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协和医报
2004年第19期《院报》文字内容
时间:2004.09.03 点击数: 字体: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koujie


1、一定要把协和医院的学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戚可名院长访谈录                                

 


    8月19日早上,在戚可名院长(以下简称“戚”)办公室,医务处朱燕宁处长(以下简称“朱”)向戚院长汇报了医院学科发展规划的设想与进展,并请戚院长就医院学科发展规划工作发表意见。现根据录音,整理如下:
    朱:医院的学科发展规划从2004年5月份启动,到现在也两个多月了。先出的第一期板报都是年青医生、护士座谈会,谈了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从这周开始召开科主任级座谈,周二先是年轻科主任,大概30岁到40岁这么一批,大家也提了一些好意见,下礼拜要召开各科正主任座谈会,大概50来岁的那一批,然后是老专家和教授,我们已经把书面的学科发展规划都给他们了,大家都很认真,也挺重视。现在请你谈谈,从院长的角度您对这件事情是怎么想的?比方说,我们下一步要做评估了,计划给院外的专家寄评估材料,由同行评估,这样能公平一些。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初,科室开始自评,然后结合科主任的选举,把学科规划做下来。基本情况就是这样的,请戚院长指示!
    戚:协和医院马上要迎来百年历史上的大发展时期,这是由于国家的大发展,中央首长的重视,也由于老百姓对协和医院的关爱,更由于协和医院职工意气风发、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协和医院。协和在方方面面还是经受得住考验的,发展之中,我们要搞干部队伍建设,搞医院的建设的总体规划。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最根本的事情,最根本的事儿就要下最大的力气去抓。去年干部述职时,大家有所触动,但是全院各科室间发展不平衡。有些科室在全国是一花独秀,一马当先,有些科室综合实力可以,但涉及到三级学科,实力有些欠缺,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也与当前学科带头人的能力、态度有关,当然,也有团结问题。所以,进入医院的大发展,下一步进入创辉煌时期,应该对学科建设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入的考虑,首先要全面了解,同时要有规划,要有措施。应该在未来的几年内,在奥运会之前吧,我们的门急诊大楼、干部病房、手术科室大楼、林巧稚妇儿中心,也包括和外院的合作等,将把协和医院的学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协和医院现有业务科室中,世界水平的有多少?国内领先的有多少?国内一般水平的有多少?落后于国内水平的有多少?这恐怕首先要进行评估,评估不仅是我们协和医院内部评估,还要让国内同行客观地进行评估,这很重要。比如妇产科,有些同志说妇产科是国内最好的,但也有部分同志,包括一部分老同志,认为妇产科水平下降了。我们自己的想法,老、中、青三代对妇产科的想法,全院对妇产科的想法,全市和全国对妇产科的想法,我们要全面了解。比如说,整体上调查时,要调查全国妇产科委员会的委员,或调查全国各省市著名的妇产科的教授,但是所有的这些调查一律不署名,我们是绝对保密的。调查以后,把它的定位找到,然后交给科室。要发动全科室人员,包括护理人员,也要有他们的评价,只有评价以后,定位定准了,下一步如何改进,如何规范,才有基础。否则,别人给它的定位是国内一般水平,而他自己的定位是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所以评估要客观。又比如,协和整形外科,要客观的评价,它某些方面,比方说乳房整形、显微外科方面要好一些,但总体实力比不上整形医院和上海六院,将来要往这方面努力。又比如,胸外科,现在的手术数量和手术质量都不错,可能在北京市排前三位,但科研不行,研究室没设立起来,是空的,就不够全面了,应该是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再举个例子,协和口腔科,原来有王巧璋、赖钦声等一批教授,整个一个梯队,现在协和的口腔科怎么样?自己觉得还挺好,首先一个不团结,再有东、西两院不平衡,没有很好地融合,同时也没有一个项目能拿到世界上去。临床上还可以,但是科研水平不够。再比如,骨科在一些方面可以,脊柱外科可以,但是手外科比不上积水潭,创伤比不上积水潭。再比如眼科,原来的协和眼科和同仁的眼科都是最好的,那么现在协和的眼科首先队伍不整齐,第二是不团结。假如协和医院一个一个拿出来比,都是国内中上等,整体协和医院的水平就到此了,再往上也上不去了。再有,心内科,原来一系列的教授方圻、金兰、吴宁等,下边有朱文玲,一代一代很整齐,现在青黄不接了,技术不全面了,是什么原因,应全面分析。
    评估还应包括学科队伍的整体水平,科主任、副主任在一级学术委员会中担任的职务,发表的文章、科研经费,贡献与成果和得到的奖励,横的、纵的都要有。还有你培养了多少学生,这些学生有多少有成就的,如果培养出来的人都是碌碌无为的,和你培养出的学生到哪里都是学科带头人,那是不一样的。评估的过程是大家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下一步,要整顿领导班子,再定措施。如果这一任定了措施,下一任上任领导都换了,这些措施则白定。有些主任挺好的,还可以留任;有一些,能力不够,群众威望不高,或者能力也有,群众威望也有,就是不踏实在这儿干,世界、全国满天飞,那对不起,你威望也高,能力也有,但是协和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你不适当,你起码90%的时间应在科里,我们挑的是协和医院的科主任,而不是世界的主任,你可以做学术委员,但你身要在协和医院。主任是有职、有权也是有利的。
