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特色医疗
红细胞疾病
时间:2017.12.10
点击数:
字体:
作者:张炎
来源:原创

北京协和医院红细胞疾病组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液疾病研究的开拓者,他们的出色工作,奠定了协和医院血液科在全国的领导地位。红细胞疾病是血液系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是血液科工作的重点。

目前在职医师有许莹教授,韩冰教授,段明辉教授、陈苗医师等

  •  溶血性贫血方面,1950年代初期张安、候虞华等在我国首先开展Coombs试验,较早报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随后又陆续建立了多种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方法。
  •  以张之南、武永吉教授领衔的团队,致力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国内首次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PNH克隆,磁珠分选及单个细胞培养研究PNH干细胞等,先后获得国家多项重大项目的基金支持,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多人,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韩冰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建立了Flaer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国内最大样本病人的登记,探索PNH血栓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骨髓衰竭疾病的研究,发表多篇英文论著,并获得了多项资金资助,与国际同行开展了广泛的该领域的合作,2014年,包括PNH检测等的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 在营养性贫血方面,李蓉生教授团队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检测方法,并对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慢性病贫血的概念,并进行了机制研究。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参加编译及撰写书籍20余部。其中“营养性贫血的基础与临床研究”1997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韩冰教授团队进一步对铁代谢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多篇包括《Blood》、《Hematologica》在内的高质量论文。
  • 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二十世纪60年代初张之南,张安等根据大宗病例分析,最先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分型的设想,并初步提出分型方法。近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再障端粒相关研究,关于端粒长度、端粒酶基因、端粒悬突等的研究已有多篇论文在国际发表。2010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国产猪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治疗重型再障的研究,并于2015年报道了最大病例数的长随访研究。
  • 铁过载方面,进行了先天性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基因检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在国内率先进行核磁共振检测评估铁过载的研究,同时正在进行目前国内最大的再障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前瞻性铁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方面: 我院参与制定了MDS的诊疗方案,采用以支持疗法为主治疗低危患者;开展小剂量化疗、新药(地夕他滨)、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患者。目前正在进行长期输血患者铁过载的研究,开展高危患者的登记试验及输注去铁药物的临床观察。