是指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肌炎、肌营养不良等)。废用性肌肉萎缩可由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癌症)或脑部病变(如中风后)引起。以上三种肌肉萎缩只有神经原性肌肉萎缩可考虑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而唯有脊髓前角细胞病变引起的神经原性肌肉萎缩才可能是肌萎缩侧索硬化。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正规治疗预后好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神经科主任普拉德教授数年前讲了一个病例,他的一个肌肉萎缩患者被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他告知患者该病没法治愈、活不过5年,让他好好享受生活。但患者5年后又来看病,普拉德医生根据当时国际的研究进展,做了细致的肌电图检查及抗神经抗体测定,该患者被重新诊断为一种少见的周围神经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免疫治疗对该病有效,经过治疗临床表现明显好转。这个病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神经原性肌萎缩都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我院筛查出的十余例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正规治疗后预后都很好。

    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良性疾病

    另有一种病叫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该病多为青年期发病,男性多见,无明显原因就出现手肌萎缩及无力,但在发病后3-4年停止发展。肌电图检查也为神经源性损伤,但仅上肢异常,双下肢的肌电图大多正常,这和四肢肌电图都有神经源性损伤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不同,是良性疾病,无须特殊治疗。

    药物治疗、呼吸及营养支持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

    另一位外地患者在求诊信中对我讲:他最近双手感觉无力,手掌内与大拇指相连的那块凸起的肌肉有明显萎缩,当地医生说得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还说建议他用一种叫“异构蛇毒素”的药物,因当地无法找到此药,当地医生说这病很难治疗了,真的是这样的吗?他向我咨询。

    这里姑且不谈诊断是否成立,但80年代国外已做过临床试验,确定异构蛇毒素对该病无治疗作用。另外有人还用东莨菪碱治疗称可改善微循环等,临床试验也证明无助于延长患者生命,但东莨菪碱皮肤涂擦对减少流口水有帮助。促甲状腺释放激素也一度引起广泛关注,据认为外源性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对受损运动神经元有神经营养作用,但对照试验证明它对生存及患者生活质量无作用。目前唯一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定确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有效的药物是法国生产的谷氨酸抑制剂-力如太,它可阻断谷氨酸能神经传递,通过突触前抑制谷氨酸释放和突触后干扰兴奋性氨基酸的效能。北京、上海及广州的一些大医院均可以买到,但价格较贵。力如太在台湾已列入医疗保险目录,希望国内不久也可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另外国外正在验证肌酸、辅酶Q10、头孢类抗菌素及基因治疗的作用,研究结果有望很快揭示。

    除药物治疗外,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还要注意呼吸及营养支持治疗,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充分的营养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由于此类患者最终大都因为呼吸衰竭死亡,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在适当时机使用无创正压呼吸机也是延长患者有效生存时间的一个重要手段。

 

■      第6版    ■第7版  2006年7月14日  学科故事

 

    2006年在世界变态反应学历史和中国变态反应学历史上都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年份。一百年前也就是在1906年,奥地利儿科医生Clemens von Pirquet天才地创造了Allergy一词,世界从此产生了变态反应这门学问。变态反应病是人类具有特殊发病机理和发展过程的一类疾病,并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变态反应学在近一百年来,已成为国际医学界中非常活跃、深为人们关注的一个专业。

    在地球的东方,50年前,中国第一个变态反应科诞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几十年来,世界和中国的变态反应事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中国变态反应事业摇篮的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在几代人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下,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变态反应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

院报谨以此专版献给——

世界变态反应一百年  中国变态反应五十周年

 

 

    本报讯 (记者文利平   段文利)世界变态反应百年、中国五十周年论坛本周刚刚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变态反应学者7月1日-2日聚集在亚洲大酒店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办的这一盛会。大会分开幕式和学术报告。医院刘谦院长和鲁重美书记到会表示热烈祝贺。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宏誉教授主持。刘谦院长代表医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在会上郑重宣布,由北京协和医院和新华联集团合资的过敏原生产公司已于6月29日签属协议,新的企业将以“向全国提供高质、安全的过敏原诊断和治疗制剂”为发展目标,新企业的成立标志着协和在过敏原的研发、生产领域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张宏誉教授在欢迎词中回顾了中国变态反应学50年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并指出在纪念变态反应学在我国诞生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向为变态反应事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个人表示深切的怀念和衷心感谢。