再有一个调整的对象是主任与副主任,以及副主任之间不团结问题。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绝对会影响科里的发展,你再有好的条件,再好的人员梯队,领导不团结、不一致,什么也干不成。首先强调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科主任选出来了,你就必须服从,他是经过选举的,民主推荐上来的,副主任本事再大,再有能力,再有想法,你也只能服从。如果主任挑得好,挑副主任时主任要提出意见,步调一致。科主任首先要选好,通过民主程序选出科主任,但是民主选出的副主任必须经过主任的认可,如果主任不认可,仍然不行。如果副主任老唱反调,主任的工作将很困难。主任要述职,要民主评议,好的永远都能选上。主任定好后,副主任仍采取民主选举,要大多数人同意,主任有推荐权和决定权,比如选出三个,可要两个。然后定出今后的发展规划,可定10年-5年-3年-1年,因为每届主任3年任期,要定出10年设想、5年规划、3年的计划和1年的组织实施措施。由院领导为学科带头人发聘书,应该有聘书,告知权利和义务,还有奖惩措施,科主任在全科拿工资、拿奖金应该是最高的。人事的改革同时要有分配制度的改革,使他觉得在协和医院当科主任就不需要到社会上去讲课,去拉厂商赞助,科主任拿的钱足可以养活全家和支付出国的费用,但是如果你不行,下来后做教授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否则的话,谁都不愿当科主任。当科主任,又挨骂又担风险,还担责任,最后拿钱又少,还累得慌。所以随后而来的就是待遇,如果他是教授,又是主任,那么教授的部分应该拿,主任的部分应该相当高。
    今后也要有一个考核、检查,有一套制度,速度可以加快。明年就要创辉煌,如果明年还是乱糟糟的,还在弄科主任的事情,不合适,年底之前要完成。离年底还有4个多月,时间不宜太长,调查也好、评估也好,科主任选举、副科主任选举,然后规划,要抓紧时间。定下之后,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随时进行调整。此项工作拉到明年就太晚了。
    朱:原计划给科里的时间长一点,讨论的时间多一点。
    戚:两个礼拜也讨论完了。评估三个礼拜,下面酝酿参加科主任述职,先选一个正主任出来,即使副主任暂时未选出来,主任也可以指挥了。副主任可以一个礼拜或三个礼拜之后再定,但主任出来之后,还是让大家选副主任。可以差额选举,四个选三个,由主任挑选,或经过院长办公会,主任提出意见,院长办公会确定。越快越好,时间不要拖太长。全科投票选举,护士、管理、医技除了值班的,都要参加。当科主任要先述职。可以把会议室全部开放,去投票。大学科要选一个,内科、外科、妇科,再选下面的学科,都这么选。很快定下来。让新班子弄规划,要抓紧时间做。
    朱:本来想的是评估完了,再选科主任。
    戚:举个例子,两个人竞选都有规划,结果一个选上了,却要用另一个人的规划,这合理吗?所以应该先定科主任。
    朱:我们一定快马加鞭。
    戚:很多科室都很关心学科规划,一定要抓紧时间。
    朱:评估工作,原计划是找各大医院的相关专业的人员来参与评估,现在是不是请医学会委员来评估?他们应该很了解医院的学科水平。我们会列一个题纲,给对方邮过去。关键是要评估学科地位在什么级别,是国际、国内、领先或一般。
    戚:我是整形外科的主任委员,我对各医院的整形外科清楚得很。有的医院整形外科正在滑波,床位从60张,一减再减,现在只剩十几张。这样的评价很客观。选择评估委员一定要选好人,要有说服力。还要多征求一些老教授的意见,比方说方圻教授、董怡教授、葛秦生教授等,充分发挥、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这样老专家的意见占一份,学术团体一份,本科里一份,最后综合。然后在全科大会公布,之后竞选,再制定措施。等措施定出后,主任、副主任选出来后,要给予他们协和的工资和补贴。
    朱:谢谢院长。下期我们还将出一期展板,想把院长的讲话摘录到宣传板上,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将怎么做。
    戚:好!学科规划的关键是要选定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然后,是一个团结的、真正的、努力的、向上的而且是有能力的学科的领导班子,然后,组织一个很好的有老教授、中年教授、年轻的医务人员,很团结的科室。如何把老、中、青团结起来,通过这次活动,对大家进行教育。希望老教授们胸怀宽广一点,要认识到时代是在发展的,新一代必将超过老一代,不要总是不放心。比较年轻的教授也应该认识到,我现在所做出的成绩是在老一代的基础上取得的,不要忘记老专家的贡献,尽管他们岁数大了,体力不如以前了。要形成这样一种气氛,避免人为代沟的形成。中年一代应清醒地认识到,上要服老,下要团结小,找几个典型,介绍经验。
    朱:免疫科是公认的做得比较好的。
    戚:免疫科张乃峥、唐福林、现在的张奉春,一个让一个,一个帮一个,把这个经验介绍出去。这是一个,再来几个。在全院的动员会上,让他们去介绍,他们是如何抓学科建设的,告诉大家,协和只有这样才能代代相传。一定要把这个会开好,可以考虑在钓鱼台开会。学科建设要舍得花钱。
    朱:谢谢!我们一定抓紧办!     (医务处朱燕宁、刘雁斌整理)