    刘谦院长讲话中指出,在建科初期,叶世泰等教授曾用国外过敏原诊断过敏性疾病,后来的医疗实践使他们认识到:中国有自己的特色,要使用产自本土的过敏原诊断和治疗中国人的过敏性疾病。由此开始,北京协和医院从四种过敏原做起,经过数十年的实践、积累和改进,已能向全国数百家兄弟医院供应近百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过敏原制剂,以提供价格低于进口产品数十倍的过敏原使数百万病人受益,并与广大的同仁共同推动中国变态反应事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国外先进的过敏原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以及国家药物管理部门颁布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对我们目前的过敏原研发模式、管理和生产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全国的兄弟医院也在期盼协和提供出质量更好的、更加安全的过敏原制剂。所以协和过敏原生产公司应运而生。

    叶世泰教授在总结中国变态反应学五十年发展时提出了深切体会:“国事兴,学科兴;国势强,专业旺”,并对中国变态反应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他说中国的变态反应学界应该本着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勤奋,博采各家之精华,走自己的道路。

老一辈医学家的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令在座的青年学者为之鼓舞,大家决心在前辈奠定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开创中国变态反应研究的新局面。

 

    世界变态反应百年中国五十年纪念论坛上变态反应科全体人员与美国讲者合影(前排左起5为美国讲者Bob Esch教授,前排右起3为美国讲者郑涛,Johns Hopkins大学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副教授)

 

忆半个世纪中国变态反应学的发展轨迹

 

北京协和医院    叶世泰教授

    中国的变态反应学起步于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徘徊于六十年代,复苏于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更以其活跃的姿态逐步向国际接轨,步入世界变态反应学界之林。这五十余年来我有幸亲历和目睹了中国变态反应学事业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世事沧桑、感慨万千。值此世界变态反应学定名整一个世纪,中国变态反应学科成立整半个世纪的岁月,就我回忆所及,追陈一二,聊作纪念,备后来者参考。

    1952年9月我由上海圣约翰大学来到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当时的协和医院刚与中国医院合并,院名改为中国协和医院。当时耳鼻喉科主任是张庆松教授,副主任是徐荫祥教授,还有已退居二线的前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国耳鼻喉科界的泰斗刘瑞华教授作为顾问,每周来院1~2次。他们三位各有所长,刘教授长于耳科学,张教授长于鼻科学,徐教授长于咽喉科学和气管食管镜学,真可谓是鼎足而三,执掌着中国耳鼻喉科学的牛耳。

    我到协和后的大约一个月左右的一天晚上,当我正在科内实验室里看书的时候,张庆松教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给我谈了准备建立变态反应科并希望我帮助他入手筹建的想法。变态反应学正好亦是久已吸引我兴趣的一门新课题,我当时就欣然接受了。变态反应科的筹建工作亦即从此开始了。

    就当时的条件,要筹建一个在中国从未出现过的变态反应科,真正是白手起家。首先要了解一些变态反应学的基本知识和现状。第一件事就是到图书馆去找资料。当年在图书馆里能找到的像Tuft的Clinical Allergy;Vaugham &Black的Pratice of Allergy;Feinberg的Allergy in practice;Hensel的Clinical Allergy等教科书,以及当年最重要的两种变态反应学期刊Journal of Allergy和Annals of Allergy成了我日夜抽空阅读的书籍。当年的协和医院图书馆真是日夜门庭若市,晚上闭馆时总要多次打铃,再三高声催促“要关门了”,人们才合上书本迟迟离去。通过大量的阅读,我发现变态反应学在整个医学中真是一朵奇葩,她包罗万象,奥妙无穷,更激发了我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好感与兴趣。

    当年的物质条件非常困难,全北京没有一家像样的医疗设备商店。变态反应科所需的设备更是子虚乌有,即使对在变态反应科来说必备的电冰箱,当年亦是走遍北京无觅处的,最后还是从旧货商店里买回来的二手货。一些制备变态反应诊断和治疗用抗原所需的器械如蔡氏无菌滤器、分液漏斗、分溜器等更是难觅芳踪。但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努力之下,蔡氏滤器在医院器材库的废品堆里找到了,分液漏头、分溜器、分析天秤等亦先后找到了,各种必要的玻璃仪器也初步配备完成了。

    当年在耳鼻喉科有一位老年的办事员,我们都尊称他方先生,由于年老退休,调来了一位较年轻的施先生,他担任办事员一年多后张庆松教授见他外文不错,送他到检验科主任齐长才先生处学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回来后兼任了变态反应科的实验室工作,1955年顾瑞金教授从医学院毕业分配来耳鼻喉科,除作耳鼻喉科住院医师外亦参加了变态反应科的部分工作。终于,在1956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挂出了变态反应科的牌子,正式接收变态反应病人,宣告了变态反应学科在中国的诞生。记得当年挂在大门口的“变态反应科”的白底黑字金属名牌,还是我亲手书写的,一直挂了二十多年,直到变态反应科宣布独立,由老楼迁到了新建的门诊楼,这块科牌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最初的变态反应科设在现今协和医院老楼的原耳鼻喉科门诊内。一排有多间诊室,犹如一条航船,变态反应科诊室居于靠北端的船头,皮肤试验和脱敏治疗室则居于靠南端的船尾,变态反应实验室安置在现今耳鼻喉科办公室内的大会议室内。

变态反应科初创时期我们都身兼耳鼻喉科和变态反应科两职。常常上午做耳鼻喉手术,查病房,处理病人。每周一、五下午出席变态反应科门诊。常常是上午手术完毕时已经一点多钟,匆匆在大夫餐厅用饭后,接着就又看起了变态反应科的门诊。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变态反应科从建科伊始,即引来了大量的病人,不但有耳鼻喉科的变态反应病人,而且有大量耳鼻喉科以外的变态反应病人,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各种过敏性皮肤病等,病种非常丰富。每次门诊都要额外加号,门诊时间也要拖延到很晚才能完毕,一天下来体力已很疲惫,但还要每隔一两天值一次夜班。由于我家住在医院附近,即使不值夜班,只要科里发生一些较大的医疗问题,亦会把我从家里叫走。工作无疑是极为辛苦的,但是眼看着变态反应科一派兴旺的景象,心里总感到非常兴奋。记得当时院领导鉴于我在变态反应科筹建工作中的努力和成绩,还给予了我通报表扬的荣誉。

    就在变态反应科正式成立并接受病人的第二年,我们通过临床工作就发现了一批呼吸道过敏的病人,这些病人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潮在秋季,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认为这些病人可能是由花粉过敏引起的。经过连续多年的北京地区的空气中花粉调查,深入的病情观察,病人的家庭和工作环境调查,北京郊区的植株调查,直到六十年代初,通过花粉的鼻腔内激发试验,终于证实了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致敏花粉是蒿类植物的花粉,从而奠定了中国花粉变态反应研究的基础。

    好景不长。就在1957年春夏之交,一场惊心动魄的反右运动开始,从此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变态反应学由于是发源于西方的一门新兴医学,并在诊治工作中又非常重视病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常常提出一些对病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特殊要求,一时竟成了受批判的对象,斥之为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病人提出的生活中对过敏源的禁忌则斥之为清规戒律。从此每次政治运动,变态反应科均不免遭到一些非议。直到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兴起,变态反应科成了受冲击的重点,称之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堡垒,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的据点。日常业务受到极大扰乱,几乎到了无法继续工作的境地,但是眼看着大量变态反应病人对治疗的迫切要求,我暗自告诫,条件再困难,工作亦不能中断,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科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亦还是把门诊、皮肤试验、脱敏治疗等工作全部坚持了下来,在整个文革期间,变态反应科的工作始终没有中断过一天,取得了病人的信任和支持。

    记得在1971年夏季的一天,我突然得到医院的通知,命令我日夜留守在医院里不能离开,据说是周恩来总理近日要接见医务人员。在医院连续待命了两天以后,终于得到通知,下午要接见。车子把我和一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送进了中南海国务院小礼堂,坐定不久,周恩来总理就来了,大家起立致敬,他请大家坐下后,第一句话就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件事对人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一是治水,二是治病。今天要与大家商讨的是如何防治气管炎的问题”。当时部分代表向总理报告了气管炎在各地的防治情况和各自的意见,还谈到气管炎主要好发于冬季。在会上我亦就当时在气管炎防治中重视对症治疗,忽视病因治疗,以及针对当时将一切有咳、痰、喘症状的病人均诊为气管炎的做法谈了自己的意见。对于由花粉引起的咳喘即使在春夏秋季亦可大量发病等情况向总理作了报告,由于讨论热烈,到了傍晚,总理请大家留下与他共进晚餐。直到饭后离去时,总理还要求大家回去要即刻投入工作,并指出正像我向他报告的那样不要等到冬季再开展工作。