2、学科介绍 

 

 北京协和医院  风湿免疫学科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风湿病学专业科室之一。它拥有众多的全国著名的专家。张乃峥教授是我国风湿病学的奠基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第一、二届主任委员。董怡教授任第三、四任主任委员。唐福林教授任第五任主任委员。张奉春教授任第六任主任委员。董怡教授一直担任北京风湿学会主任委员,曾小峰教授任学会秘书。此外,蒋明教授、于孟学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医师活跃在医教研一线,构成了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强大的团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是国家教委唯一的该专业的全国重点学科。多年来,他们认真钻研业务,积极了解国外风湿病学的发展动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促进我国的风湿病学的发展和普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多次申请国家及卫生部等科研项目,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相关抗体谱的研究,并推广在临床中使用,多次获得国家和卫生部级的科研成果奖。他们非常重视临床工作,认真研究分析临床疾病的各种表现,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方法,成为我国风湿免疫病学的一面旗帜。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建立可以回溯到1959年。当时风湿免疫学在我国完全是一个空白专业。国家派遣当时任高年讲师的张乃峥教授赴莫斯科前苏联医学科学院风湿性疾病研究所进修,一年后,张乃峥回国。他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中的风湿病学的部分内容,并在国内最先建立了第一个风湿性疾病门诊,以及类风湿因子、抗透明质酸抗体、粘蛋白、六氨基已糖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由于当时的国家经济困难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风湿病学的发展受到冲击。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张乃峥教授立即筹建风湿病学专业,得到了当时我院内科主任张孝骞教授的赞许和支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国内科学系中的第一个风湿免疫科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
    1982年,在我院风湿免疫科的推动下,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全国风湿病学会议。1983年风湿免疫科接受了世界银行的第一批医学教育贷款20万美元,并同时被批准为国家风湿病学训练中心。1984年起与国际风湿病学学会联盟合作,开展了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病学的调查。1985年召开第二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同时成立了中华风湿病学学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我院风湿免疫科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与相应的国际组织取得联系,参加国际性的会议。风湿免疫学科的病房和实验室也不断得到扩充和发展。从本学科建立的二十余年来,我院风湿免疫科至少在临床方面已经追上了国际发展的水平,有的方面已经居于前列。
    我院风湿免疫科重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先后为医院和外院培养了众多的专业骨干,为风湿病学在国内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可以称为风湿免疫学科第三梯队的张奉春、曾小峰和赵岩教授经过在国内外的学习和长时间的锻炼,已经成长起来,成为现任的正副科主任。科内的曾学军、张煊、田新平、张文、张卓莉等已组成了科室的中坚力量和后备力量。此外,还有一批青年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正在迅速成长。
    风湿免疫科现有在职职工23名,其中正副教授8人,主治医师11人,助理研究员2人,主管技师和技师各1人。在临床工作的40岁以下的青年医师中,有88%具有博士学位,风湿免疫科拥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我院风湿免疫科现有病房2个,床位共51张。科内设有常规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包括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风湿免疫科长期以来门诊病人居多,而且70%以上的患者来自京外,多为疑难重症。科室为了使患者早日得到诊治,率先在我院主动开设晚间门诊,增加医生出诊次数、鼓励大家多看门诊。风湿免疫科已经成立了风湿免疫疾病诊治中心,首席专家为董怡教授,中心主任为唐福林教授。该中心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为一体,将有利于提高风湿病学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风湿免疫科自建科以来,一直坚持科研是学科发展龙头的方针。坚持以科研带动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以科研培养人才,以科研充实教学的内容。强调结合疾病的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风湿免疫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科研基金项目、卫生部和北京市重点科研基金项目多项。各位专家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文章数百篇,作为主编编写了多本书籍,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是一个团结进取的团队,他们在各项工作中都展现了不凡的风采。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他们重视医德医风建设,以老教授为榜样,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赢得了众多患者的赞誉。他们虽然工作人数不多,但是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重视科室荣誉,在医院举办的各项活动中都显示了这个团结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风湿免疫科  宣传处)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孝骞教授亲自领导和培育起来的学科。几十年来,消化内科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已经发展为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学科,消化内科的分支学科齐全、人才济济、临床和实验室技术实力雄厚,是一个具有高水平胃肠病学和多种胃肠疑难重症的诊治中心。科内设有高水平的、面向全国的消化内镜培训中心、胰腺疾病诊治中心、以及胃肠功能和动力疾病诊治中心。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该学科就开始对小肠代谢、吸收和胃液分泌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七十年代我院消化内科在国内首先开展消化内镜和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技术。
八十年代,开展了消化内镜和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治疗技术,由于消化内科的努力实践,使我国的胃肠和胰胆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飞跃的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消化内科又在国内率先引进了超声内镜和超声内镜下的穿刺技术,并广泛和成功的开展了胰胆疾病的内镜诊治,使胃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先进诊断技术相结合的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
    八十年代,我院消化内科开展了胃肠激素和胃肠动力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种胃肠激素和受体的检测和临床病理生理研究,探讨了胃肠激素与肿瘤生长的关系及其机制。在我国首先建立了多项胃肠动力检查方法,进行了胃肠动力疾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诊治研究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大大促进了我国胃肠疾病的诊治水平。近年来,我院消化内科又对功能性胃肠疾病和精神心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我院消化内科一贯重视科研工作,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科研成果奖。
    消化内科注重人才素质和学科水平的发展,在老一代医学家的培养下,我院消化内科的学术梯队已经形成。科内拥有众多知名专家教授,同时拥有以一支优秀的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医教研全面发展、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两院合并重组后的消化内科现有24名医师和研究人员,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博士11人,硕士9人。多数人员曾在国外学习深造过,学习深造时间平均为2年左右,并持续保持着和国际的联系。
    我院消化内科积极促进我国消化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注意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出版胃肠专著。九十年代以来,共主编出版《现代胃肠学》、《胃肠肽类激素》、《消化内镜学》、《胃肠动力学》以及《消化系统药理学》等大型专著,这些著作的出版,成为我国胃肠专业的重要参考书。同时获得国家图书奖和卫生部一、三等奖。我院消化内科曾主办或参与主办过多次关于胃肠激素、胃肠动力或消化内镜的大型国际会议。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我国胃肠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我院消化内科积极参与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先后有7人担任中华消化学会、消化内镜学会的主要领导工作,为我国消化内科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消化内科是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建国以来,消化内科一直是我国胃肠学骨干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为国内培养了大批的内镜技术骨干,胃肠激素和胃肠动力的专业研究和临床人员。近年来,在内镜诊治、胃肠激素和胃肠动力等方面共举办全国性学习班二十余次,培养学员达数千人次。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一直瞄准世界一流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决心在今后的发展中,发扬协和好的优良传统,再接再厉,以病人为中心,为我国的广大患者服务,为消化学术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消化内科  宣传处)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成之初,其外科就成立了骨科专科,是中国最早的现代西医骨科。美国哈拂大学George Wilson Van Gorder任骨科主任及外科副教授,直至1929年回国。他对骨折、骨结核治疗与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继Van Gorder之后,美国医生Miltner到协和骨科工作。1939年,孟继懋任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他是第一位由中国人担任的骨科主任,也是中国现代骨科的创建人和先导者之一。在孟继懋教授之后,先后有王桂生教授、吴之康教授、李世英教授担任骨科主任。       1995年,邱贵兴教授接任骨科主任至今。经过几代协和骨科人的努力和奋斗,协和骨科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骨科已经建成为以脊柱外科为主,包含关节外科、创伤外科等多个专业齐头发展的科室。其脊柱外科在全国骨科学界占领先地位,尤其脊柱侧弯的治疗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声誉。全科现有床位110张,教授5人,副教授11人,主治医师14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7人。科室中十余人在全国及世界范围的各种医学组织中担任各种职务。其中现主任邱贵兴教授担任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华骨科杂志主编等35个社会兼职及18种杂志的编委或主编。
    协和骨科在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和知名度。临床上目前骨科每年门诊约30,000人次,急诊2,000多人次,手术2,000余台,其中脊柱外科每年行侧弯矫形手术近200台,颈椎、腰椎等手术近400台,近年来又开展了胸腔镜下侧弯矫形、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等微创手术;关节外科每年行人工膝髋关节置换近300例,近年来又开展了一期膝髋三关节置换、踝关节置换、肘关节置换、跖趾关节置换等新手术;创伤外科每年行各种类型的创伤手术600余台。
    科研上,近10年全科共在各种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0篇,著作20余部。目前承担着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的各种科研项目10余项。科室重点-脊柱外科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早在1989年吴之康教授主持的“脊柱侧凸症的研究”就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随后相关的系列研究先后获得全国、北京市及医学科学院的各种奖励近20项。最近邱贵兴教授主持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的PUMC分型”是国内首创的脊柱侧弯的分型和治疗系统,按照该分型系统治疗侧弯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分型系统,该成果已经获得了国际骨科学界的初步认可,并在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和应用。
    教学上,目前骨科承担着全国唯一的八年制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骨科学教学任务,全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近10年毕业博士生14名,博士后1名,硕士7名,现有在读博士生12名,硕士生8名,博士后3名。
    另外,协和医院骨科与德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互派学者访问、学习与进行学术交流,并且与卫生部合作每年举行国际脊柱-关节外科学术研讨会,迄今已经成功举办5届,对全国骨科的脊柱与关节外科进步和与国际骨科学界的密切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协和医院骨科还与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健康报等媒体合作,开展了多次骨科疾病的科普讲座和宣教。
    今后,协和医院骨科将在以邱贵兴主任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带领下,进一步发扬已有的优势,并不断完善科室建设和改革创新,为创造协和骨科新的辉煌而奋斗!    (骨  科  宣传处)