    这次总理的接见,似乎引起了卫生部对变态反应学的重视。接见回来即对我作了表扬,并在以后又多次作出指示:为了保持协和医院的特色,变态反应科不能取消,还要继续发展。1972年正式任命我为耳鼻喉科兼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工作得以逐渐恢复。

    直到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变态反应科才获得了真正的新生。1978年春医院正式宣布变态反应科脱离耳鼻喉科成为独立的临床科室。同年七月卫生部委派我赴瑞士日内瓦参加了由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世界变态反应病专家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召开的有关全球性变态反应病发病情况和防治的高层专家会议。会议由当年的瑞士伯尔尼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日后的世界变态反应学会和国际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杂志的创始者A L de Weck教授主持,出席者有英国的变态反应学元老哮喘病专家Jack Pepy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变态反应学研究所顾问,资深前辈Sheldon G Cohen,1975届美国变态反应学会主席Philip S Norman。1976届美国变态反应学会主席Roy Patterson等。我在这个会议上介绍了变态反应学在中国开展的情况,得到了与会者的重视与欢迎,从此建立了中国变态反应学与世界变态反应学界的联系。同年秋张庆松教授和我联合招收了两名硕士研究生,开始从事适应中国国情的变态反应学术研究。并在那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变态反应科为协和医院获得了“花粉过敏”和“真菌过敏”两项重大科研成果奖。

    1981年5月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变态反应及传染病研究所的邀请我与前中华微生物免疫学会顾问谢少文教授和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会主席吴安然教授出访美国各变态反应学的知名学府,先后到达旧金山、华盛顿、马利兰、乔治城、纽约、波士顿、圣地亚哥等城市。会见了当年美国变态反应及传染病研究所所长Richard M Krause,该所的资深顾问Sheldon G Cohen,免疫学科的Michael Kaliner,乔治城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学主任Joseph Bellanti,纽约洛克非勒大学著名华裔生化学家,豚草花粉主要抗原的提纯者T.P.King教授,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变态反应学教授87届美国变态反应学会主席,运动性哮喘研究的先驱A.L Sheffer,78届美国变态反应学会主席呼吸及哮喘学专家ThomasVan Metro,81届美国变态反应学会主席Frank K Austen。在John's Hopkins大学再次会见了花粉免疫治疗的先驱Philip Norman,还承他带领参观了有关他的花粉研究工作。还会见了世界知名的Ig E抗体的发现者石坂夫妇,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并与他们三人共进了午餐。在华盛顿我们参观了美国的全军总医院Walter Reed医院,和它属下的世界知名的变态反应原抗原库,最后还去了西海岸的加州、位于圣地亚哥La Jola市的Scripp's研究院,参观了有关药物过敏的临床实验研究。这次出访,所到之处均得到了很高的礼遇和接待,访问归来前,经Dr.Philip Norman的推荐并经书面介绍,申请参加了美国变态反应及免疫学会,为该会通讯会员,八年以后又批准为通讯院士Corresponding Fellow,在我1994年退休后又批准为资深院士Emeritus Fellow,加深了中美之间有关变态反应和免疫学的学术了解,加深了两国学者间的友谊。为介绍中国变态反应学的发展情况,先后有两篇用英语书写的文章发表在美国的Immunology and Allergy Practice杂志Vo1.4.P123.1982,和日本的The Sino-Japanes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Vol 2.P.97.1985上。题目分别为:Present Status of Clinical Allergy in China和Recent Status of Clinical Allergy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从1982年夏开始,经过长期筹备,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正式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性变态反应学培训班,从此推动了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储备变态反应学人才的工程。不幸的是中国变态反应学的奠基者张庆松教授于1983年1月因病去世,这是我国变态反应事业的一大损失。

    1984年9月应美国耳鼻喉变态反应学会及美国临床生态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Clinical Ecology,亦称美国环境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Enviromental Medicine之邀,赴美参加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1984届美国耳鼻喉变态反应学年会,在会上接受了该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并被接纳为荣誉会员,继又在芝加哥参加了1984年度美国临床生态学会,并作了有关中国的变态反应与环境状况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与好评,此次出访历时近四个月遍访美国德州的达拉斯、休斯顿、Gavalston、伊利诺州的圣路易斯、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加州洛山矶及旧金山等地,就美国环境医学及耳鼻喉变态反应学的状况作了较深入的考察,受美国环境医学创始人Prof Theron Randalph之邀请,在芝加哥美国环境医学的发源地环境医学中心作了较深入的考察,归国后曾在多种媒体上对国内加强和重视环境医学的问题作了较多的呼吁,并在国内变态反应培训的课程中,增添了环境医学的内容。此次出访所到之处均受到较高的礼遇与接待并作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讯息互联,并为今后国内年轻科技人员的出国学习作了安排。1984年以后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心,变态反应学方面的对外交流日益推广,遍及亚、欧、美、大洋洲各地,对活跃国内的学术思路,开拓交流空间,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为了摸清中国广大疆域内的致敏气传花粉和致敏气传真菌的种类,分布和季节消长等情况,开始酝酿筹备开展全国性的气传花粉和真菌的调查,于1985年1月在陕西临潼召开了全国致敏花粉调查的培训和组织会议,出席会议者80余人,制定了调查规则与进程,统一了方法,提供了器材,先后又于1986年在青岛举行了普查核实会议,终于1987年完成了除台湾以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设点的花粉取样调查(当时海南岛尚未设省未能列入),全国参加的单位共85个,“中国气传致敏花粉调查”一书于1991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为我国的花粉过敏问题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

    在全国花粉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于1988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全国性致敏气传真菌的调查,历时五年初步完成了全国共有65个单位参加的调查工作。“中国气传致敏真菌调查”一书于199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我国的真菌过敏问题提供了初步的参改资料。以上两项全国性调查,就我所知,即使在某些变态反应工作较为发展的国家亦尚告缺如。

    1986年,在协和变态反应科的倡议下,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会变态反应学组”。于1989、1992、1995、1998年分别在青岛、烟台、北京、广州举办了四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大大推进了我国变态反应学术科研的发展。全国性的变态反应培训班从1982年创办以来,从不间断,迄今己举办了30届,培养变态反应学专业人才已千余人。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已成为当地变态反应工作的骨干。由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编写的有关变态反应的书籍己逾十种。近年发表的专业论文有数百篇。并先后编辑发行了中华微生物免疫学杂志变态反应学专辑三卷,为今后正式出版发行中华变态反应学杂志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在1998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上我们发出了组建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的倡仪,并正式向中华医学会申报。在国际间我们已参加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变态反应学会,并承担了执行委员的职务。我们还参与了由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制订的哮喘病全球防治战略一书的修订工作。1997年世界变态反应学会已正式通知我们,中国变态反应学组织已被接纳为其正式成员国。我们与国际变态反应界的交往日益广泛而频繁。有一部分我国变态反应学的后起之秀出国深造后亦纷纷归国投入工作。变态反应学与相关学科间的协作科研正日益加深。2000年8月,经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成立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经过积极筹备,在2001年5月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变态反应学会议上,宣告了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的正式成立。2004年10月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2005年8月中华医学会呼吸及变态反应疾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5年10月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第二届会议在南京召开。一个欣欣向荣,初步具有中国特色的变态反应学科已出现在世界东方。