3、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7种疾病住院天数和手术费用 我院妇产科有2种疾病在全市18家三级医院中最低

    近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北京地区2004年第二季度,本市18家三级医院住院手术病种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公布的7种疾病为:卵巢良性肿瘤、异位妊娠、剖宫产、子宫平滑肌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急性阑尾炎。在以上公布的7种疾病的手术,我院关于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没有参加统计。另外卵巢良性肿瘤、异位妊娠2种疾病住院手术费用和住院天数,在统计中最低。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在我院妇产科的平均手术费用为6036元,本市最高的费用为9058元,平均住院天数我院妇产科为5天,本市最长的为14天。异位妊娠手术在我院妇产科的平均手术费用为3817元,本市的最高费用为7241元,平均住院天数我院妇产科为4天,本市最长的为11天。
    此次统计的病种范围是今年第二季度出院病人中例数位于前20位的手术病种。不足10例的医院未在统计中。参加统计的18家医院不包括工业及部队所属医院。(闫  虹)

4、霍英东先生为我院捐款一千万元港币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近日来我院,为促进祖国医学事业及我院医学研究的建设与发展,特为医院捐款一千万元港币。医院为此特召开院长办公会,决定将霍英东先生的捐款作为医院医学发展基金,用于医学研究和对疑难病的诊治。
    医院院长戚可名、党委书记鲁重美代表北京协和医院全体员工,向霍英东先生赠送了精致的纪念铜牌并表达了真诚的谢意。(寇  杰)  

5、备战奥运,从现在做起

——团委启动创建“青年文明窗口”和争当“青年服务明星”活动


    6月23日下午,我院创建“青年文明窗口”和争当“青年服务明星”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在北配楼三层会议室举行,这标志着争创工作正式启动。
    杨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全国特别是北京各行各业都在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到来做准备,北京市卫生系统明确提出“我为奥运作奉献,卫生服务创一流”的号召。北京协和医院又在日前荣幸地首家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医院。这为我们开展创建“青年文明窗口”和争当“青年服务明星”活动,通过有形的活动来规范服务,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提供了新的契机。杨副书记希望协和青年要做“让老一辈放心的青年人”,要从思想上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来赢得患者的信赖。
    住院处胡冰水主任在发言中谈到,服务分三档,第一档是服务到位,包括收费准确、手续齐全等;第二档是优质服务;第三档是自主地为病人解决问题。他希望通过参与争创活动,使住院处的服务水平、档次较前有大的提高。
    我院门诊窗口单位以青年人为主,28岁以下团员也为数不少。为此,争创活动将在东西两个院区的挂号处、收费处、住院处、病案室、药房、化验室、中心治疗室、超声门诊、放射门诊、电梯、清洁等窗口单位开展。
    活动结合窗口服务工作特点,初步拟订我院“青年文明窗口”的六条基本条件和我院“青年服务明星”的5条基本条件(详细内容见协团发(04)4号文件),并将分为三个阶段来展开。第一阶段为动员和学习阶段,时间在6月下旬-7月底。主要内容为:让病人和广大团员青年知晓活动主题;设立青年文明信箱,征求病人对窗口服务的意见,及时予以反馈;组织团员青年及相关人员观摩国航培训基地--模拟客舱和中国银行“全国青年文明号”基层营业网点;观看服务礼仪录像等;要求各个参与争创的单位结合本窗口工作特点制定自己的全程参与计划。第二阶段为改进与总结阶段,时间在8月初—9月中旬。争创窗口单位及其团支部要结合本窗口的服务特点,总结自身工作经验,提炼出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文明服务的规范、标准。第三阶段为评选及奖励阶段,时间在9月下旬。评选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考核、推荐的办法。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选择适时进行检查、评比。将从东西两个院区的参与单位中评出青年文明窗口2个,青年服务明星5个。对获得“青年文明窗口”单位称号的集体和“青年服务明星”称号的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团委希望通过开展争创活动,服务团员青年、教育团员青年、管理团员青年,展示团员青年风采。以有形的活动为抓手,促进团员青年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提升。 (团  委)  

6、我院9年节水73万吨节省资金240万元


    自1995年起,我院东院区用水量以每年平均2万多吨的数量递减,至2003年东院区累计节约用水73万吨,按1995年至2003年间的水费单价和排污费单价平均值每吨3.3元计算,折合人民币约240万元。
    我院是市内用水量较大的单位,其用水管理直接由北京市节水办考核,后勤员工一直认真执行《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不断强化节约用水意识,积极采取节水措施,自95年以来节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几年来门诊量、住院人数、手术量虽然不断的增加而用水量却逐年减少。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节水工作,主管领导亲自过问并要求行政处要把节水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医院全体员工节水意识普遍提高,主动与后勤部门配合,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在老楼大修工作中对全院地沟中的汽、水管网进行了彻底的更新,对每座楼的管网重新设计;所有厕所都采用了节水器具;所有水龙头改用了陶瓷节水龙头。对锅炉房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建起了先进的燃气锅炉房和软化水站,新管网的建设和先进设备与节水器具的应用,对节水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院区节水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西院区由北京市节水办下达水指标为24.3万吨,在门诊量、住院人数、手术量猛增的情况下,用水指标反比2002年减少了3000吨。
    今年上半年实际用水量控制在指标之内。 (刁立名)  

7、院团委组织 我与发展中的协和同行 系列比赛活动


    值此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八十三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团委在全院35岁以下团员、青年当中开展主题为“我与发展中的协和同行”系列比赛活动。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演讲、征文、漫画比赛等形式,通过协和青年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感来描绘协和医院的发展与变化。
    演讲比赛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彰显协和精神。通过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抒发对协和精神的领悟、对协和人的赞美、对医院发展的感受。演讲将在九月中旬决出胜负。为提高参赛者的演讲技巧,院团委将邀请专家讲座,对参赛者进行专门培训。
    征文比赛体裁字数不限,可采用散文、诗歌、随笔、小说、戏剧(小品)等多种文学形式;作品分类、获奖范围最终依据上交作品数量及类型而定,将设置综合奖和单项奖两种。截稿时间是9月17日。
    为了提高协和青年对漫画的兴趣和艺术才能,同时给漫画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本次活动设置了漫画比赛,将从内容、创意、构图、绘画技巧等几个方面对作品给予考评。设置综合奖和单项奖两种奖项。截稿时间也是9月17日。所有比赛结果将在9月28日——传统的中秋佳节揭晓。
    为使比赛顺利圆满进行,特成立大赛组委会和评委会,由杨玉雯副书记担任主任。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党总支书记和部分团干部担任比赛评委。届时还将邀请院外专业人士参与评委工作。
    团委希望广大团员青年能围绕主题,开拓思路,选择所擅长的形式,积极主动参与到此次主题系列活动当中来。希望各团总支、支部积极认真组织、鼓励、动员广大团员参与活动,争取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为医院建院八十三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五周年献礼。 (团  委)