    抚今追昔,中国的变态反应学发端于北京协和医院,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它生机勃勃的种子正播向全国,前途如锦,无可限量。岁月流逝,五十年过去,令人感慨万千,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我们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依的。国势动荡、民生凋疲,变态反应学事业就举步维艰,停滞甚至倒退,试想当1938年张庆松教授赴美,师从当年的耳鼻喉变态反应专家Fnench K Hensel一年,1939年归国,当时正值日军侵华,北京沦陷于日军统治之下,正经历着老舍先生笔下“四世同堂”中的北京生活状态,北京人民正经历着最黑暗的苦难,不久珍珠港战事爆发,协和医院被迫关闭,广大的协和人面临失业的危机,各自为自己的生计四处奔波之时,张教授虽有开展变态反应工作的意愿,如何得以实现?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到了五十年代初,国势日增、生活初定、人心思进之时,才有了开展中国变态反应事业的条件与物质思想基础。在变态反应科成立后的半个世纪中,每逢国势动荡,学科的步伐即受限制,乃至倒退,只有在这改革开放的政策得以贯彻的近20多年,我们的学科才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国运昌则学科盛,人心固则学术兴,这是我最深切的体会。另一方面我亦深感世事沧桑是人间的正道,五十年来无数变态反应学方面的先贤们相继去世,但一辈新人正茁壮涌现,学科的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上都在日新月异地阔步向前、令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渺小而短暂的,但历史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当今正是我国变态反应界内意气风发的一代新人发挥自己聪敏才智的最好时代,我深信中国变态反应的新生一代必然具有比前人更好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变态反应学的一片新天地正有待于他们去开拓创新。希望工作在变态反应岗位上的年轻一代,能体恤创业的艰辛,奋发自勉,敬业献身,团结合作,努力进取,把我国变态反应事业推向世界变态反应学的前列。

 

美国环境医学创始人Prof Theron Randalph与叶世泰教授在一起

 

世界变态反应百年、中国五十年纪念论坛会场

 

■      第8版  2006年7月14日  医师论坛

 

认识急诊医学,了解急诊科

 

    急诊科  王仲副主任

    与诸多医学专科的出现不同,急诊医学的产生和发展首先不是由于学术的需要,而是源于社会安全和健康保障的需求。战场、灾害、恐怖袭击、交通意外等现场的伤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被稳定和转运;急诊科内的病人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被判断是否有生命危险并得到快速、有效的诊治。这就是狭义的急诊医学的范畴。按照抢救过程,急诊医学被人为地划分为: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和ICU等后续科室的生命支持等。抢救的执行人员也依据抢救过程的先后及接受培训的程度被分为:第一反应者(经过急救培训的社会人员)、院前急救人员(急救医士和急救车司机)、急诊科医护人员、ICU及其他急诊支持人员。因此,我们说:“急诊医学是一个体系,它涵盖从病人发病到达到目标治疗的全过程,并通过通讯和交通将各个环节联系起来。”急诊科正是这样一个体系中的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急诊医疗服务中的主体。

    然而,有多少人了解急诊医学,了解急诊科?有多少人知道今天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在急诊医学学术领域的地位?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在住院医生和医大学生中做了调查。70%以上的人不知道“急诊医学”是一个二级医学学科,不知道急诊科的定位,或者认为急诊科和内科急诊没有区别。

    作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部分)的急诊科承担着院前与ICU、手术室及病房的衔接功能。然而,这种衔接不是被动的、单纯的,而是有其重要的功能定位的:急诊科执行着对院前、院内急救人员的培训,接纳、判断、鉴别院前送来的危重和疑难病人(伤员)并进行实质性的抢救和诊疗,为后续的专科治疗创造时机。“没有正确的急诊处理,就不可能有适当的专科治疗”,“好的急诊科干预可以改变预后”,这就是对急诊科作用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急诊科已经不再是以往认为的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加上为专科服务的护理人员,而是一个有确定功能定位的临床科室:有确定的生命支持、急病诊治、医患沟通、医学伦理等急诊医学理论,有进行各种脏器功能支持和监护的急诊操作。它执行着病人从来诊到专科治疗期间的病情判断、疾病分诊、危重抢救、病情观察、确定诊断和初步治疗。在这个过程中,病情判断、危重抢救和病情观察、初步治疗是急诊科的中心任务。急诊科医生不再倾向于将病人分科,而是将病人分级,确定哪些病人需要立即予以干预,哪些病人可以延迟干预,哪些病人可以等候或门诊处理。对病人的观察也倾向于对可能发生意外的判断,而不是着眼于专科病情的进展。近年来,灾害、恐怖袭击、传染病爆发等也被列入急诊科的应对内容中来,要求急诊科在有鉴别和处理各种疾病和创伤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有应对大型灾害事件的能力,有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你在什么时候会想到急诊科?