  
8、高文华雪域高原三载 圆满完成任务归来

深入一线工作的高文华(左一)

    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我院医务处的高文华处长以一种豪迈的气概,满怀着对西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想为西藏地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的愿望,自愿报名申请赴藏工作。当时的高文华处长已有54岁的年龄,而且一去就要三年。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都觉得他的年龄进藏已经不允许,那里海拔高,会因为缺氧而不能坚持工作,有些人劝他还是不要去吧。然而,高文华同志非常坚定和执着,于2001年7月7日走入我国的西藏,成为党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三批援藏干部,也是援藏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雪域高原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援藏工作。
    2001年9月,高文华同志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干部保健处处长,兼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卫生厅党组成员。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地处拉萨市,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医院,有病床500张,职工近千名。承担着拉萨地区及全西藏的重要医疗和干部保健任务。但是,由于医院在祖国西南边陲,经济欠发达等条件的限制,设备老化、大型设备没有,医院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高文华同志1970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青海省工作。经过近9年在基层的磨练后,于1979年有机会考取了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学研究生。先后出国学习深造,晋升为教授。1992年开始从事管理工作,近10年的机关工作让他积累了不少医院管理的经验。凭着他对中国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和管理经验,他有决心完成好上级领导交给他的任务,不辜负领导对他的信任。但是,面对一个技术条件、设备条件不高,任务很重的大型综合医院,刚刚上任的高文华感到肩上的胆子很重。他没有被生活的不适应和工作的重担压跨,他决心首先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卫生厅的正确领导下,以当地干部为主,紧紧依靠他们、团结协作。他还提醒自己要虚心向当地的干部群众学习,克服自己在生活和身体上的困难,努力工作,决心为医院的发展建设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三年的援藏工作于2004年8月结束了,在回顾在雪域高原工作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高文华同志思绪万千,他公公正正地写下了满满的23页的三年援藏工作总结。那里面包含着他在援藏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充满对西藏同胞和医务人员的爱,对医院今后发展的设想与祝福,同时也虚心而认真地剖析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从总结中,使我们感觉到高文华同志对三年的援藏工作和对那里的医务人员、领导、朋友们有着恋恋不舍的高原情结。
    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党委在给高文华同志的三年援藏工作鉴定中写到:高文华同志以为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作贡献为己任,凡事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文华同志在接到担任院长的任命后,为了尽快了解医院的全面情况,他以院长查房的方式,深入医院各个科室了解情况,听取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意见。很快就对医院、科室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尽快解决了各科提出的一些问题。在后来的工作中,他经过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在认真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后,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思考了医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首先,他提出了要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水平,改善服务,改善服务态度,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活动,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医,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差错的大行动。三年来医院再没有发生医疗事故和重大差错,医院的变化,重塑了医院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高文华同志抓的第二个工作,就是要为医院发展制定一个全面的、长远的规划。当时的医院院区内道路杂乱、凹凸不平,房屋建筑横七树八,危旧房非常多,需要大修的房非常多。医疗设备缺乏、已有的设备老化,人员断层等问题严重。面对这种局面,应该怎么办?高文华依靠领导的支持,通过充分发动职工参与的大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制定了一个医院发展的中长远规划,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这个规划包括:医院整体规划、人才培养规划、医院改造规划、设备购置规划。这个规划也得到了医院职工的认同,使全院职工增添了干劲。
    三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在兄弟医院的帮助下,医院院区得到了改造,添置了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床旁X光机、麻醉机、内窥镜等医疗设备。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医院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医疗工作,平稳健康发展,业务指标稳中有升。
    2003年的春天,高文华正在北京休假,突发的SARS,使他放弃休假,提前回到西藏,进藏的当天,他立即投入抗击SARS的工作,担任了自治区卫生厅防治SARS医疗组组长和专家组组长的职务。他出色的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卫生厅领导的多次表扬。
    为了加强人才的培养,三年来,医院通过各种渠道送出进修学习的医护人员已超过100人次。
    2004年,又完成了六个科室护士长竞聘上岗及分配制度的改革工作。医院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提升,新技术新业务不但开展。通过科学研究工作的推进,医院的专科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
    高文华同志进藏工作任务中还担任自治区卫生厅保健处处长职务,在这方面他也投入了很多精力,新的保健门诊楼建成已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就医条件,并且配置了新的医疗设备,得到了保健专家的赞赏,为西藏自治区的干部保健工作贡献了力量。三年内,圆满完成了多次大型会议和重要团队的医疗保健任务。
    三年的援藏工作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有了很大的变化,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文华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支持分不开,与全体职工的努力分不开,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坚强支持分不开。成绩的取得已成为过去,最令他难忘的是西藏自治区卫生厅领导和医院领导以及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全体职工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大家所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为高文华同志进藏工作准备好了住房、家俱、炊事用品和各种生活用品。每当他身体不适时,领导和同志们都来问寒问暖,邻居们会送来可口的饭菜。第一年,高文华同志在拉萨过藏历年,那里的领导和同志们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过年,并向他介绍有关藏族同胞过藏历年的风俗,使高文华感到非常亲切和温暖,丝毫没有孤独的感觉。
    由于种种原因,高文华的身体在进藏后发生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眼睛,左眼的溃疡性角膜炎反复发作了几次,后来右眼眼底动脉痉挛,影响了视力,左耳又出现了神经性耳聋。这些都没有动摇高文华坚守援藏岗位的决心,他坚持工作,没有退却。
    三年已经过去,高文华同志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在过去的三年间,他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同事们朝夕相处,在共同的工作中他与很多藏族干部、同胞成为了朋友,与他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虽然,三年的时间在整个人生中还是短暂的,但在回顾这段工作经历时,它仍是高文华人生中非常有色彩、有意义,而且是终生难忘的一段人生旅途。 (闫  虹)

 与医务人员一起渡江义诊
 高文华参加义诊工作

9、王崇慧在援疆工作中经受考验得到锻炼


    我院心内科副主任王崇慧副教授是受中央组织部、卫生部及我院派到新疆工作的第四批干部。2003年8月他到塔城市人民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同时担任塔城市科技副市长职务。在协和医院各位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当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塔城各族人民的热情帮助下,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工作,顺利完成了北京协和医院领导交给的援疆任务回到医院。
    王崇慧副教授所工作的医院只有224名职工,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仅有12人。他深感这里的医疗技术的水平不高,缺少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人员。他暗下决心,在援疆工作的一年里,一定要将自己的医学科学知识尽最大的可能,为新疆人民服务,将医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传授给医院的工作人员。他坚持每周两次的专科门诊,三次的科室查房,他还坚持每月的专题业务讲座,讲授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通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紧急救治、室性早搏的临床诊治、心房颤动的临床进展及治疗、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脂及糖尿病治疗原则、冠心病临床诊治等专题讲座,使塔城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他积极帮助医院开展新技术、新工作,积极开展食道调搏技术,在市医院率先开展食道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食道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填补了市医院空白;开展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填补了塔城市空白,对此,塔城电视台也进行了专题的新闻报道。
    他将边疆少数民族的父老乡亲当作自己的亲人,积极深入到牧场为那里的乡亲义诊,他先后2次深入冬牧场、夏牧场,送医送药到牧民的毡房,为各族牧民解除病痛,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入牧民家中,体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
    2003年5月的一天,北京的专家要到齐巴拉昆牧场来义诊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牧民中传播着,王崇慧大夫与其他三位北京的医生在临时搭起的一顶大毡房里,一天的时间就接诊了近200名牧民,为患者赠送了数百元的药品。牧民们高兴的说:“没想到,今天在家门口北京的专家给我看了病。”王崇慧大夫他们义诊的消息在塔城电视台、塔城报均进行了专题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王崇慧大夫先后3次深入团场为农工义诊,为团场医务工作者讲课,传授防病治病的知识。他还先后6次深入社区、机关、街头、广场,为广大市民进行科普宣传、专题讲座、现场咨询、义诊,受到广大市民欢迎。
    在王崇慧的援疆工作半年后,2004年2月12日,经塔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任命王重慧副教授为塔城市科技副市长。他担任副市长以后,开展了对牧区地方病、常见病、疑难病的发病的深入调查,并有机会参与了当地政府的管理工作,参与政府卫生、科技方面的重大决策,参与了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劳务分配制度改革、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和医院发展规划的制订,并组织实施全市的科普宣传,锻炼了组织和管理能力,提高了管理水平。
    王崇慧大夫在援疆工作中与那里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先后捐款500元,资助哈萨克族贫困女童上学,为残疾人捐款100元。
    2003年6月王崇慧在援疆前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2003年8月由北京协和医院选拔,受中央组织部和国家卫生部的委派,代表北京协和医院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第四批援疆干部,到新疆工作。他决心在这一年中用自己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经受党组织的考验。一次,他在工作岗位上摔伤,致脑出血。为了援疆工作的连续性,为了不给组织上添麻烦,也为了得到锻炼自己的机会,他克服了伤后眩晕等病痛的困扰和各种困难,休息了很短的时间并在伤口未愈的情况下重返援疆一线的工作岗位。王崇慧同志经受住了党组织的考验,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一年援疆任务,在今年七一前夕,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闫  虹)

10、夏末风尘千里归  初秋束装赴疆北


    历经三个春秋,北京协和医院高文华副院长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后,于七月下旬返回北京。与此同时,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人民医院承担一年援疆任务的眼科闵寒毅主治医师和心内科王崇慧副主任医师也顺利返院。
    他们远离故土,默默奉献着自己,给边区的人民带去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去了党中央的关怀。如今终于回来了,回家了。在机场,激动的泪水伴着鲜花,没有更多的言语...
    远征归来的协和人,受到院领导的亲切欢迎和关怀。在8月13日的全院朝会上,戚可名院长代表全体院领导和全院职工,对他们的凯旋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赞扬他们是优秀的协和人,号召全院职工向他们学习,把协和精神发扬光大。
    根据卫生部人事司的安排,北京协和医院还有第三批援疆任务。赴疆人员已经确定,他们是心内科的金晓峰副主任医师和眼科毛进主治医师。8月25日,医院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鲁重美书记、方文钧副书记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他们献花欢送,鼓励他们接好“火炬”,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协和人的光荣任务。8月29日,他们将在人事处杨敦干处长的陪送下,奔赴新疆塔城市人民医院,开始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人事处)