    “赶快送急诊科┄┄”当病人在做内窥镜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时,在场的医生这样说;“快,呼叫急诊科┄┄”当病人出现呼吸骤停而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时,现场人员这样说;“快,送急诊科┄┄”当从楼房的浓烟抢出一个个碳一样的“黑人”时,大家这样说……

    每每在这样的紧急时刻,人们会想到急诊科,或者说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急诊,而非急诊科。“急诊”作为一个区域有与协和医院同等长的历史。而急诊科作为一个医学专科的历史至今只有23年,急诊科自接收第一个住院医生至今只有20年,急诊科独立承担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至今只有11年……。在这短短的20年中,急诊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一个被人认为只能进行“分诊”的大分诊室,逐步发展为可以进行集中抢救、有综合判断和处理能力,日接纳急诊病人300余人、抢救病人200次/月、留观病人80人/日的大型急诊科,而且在国内的学术地位也走到了前列。目前急诊科有正教授3人、副教授4人、主治医生6人,住院医生13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2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1人,护理人员90人。急诊承担的工作量相当于总门诊量的十三分之一,相当于两个综合ICU的抢救量和四个普通病房的住院留观量。除了日常工作外,急诊科在北配楼火险、西单塌楼事件、SARS以及众多的集体中毒事件的抢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急诊科虽然是全国第一个急诊科,在学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是与急诊医学发展好的国家相比,我们还非常落后。当我们看着电视连续剧“ER”,并感慨先进国家急诊科的高效率的同时,我们还在为急诊科是否应当有“外科医生”而争论,还不得不依靠制度来制约那些把病人放在急诊,却既不看也不管的专科医生。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已经看到目前急诊医学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和差距,分别制定出了促进急诊医学发展的政策,包括:综合的急诊医学人才培训计划、对急诊科设施的要求、对专科与急诊科关系的认定等。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急诊医学的发展,但其他专科对急诊科根深蒂固的看法使急诊科的工作陷入窘境,如:任何人都可以不通过急诊科把病人送到急诊留观区域;急诊科做了工作,而接受表扬的却是其他专科;在医院科室统计时常常把急诊科丢掉,等等。

    急诊科和其他专科一样,有自己的空间、设备、医生、护士;和其他专科一样,在急诊科的病人应当由急诊科医生(或负责急诊病人的专科医生)负责诊疗、观察。这样说,并非认为急诊科可以独立,我们更推崇急诊科与其他专科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急诊科应当对所有急诊病人负责,最主要的是负责病人危险程度的判断以及及时正确的生命支持和紧急处理;其他专科应当着眼于长期生命支持和原发疾病的诊疗。只有这样,才能使急诊科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使医院链条中的“最薄弱”的环节变得坚硬起来,才能使急诊科真正成为医院可以向社会放心敞开的窗口和门户。

 

  前资深外交官畅谈英语演讲与沟通技巧

 

本报记者  周玲

    为了营造协和医院学英语、讲英语的氛围,鼓励更多中青年医护人员参加2006“协和青年志愿者杯”英语演讲比赛,院团委和工会于6月14日下午在业务楼四层多功能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演讲沙龙,外交部前资深外交官段津老先生用事例贯穿整个演讲,从沟通技巧,文化差异展开,告诉我们如何用英语进行沟通并赢得信任。此次英语沙龙在热烈活跃的气氛中获得圆满成功,党委杨玉雯副书记和院长助理王以朋教授代表医院向段津老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已经71岁的段老先生以一段英文作为开场白,赞扬了医务人员,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霎时,段老先生从一个遥不可及的外交官变成了医务工作者的非常亲切的朋友。这段开场白恰好展示了段老先生的演讲风格,而他的风格与观点就在随后的阐述中一一体现无遗:了解文化,投其所好,拉近距离,达到沟通。

沟通的要害在于disarm

即让对方放下对你的戒心

    美国有一位发明家曾说道,现代科技可以用几秒的时间把你的话传遍全世界,但要让你的思想被别人接受则需要很多年。最重要的前提是必须让他放下戒心。

    如何让别人放下对你的戒心呢?特别是段老先生这样的外交官在对外演讲时往往代表了政府,人们往往起初对其演讲持有怀疑态度。有一年,加拿大高层政府官员访华,其中一位省长提了很多挑衅性问题,段老先生一一作了实事求是的回答。在离境的前一晚,那位省长告诉段老先生,他身上有一种让人放下戒心的力量。“因为我了解加拿大的文化”,段老先生如是说。