11、闵寒毅大夫激情燃烧在边疆


    我院眼科闵寒毅主治医师,1995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8月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安排,受卫生部委派到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眼科工作。
    临行前他决心在短短的一年中努力的为当地多做些工作,将自己可以奉献的知识技术传授给当地大夫,愿意为边疆人民尽微薄之力并为老百姓做点贡献。
    通过一年援疆的学习和工作,他的思想水平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医院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科室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配合下在专业业务能力方面贡献了力量。
    闵寒毅作为一名眼科大夫不仅有灵巧的双手,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细心。他为了无障碍的与新疆的少数民族同胞患者沟通,发挥自己专长为当地的卫生事业出一份力,积极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以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志为师,与那里的少数民族同胞交朋友。他非常尊重少数民族同志的生活习惯,在工作中做到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
    闵寒毅大夫承担了大量的门诊、住院部各科室以及塔城市和地区医院之间眼科患者的会诊、检查、治疗方案的制定工作。在一年内完成门诊量近1500余人次,并帮助科室开展各类手术,无私传授手术技巧。完成和指导各级大夫完成各类手术160余例。手术效果良好,得到患者和各级医务人员好评。    
    在援疆工作的一年中,闵寒毅告诉身边的同志,只要是病人需要我,不论我身在何方,也不论是否是休息时间,大家只管叫我,我会随叫随到。一年的援疆工作结束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承诺。用他的知识、智慧、情感和精力,用自己全心全意、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行动赢得了新疆人民对他的赞誉。
    由于闵寒毅大夫勤奋的努力,他很快就了解了地区人民医院眼科的基本情况,为了使眼科尽快发展,他积极主动地向院领导班子、科室献计献策,向眼科和医院各级的领导讲述“眼科发展规划之我见”,“关于建立眼科后节组的规划”,“关于建立眼科中心的设想”等,他的建议得到了同志们和院领导的好评和采纳。
    他积极鼓励和辅导那里的医务人员,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与大家交流,鼓励他们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吸取教训,以一种创新的精神去领会医院的改革制度,以科学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去工作。为在医院内形成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他努力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周围的同志。
    为了营造眼科良好的学习风气,他建议将每周三下午定为学科的业务学习日,将每周二定为全科查房日。他还主动在科内讲课10余次,在全院讲课1次,并动员帮助科室其他人员讲课4次。
    闵寒毅在塔城地区首次开展了“干眼症、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激光治疗眼底病”的诊治工作,并进行了手术示教。他帮助科室引进先进的眼科设备,开创塔城地区的先河,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现场示教,讲课。他邀请工程师指导并教会各级大夫和技术员使用各种仪器,极大地提高了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水平和预后效果,开创了当地眼底病诊治的新局面,同时也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他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帮助科室开展眼科的科研工作,协助医院向地区科委申报《塔城地区五年高中生屈光状态调查》的课题研究。指导同志们完成“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边疆地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的疗效”等论文的写作。协助科室主任向新疆眼科年会投稿,并使文章在新疆眼科大会上发言。他还开展并组织塔城地区《各民族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比较》的科学研究及结果的总结工作。这有力的提高了科室的研究水平,并且提高了地区人民医院眼科在新疆眼科界的地位。
    在援疆工作的一年中,闵寒毅大夫先后被任命为塔城地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五官科主任。
    在担任五官科主任工作后,他协助耳鼻喉科引进和开展先进的综合治疗台,并积极倡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中心”的建立。
    在支边工作中,他勤奋学习,丝毫没有放松自身学习的要求。他出席了全疆2004年眼科年会,并在会上作 了“白塞氏眼病”专题讲座。
    他在工作中,不断增进对边疆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他参加了2004年5月的民族活动月义诊工作,积极到裕民县边远的牧区为广大牧民义诊,参加了6月6日“爱眼日”伊犁地区的义诊活,在那里他深受广大哈萨克族牧民的喜爱和欢迎。
    在援疆工作中,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曾有患者带着感谢他的锦旗到医院党委,专程感谢闵寒毅大夫,同时塔城电视台还对他进行了人物专访多次。
    闵寒毅大夫身边的同志都说:“北京协和医院的闵大夫精力充沛,主意特多,而且多才多艺。”讲这话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医院组织的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的文艺演出中,由他组织导演的节目,获一等奖。
    短短的一年时间,匆匆过去,闵寒毅大夫没有辜负组织的重托,严格要求自己,在边疆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他努力将自己的设想变为现实,为地区人民医院的发展和边疆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也为他的人生留下了一抹浓重的色彩,度过了“激情燃烧”的一年。(闫  虹)

12、光 荣 榜


    我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顾锋获得第十八届“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     “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是美国友人赛克勒博士与我国卫生部共同建立的奖项,其目的是鼓励我国在临床与科研上取得突出成绩的中青年临床医师进行医学科研的国际交流。从1985年至今,已经进行了17届,每届评选的专业有所不同,目前,共有50名医师获得过此殊荣,每一位获奖者均赴美进行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活动。
    本次评选的专业为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科。7月1日,第18届评委会根据评选条件,对全国推荐和自荐的31名候选人情况进行了初步审查,有11名候选人通过了第一轮评选,成为答辩候选人,我院顾锋和夏维波两位主治医师成为答辩候选人。
    近日,答辩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0家医院的11名候选人经过激烈而紧张的答辩。我院顾锋大夫的论文题目为“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夏维波大夫的论文题目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低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答辩中,8位评委依据答辩医师论文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英语表达能力进行无记名独立打分。最终,产生了4名获奖者,我院的顾锋大夫名列其中,获得殊荣。
    我院内分泌科曾正陪教授、邢小平教授承担了此次评委会的评委工作。(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