了解沟通对象的文化背景很重要

    段先生说,英语演讲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Anglo-Saxon人群(信仰基督教的白种人),这种文化占据世界文化的统治地位,是一种软力量。他们的价值观里充满了对个人自由、人权尊重和崇尚,他们不仅深以此自豪,并想通过他们的文化影响世界。从加拿大中学生所学的政治内容中,我们就不难发现其核心的价值观:“We learn about our rights and freedoms. In order to have our rights and freedoms respected, we have to honor others' rights and freedoms”。因此,在Anglo-Saxon文化中,自由和权力都不是绝对的,而是建立在尊重他人自由和权力基础上的。正如西方经济学家、《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斯所说,每个人在为自己福利进行劳动,同时也造福了整个社会。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哲学是从我开始到他人再回到自己。这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

从外交官的眼中看英语文化、美国文化

    虽然都是Anglo-Saxon主流文化,美、加、英、澳、新西兰等都有差别。比如说,世界杯赛事中,美国就被边缘化了。美国是一个保守的国家,对外来文化比较排斥,而英、澳则比较开放。

美国思想家George Santayana的著作《Character and Opinion of the United States》描述了美国人的三个特点:Materialism(物质主义),Idealism(理想主义),English liberty(英格兰自由)。

    Santayana认为,美国的物质主义指对成功成就的看重。比如在一个学校,校长往往把学生的数量作为衡量一个班级是否令人满意的标志。

    Santayana解释说,在理想主义问题上,中国人务虚,而美国人是喜欢quick result的务实主义者。美国的理想主义是一个短期的、看得见摸得着、经过努力能实现的梦想。在American dream里面,他描绘了一个穷学生的Idealism:考上大学、获得学位、找一份好工作,遇到自己的Rebecca(意中人),有了小孩,然后去旅游。因为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所以美国人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常常为自己花园的绿、小狗的眼神、社区牧师的雄辩等等而自豪。在美国,Every person could be the president。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上总统,但美国的制度和教育体制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有机会成为美国总统。在作家马克·吐温眼里,美国人崇尚铺张豪华,就连她的国旗都是最花哨的。

    英格兰自由也并非绝对,它首先是一种协商、沟通、然后表决的自由。美国人从小就参加社团、参加竞选、开会、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并形成了一种习惯。在上上次美国大选中,戈尔的得票并不比布什少,但当小布什最终当选总统时,戈尔立即致电祝贺。这在亚洲的文化中是难以做到的。同时,这种自由还要受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的制约。正如Santayana在他的书中提到,泡沫要跟着河水往下淌,否则就会搁浅岸边。因此,不管美国人在911之后如何讨厌布什,他们仍然支持他连任。布什下台就等于承认国家错误,给国家脸上抹黑。

文化切入、幽默感、亲和力和自信

    段老先生总结了几条演讲的技巧:谈话要从文化上切入;不要说长话,以对方喜欢的方式沟通,以避免引起反感;要有幽默感。幽默是内在素质的表现,而并非几句俏皮话,并非说说笑笑,而是制造一种亲切、随和的气氛;语气要客观,吹嘘会让人觉得你在做宣传,情绪激动会让别人反感,而超脱的态度则具有说服力;要有亲切感,现在的演讲属于public speech,不管是10人还是100人都要以一种conversational style营造亲切的气氛;要低调;不讲套话、空话,要言之有物,要运用事实,条理清楚,具有说服力;要学会先制造危机感,引起别人的兴趣;要知己知彼,每个国家的文化不一样,不能用中国文化套用在外国文化上;要有自信,爱国,但不能表现在豪言壮语中;要有风度,通过放松来发挥自己的能力,并要保持好的风格。不要一味追捧西方演讲,拾人牙慧,要重视我们自己东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短短两页就表达出了精髓,无愧为演讲中的经典。

外交官对英语学习者的几点忠告

    一、不刻意模仿美音或者英音,按照国际音标学习国际化发音。

    二、文化不同,对词汇有不同理解,所以讲话人一定要注意对词汇解释。

    三、广泛阅读,对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